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龍遊大唐之貞元記事》第22章 閨怨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好顏色,坐見落花長歎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複誰在?……古人無複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長安,崔府後花園處,一縷輕愁幽怨的琵琶和著這曲千古絕唱,隻將這其中的人生苦短、韶華易逝而有情人聚少離多的大悲哀,闡發的淋漓盡致,盡管有曲解詩中本意之嫌,卻足以使路過駐足而聽的娜佳金花心酸難已。

 “弱衣姐姐,這是什麽曲子?怎麽聽的人滿心都是酸酸的!”,拂開身前一叢枯萎的花枝,娜佳金花緩步前行問道。

 獨自黯然神傷中,突然聽聞這聲話語,弱衣忙借轉頭之機悄然拭去眼角間那一滴沁出的晶瑩,強作歡顏道:“金花妹妹,你怎麽也來了!”

 “姐姐,你唱的是什麽曲兒?怎麽我一聽心裡就酸的緊,你能說給我聽聽嗎?”不理會她這一問,娜佳金花走上前來續問道,內著一條七破間裙,外罩一襲雪狐披風,滿頭碎辮下那一張清豔而消瘦的臉,對比著園中那蕭索的秋景,只有說不出的淡淡薄愁的絕美。

 “金花妹妹,你可真美!”,不由得開言讚了一句後,弱衣才收了琵琶,輕輕道:“姐姐唱的這個曲子叫《代悲白頭翁》,是本朝初年大詩人劉希夷所作,聽說,當日此曲一出,真是洛陽紙貴,不及旬月便已哄傳天下。”

 “哎!你們唐人總是喜歡唱這些悲傷的曲子,劉希夷是,崔郎也是!聽著聽著。總是讓人莫名的心酸。不過,這‘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兩句說的可是真好,想著想著……”言至此處,她的聲音已是越來越低,面上那一抹輕愁也是越來越濃。及至最後,她更是驀然轉身緊緊偎入弱衣懷中,哽咽出聲道:“姐姐,我想崔郎,我可是真的想他!白天也想,晚上也想,就算跳舞的時候,我還是特別地想!當日崔郎離開高原時。我也是這般想他,想地心都酸了,人也累極了,覺得什麽都沒意思,就連扎吉在身邊,我也沒有了心思去照顧它!後來,松瓚大哥把我送來長安,我也做了崔郎的女人,直想著一切就好了。沒想到,今天還是這樣的分別、這樣的想念!在我們高原上,男人們也常常外出牧羊,有時候一走就是很久,如果女人們忽然念著他們了,就會騎上馬。不管草原有多大,都會跑了去找他,就算吃再多的苦,哪怕只能陪他一會會兒,也是心滿意足的。可是在這裡,我就是想去找崔郎也不行,菁若姐姐說,如果我去找崔郎,不僅會讓他被別人笑話,還會害得他被朝廷訓斥。姐姐,我滿心裡都是崔郎,歡喜他還來不及,又怎麽會去害他呢?可是我真地想他,這可怎麽辦……”,說著、說著,這個素來不多加掩飾自己感情的吐蕃精靈,竟是伏在弱衣懷中就此嗚咽開去。

 這一聲聲一句句,都化為千斤巨石,重重砸在弱衣心間那一塊最柔軟的角落,愛憐的輕撫著娜佳金花的小辮兒,那不知由來的淚水也淋漓滑落,不覺中,她的口中已是吟出了一首《揚花》新聲:

 似霧中花,似風前雪,似雨余雲,本自無情,點萍成綠,卻又多情。

 曲江南陌東城,管甚定,年年送春。薄幸東風、薄幸遊子、薄命佳人!

 正在二人難解相思愁怨,相依而泣時,卻聽身後傳來清脆的聲音道:“‘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弱衣姐姐、金花姐姐,你們後悔了嗎!”

 急急拭了眼角淚水,弱衣轉身啐道:“好你個石榴,從那裡學地幾句歪詩,就敢拿來調笑我們!看我不告訴菁若姐姐,動家法侍侯你。”

 聞言,那石榴不僅沒有半點兒驚慌,更是得意一笑道:“這詩本就是大夫人寫在花箋上被我看到的,說說又有什麽打緊兒!”

