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妖清》第一百六十一章 貨幣改革
  “看來美國已經把我視為重點關注對象,甚至可能已經把咱們大華當成了美國未來十年內的頭號敵人。”放下手中報紙,張林在微笑中發出了一聲輕哼。

  “少爺,要不要給美國的令狐孤星發一份電報,讓他查一查是不是詹姆士這個家夥對美國人泄露了什麽?”張衝皺著眉頭問向張林。因張林不喜歡張衝改口稱呼自己為皇上,故而張衝只能繼續稱呼張林為少爺。

  張林搖了搖頭,道:“不會是詹姆士。美國報紙上刊登著的這些東西,畢竟算不得什麽秘密,情報也不盡準確,這一項項數據應該只是是美國政府的情報結構自行統計和估算出來的。至於美國政府這樣做的目的,無非就是想讓全世界關注並防范我而已。我倒是有些擔心詹姆士。因在美國的崛起速度太過驚人,詹姆士這顆暗子有些太過引人注目,他已被推到了風頭浪尖。我還真怕他在美國政府面前露出什麽破綻。若是被美國查出詹姆士的真正身份,我們在美國內部安插的這顆棋子,恐怕就會失去應有的作用。”

  “應該不會吧?”被張林這麽一說,張衝也微微露出了擔憂神色。

  “報道的事情姑且不用去管它,免得自亂陣腳。對了,用以進行貨幣改革的黃金籌集得怎麽樣了?”張林抬頭問向張衝。

  “目前已經籌集了五百多噸,這已經是我們所能夠拿出來的所有黃金。”張衝如實回答道。

  “才五百噸?”張林稍稍皺起了眉頭,“不行,五百噸黃金有點少,恐怕不足以進行貨幣改革。問一下詹姆士,他那裡能籌集出多少噸黃金?”

  “少爺,早問過了。因之前挪用了大量資金用以購買美國和加拿大的魔晶礦脈,詹姆士手中黃金已經不足200噸。”張衝回答道。

  “兩百噸?”張林稍稍思索了起來。加起來共計七百噸的黃金,應該已經差不多足夠自己進行首輪的貨幣改革。

  “少爺,要不再等等。按照咱們的魔晶計劃,只要詹姆士陸續將手中的魔晶礦脈轉售出去,我們的資金便會變得相當充裕。”

  “魔晶計劃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實施成功的,世界各國也並未真正看清魔晶的價值所在。操之過急無異於殺雞取卵,會讓我們得不償失的。”張林搖了搖頭,在思索須臾之後猛然抬頭,恍如做了一個很大的決定,“馬上派人把詹姆士手中的黃金運回來,待美國的那批黃金到位,立即發行含金量等值於平庫銀的華幣,在帝國范圍內全面施行貨幣改革。”

  雖然在貨幣史上,銀比金更早充當本位貨幣。但在充當貨幣商品方面,黃金遠勝於白銀。

  現在國際銀價下滑得厲害,金價卻是在持續走高。銀價不斷下滑,金貴銀賤,這使得使用銀本位貨幣制度的諸多國家在對外貿易中異常吃虧。隨著金本位貨幣政策成為主流,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都已廢除或正在廢除銀本位,確立新的金本位貨幣制度,以求得本國的貨幣的保值。

  銀本位貨幣政策乃是以白銀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在銀本位貨幣政策下,國家規定白銀為貨幣金屬,並要求鑄成一定形狀、重量和成色的銀幣(銀塊或銀錠);銀幣可以自由鑄造成和自由熔化;銀行券(中國稱銀票)可以自由兌換銀幣或白銀;銀幣和白銀可自由輸出或輸入,以保證外匯市場的穩定。

  金本位貨幣政策則是以黃金作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製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來決定。金本位製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前世的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製:金幣本位製、金塊本位製、金匯兌本位製(一戰之後)。其中金幣本位製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狹義來說,金本位製即指金幣本位貨幣制度。

  金貴銀賤在當時代已是個公認的事實。金本位和銀本位兩種貨幣體質的優劣,可以直接從今年來的各國貨幣兌率得到最為直接的體現。在過去十幾年裡,同為金本位貨幣的英鎊和美元的兌率基本沒變,但金本位貨幣和銀本位貨幣的兌換比率卻是在持續走低。在1880年,1英鎊可兌換白銀3.66兩,而到1894年,1英鎊可兌換的白銀已經變成了6.08兩。15年時間不到,白銀貶值將近一倍。而且隨著國際銀價持續走低,在未來幾年,英鎊美元等金幣本位貨幣與白銀的匯率也將會繼續持續降低,這就意味著每英鎊或每美元可兌換成更多的白銀,白銀將會越來越不值錢。

  白銀貶值對銀本位經濟體系是致命的。隨著白銀的貶值,老百姓手中的錢將會越來越不值錢,國民的購買力將會持續下降,這將直接造成大量的財富損失。而且,在國際貿易中,哪怕是在貿易順差中,銀本位國家都是相當吃虧的。

