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工業霸主德意志》第一百三十九章 巴爾乾戰爭
特蘭西瓦尼亞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盛產褐煤、鐵、鉛、錳、金、銅、天然氣、礦鹽和硫磺。煉鋼、化學、紡織、畜牧、農業、釀酒業和水果栽培是當地的主要產業,木材也是珍貴的資源。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總統威爾遜在柏林提出的十四點綱要,成為特蘭西瓦尼亞境內羅馬尼亞族系行使自決權的有力依據,他們通過集會,宣布並入羅馬尼亞。1919年3月匈牙利堅決拒絕同意將特蘭西瓦尼亞置於羅馬尼亞統治之下,遂決定向羅馬尼亞宣戰。1919年4月,匈牙利軍隊沿索梅什河和穆列什河開始進攻特蘭西瓦尼亞,同時,羅馬尼亞也開始出動武裝力量予以迎擊,兩軍在特蘭西瓦尼亞雙方實控臨界線展開激戰。

匈牙利是德國的老牌盟友,羅馬尼亞並不感到奇怪,然而現在自顧不暇的匈牙利軍隊卻掉轉槍口替德國人攻擊法國的邊防部隊,這件事立即引起了羅馬尼亞軍方的深思。

推進至提薩河後的羅馬尼亞攻擊部隊不得不暫時停了下來,同時,已經到達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城外的軍隊也停止了進攻。擺在羅馬尼亞面前的是一個很嚴酷的事實,即使羅馬尼亞通過流血犧牲攻佔了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一旦德、匈兩國回師特蘭西瓦尼亞,羅馬尼亞丟掉的將不光是布達佩斯,而是再次面臨更大傷亡的激戰。

與其拚命得到又傷命失去,不如不得,羅馬軍隊很清楚地發現得攻打布達佩斯將有可能得不償失,畢竟德國國防軍的戰鬥力也是擺在那裡的。但是,羅馬尼亞軍隊也不願意放棄即得利益,雖然迫於德、匈可能聯手的壓力,在進攻上有了些收斂,但仍然佔據著匈牙利東南部地區大部份國土不願退去。

在柏林,德國總理施特雷澤曼與法國總理克裡蒙梭的爭吵正在進行。美國副總統約翰?卡爾文?柯立芝和英國首相勞合?喬治被迫組成一個聯合陣線,統一認識和口徑,將德、法兩國總理分開進行討論,以期盡快達成雙方的和解。施特雷澤曼與勞合?喬治之間的溝通問題不大,但法國總理克裡蒙梭和美國副總統柯立芝的對話卻費盡了腦筋,兩人一度拍著桌子怒吼。

克裡蒙梭拿出“柏林和約”有關條款,逼迫國際社會威脅德國遵守承諾,柯立芝則要求法國識大體顧大局、照顧德國目前經濟發展的需要,主動平息國內事態。

法國老總理克裡蒙梭也知道柏林和談時,國際社會在和談之初,因為有意打壓德國的狂熱,存在著某些不太公平的條款,而美、英兩國卻只顧自己的戰後收成、卻沒有真正擔起戰後的責任才是這次事件的起因。柯立芝雖然並不完全同意克裡蒙梭的理論,但面對歐洲形勢的不斷惡化,也不得在征得國內表決同意後做出一些細微的調整,以作為“柏林和談”條款的補充。

最後,四國領導人再次坐到一起進行務實磋商,法國方面表態說洛林問題可以暫時擱置爭議,但德國必須撤出萊茵河以西的重裝部隊,邊防員額恢復到“柏林和談”時作出的要求。

德國在這次緊急事態中起了主導作用,但最終的目的卻不單單為了洛林這麽一個小小地方,而是對美、英兩國和談時作出的承諾沒有兌現感到失望。施特雷澤曼將米勒的美國之行說成了乞丐之行,美國人憑自己喜好做事的風格,不但沒有解決德國經濟發展的燃眉之急,相反成為了這次事件的助推劑。而埃爾哈特?米爾希先生的暹羅國之行也不順利,處處受到英國政府的刁難和阻撓,甚至暹羅國恢復與德國的外交關系都必須仰大英帝國之鼻息,

如果這些事情得不到解決,德國與其受困等死,倒不如冒險抗爭。問題其實非常清楚明白,從德、法兩國的辯論中也可以發現,正是因為美、英兩國過多地考慮自身利益而忽略了其他國家的感受,這才導致了事態的突然發生。

四國代表重新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商討,最後,洛林保持現狀,法國暫時不再重提60%的礦藏所得,而作為解決事態的積極回應,美國與英國被迫同意在德國進口生產原料方面打開口子,並將四方和解的結果作為“柏林和約”的補充文本備份,自此,這場險些再次波及整個歐洲的戰火暫時得到了控制。

柏林的四方和解達成後,匈牙利軍隊陸續從德國艾費爾高原撤兵,沿著美茵河和多瑙河兩岸借道奧地利回國。埃裡克非常感激匈牙利的軍事配合,不但主動承擔了這次軍事行動的所有經費,同時對匈牙利的老舊武器進行了一次大更新,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德、法兩國武裝衝突得到了有效扼製,這個結果並沒有超出羅馬尼亞的意料,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失望。隨著匈牙利大部隊的快速回歸,兩國土地爭端再度升級。

