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定漢》第5章 拜見劉虞
  東海郡,東臨大海,北接泰山,琅琊,南瀕下邳,彭城,西連魯國,沛國,四通八達,縱觀歷朝歷代,北國南下,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而在如今的太平時期,東海借助地理位置的優勢,商賈往來頻繁,郯縣身為東海郡城,常年的居住人口和流動人口差不多近十五萬,要知道整個東海十三縣,才七八十萬,繁榮可見一斑。

  劉平一行人迫近郯縣,望著郯縣高聳的城牆,心裡也是頗為震撼,雖然現代也有一些古城牆,但是都已經被現代的元素所蓋住了,根本沒有現在這樣直面一座城池那種震撼。

  而郯縣城不僅是一郡治所,曾經還是也是徐州的州治所在,所以要比一些城池更高更大,七八米高的城牆,古樸的青磚,莊嚴肅穆,人與之相比,顯得那樣渺小。

  劉平突然有些感慨,難怪兵法上說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要想攻陷這樣一座城池,需要多少將士的命去填。

  “公子,公子,咱們進城吧!”劉俊正暗自感慨,劉蓋策馬上前小聲催促道,並用手指了指後面。

  劉俊回頭一看,自己一行十幾匹馬,正擋在路中間,後面已經擋住了不少老百姓,雖然指指點點,但卻沒人上來指責或是說道。

  畢竟三國時期的尊卑之分還是有的,能夠有十幾匹馬,顯然不是什麽尋常人物。

  劉俊的臉不由一紅,畢竟是現代人,對於這種情況,並沒有什麽理所應當的想法。

  衝著後面抱抱拳,翻身下馬,牽著馬就進了城。

  一進城,一股喧鬧的氣息撲面而來,商販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吵鬧,兒童哭聲,說話聲,紛紛入耳;不同於現代的那種喧囂,沒有呼嘯而過的汽車,沒有汽車刺耳的鳴笛聲,沒有工地上大型機械工作的轟鳴聲,這種吵鬧更淳樸,讓人覺得舒服。

  劉平好奇的左看看,右摸摸,就像是鄉下人第一次進城一樣,雖然融合的記憶裡不乏這種的景象,但是這畢竟是劉平真正意義的來到東漢的城池裡,所以劉平難以抑製自己內心的衝動。

  陳登,劉願很驚訝劉平的樣子,卻也沒有多問,畢竟劉平也算是死過一次的人,有些反常也情有可原。

  而劉敏和劉蓋也像劉平一樣,四處張望,畢竟他們常年生活在牛角村,沒有什麽重要的事情也不會來郯縣。

  劉平逛了一會,見日頭已經升到四十五度角的樣子,是時候應該去拜訪劉虞了,和陳登約在做魚膾的酒樓集合,就分開了。

  劉虞的府邸在城中央,和郡守府相鄰,劉平一行人很容易就找到了,送上拜帖,就站在府門外等。

  劉虞此時被賦閑在家,歷史上說是在做幽州刺史的任上因公事被罷官,按照劉虞的品性,真正因為公事的緣故被罷官的可能性不大,結合當時的政治背景,隻有兩種可能,一是得罪了十常侍為首的閹黨,被報復了,二就是被牽涉到黨人的事情了,要知道靈帝時期的兩次黨錮之禍,大批文人士族被罷官,被抓捕,劉虞在劉氏宗親裡也算是德高望重,被牽涉也挺正常的。

  拜帖送上,一會一個門房就出來通知讓劉平進去,劉平囑咐劉願等人在外面等,自己隨著門房進去。

  劉虞的府邸在郯縣也算是首屈一指,但是劉平一進去,卻看不見幾個下人,各種擺設都比較簡樸。

  門房把劉平帶進去,就離開了,劉平一眼看見跪坐在大堂裡看書的中年儒士,自知是劉虞,

小跑幾步,在大堂外面立住,拱手拜道:“學子劉平拜見劉使君。”  對於自己如何自稱,劉平考慮了好久,因為初次見面,一個稱呼就可以讓人對你的印象定下基調,劉平想來想去,最後決定用學子來自稱,一則不卑不亢,既不顯得諂媚,也不會讓人覺得有距離感,二者既體現出對劉虞的尊敬,也沒有把自己放在太低的位置。

  劉虞點點頭,輕捋長須,對於這個曾經被自己稱讚的家族後輩,還算滿意,畢竟他已經好幾年沒有見過劉平,不知道如今的劉平是什麽樣的人。

  劉虞輕笑一聲,說道:“哦,是子英啊,不必如此拘禮,快快進來。”

  “謝使君!”