 “原來菁若姐姐也是一般的相思苦愁!”,弱衣心底輕歎了一句後,才又續道:“不怕你嘴硬,改日我去跟母親大人說,讓她再不收你做義女,看你還怎麽嫁那馮楠、馮翰林!”

 隻這一句話,頓時使素來心性粗疏的石榴也是一下紅了臉,低頭搖動著身子道:“不嫁就不嫁,誰好稀罕他的嗎?”,頓了一頓,她也覺這個話題實在太過於羞人,生恐弱衣再說,忙抬頭轉了話題道:“二位夫人姐姐,我來告訴你們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你們卻這樣取笑我,哼!我再也不說了,看你們急不急?”

 “什麽好消息。莫非馮家來人提親了不成?”,弱衣這不依不饒的調笑,頓時讓初歷此事的石榴又鬧了個大紅臉,心急嘴快的她當即脫口而出道:“什麽呀!是公子馬上就要回京了!”

 “什麽。石榴妹妹你說什麽,快,再說一遍!”,陡然聽聞這個消息,適才還是不發一言地娜佳金花當即一個跳步上前,緊緊抓住石榴肩頭催問道。

 石榴本還待借機調笑二位夫人幾句,只是看到娜佳金花那飽含渴望的眸子,心裡突然就生出縷縷酸楚來,遂收了嬉笑,正色道:“就是剛才,我聽到府的馮……馮翰林說,朝廷飭令以下,召公子近日還京,他那家書中也說,約十五日前,咱家公子一行,已動身啟程,這車駕如今怕是已過了韶州了!”

 “才過韶州,那可是還遠的緊。”,娜佳金花滿臉歡喜中帶有遺憾的抱怨了一句後,當即轉身出後花園向內院行去,隻留下一句語聲輕輕傳來道:“弱衣姐姐、石榴妹妹,我要去習練公孫劍舞了,好讓崔郎回來看!”

 見到她這番惶急模樣,石榴本欲開言調笑,卻覺一股更濃的酸楚湧上心間。沉吟半晌後。才眼角濕濕地說出一句道:“公子好心狠,做女人也太可憐!”

 “習得文武藝。貨於帝王家。寄身宦海,崔郎也是不得已的!石榴妹妹,今天聽你說出這句話來,姐姐才知道你真個兒是長大。做女人難,若你那郎君整日陪在身邊,未免又覺得他沒了本土,若真個兒是有本事的,又少不得受這別離之苦!哎!你看這為別離而歌的千古閨怨之聲,可曾有一日停歇……”

 長安大明宮棲鳳閣

 保養成白胖紅潤地朱衣大太監霍仙鳴,恭謹地佇立於禦案旁,正俯幾批閱奏章的李適右手剛一略略伸動,他便當即轉身去金甌中取過一盞茶水。小心呈上。

 天子愜意地長飲了一口清茗,隨即起身繞閣略活動了久坐而僵的身子後,開口問道:“崔破一行現到何處了?”

 聞言,霍仙鳴心下一凜,平置了手中盛水的金甌後,躬身道:“據昨日傳回探報,崔刺使一行已是過了韶州,算這行程,現下該是已出了嶺南。”

 “恩!一別三載。朕倒是也頗為想念這位才子狀元哪!沒了他在,如今這‘輕歌曼舞’樓的新曲也是遜色不少!‘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今時長安人皆謂李益善製邊聲,隻為未見崔卿此曲罷了!”。行至幾前,李適舉盞再飲一口清茗後,似是動了談興般續又自語道:“說來,這崔破也非是僅長於詩歌小道,朕近日細思其入仕以來所行,晉州練軍、吐蕃出使、汴州平亂,及至今日廣州所為,竟無一不是為他人所不能為者!照理,似此等人才,朕本當對視若國之珍寶才是;偏生他這行事卻又是如此肆無忌憚,崔破呀!崔破,此番進京,你讓朕如何安置才好!”

