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工業霸主德意志》第二十二章 羅曼諾夫王朝的終結
  達格瑪公主,是一個地道的丹麥人,在嫁與亞歷山大三世完婚後就很少回到母國,一直留在俄國幫助自己的丈夫打理國事。在亞歷山大三世故去後,達格瑪公主又為尼古拉二世開始奔波起來。可尼古拉二世繼位後,原本就有些日暮西山的羅曼諾夫王朝又經歷了日俄戰爭的慘敗,東方南下的擴張道路被堵,隻得重新將精力調轉回西方。可一戰爆發後,尼古拉二世卻又有些後悔了,可已然打得熱火朝天的各國都沒有要就此罷手的意思,大有一種你死我活的態度。可運氣好像並不在自己這邊的尼古拉二世所統治下的沙俄經由幾次失敗和重大損失,終究還是失去了再戰的資本。

  1917年3月17日,莫斯科的賀登廣場正人滿為患,街上擠滿了群情激奮的俄國民眾,原本應該維持治安的警察竟然也加入到了遊行示威的隊伍當中,大家舉著不同標語牌呼喊著要求尼古拉二世結束戰爭的口號,一邊要求他為死去和淪為俘虜的人們贖罪,被這一情況嚇住的尼古拉二世竟下令士兵不許朝民眾開槍鎮壓,而是擋在了官邸門前。同樣被困在官邸的皇室貴族們也紛紛勸導尼古拉二世順應民意,主動退位。

  翌日,莫斯科、彼得格堡等沙俄主要城市相繼發生暴動,緊接著幾天內在西部各大城市蔓延開來,一場席卷全國的暴動愈演愈烈,規勸沙俄皇帝尼古拉二世退位的達官貴族早已將他官邸的門檻踏平。心有不敢的他決心以武力鎮壓這次的暴動,卻根本沒有人響應,丟失前線面臨時刻有被德軍入侵風險的俄國此時需要的是一個能被德國接受,而且進入和談的人出來主事。明顯尼古拉二世做不到,作為戰爭發起國的最高領導人,他是肯定無法被德國所接受的。一個相對溫和,且與威廉二世交好的人,米哈伊爾大公成為了大家的首選。但是當尼古拉二世決心禪位給米哈伊爾大公時,後者卻深思熟慮後拒絕了,一時間,沒有了沙皇的俄國又一次陷入了動亂。俄國的貴族開始避開這些陳舊的規則尋找一個可以暫時代替沙皇的人主導和談的時候,國內的暴動愈演愈烈,已經有了革命的氣息。暴動逐漸以資產階級派為主要力量形成相對統一的行動,貴族們為了保證現有權利,也組織了有限的力量與之抗衡,沒有了政府約束的沙俄版圖頓時四分五裂,各種各樣的權利集體如雨後春筍般崛起,誰都沒有一舉將對方置於死地的能力,也沒有誰可以代表所有人與德國進行談判,就在這種局面下。俄國各方勢力代表卻收到了來自德軍東線總司令埃裡克·艾德裡安發來的邀請函,一封和談邀請函。

  亞歷山大·弗多洛維奇·克倫斯基是參加與德軍和談隊伍中的一人,他代表的是以工人和軍人為主導佔領彼得堡的一支勢力。德軍邀請函發來前,是李沃夫臨時組建內的閣裡的司法部長,邀請函發來之後,他又兼任外交部長一職,代表李沃夫全權和德軍談判,底線是俄國必須是以他為主導的內閣和德意志帝國進行和平談判。

  帶著這個任務,克倫斯基和其他同樣收到邀請的各個勢力代表共同來到了布列斯特,此時的埃裡克·艾德裡安已經在布列斯特的廣場上給奪下此地的裝甲師的士兵們辦法勳章,包括那些已經埋在地裡的英雄。而參與這次戰役的東線將領基本都有或多或少的升遷,這讓東線的德軍將領都對埃裡克·艾德裡安感恩戴德。為了給這些立下大功,讓德軍東線後顧無憂的將士們得到應有的嘉獎,他給遠在柏林的毛奇總參謀長,

