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工業霸主德意志》第四百三十二章 不老興登堡(因屏蔽四百三十和四百三十…
12月1日,日軍攻佔江陰要塞,第10軍遵照方面軍的命令,部署第114師團沿溧陽、溧水公路向南京南部方向攻擊前進;第6師團沿廣德、洪蘭埠公路,繼第114師團後,也向南京南部方向攻擊前進;

 與此同時,日軍另一師團沿廣德、郎溪公路進佔太平,爾後渡江迂回至浦口附近,切斷了南京守軍北退之路;第18師團則經宣城向蕪湖進攻,切斷了南京守軍西退之路。

 日本華夏中部方面軍、上海派遣軍、第三師團先遣隊聯隊、第九師團、第十六師團、第十三師團一部、歩兵第百三旅團、第十軍、第六師團、第十八師團、第一百一十四師團,第五師團歩兵第九旅團,分別將南京城團團包圍。

 華夏戰況日趨惡化,南京城內滯留的守軍仍然在堅持抵抗,但因為失去了統一指揮,抱定必死信念的士兵們只能佔據殘垣斷壁、利用磚頭瓦塊還擊凶殘的日軍。

 雖然華夏政府軍大部已經離開南京,但仍然有為數眾多的散兵被困,他們成為了南京最後的守衛者。

 面對華夏軍民的拚死抵抗,日軍陷入了無休無止的消耗戰。為了改變僵持的局面,日軍開始嘗試利用飛機散發傳單,威逼城內軍民投降。但是,有過淞滬大戰經歷的華夏老兵深知日本人毫無信用,寧為玉粹,不為瓦全。

 零星戰鬥沒有停止,華夏士兵面對越來越多的日軍,隻得邊戰邊撤,並利用日本與其他國家在柏林簽署的《在華夏僑民保護法》,臨時獲得了教會和駐華夏機構的庇護。但是,日本人很快單方面撕毀了協議,同時向這些國外僑團亮出了凶狠的屠刀。

 此前,就在蘇、德邊境劍拔弩張之際,蘇聯人擔心東西兩側同時受到夾擊,立即回過頭來與華夏進行了秘密商談。

 在蘇聯人看來,只要常凱申願意談,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甚至很快便可以獲得一個無憂無慮的遠東安定大環境。這也就是埃裡克當時處心積虛想要設置的一個包圍蘇聯的朋友圈。可是,正在內憂外患中的常凱申政府早已畏敵如虎,人家突然找上門來修好,讓他頓時受寵若驚,二話沒說,當即派員前往莫斯科進行細節方面的商談。

 三個多月前,華夏政府與蘇聯代表正式簽署了《華蘇互不侵犯條約》。然而,兩國在簽署條約的同時,都在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華夏不想卷入德、蘇紛爭,蘇聯也不想在日本大舉進攻華夏的時候與華夏訂立任何軍事盟約。這樣一來,一紙條約除了對彼此戰爭行為有約束外,並不存在互相增援的關系。

 既然並沒有訂立軍事盟約,蘇軍便沒有履行救援的義務,更不會派遣任何援軍,華夏被迫陷入孤軍奮戰。

 在曾經的淞滬會戰中,因為受到空戰不利和陸戰受阻的影響,日軍聯合艦隊迫近吳淞口,並炮擊上海火車南站,導致部分外國僑民生命財產受損。迫於多國壓力,德國東亞艦隊“施裡芬號”戰列艦向日本聯合艦隊開炮以示警告,經過雙方幾度討價還價,日軍海軍才勉強同意暫停對外國僑界進行的炮擊。

 此時,南京又出現了淞滬會戰時的一幕,只是這次殺戮較為隱密。日本人慣用的“斬草除根”起到了毀滅證據的效果,蒙蔽了世界上所有充滿良知的眼睛。

 雖然日本人做得比較隱密,但是,仍然有許多史實記錄和照片通過國外友人幫助、流出陰雲密布的華夏,成為了日後清算日本戰爭罪行的有力證據。

 古都南京到處殘垣斷壁,烈焰騰空,遍地瓦礫之間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這個曾經富甲東方的地方傾刻間變成了人間地獄。許多來不及逃離的各國僑胞同時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損失和人生苦難,他們除了和華夏人站在一起與日本人鬥智鬥勇外,已經別無他法。