  劉平昂首進入。

  劉虞讓劉平在左首位置上跪坐下,說道:“子英啊,多年沒見了,我還記得上次你和你父親來拜訪我,當時你才不過幼學之年,如今已是堂堂七尺男兒了,你父親也……唉。”

  劉平起身回道:“多謝使君掛念,不過使君卻依舊如當年一般,一點未變啊。”

  劉虞笑道:“哈哈,子英何必如此拘禮,我和你父親都是同宗兄弟,你就是我的子侄,不必使君使君的叫,叫我一聲伯父又何妨啊。”

  劉平頗為遲疑,但是也拜道:“子英拜見伯父。”

  劉虞點頭稱許,劉平這才能好好觀察一下劉虞,由於是跪坐著,劉平看不出劉虞的身材如何,但是臉型稍顯瘦弱,穿著樸素的儒衫,看起來普普通通的,隻有一雙眼睛炯炯有神,是不是閃過一道精光,令人不敢輕視。

  劉虞和劉平閑談一會,才說道:“子英此番前來,不知是有何事啊!”

  劉平長舒一口氣,終於說到重點了,回道:“回伯父,上次侄兒生病,多虧了伯父的人參,方才逃過一劫,此番奉母親之命,特來拜謝伯父,帶來一些禮物,還請伯父收下。”

  劉虞一聽,以為劉平是來巴結他的,面色不愉,語氣頗為冷淡的說道:“子英,心意老夫收下了,禮物就不必了。”

  雖然還是叫著子英,但是裡面的距離感一下子就體現出來了,劉平甚至感覺一股氣勢迎面而來,畢竟曾經身居高位,一言一行都自帶氣場。

  劉平不以為然,仍然不卑不亢,說道:“不知伯父把侄兒當做什麽!”

  對於劉平的話,劉虞一下子有些反應不過來,說道:“子英何意?”

  劉平微微笑道:“若伯父把我當成外人,伯父收不收禮物都無妨,因為子英不會送任何禮物,但是伯父若把我當成同宗子侄,這禮物伯父可要收下。”

  劉虞盯著劉平看了一會,問道:“為何?”

  “伯父不妨先看看侄兒的禮物。”劉平說道,讓劉願等人進來,把箱子打開。

  劉虞一看,全是些什麽蔬菜,谷物,心中訝然,望向劉平。

  劉平這才說道:“伯父贈人參之恩,侄兒銘記於心,但侄兒深知伯父為人清廉方正,向來不會接受他人贈禮,伯父以子英為子侄,所以侄兒取些家中田地所出,此些無非是侄兒孝敬之物,而非巴結諂媚之物。”

  劉虞心裡的想法被戳穿,臉色稍紅,但畢竟是做官這麽多年了,就一會,臉色自然,說道:“侄兒,所言甚是,這些伯父就收下了。”

  喚人來收下,就轉換話題,說些其他什麽,劉平本身並不想和劉虞有大多牽扯,所以隻是隨聲應和,保持一定的距離感。

  可是劉虞似乎有心考究劉平,說道:“當年我初見子英,子英可是給伯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仍然記得你為你父親解圍時的場景,應答如流,我可是稱你為我東海麒麟子,不知這些年,功課可有落下啊?”

  當年劉陽帶劉平拜見劉虞,正是因為族中青年才俊集會,雖然才華橫溢,隻是表達能力不行,當時劉陽被多人問難,一時間難以表達,劉平挺身而出,一一對答如流,甚至反問他人,傳為佳話。

  劉平一聽,知道劉虞的想法,隻好迎合說道:“還請伯父考核。 ”

  劉虞望著劉平坦然自若的樣子,有心想看看劉平是否有真正的濟世之才,說道:“子英的文章功夫,當年老夫已經知曉,如今再問,也無甚大用,不知子英對於天下時政有何看法,當今可有弊政,若有,如何解決?”

  劉平聽了,內心一動,這不就是把歷史課本上的一些知識說出來就行了。劉平依靠記憶,揚聲說道:“我大漢如今三大弊端,一為豪族兼並田地,二為閹黨掌權,三為黨人之禍,豪族兼並田地,百姓無地可種,無糧可食,以致天災發生之時,難以維生,以致易子相食,被逼無奈,揭竿而起;而閹黨掌權,朝廷為其把持,賣官鬻爵,朝政朝令夕改,朝中烏煙瘴氣,百官多巴結閹宦,而不思為民主事,反而變本加厲的剝削百姓,以求晉身之資;其三黨人之禍,黨人之禍,朝廷正士流失大半,士族難以抗衡閹黨,以致朝政失衡……”

  劉平大談特談,畢竟劉平現代時也是個三國迷,什麽解除黨禁,廢除十常侍,一一道來,講得有些興奮過頭了,甚至對於劉虞的對外政策,也是談了一遍,什麽剿撫並濟,恩威並施,唬得劉虞眼中滿是讚賞,後來實在沒詞了,看日頭已經到了中間,也就告辭離去。

  離開的時候,劉虞似乎還沒有緩過神來。

  劉平出了府,風一吹,才發現自己的後背已經濕了,覺得自己說得太多了,有違自己低調的初心,但事已至此,多想無益。

  一行人便按照陳登留下的地址,和劉願等人一路尋了過去。

  “子英!前面可是劉子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