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薩姆索諾夫將軍是一個敢打硬戰的將軍,貴族出身的他身上找不到半點怕死的影子,一路從少尉晉升上來,卻依舊沒有改掉戰場指揮的習慣,只是現在的情況留給他指揮的余地不多了。
從一處較高的民房正在觀望的薩姆索諾夫看到德軍的身影正在靠近的時候,守在城外的俄軍開火了。一陣交火後,德軍倒下了十幾人,一支50人的衝鋒隊就在第一次交火中少了一小半,緊接著在遠處的德軍開始用手中的武器幫助衝鋒的隊友壓製對面的俄軍。子彈橫飛的戰場上每有一個德軍倒下,就會從後方衝出兩個德軍發起衝鋒。
就在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後,俄軍終於是放棄了城外的防線轉向城內退去重新在各個道路上設置防禦點。埃爾溫·隆美爾此時正帶著一隊30人組成的突擊隊在一條十幾米寬的道路上和俄軍打得正酣,彈藥有限的他們需要在足夠近的距離上才能開火,不然衝鋒槍的準度不足以讓他們打中俄軍。而對面的俄軍好像子彈也不多,阻擊德軍的火力中並沒有出現重機槍一類的武器,所以德軍的進攻速度並不慢。
在丟下了十幾具德軍屍體後,隆美爾完成了這個街道的控制,而在另外幾條街,同樣的情況正同步發生。
穿插在城中的道路何止百條,德軍每到一條街道都會遭遇零零散散的俄軍阻撓,但是總匯在一陣交火後投降,實在是沒有子彈了。
沒有預料中的大規模抵抗和火力,2000人的德軍僅動用不到千人就將主要街道全部佔領下來
下午時分,德軍才在一座廣場前遇到了阻力。
薩姆索諾夫並沒有因為大勢已去而逃跑,而是率領著剩下的幾十人在廣場的東面一處死角嚴陣以待,之所以選擇這個死角作為最後抵抗的地方就是為了讓手下的人明白已經是退無可退了。這些人手中的彈藥更加充足,雖然依舊沒有機槍這種武器,但是他們是真正的軍人,知道如何將武器作用發揮到最大。
兩軍很快開始了交火,佔據地利的俄軍在彈藥充足的情況下一開始佔據了上風,幾百人的德軍被打得四處躲避。這和他們之前遇到的情況大為不同,準度和火力密集程度明顯發生了大的變化。但是種情況也沒有持續很久,俄軍的槍聲漸漸稀疏起來,膽大的德軍有的開始伸頭探望想看個究竟,但是卻發現俄軍那邊徹底沒有了聲音。
勒布不敢耽誤下去,眼見天色越來越暗,若是無法在天黑之前拿下布列斯特,一旦發生變故就等於任務失敗。沒有多余的考慮,勒布讓德軍發起了衝鋒,必須要不惜代價的將這些俄軍消滅。
頓時,四面八方的德軍開始吼叫著向躲在死角的俄軍發起的衝鋒,而這個時候,俄軍也突然站了起來翻過障礙衝著德軍發起了衝鋒。衝在最前的德軍看見俄軍衝了出來,端起手中的衝鋒槍朝著俄軍一頓掃射,大片的俄軍開始倒在衝鋒的地上,但是過近的距離還是讓一些俄軍衝到了德軍當中。
碰撞!慘叫!鮮血橫飛,斷肢殘臂是索姆諾夫看到的畫面,身為將軍的他並沒有躲在後面,而是拿著一把馬刀和德軍廝殺在了一起。
肢體間的較量需要的不僅僅是技巧和力量,還有膽氣,這種東西無形無色,卻最為關鍵,德軍不缺少,俄軍更是以破釜沉舟的氣勢在做最後一搏。可是人數不多的俄軍並沒有將白刃戰進行很久,包括亞歷山大·薩姆索諾夫將軍在內的所有俄軍都已全部陣亡。
隨著戰鬥的結束,清點工作也已經開始,一番總結下來,拿下布列斯特讓德軍損失了95人,傷者277人,其中傷者裡失去戰鬥力的佔多半。
