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工業霸主德意志》第四百三十三章 慕尼黑會議
邊境屯兵幾十萬,長期虎視眈眈,讓蘇聯的敏感神經繃緊了好幾年,可是,德軍卻遲遲沒有任何行動,反而在許多國際外交場合與蘇聯領導人握手言歡,別說美、英等國百思不得其解,就是蘇聯也不知道德國的真實目的。

 從兩國後勤補給方面來說,德國要暢通很多,值得一提的是,德國並沒有佔據象華沙這樣的大型城市,而那些分散的中小型城市,也都通過交通的改善連成了整體態勢。此時,波蘭沒有一支屬於自己的建制部隊,而德國的駐軍是維持其穩定的重要基石。因此,德軍可以就地采食,而且能得到波蘭人的擁護。

 反觀蘇聯,雖然佔領了大城市,卻同時擔負起了維系幾十萬當地居民糧食供應的責任。尤其是暗藏的反蘇勢力時常興風作浪,使得佔領軍整日如同在爐火上熾烤,加上孤軍深入,後勤補給線拉長,增加了軍需壓力不說,危險性也在成倍上升。

 1937年年初,蘇聯準備修通直達華沙的鐵路,但計劃容易拿,實施起來卻千頭萬緒,久而久之,這件事也就束之高閣了。

 埃裡克與霍夫曼采取圍而不打的策略,為的就是與蘇軍拚消耗,比耐力,並讓蘇軍隨時處於緊張狀態之下。

 維斯瓦河流經波蘭多個省份,在其中下遊地帶形成多個荒無人煙的沼澤群,但是,自從第11集團軍駐防以來,這裡的交通便有了極大的改善,直到第10裝甲集團到達這裡時,部隊出行方式又有了更大的改觀。

 作為一戰老將,隆美爾的名字已經為歐洲多國軍界所熟知,只要他在,蘇聯就不會自找麻煩。這與威廉·勒布將軍的存在意義是一樣的。埃裡克在選派將領的時候就充分考慮了這一方面的問題。

 1938年是德國外交獲得豐碩成果的一年,3月12日,繼芬蘭之後,捷克斯洛伐克宣布加入以德國為首的歐洲軍事同盟。這一消息讓英、美等國非常意外,更令蘇聯大為吃驚。

 同年3月16日,國防部長弗裡德裡希·馮·澤克特率團訪問捷克斯洛伐克,雙方國防部長就歐洲整體防務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並對蘇聯侵佔波蘭,武力威脅歐洲鄰國表達了關切。

 同一天,德國長駐華夏大使賴歇瑙回國述職,埃裡克在漢莎宮親切接見了他,噓寒問暖後,又仔細詢問了華夏當前的國內形勢。

 不久,賴歇瑙改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並於本月22日持國書飛抵布拉格到任。

 這種看似非常平常的任命,其實蘊含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首先,賴歇瑙是一位非常稱職和睿智的外交官,他不但能夠忠於自己的國家,也非常尊重所在國的國家利益。埃裡克將他安排在捷克斯洛伐克,一方面是穩步推進德、捷兩國的傳統友誼,另一方面則是出於團結整個斯拉夫族群。

 德國在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時,無疑觸動了英、法、美、蘇的安全利益,使得上述國家深感不安。然而,這種條件反射並沒有讓德國的國際形象受損,卻反而推動了歐洲軍事聯盟的一體化進程,並導致許多國家紛紛提出與德國結成聯盟。

 4月1日,瑞典突然宣布加入歐洲軍事同盟,並主動邀請德國總統埃裡克·艾德裡安、內閣總理漢斯·路德、以及國防部長弗裡德裡希·馮·澤克特擇期訪問瑞典。

 這一重大決定還沒有讓其他國家來得及表示遺憾,緊接著,意大利也不甘落後,國王埃馬努埃萊三世、政府首相貝尼托·墨索裡尼於4月2日在首都羅馬宣布加入歐洲軍事同盟。

 至此,英國卻一反常態,沒有發表任何言論,不久,首相張伯倫率團訪問德國。埃裡克非常熱情地接待了他,並暗示他英國也可以成為德國的朋友。

 此次德國之行,張伯倫只是一次試探之旅,針對國內的不同聲音以及皇室的擔憂,他只能親自跨過海峽與埃裡克會面,並初步了解德國人的所思所想。埃裡克早就判別了他的來意,於是,對英國頌揚有加,並熱情邀請英國加入歐洲一體化軍事同盟。