軍需總監興登堡,皇帝威廉二世各拍了長達十幾頁的電報,雖然最終這些嘉獎名單沒有全部通過,卻也沒有太讓艾德裡安難堪。作為此次戰役最大功臣的他,當然受到了大家的親睞,他的要求也被慎重考慮。這時的埃裡克·艾德裡安經過此役已在國內外都有著極高的聲望,更有人在廣場中間豎起他的雕像,來以此表達對他的尊敬和貢獻。  就在大家還在為他慶功時,一群俄國人正在一間會議室裡互相指責、辱罵對方,有甚者還會拳腳相向,若不是這裡不能攜帶任何武器,艾德裡安不懷疑這裡站著的最終只有一個,或者乾脆都躺下了。

  這次的會談,他根本就沒有指望這些人能夠統一意見,和德國簽署條約。他要的也不是俄國簽署條約,而是離間他們,加深他們之間的矛盾,最好是一點緩和的余地都不留給對方。他的做法十分正確,本來互相攻伐的他們極少有外交往來,卻不會去做這樣漲他人威信的事情,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統,才是拯救俄國的最佳選擇,至於要他們拱手相讓,他們都做不到。

  一連幾天的爭吵,艾德裡安都沒有阻撓的意思,只是每天都會不厭其煩的坐在會議室裡聽著重複的指責和辱罵。終於在又過了幾天后,一些勢力代表發現繼續下去毫無意義,向艾德裡安告辭後返回了自己的勢力范圍。漸漸的,原本熱鬧的會議室裡空蕩蕩的只剩下了德國人。而回到自己勢力范圍的俄國人沒有因此停下來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矛盾,反而是加大了攻伐的力量,這讓本就缺乏男丁的俄國再次掉入了無盡的苦難,反戰的聲音一波高過一波,最終大家達成了口頭協議的停戰。就在這個時候,埃裡克·艾德裡安的代表再次出現,並邀請他們就和平談判一事再次展開討論。

  當他收到俄國境內的幾大勢力言和罷戰的時候,他認為時機到了,這個時候如果可以和主要的幾個勢力簽署協議,等同於認可了他們的既得勢力范圍。他也不是一個樂天派,也沒天真的認為俄國人都是蠢材,會忽略這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但是俄國此時的狀況已經不能容許他們繼續發動戰爭,哪怕是他們表面上擰成一股繩要和德國繼續戰爭下去。也失去了抵抗的資本和實力,沒有哪個勢力會拋棄前嫌的給敵人沒有保留的支援。一盤散沙的俄國遠沒有當初的尼古拉二世在位那樣有威脅,何況是現在的德軍已經在他們內訌的時候逼到了他們家門口。若真的不肯簽署協議, 艾德裡安不介意讓德軍繼續推進,然後武裝干涉下讓他們在協議上簽字。

  代表到期後,艾德裡安只是在第一天露了面,然後就沒有再參與具體的條款商定,代表德國和俄國境內勢力談判的官員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威廉二世的首相霍爾維格。會議一開始進行的並不順利,霍爾維格甚至感覺這樣散亂的俄國並不適合和談,在艾德裡安的解釋下,霍爾維格答應繼續留在這裡。與霍爾維格交流完的第二天,艾德裡安以武力相威脅,並讓愛沙尼亞境內的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向彼得堡方向發起了進攻,讓在場的人都是一陣緊張,特別是克倫斯基,因為李沃夫的政權就是以彼得堡為中心,德軍的主攻方向就是以他們為目標。尷尬的會議剛剛散去,克倫斯基就用電報和李沃夫多次溝通後確認了消息的真實性,也收到調整過後的底線,李沃夫現有的勢力范圍自成一系,單獨和德國簽訂和平協議,承認德國現有的既得利益。但是不能公開簽署,而是秘密簽訂。類似克倫斯基這樣的代表也紛紛收到了類似的調整方案,而霍爾維格在接見了這些代表重新商定的條款後沒有急著答應,而是把這種奇怪的談判現象和內容傳回了柏林。一開始,柏林方面並不接受這樣的情況,只是德軍的現狀也不好,看似咄咄逼人的德軍與當初一觸即潰的俄軍極其相像,沒有了充足補給的德軍就是個花架子,喪屍了進攻俄國腹部的能力。考慮到實際情況後,柏林方面才勉強答應。

  隨著霍爾維格與各勢力代表秘密簽署協議的同時,羅曼諾夫王朝最終成為了過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