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雷帝卡努特》三十五 大戰結束,總結教訓
  和德國貴族們的各種擔心不同,卡努特也覺得這場毫無益處的戰爭需要盡快結束。因此,當德國使節被“異教徒騎兵”帶到卡努特面前,並且提出了談判停戰的要求之後,卡努特立即同意了,連“我不願意談判,但是總要給希臘皇帝一點面子”的姿態都沒做。

  於是,得到大好消息的德國軍隊便立即轉向,跑到了卡努特的營地附近扎營。皇帝則帶著衛隊前來和卡努特談判。

  談判的過程也乏善可陳——雙方都已經不想打下去了,德國皇帝想要保留自己的面子,而卡努特則只在乎實際的利益,雖然期間皇帝也曾經虛張聲勢,但在發覺沒用之後也立即換了務實的態度,於是合約當天就定了下來。

  卡努特放德國人的軍隊回國;日德蘭半島以艾德河為界,北方為北地王國土地,南方為德國土地;文德王國以易北河為界,西方為德國土地,東方為北地王國土地;兩個國家保持和平,互相承認對方的存在,展開貿易;卡努特承諾不迫害國內的基督徒,允許他們自由傳教;而對於這次不幸的衝突,則由德皇拿出三萬磅白銀作為賠償。

  除了賠償金屬於秘密條款,不能公開寫明之外,所有的條款都以莊嚴、鄭重的文字被銘刻在金板上,擁有拉丁文、希臘文和北地文三種文字的版本,且由德皇和卡努特各持一份。

  這份合約對皇帝而言是完全能夠交差的——在出兵暴打了北地人一頓之後,北地人不得不允諾保護國內的基督徒並且允許基督徒傳教,出兵的主要目的也就達到了。

  但是,實際上,北地王國原本就沒有迫害過基督徒,更沒限制過他們傳教——因此,對於北地人而言,這份合約真正有價值的地方無非就是和德國人的貿易而已。

  至於賠償金額,開始的時候卡努特很習慣性的提出了十萬磅白銀的要求,幾乎將亨利二世氣吐血——如果眼下德皇和貴族們都被抓了,這個價碼也還算合理,可他們現在明明還有一戰之力,卡努特的這個價碼就有敲詐的嫌疑了。

  結果,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終這個要價降低到了三萬磅白銀,雙方才算達成了一致。

  合約達成後,卡努特便率領軍隊登船北上,給德國人讓開了回家的道路。

  德國人回家養傷籌錢的同時,卡努特也遣散了部隊,酬謝了援軍,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沿河北上入海,卡努特在南日德蘭大營停下了。

  兄弟三個,一個姐夫,幾個換血兄弟——除了遠在蘇格蘭和伊爾林的三個兄弟首領,以及已經戰死的沃夫之外,整個北地王國所有真正的“權貴”都聚集在了一起,開始商議接下來的事情。

  對於卡努特而言,最要緊的就是對這場戰爭的總結——這是他早在克文蘭老國王麾下對付卡雷裡亞人時就養成的習慣,每次作戰結束後都要好好想一想這一戰的得失。

  只不過,那時候的思考是劍術的優劣、戰法的得失;而現在,則是整個國家的問題。

  雖然這次戰爭理論上是平手,結果上略有收獲,但實際上,卻還是暴露出許多巨大的問題。

  最明顯,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兵不夠。

  更確切的說,是卡努特麾下直屬軍隊的數量嚴重不足。

  先是在克文蘭做雇傭兵,之後又在君士坦丁堡做雇傭兵,最後成功加入皇帝的瓦蘭吉衛隊,精兵陣戰的思想在卡努特的腦子裡根深蒂固。而他對北地王國軍隊建設也是本著精兵陣戰的思路來的。

  所謂精兵,自然就是指那些體格強壯、膽氣十足、受過訓練的青壯兵員。而陣戰,則是要求那些士兵不但經受過足夠的武藝訓練,在單打獨鬥中是一把好手,更懂得如何結陣配合作戰。

  而各地的戰士大營中,結陣作戰也是必須接受的訓練之一。

  這樣的兵員選拔方式和訓練方式,極大的提高了卡努特各地戰士大營中戰士的戰鬥能力——不但單打獨鬥的時候能夠勝過一般的敵人,結陣作戰時更能遠遠地勝過敵人。

  然而,這樣的策略帶來的負面影響則是,卡努特麾下的兵力很少。

  事實上,如果不是卡努特那一番話使得王國內各地莊園主自發集結支援他作戰,這次對德國的戰爭卡努特很可能連一萬人的軍隊都湊不出來。

  而這對於卡努特這樣一個掌握著廣袤土地和眾多人口,周邊又沒有多少強敵的大國君主而言,簡直就是恥辱。

  要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無非就是恢復到以往的召集制度就好了。

  從前的時候,各地的君王派使節到各地莊園主那裡要求援軍,各地莊園主便紛紛帶著莊園上的自耕農和奴隸們武裝出陣——以卡努特目前掌握的北地四國的規模而言,如果人口恢復到巔峰時期,召集個四五萬戰士不在話下。