  所以,必須盡快廢棄銀本位制度,並盡快建立起已經成為世界主流貨幣制度的金本位貨幣制度。

  張林要進行貨幣改革,實現用金本位替代銀本位,就必須嚴格按照貨幣含金量發行金本位貨幣(代金券),這就需要用到大量的黃金。

  最近幾年,張林都在積累黃金,盡可能地提升自己的黃金儲備。張林積累黃金的手段主要有兩種:一是在對外貿易中,尤其是大莊貿易中,盡可能地使用黃金進行交易;二則是通過貨幣兌換,不斷將持有的白銀或者外幣(美元、英鎊、法郎、法克、比索)兌現成黃金。因為在金本位貨幣制度下,美元和英鎊等金本位貨幣的本質都只是黃金兌換券,是可以根據其含金量直接無限兌換成黃金的,故而外幣兌換成為張林獲取黃金的主要手段。這些年,張林只要一有閑錢,就會將其兌換成黃金並儲存起來。前前後後,張林已經累計將等值於三億多美元的外幣兌換成了黃金。

  幾年時間的黃金積累,已經讓張林持有的用以貨幣制度改革的黃金儲備金庫相當殷實,積累的黃金總量已經多達536噸。

  在金本位制度下,貨幣都具有含金量,是可以直接兌換成純金的。按照現有的金價,1英鎊的含金量約為7.32克,1美元的含金量約為1.504克。白銀雖然是銀本位貨幣,但按照對外匯率進行折算之後,1兩白銀的含金量約為1.20克。

  按照此等換算方法,一噸黃金等值於66.5萬美元,約等值於83.3萬兩白銀。張林自行積累的536噸黃金,乃是張林多年財富積累所得,折合美元約為3.5億。詹姆士手中的170噸黃金,折合美元約為1.1億。如果不是花費了太多資金用以購買美國和加拿大的魔晶礦脈,詹姆士手中的黃金將會更多。

  張林計劃以手中這706噸黃金作為本位幣,發行一種與面值暫與白銀等值的新型貨幣——華幣。

  按照1華幣含金量等同1兩白銀進行計算,張林手中這706噸黃金,共計可以對外發售5.8億多相當於黃金兌換券的華幣。

  1896年1月份,也就是大華二年(1895年為大華元年),張林以大華皇帝的身份下令在大華全境(含美洲華人區、夏威夷、琉球)進行以確立金本位貨幣制度的貨幣改革,頒布《大華金本位製法》,並著令大華皇家銀行開始發行作為黃金兌換券的華幣。

  張林以皇帝身份頒布的《大華金本位製法》,主要內容如下:

  一、在大華統治區發行華幣以作貨幣流通,用黃金來規定所發行華幣代表的價值,1華幣的法定含金量為1.20克,暫等值於1兩白銀,後期將根據金銀比價進行匯率調整;

  二、規定華幣可以按照法定含金量無限兌換成黃金,按照含金量,每31.084華幣可兌換黃金1兩(37.301克);

  三、華幣是可以無限法償的貨幣,具有在大華統治區(江南九省、夏威夷、琉球等地)無限支付的能力;

  四、規定金幣可以自由鑄造,任何人都可以按照法定含金量自由將金磚交由帝國皇家銀行將其鑄造成金幣,或以金幣(華幣作為代金券)兌換成等值的金磚。

  這一次貨幣發行,張林共計發行了7種面值的華幣用以充當代金券:1分、5分、10分、50分、1元、5元、10元。考慮到耗損問題,張林將1分、5分、10分這三樣流通性最高的貨幣采用硬幣形式發行,采用合金技術以鑄造質量輕硬度高的硬幣,其他面值較高的貨幣則以紙幣形式發行。

  因為待發行的5.8億華幣的持有者,僅是張林一人。706噸黃金是張林一個人的,故而這待發行的5.8億多的華幣也只能是張林一人的。所以,張林根本無需考慮國內百姓會不會承認華幣。從一開始,張林就沒有指望過老百姓會乖乖把手中的銅錢和白銀兌換成了作為黃金代金卷的華幣。被清朝政府坑習慣了的國內百姓,暫時也不會對張林這位新皇帝發行的華幣的購買力有任何信心。對於大華境內將近兩億的大華國民而言,在完全建立起對大華政府的信心之前,張林發行的紙幣無異於廢紙。

  不過, 張林在國內大搞建設,並不斷將皇家工廠開設於國內各個城市,到處都要用錢,所以張林根本不愁自己這5.8億多含金量十足的華幣會爛在倉庫。修鐵路,修國道,修公路,建學校,建工廠,擴軍隊,造軍艦,等等等等,都是需要大筆地投錢。在國內那幾個耗資巨大的超大型項目的消耗下,大量的華幣將會很快流入民間。老百姓暫不承認華幣,大華政府和張林麾下的這多達74家皇家工廠總得承認吧?而且,只要強行規定向政府購買商品或繳納稅款只能使用華幣,國內的百姓自然而然就會接受華幣。既然華幣都能用以繳稅了,百姓還有什麽理由不接受華幣呢?

  對於百姓手中持有的前清貨幣,張林也沒打算將其完全取締,他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將其取締掉。畢竟,白銀雖然在貶值,那畢竟也是硬通貨幣。張林相信,隨著金貴銀賤的持續,手中持有白銀的老百姓,隨著華幣兌換白銀的比率一路走低,自然會主動將手中白銀兌換成華幣。

  不出三年,隨著白銀貨幣逐步退出大華市場,華幣必然會成為大華的主流貨幣。

  張林,終將成為這場貨幣改革的最後贏家。

  最起碼,他已經成功地將自己的頭像印在了帝國貨幣上。

  ***************************************

  晚上十點鍾還有一章六千字大章。收藏支持,投票支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