第二天,有了當地居民的幫助,這些屍體得到了妥善的處理,接管了城中大小事務的倫德施泰特將警察局當作了辦公地點,原來的那些警察也都被解除了基本沒有的武裝後解散了。拿下布列斯特的德軍沒有過多的休整,圍繞著城鎮的防禦工事就緊鑼密鼓的開始了,而更多沿路敢來的德軍也陸續加入到倫德施泰特的指揮下,隨之而來的還有嚴重短缺的軍事物資,這些才是他迫切希望得到的。
薩姆索諾夫將軍臨死前也不知道善戰的布魯西洛夫為何遲遲沒有派遣援軍過來,哪怕是兩人關系確實不好,但是此地的重要程度關乎整個俄軍前線將士的生死,布魯西洛夫如何不知,但是此時的他面臨的不單單是後路被截的風險,整個俄軍防守的東線因為連續幾天無法供給足夠的食物而開始發生嘩變,再加上滲透防線的德軍沿路摧毀的補給點更是讓這一情況雪上加霜,投降開始成為一種常態,更有不少人已經開始將矛頭指向了他這個第一負責人。
自從南北兩路德軍裝甲部隊突破防線後,整個東線戰場的德軍仿佛被激活了一般不停的超俄軍防線發起衝鋒,有的防線固若金湯,有的防線脆弱不堪,這完全取決於當地俄軍的糧食供給程度。吃得飽的就依舊在戰鬥,吃不好甚至吃不飽挨餓的俄軍直接繳械頭像。一條完整的俄軍防線滿目瘡痍,布魯西洛夫幾天時間就感覺力有不逮,卻又不得不焦頭爛額的收縮防線。可是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德軍的進攻停下了,可俄軍內部卻不安分了,幾天時間的高強度消耗,卻沒有東西吃,這讓俄軍再也無法忍受下去,逃跑的,跑到德軍防線投降的,自相殘殺搶奪食物的,槍殺長官造反的情況終究是壓垮了布魯西洛夫。他何嘗不想派遣援軍拯救布列斯特,只是情況太突然了,援軍還在路上的時候就一哄而散了,原因很直白,沿路的城鎮都遭遇了德軍的光顧,補給點一掃而光,能帶走的帶走了,帶不走的就地銷毀。從防線趕回布列斯特哪怕是快馬加鞭也需要幾天時間, 沒有沿線補給輕裝上陣的援軍終究是因為缺乏補給散夥了。
而遠在布列斯特的德軍僅僅只是遭遇了一些俄軍逃兵,這些人除了成為俘虜討要一口吃的,生不起半點的戰鬥心思。
1917年3月16日,布魯西洛夫在德軍一名少校的登門拜訪後宣布投降。遠在國內的沙皇聞聽布魯西洛夫的投降後第一反應不是憤怒,而是驚嚇,拉著左右的達官貴族急問如何是好。
布魯西洛夫率領的歐洲東線戰場的俄軍人數在德軍發起進攻前總計220余萬人,直至3月16日投降這天,逃跑、嘩變、自相殘殺等造成的損失高達70余萬,剩余的一百多萬人也根本無心再戰,面對人數要少於己方,卻在裝備和士氣上壓倒己方的德軍沒有了一戰之力,走投無路的布魯西洛夫在得到了德軍東線最高指揮官允諾的寬厚條件後帶領著剩下的一百余萬俄軍投降了。布魯西洛夫絲毫不擔心沙皇的抱負,他的投降是壓垮俄國的最後一秤砣,而不是稻草。連續遭受幾次重大損失的俄軍再也經不起這樣的損失了。沙皇尼古拉斯二世根本無力再征召兵員,他要擔心的是面對各個層級的施壓。俄國的前幾次重大損失將國內本就不多的精兵良將一耗而空,作為沙皇最為依仗的哥薩克人也被沙皇動員上了戰場,這次的損失再次將哥薩克人也推到了反對沙皇的對立面,尼古拉二世已經預感自己的命運會是如何了。
要求尼古拉二世禪位的呼聲自平民開始,最後貴族們也紛紛要求尼古拉二世退位讓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