 陡然聽得李適如此自曝心聲,更聽他對崔破這忌憚之意,霍仙鳴心下猛然一跳,暗做片刻思量,才一咬牙道:“大家,據‘密字房’回報,崔大人廣州任上並無圖謀不軌,至於馮若芳,此人南海稱霸多年,崔使君若要行海稅、開貿易、建水師,實在也是少不得他,如今……”,霍公公正說話間,陡然見李適一道淒厲陰寒的目光射來,當下雙膝一軟,拜倒於地。只是當此之時,他若住口不說,反是更惹猜忌,遂將心一橫,擠出老淚滾滾道:“奴才是五根不全之人,本不該擅自插口朝政,只是幼小進宮,眼見玄宗爺大好江山,只因吃了楊國忠、安碌山等人蒙蔽,一時壞了局面。後肅宗爺、代宗爺雖力圖重興,總沒有我貞元朝如今的大好氣象。老奴雖是愚鈍,親眼看了安史變亂、再想想太宗爺爺貞觀朝的繁盛,也是明白這治國就如同理家一般,總要管家、下人們有才乾、肯辦事、又能團結一心,才能使家業興旺。當年,崔破進言說要陛下經略東南,撤並地方節度、又改革軍製,奴才雖是不懂,現在看來也都是善政。既然此人盡是個有才乾的,又肯替咱大唐朝賣力,老奴實在不願看陛下聽了一面之詞就毀了他,重起朝堂紛爭。毀了陛下苦念二十年的中興大志呀!”,一口氣說到這裡,霍仙鳴又是激動、又是後怕,一口氣不順,抽咽的愈發大聲。

 想不到這個終日諂媚小意兒的人能說出這番話來,李適眼眸中的淒厲神色漸漸變地柔和,又見他那縮作一團、涕泣橫流的可憐模樣,念及幾十年朝夕相伴的情分,天子也是心頭一軟,緩步上前和聲道:“諫言有五,曰:諷諫、順諫、規諫、致諫、直諫。你個老閹奴,好的不學,偏要學這不入流的哭諫。看你那醃躦樣子,還不快起身收拾了。你說的這些朕豈會不知,朕又什麽時候說過要毀了崔破的!老奴才,話都聽不明白,就在朕面前哭哭啼啼的做婦人之態!”

 “駙馬爺呀!崔破,咱家此番算是對得起你們那些個日常孝敬了!還好這一鋪算是搏的對了,要不然,這本錢實在是余地太大。”,頂著滿背脊冷汗,一顆心落地的霍仙鳴暗自嘀咕了兩句後,複又重重叩謝了大家的不罪之恩後,方才顫顫巍巍起身,作出一副老來淒惶模樣,倒也頗是惹人可憐。

 “來人,送一盆清水上來”,扭頭吩咐了一句後,重回榻上坐定的李適對霍仙鳴道:“淨淨面,今日得閑,稍後你一並把近日政事堂老爺們的動靜給朕說說。”

 草草就著小黃門呈進的清水淨了面,霍仙鳴匆匆用熏香地汗巾擦了一把道:“近日來,常相依然是告病在家;劉相在忙著秋稅的事兒;崔相負責繼續推行撤並地方節度之事,目前重點當在山南東西諸道;至於盧相,則是忙著日常雜務,說起來並無異常之事,只是老奴見報, 盧相府中近日赴科試的舉子往來倒是不少。”

 聽得“常相”二字,李適嘴角裂出一絲冷笑,隨即複又低頭沉思道:“這科試之事,歷來都是禮部該管,盧杞插手做甚?莫非他也想援引後輩,自成羽翼。”再細細想了一遍,他又覺這不似其人素日所為,一時窺不破其中端倪,他遂也不在此處費神,轉言問道:“朕讓你留意那監察禦史羅儀之事,可有回報了嗎?”

 “此人乃柳州寒門出身,大歷十一年進士,高中之前,正是得時任大理寺卿正王清堂大人賞識,才得以金榜題名,是以此子歷來對王卿正大是感激,每逢年節,必親至其府行門生之禮;後來,此人入職禦史台,自初巡東南後,念念不忘的便是馮若芳掠買人口事,更曾為此事七上奏章,不過都被封駁。其為人方正、並不阿諛,性子也是冷的緊,大概也正是因為這個執拗性子,是以入仕七年,竟是未得擢拔。”雖然對這招事的羅儀殊無半分好感,但天子垂詢,霍公公倒也是不敢欺瞞,遂據實呈奏。

 “噢!莫非又是一個王清堂!”,靜靜聽完呈奏,李適自語了一句後,乃轉身喝道:“來人,去禦史台傳朕口諭,監察禦史羅儀能耐勞苦、以律是尊,堪為言官表率,為嘉其忠直,特旨簡為從六品下階侍禦史,司職糾錯百僚、推鞠獄訟,欽此!”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