匈牙利軍隊在布達佩斯城以南地區采取了主動攻勢,德軍的改進型mp19式9mm衝鋒槍發揮了極大的威力。

匈軍以三個主力師在前線弧形擺開,第a101師主力從北部城鎮埃格爾往南步步進逼;第a103師從西南城市維斯普雷姆向東挺進,第a102師則正面出擊,晚上十時許,戰鬥依次打響。羅馬尼亞軍隊非常了解對手的實力,卻對德國的武器裝備沒有足夠的認識,雙方接火後,形勢便發生了一邊倒,由於羅馬尼亞經歷過兩次巴爾乾戰爭的浩劫,尤其是一戰時期遭受德軍馬肯森將軍的沉重打擊後,元氣並未恢復,匈牙利生力軍利用羅馬尼亞軍隊沒有重武器的弱點,采取多點突破和全線跟進的方式,很快便牢牢地控制了戰場主動權。

雙方交火空前激烈,羅馬尼亞軍隊對實力估計不足,火力明顯處於劣勢,不得不丟下無數屍體和傷員分別退守索爾諾克和凱奇凱梅特,並憑借外圍深壕據險抵抗。

天剛拂曉,匈牙利以小股部隊突襲的形式,乘勝奪取了布達佩斯南部的塞克薩德城和東北部的尼賴吉哈佐兩個城市,並對羅馬尼亞入境軍隊形成了鉗形包圍。

形勢對匈牙利奪回國內領土非常有利,但是,軍隊的補充十分有限,武器裝備也僅僅只有從德國境內回國時的隨身攜帶,並沒有後續增長,一時間成為了強駑之未。羅馬尼亞軍隊幾乎被匈軍前軍打蒙,損失十分嚴重,被迫退守索爾諾克和凱奇凱梅特外圍塹壕,不敢主動出擊。接連幾天,兩軍互有小規模滲透,並不斷襲擊彼此的指揮機關,但因為雙方都無法一戰克敵,遂形成了長期對峙。

1919年9月21日,美國副總統約翰?卡爾文?柯立芝回到國內,把倫敦六國會商和柏林達成四國和解的情況向總統伍德羅?威爾遜進行了詳細匯報。此時,威爾遜頭痛病時有發作,聽取柯立芝的情況後,更加對美國國會的辦事效率和對德國能源出口問題謹小慎微的做法十分不滿,甚至多次暴出粗口。

25日,在各方的努力磋合下,伍德羅?威爾遜總統認真編寫了一篇《國際形勢概論》,目的主要是爭取國會對德、美多邊合作的支持。在這篇長長的概論中,威爾遜詳盡地闡明了德國在歐洲大陸的重要性,也分析了美國當前的歐亞政策。

事實上來說,美國如果失去英國的支持,就不可能掌控歐洲市場,同樣道理,如果失去了德國,也就失去了歐洲大陸的市場。演講中,威爾遜突然感覺頭重腳輕,再次在演講台上暈倒,並處於高度昏迷之中。這一突然的變故讓美國政壇始料不及,國家內外事務基本上陷入半癱瘓狀態。

威爾遜患病住院的消息很快傳到了柏林,埃裡克?艾德裡安迅速召見國防部長瓦爾特?馮?勃勞希契,並告訴他現在是德國致謝匈牙利的時候了。

9月28日,滿載德國先進武器裝備的軍用卡車排著長長的隊伍,行進在通往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公路上,德軍第三騎兵師也從波希米亞林山口進入奧地利,長驅直入匈牙利交戰前線。最富戲劇性的一幕是由法蘭克福出發的五輛iii型主戰坦克, 先期到達本國東南部城市德累斯頓後,沿易北河谷借道捷克,並從捷克首都布拉格經過,然後向南直接開往匈牙利前線,這也許是針對上次捷克並沒有選擇購買iii型主戰坦克的回應與展示。

德意志帝國人對戰爭的準備,在一戰前就已經開始了,因為德國的軍事戰略家們一直堅信速度就是取勝的關鍵,因此,一戰之前夕,德國通過補貼農場主的辦法,飼養並儲備了大量的優良馬匹,並對馬匹所在的位置進行了詳細的編號和登記,這使得戰爭一開始,德國就以極快的速度征調戰馬,僅開戰第一周,就征調了71萬余匹,雖然殘酷的戰爭損耗極大,但在歐洲大陸仍然擁有首屈一指的騎兵部隊。

德意志聯邦運輸大軍的卡車和騎兵第三師的隊伍綿延數公裡,威武雄壯、浩浩蕩蕩的大部隊一路上紀律嚴明,歌聲嘹亮,很快便經過奧地利帝國進入匈牙利國界。筆挺的軍裝、鮮明的旗幟、閃亮的鋼刀以及整齊的步伐,一路上引得德、奧、匈等國家民眾沿途追捧,一路上受到無以複加的寵遇。

德國不再乾預巴爾乾半島問題的傳言被再次打破,埃裡克?艾德裡安的戰爭神話再次將羅馬尼亞驚醒,匈牙利部隊得到有力的補充後,迅速展開,a101部隊先頭部隊移動至索爾諾克以北約三十公裡的小鎮;第a103師與第a102師壓製前進,其前鋒已經開始與羅馬尼亞先頭部隊進行激烈交火。德意志聯邦騎兵第三師則向南迂回,隨時準備切斷羅馬尼亞大軍的退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