 相比許多外國僑民拚命逃離,各國記者卻悄悄潛入南京城區,真實地記錄了日軍在城裡實施的暴行,雖然他們經歷了無數次生與死的考驗,但他們用自己的良知向全世界反映了南京城裡的一切真象。

 城破了,英雄們倒下了,接下來就是平民遭殃的時刻。手無寸鐵的南京人迎來的不是共存共榮,而是血雨腥風。

 事實就是事實,紙是包不住火的,日本人的暴行再次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公憤,德國東亞艦隊與英國、法國、美國組成的“大西洋聯合艦隊”再次對日本發出警告,並成功掩護本國僑民最後一批撤離華夏。自此,德國東亞艦隊完全撤出華夏,退回科威特油船碼頭休整待命。

 在華夏有了一次小小的配合,美、英、法、德、意等國有了一次空前的大“團結”,尤其是美國,在這次行動中起到了主導作用,甚至連傲慢的約翰牛都不得不積極響應。

 但是,烈強之間的分岐是永遠無法得到統一,為了各自的利益和訴求,依然明爭暗鬥,甚至不惜動用武力。

 由於是敵對雙方,本次華夏撤僑,蘇聯並沒有共同參與,而英、美、法等國也因為話題過於敏感,各自清掃門前雪,對德、蘇之間的矛盾也不再重提。

 12月13日,幾十萬日軍湧入城內,成為了南京人惡夢的開始……

 此時此刻,常凱申正忙於遷都,從無錫逃到武漢,從武漢又逃到重慶,在日軍的步步緊逼中一路向西狂奔,卻自始至終並沒有組織一次有效的抵抗,而他的嫡系部隊除了忙著打內戰、消除異已外,就是忙著貪贓枉法,甚至連美國的援助物質也敢私自鯨吞。

 南京失陷前後,華夏當局各重要機關大多忙於政府機關的遷移工作,實際上也是逃跑方略,而對於南京城失陷後的善後工作以及民眾的安全問題並不關注。不得不說,常凱申固守南京的高調表態更使得南京市民不可能對戰爭狀態有正確的估計,他們也不可能有相應的戰敗後物質與心理準備。

 南京失陷前後,大批難民擁入城中所謂的國際安全區,而在此前,因為華夏當局對國際安全區的支持不夠,且安全區也未得到日本人的承認。因此,它們對於難民的安全保障和生活救助也極其有限。

 埃裡克在漢莎宮將華夏的案例向國防部所有官員進行了剖析,再一次證明了弱者是在挨打的。同時也談到了自己這些年為什麽一再擴軍備戰的原因。

 受教育最深的應該還是內閣總理漢斯·路德和已經作為國家外交與經濟顧問的麥克斯,他們倆人同是這一次會議的與會人員。

 每逢重大會議,保羅·馮·興登堡都會被邀請參加,但年事已高的副總統似乎並不糊塗,雖然國家經歷了那麽多權力之爭,人們驚奇地發現,這位老者就象一尊不倒翁,永遠定格在那裡。

 實際上,平時不太管事的興登堡把握了一個先決條件,只要是為了德國的長治久安,只要是對德國有利做法,他寧願放棄自己的立場而堅定地支持埃裡克。而埃裡克也十分尊重這位老者,從而將德國的各派系軍事勢力牢牢地把握在手中。

 現在,武裝部隊已經到位,戰爭就在眼前,德國人除了還需要一個“正當理由”外,其次就是不斷加強自己的實力。

 一直在戰爭中搖擺不定的西班牙荷西政府,曾經獲得過美、蘇兩國的大力支持,但是,此次卻意外地派出使節到訪德國,這是埃裡克所沒有想到的。

 會議結束後,外交部長牛賴特將與麥克斯一同迎接這位令人感到非常奇怪的國外使節。

 在德國需要朋友的時候,西班牙荷西政府的做法無疑給自己的執政團隊加了分,而明顯區別於華夏的常凱申。()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