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的妹妹不可能這麽觸手》第7章 非典型學霸
  蔣玉成所遇到的,更加重要的事情,就是眼下正在進行的,大創項目答辯會——一年前的時候,蔣玉成接受了鄧總的邀請,一起組建了一個項目組,申請參加大創。在導師老許強力支持下,他們成功地拿到了這個預算5W元的國家級項目。當然,這個所謂的“項目”跟大部分其他的其他的理工類項目一樣,都屬於掛羊頭賣狗肉,利用現有成果騙經費的幌子。

  不過,成果現成倒是有別的好處:蔣玉成之前有時間的時候,還三天兩頭往實驗室跑,跟著實驗室的師兄師姐們一起做點東西;而這段時間又是做遊戲又是弄專業課,空閑時間開始緊張,蔣玉成現在去實驗室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在整個項目組裡,現在的蔣玉成看起來活脫脫就像是個打醬油的···不過,畢竟他還是項目組的正式成員,必要的義務還是要盡到的:像今天這個答辯會,第一次參加大創的新項目組要參加,而蔣玉成他們組雖然去年已經申請通過,但也要參與——他們的項目現在已經進行了一年了,需要做一個中期答辯,就像是某一門專業課的期中考試一樣。

  雖然說是要進行答辯,但是實際上真正需要準備的東西並不是很多——實驗數據之類的“乾貨”全部都由老許一手包辦,而蔣玉成他們只要負責用這些“乾貨”把PPT做出來就行了。正常情況下,上台講解的工作應該交給身為項目組組長的鄧總來做的——他伶牙俐齒,聲音厚重,正適合做這個。

  不過鄧總今天有事來不了,所以就隻好讓蔣玉成來處理了——正好,蔣玉成也覺得雖然在組裡只是掛個名,但是如果自己什麽都不做的話,確實顯得有點太不合適了,有這個出力的機會,自己理應踴躍才是。

  可是出乎蔣玉成的意料:他走進答辯會的教室時,居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盡管是這麽熱的夏天,那家夥卻還穿著黑色的風衣,留著黑長直的腦袋了無生氣地趴在桌子上:

  “余寶晨?!”

  在他的印象裡,這家夥似乎沒有什麽理由出現在這間教室裡。

  “···呦,騷年!”

  余寶晨把頭滾了一圈,沾著發絲的臉面對了蔣玉成,沒精打采地應了一聲。

  跟蔣玉成的驚訝不同,余寶晨倒是並沒有對蔣玉成的出現表示出多大的驚訝——畢竟,人大的學生在人大的會場,參加人大的答辯會,實在是很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蔣玉成做大創的事,余寶晨也是知道的,這樣一來的話自然也就沒什麽好奇怪的了。

  “你···你怎麽會在這裡?”蔣玉成吃驚地問道,“你也···報大創了?”

  “嘛,也不算是報名,”余寶晨擺了擺手,“就是被拉來充數罷了···”

  “充數啊····”心有戚戚的蔣玉成很容易就理解了她的意思,“那主講是誰?”

  “他。”余寶晨指了指台上的那個男生,“我們班長,諸葛明。”

  蔣玉成抬頭仔細看了看,正見一個男生正在和老師交談——面色是健康的黝黑,高顴骨尖下巴,雙眼總是在放光,而前額的頭髮有點稀疏,似乎有些未老先衰的兆頭。學霸氣息什麽的暫且不論,至少整個人就閃著一股精明幹練的氣度。

  原來,雖然理論上講,余寶晨也算是大創的參與者,但是實際上她確實只是個打醬油的——這也符合蔣玉成對她的一貫印象···而真正的主角,是現在正在台上滔滔不絕的,余寶晨班級的班長,理工大學大二學生,諸葛明。據余寶晨介紹,他們這個項目組,是理工的一個教授,跟化學系的教授合作的產物——不過除了諸葛明和余寶晨之外,倒是再沒有別的人大學生參加這個項目了。

  “為了提高薄膜的熱釋電探測優值,采用多孔膜或多層膜結構設計、降低體系的介電常數是可行的途徑。對於多孔來說,在薄膜中引入低介電常數的孔洞可以降低薄膜整體的介電常數。而多層膜工藝通過製備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薄膜,薄膜的結構相當於兩個電容器串聯,串聯後複合薄膜的介電常數比未複合前兩種薄膜各自的介電常數都要小,通過此方法所製備的複合薄膜的探測優值也能提高。但是這兩種方法也有各自的不足:多孔薄膜漏電流密度比較大,製備方法難度很大;而多層膜在降低介電常數、提高探測優值方面的作用不是很明顯。