  但是卡努特卻毫不遲疑的否決了這個提議。

  如果恢復傳統,他固然能夠獲得大量的戰士,但其中的大部分人根本都算不上戰士,充其量只能算是用來消耗敵人體力的消耗品而已——這一點,已經有文德人的慘敗做了充分的證明——如果在尤姆斯堡裡的上萬青壯不是文德農夫,而是北地武士,那麽尤姆斯堡的圍城戰結果就會完全不同。

  不過,如果文德人能拿得出來一萬名受過訓練的合格戰士,文德王國也就不必加入北地王國了……

  和一幫兄弟們商量了一陣之後,最終大家得出一個折衷方案——各地莊園裡的農戶們,在農閑時都要組織起來接受訓練,而在必要的時候也要加入戰鬥。

  這樣,等到戰鬥再次到來的時候,卡努特的軍隊就可以以戰士大營裡的精兵為核心,以莊園農戶為輔助,雖然戰士們普遍的實力會下降,但軍隊規模卻可以大幅度增加,應該也能達到和他身份相符的地步了。

  而兵員之後的另一個問題,則是王國的防衛問題。

  原本北地人似沒有什麽領土防衛意識的。他們所謂的防衛,就是莊園和海盜營盤,即是防衛點,也是聚居地。以北地人的驍勇善戰而言,除了本族的海盜之外,一般的敵人也沒什麽能力動得了他們。

  但是,德國人的入侵,尤其是文德王國的陷落,給所有人都提了個醒——以前的戰鬥都是小打小鬧,而以後的戰爭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而面對一個強大的國家,想要靠戰士大營、海盜營盤之類的東西擋住敵人的進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在易北河沿岸襲擊洗掠的卡努特也發現,那些德國人的木堡雖然無論是大小、防衛能力都遠不如海盜營盤,但實際上卻相當難纏。

  雖然那些木堡規模不大,但都有護牆和壕溝,只要安排上十來個人帶著弓箭標槍,就能抵擋三五倍敵人的進攻。而一旦點燃烽火報告警訊,附近的木堡和村鎮也會集合起隊伍前來援助——如果不是卡努特麾下都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百戰精兵,人數又有壓倒性優勢,想要解決這種防衛體系還真是很困難。

  另外,卡努特堵住易北河上大橋,導致德國人不得不前來談判求和的事情,以及瑪格努斯在艾德河淺灘修建堡類迫使德國人大軍轉向的事情,也給了北地人一個啟示——在那些傳統的交通要道上設置防衛,可以非常有效的阻撓敵人軍隊的侵攻,甚至迫使敵人改變航向。

  對於北地本土而言,這些發現到不是特別重要——只要北地人能夠保持他們強勢的艦隊,本土還真不太擔心敵人的進攻。

  但是對於文德王國而言,這一發現就至關重要了。

  如果當初文德王國象德國那樣在邊境上的關鍵點擁有一系列的木堡防衛群,那麽文德人也不至於一聽說德國人大軍殺過來,立即就拋棄掉所有的村鎮縮到尤姆斯堡和呂根島上去了。

  所以,在文德王國的邊境修建足夠多的木堡群用來為文德王國提供防衛就是必須采取的措施了。

  不過,想要在文德王國諸多邊界全部修建起木堡群也是需要大量人力的。而文德人剛剛被殺掉大部分的青壯,不可能擁有這種人力,北地王國雖然可以調集人手協助,卻也不可能出動太多人手,所以這也注定了是件長期工程。

  好在北地王國已經和德國簽訂了合約,又和羅斯是盟友,文德王國直接接壤的可能成為敵人的就只剩下了波蘭——而波蘭大公名義上也是德國皇帝的封臣, 應該也會遵守合約,大概……

  所以,慎重考慮之後,卡努特決定首先重建尤姆斯堡,然後在文德王國的東方和南方修建木堡群,最後再沿著易北河沿岸修建木堡群。

  而這個計劃,預計要花掉整整三年時間。

  初次之外,北地王國本土也需要建設一些木堡群,作為戰士大營的額外防衛設施和莊園的有益強化——不過,對莊園的保護,就要由莊園主們自覺自願了,卡努特並不打算強迫推廣。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史詩的編寫——這次和德國人的大戰,毫無疑問是個寫史詩的大好題材,自然應該由吟遊詩人協會的成員們寫出史詩,代代傳唱。

  這次大戰中,瑪格努斯的沿海阻敵其實沒什麽值得誇耀的,但尤姆斯堡裡那位有見證人親眼看到升天的詩人卻毫無疑問值得大書特書——如果沒有卡努特親自得到奧丁神接見的事跡的話。

  結果,整場戰爭足以寫出多篇詩作,但最主要的卻還是卡努特在馬格德堡外的那場戰鬥,其次才是勞姆萊克升天——這位不幸的老詩人,生前就處處被同行壓一頭,死後仍舊難逃屈居次席的地位,也不知道是不是得罪了什麽神靈才會落得如此下場。

  商定了所有事情,並且將各種決定都寫下來頒布出去之後,卡努特便散了部隊,在禦前武士和近衛兄弟的護送下,踏上了回家的道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