 對於埃裡克的盛情邀請,張伯倫但笑不語,未置可否。接下來的幾天,在內閣總理漢斯的陪同下參觀了德國的三大水利工程和部份設立在柏林的大型民營企業。

 春末夏初,自我感覺收獲滿滿的張伯倫從德國回到倫敦,剛剛走下飛機就被國內外記者和部份民眾團團圍住了。

 民眾們一直在斥責政府在國際社會毫無作為,除了放任德國肆意膨脹外,並沒有切實解決問題的措施。對於德國民眾的普遍擔憂,張伯倫卻表現得非常自信。

 當有記者追問德國發起的歐洲軍事聯盟是否已經將英國排除在外時,張伯倫回頭哈哈一笑說:“這是我們時代的和平,我建議你們安然睡覺去吧!”

 所有記者都清晰地聽到了這一句話,不約而同地停下腳步,目瞪口呆地看著首相先生和他的隨從們登車揚長而去。

 如果說這僅僅只是德國人一個善意的暗示,那麽英國人有道理高枕無憂。如果這是一顆煙幕彈的話,張伯倫的樂觀便可能毀掉整個英倫三島,甚至整個歐洲。

 法國人一直死心塌地地站在英國的陣營裡,而且現在正替代張伯倫幫助左翼激進組織對抗荷西領導的西班牙政府軍,然而,張伯倫的盲目樂觀並不能讓法國人感到欣慰,正相反,杜美政府隱約發現了一絲潛在的威脅。

 然而,德國的號召力還遠非杜美想象的那麽軟弱無力,4月3日上午十時,葡萄牙政府也正式宣布加入歐洲軍事同盟,緊接著,埃及同天下午再次跟進,宣布加入歐洲軍事同盟。

 張伯倫就象被狠狠地抽了一記耳光,4月4日,英、法在倫敦緊急會晤,宣布組建英、法同盟,號令一出,加拿大、澳大利、印度等殖民地國家紛紛響應。

 此時,派系鬥爭已經形成了沒有硝煙的對抗,4月5日,西班牙荷西政府同樣也宣布加入歐洲軍事一體化同盟。這個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全世界的強烈反應,蘇、德關系進一步惡化。

 在英國的倡議下,歐洲各國在德國慕尼黑召開泛歐國防部長緊急會議。4月6日,除丹麥外, 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代表都悉數到場。美國被第一次排除在外,蘇聯也沒有收到邀請函。此次會議的主旨是倡導歐洲和平,由英國提議,英、法、德、瑞、土、意六國組成聯軍,共同確保歐洲整體安全。

 這種包藏禍心的提議很快就被澤克特警覺,但他沒有當場戳穿英國人的陰謀。

 英、法兩國在西班牙內戰中與蘇聯人一唱一和,現在卻突然將美國和蘇聯排除在外,所謂的六國聯軍實際上就是用德國的老班底與這兩國產生直接對抗,而英、法兩國則繼續做老好人。

 聽完澤克特的匯報,埃裡克也發現英國人的目的就是想激起德、蘇和德、美之間的矛盾,趁機分化歐洲軍事聯盟。

 在日本入侵華夏的敏感時期,美國和德國同時都失去了廣闊的東方市場,而且在西班牙的內戰中扮演著同道人的角色,此時有意將其納入敵對方,將可能使德國的貿易走不出歐洲大陸,甚至連東亞艦隊都必須從科威特調回。

 慕尼黑會議沒有得到德國的支持,瑞、土、意三國也沒有在協議上簽字,英國嫁禍於人的算盤第一次落空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