  針對這種情況,本項目以Bi0.5(Na0.82K0.18)0.5TiO3(NKBT)熱釋電薄膜為研究對象,結合多孔膜和多層膜結構的各自優點,采用溶膠凝膠方法設計和製備雙層致密薄膜包夾多孔薄膜的三明治型複合薄膜,在薄膜製備過程中,通過界面處種子層的引入,期望同時實現三明治薄膜的低溫晶化及織構調控,為複雜結構熱釋電薄膜的設計提供一種新思路·······”

  諸葛明在講台上滔滔不絕,但是蔣玉成對於他說的內容倒是並不感冒——這個項目顯然是無機方向的,而蔣玉成現在做的是有機合成,以後自己也想往這個方向上發展。至於余寶晨呢,這位爺更猛:她總算沒有趴著補覺,但是坐在台下也是“目似瞑,意暇甚”,時不時地上下點頭,完全就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樣子了——據她自己介紹,昨天晚上太過興奮,翻騰到半夜才睡安穩,今天早上又早起來參加答辯,現在的精神已經是疲乏至極···看著這貨的樣子,蔣玉成感歎:幸好今天答辯的主講人不是她,不然這項目非砸鍋不可。

  “喂,我說你這家夥···”蔣玉成吐槽道,“你就不能注意點,別那麽明顯嗎?這不知道的還以為你這是上高數課呢!”

  “嘛,嘛,我本來就是一打醬油的,有我沒我都一樣啦····”睡眼惺忪的余寶晨滿不在乎地說道,“——再說了,這項目本來就是十拿九穩,安心洗路就是···”

  余寶晨詳細介紹說,諸葛明和教授參加這次大創,目的跟其他組一樣,當然也是為了撈點額外的資金補貼。不過跟其他的空手套白狼的項目組(包括蔣玉成的組)相比,諸葛明手頭的乾貨可是很充足的——他跟他的導師先前已經在這個項目上研究了很久了,並且已經做出了些成果。既然其他的“吹牛組”都能通過,那他們這個有乾貨的組,又怎麽可能被拒絕呢?在她看來,通過答辯肯定是十拿九穩的。

  “話說,為什麽他們會把你拉進項目組呢?”蔣玉成問道,“別跟我說你也參加了研究——我百分之百確信你不是這樣的人···”

  “我啊,也確實不是乾這個的料,研究上確實幫不了什麽忙——”余寶晨很大方地承認了這點,不過卻有調侃地聲稱:“但是諸葛明說我有些“深刻的思想”和“廣博的知識面”,項目用得上。而且參加過項目的事情寫進了檔案裡會很有面子,考研工作都有利。這樣的話,我肯定是沒法拒絕他的。不過之前我已經跟他說明白了:實驗研究的事情我乾不了,其他方面我盡力去做——他倒是也直接答應了下來。”

  眼下的項目答辯是在公共教學一樓的一間大教室裡面,負責評審的教授們一字排開坐在前排,其他位置上都坐著各個實驗項目組的成員。余寶晨他們組的兩個人裡,組長諸葛明負責一邊放PPT一邊講解答辯,而余寶晨則在台下待機。聽余寶晨自己說,項目導師之前跟她說,要是諸葛明卡殼了,讓她盡量幫他回答。不過余寶晨這家夥,對於專業的事情向來是不怎麽上心的——在答辯會開始之前,她才剛剛將項目報告拿在手裡,睡眼惺忪胡亂翻了翻。從余寶晨手裡接過報告,蔣玉成一邊翻看, 一邊覺得,哪怕是自己現在趕鴨子上架,可能對諸葛明起到的幫助作用,說不定都比余寶晨要大吧!

  “我的報告就做到這裡,歡迎各位老師提問。”諸葛明鞠一躬結束了報告,他倒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畢竟之前他已經出了些扎實的成果,而且這個項目客觀說來也算尖端。教室裡響起些嘩啦嘩啦的掌聲。蔣玉成看到,余寶晨似乎是為了讓自己更加清醒一些,一個勁的用力的鼓掌,把手都拍紅了。

  投影儀上的PPT正好走到了最後一頁——蔣玉成注意到,最後的參考文獻中,列了四篇論文。這些論文的第一作者,全都是“M.Zhuge”,而最後一篇論文,赫然用黑體字寫著一行小字:J.Am.ChAem.Soc(注1)

  “臥槽?!”蔣玉成當場就嚇尿了,“這哥們什麽來頭啊?!本科生就發JACS?!還TM是第一作者?!”

  注1:JACS,全稱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即《美國化學學會志》由美國化學會創辦於1879年,至今擁有130多年歷史。2011年影響因子為9.907,出版文章數3176篇,總引用數408,307次。2012年影響因子為10.677,出版文章數3099篇,總引用數431,286次。在化學類科技期刊中,JACS可以算的上是第一梯隊的頂級期刊,僅次於《Nature》和《Science》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