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位面黑科技》第四百一十三章 驚動材料學界
蘋果和領方公司的談判交給了新上任的領方CEO,但是藍星集團有一個底線,貿易可以,蘋果的拿貨價一定要比華星的拿貨價高出20%,專利費另算。

 同時,一台行者2手機送到了康寧公司實驗室,經過儀器的分析,得出行者2改款外面的玻璃,的確是只有實驗室才能生產出來的立方氮化硼晶體。

 這個消息給康寧的震驚效應不壓抑原子彈爆炸!

 外行人看不就是個玻璃而已,內行才知道材料的改變意味著產業的革命。

 就是因為這個小小的透明撥片,不到一個月時間,康寧利潤就是縮水70%。

 全世界的公司,最怕的就是和藍星集團打交道。

 在商業街已經給藍星集團賦予了死神的稱號,藍星集團進入哪個行業,這個行業的公司就會倒霉。

 要麽破產,要麽利潤縮水。

 看看當初風光一時的三星、英特爾、微軟,現在要死不活的,就是例子。

 像華為和小米那樣,能夠和藍星集團保持良好互動的公司畢竟是少數,現在輪到了康寧了。

 康寧公司也覺得自己倒了八輩子霉,你藍星不是玩兒科技的麽?什麽時候開始弄材料了!

 “立方氮化硼晶體,什麽時候變得這麽不值價了!”康寧實驗室,技術人員反覆看著實驗報告,心涼涼。

 他們面對著藍星集團毫無辦法,對方無論是財力還是技術能力,都被對方完爆!

 康寧公司唯一能做的,只有觀察市場,降低自己玻璃的售價,和華國國產玻璃競爭,讓當初高端的康寧玻璃下沉到華國的中端甚至低端手機上。

 它和蘋果也算是難兄難弟了。

 中科院,新材料實驗室。

 行者2改款手機同樣被放在實驗室。

 華星宣稱外殼材料是立方氮化硼晶體的時候,新材料的科研人員們還不相信。

 立方氮化硼是材料?所以人心中都清楚!生產難,量產更難!

 清華材料學博士,中科院院士李瑞傑博士拿到了改良版立方氮化矽的材料特性,激動地說道:“是真的!立方氮化硼是真的!而且性能比我們實驗室的好要強!”

 李瑞傑好不吝嗇的誇獎陳諾說道:“現在這東西竟然能夠量產了!藍星集團的科研實驗室真的是名不虛傳!”

 身邊的王博士也感歎道:“別的不多說,就是這個材料的量產,陳諾即便無法無貨諾貝爾化學獎也可以去競爭國家的高新科學獎。”

 “前段時間,還傳出諾貝爾評獎文員會還傳出一個重磅消息。”王博士說道。

 李瑞傑問道:“怎麽的?又是關於陳諾的?”

 “肯定!”王博士說道這裡的時候,還是替陳諾感到自豪:“因為藍星集團處理垃圾島的壯舉,諾貝爾評獎委員會準備把這一屆的和平獎授予陳諾,因為HIV紅絲帶療法的出現,諾貝爾評獎委員會也準備把這一屆的醫學授予陳諾。”

 “我的天!”李瑞傑說道:“這可是諾獎百年以來難得的情況啊!陳諾,陳諾啊!真的是了不起!”

 王博士點點頭,“的確了不起!立方氮化硼,不僅在民用科技上有著廣泛的應用,在軍事上也有廣泛的應用啊!”

 李瑞傑說道:“國家這次不會放過藍星集團了吧,如此重大的材料科技,如果不盡快和藍星集團達成合作,是國家的重大損失啊!”

 國家的確在行動了

 中科院和多所高校的材料實驗室已經向國家打報告,希望國家能夠出面讓藍星集團放開立方氮化硼的生產技術,讓這項惠民技術應用到華國更多的領域。

 同時,西方多個材料學科研機構都看準了藍星集團的立方氮化硼技術,在震驚的同時,也感歎藍星集團到底是怎麽突破這種技術的!

 藍星集團的科技技術已經和全世界高端實驗室拉出了差距。

 《自然》雜志一直在等陳諾發表立方氮化硼的論文,陳諾那邊卻遲遲沒有反應。《自然》雜志這一次主動上門聯系陳諾發表論文,也被陳諾拒絕了。

 藍星集團發展到今天,並不需要通過發表論文打響自己的名氣。

 而且陳諾覺得很搞笑,藍星集團的目標根本不是外界驚訝無比的立方氮化硼晶體,而是束管道路。

 一個小小的材料都會讓你們手足無措,那束管道路推出的那天你們會是什麽感受?

 江城郊外的軍事實驗室,十公裡的束管道路已經建立起來。

 束管道路比起普通道路和鐵路的優勢就展現了出來,建設容易造價低,因為束管的堅固性,它也適用於各種環境。

 而且因為束管是預製後直接安裝,重量輕,安裝方便,比修建鐵路和公裡速度要快不少。

 這十公裡,張凱也只花了不到一月的時間就搭建完畢,花費的時間不在束管的

 不怕泥石流,不怕暴雨暴雪造成的地質災害,在行駛時也不會在乎天氣。

 實驗室中的束管道路是雙向上下四車道,束管列車之間的間距有50公分,每輛列車依靠束管每部的磁力和磁導線保持著自身的平衡和特定的路線,並且保證四輛車在交錯運行的時候不會相撞。

 一輛束管列車可以搭載100人,這僅僅是實驗室的車輛,如果需要車輛還可以做大。

 陳諾和江蘺來到了試驗場所,因為地球上的實驗條件要比藍星世界好太多,所以能夠率先製作出樣板道路。

 看著如盤龍一般蜿蜒向前的透明束管道路,未來的科技感和傳統的自然之美相結合,壯美的畫面讓陳諾自豪之情油然而上。

 張毅匯報工作說道:“束管實驗道路,初始我們建設了十公裡。目前列車的速度為600到1000公裡每小時。我們通過一百多次的試車,完全沒有問題。”

 “我現在代表束管道路實驗組,要求你和江蘺小姐上車!”張毅做了一個邀請的手勢。

 同樣適用立方氮化硼建設的車站裡,一輛帥氣如子彈狀的列車列車停在束管之中,陳諾率先上車。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