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亂世長安:楊鶴自辯
崇禎四年十月十一月,楊鶴、練國事等陝西督撫,相繼與京師重新建立聯系。
一如楊鎬兵敗薩爾滸,楊鶴身為三邊總督,陝西失陷之罪不容寬待。京師朝臣剛得知楊鶴行蹤,就立即命令有司拿下楊鶴,械送京師問罪。楊鶴情知若不自辯,他必如楊鎬那樣逮下詔獄伏法處死,為子孫為宗族為朝廷為關西,他都必須努力爭辯。
怎麽辯呢?
楊鶴思來思去,決定從主撫與主剿矛盾角度辯解。
卻說楊鶴是典型四書五經作協式文官,重視文事勝於軍事。鄭義創辦羲生新聞報消息輾轉傳到楊鶴耳中,楊鶴即時予以重視,陝西流賊無數可出版報紙攻訐朝政者獨有延安府,甚至縱觀中國數千年歷史也只有鄭義一家。唯可惜時間不等人,鄭義五月首印羲生新聞報,八月即因為顧忌以洪承疇為代表的主剿派上台,抱著試試也無妨想法提前掀起兼並陝西狂潮。等楊鶴拿到羲生新聞報窺視鄭義心思時,陝西已然全面大亂,逼得楊鶴狼狽退往漢中倚險固守。
鄭義視羲生新聞報為思想武器、輿論武器,太平軍發動秋季攻勢的原因,最少是表面原因,全都清清楚楚刊登報紙向麾下軍民通報。鄭義煽動軍民起義策略其中之一,就是重新撿起《殺之良是》創刊社論抨擊主剿派系的冷血殘酷與反動本質,說朝廷即將罷免無能楊鶴改以提拔殺俘殺降的洪承疇為三邊總督,若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推測朝廷,他們或將準備殺盡陝西饑民減少糧食消耗。
楊鶴理所當然不讚同鄭義煽動造反言論,但羲生新聞報這些煽動造反言論無疑變成他的救命良藥。
楊鶴截取羲生報抨擊主剿派社論,令同僚好友帶著飛馬上告京師自辯:“三秦諸賊窮餓之極,無處生活,兵至則稽首歸降,兵去則搶掠如故,此必然之勢。如欲散賊,必實實賑濟,使之糊口有資,而後謂之真解散。解散之後尚須安插,必實實給與牛種,使之歸農複業,而後謂之真安插。如是則賊有生之樂,無死之心,自必帖然就撫,撫局既定,剿局亦終。今秦中逆賊鄭義,聚眾之道亦是以糊口糧惑民心,然後挾持流民作亂,本與其他匪賊無二。唯因鄭義類如古之黃巾,善興符咒流言,以太平道為號謠傳王師褒獎洪承疇殺降殺俘之功欲盡屠關中,陝西八府三邊方能齊時騷亂。”
楊鶴自辯奏折傳至京師,楊鶴親朋立即借之積極遊說,試圖減輕楊鶴失陷陝西之罪。
羲生新聞報評論並非空穴來風,京師朝廷議罷楊鶴時輿論的確有意重用延綏巡撫洪承疇,紫禁城裡的崇禎皇帝朱由檢也因惱恨流賊旋撫旋叛態度由主撫轉為主剿。楊鶴奏折如此自辯,不但輕描淡寫摘出失陷陝西首罪,更把京師一幫主剿派狠狠譏諷一頓。崇禎皇帝朱由檢想法多變,不顧被楊鶴打臉詢問群臣說:“逆賊鄭義可撫乎?”
有朝臣指責楊鶴自辯,並委婉諫言:“自古悍匪未聞以撫能製者,賊即為賊,撫焉能改賊心?唐撫朱溫,朱溫篡唐。”
崇禎皇帝朱由檢怔了怔,繼而沉默不語。
支持楊鶴者反駁說:“朱溫篡唐,罪源閹豎劉季述,其次崔胤矯詔朱溫護駕;亡漢者,罪源十常侍,其次何進召董卓進京。帝今已除閹逆魏忠賢,若能以之為戒,數十年如一日久視朝政,豈有董卓、朱溫之禍?”
國事亂,劾閣老,此是明家傳統,首輔周延儒因為陝西之變飽受言官彈劾。周延儒不願放棄權利,削弱陝西之變負面影響最符合他利益,所以不免也幫楊鶴說話:“古賢有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殺降殺俘,古之所忌,當嚴懲洪承疇以宣慰三秦子民。剿匪剿匪,剿先行,撫後定,有撫無剿不得殺賊,有剿無撫不得安民。”
崇禎皇帝神情陰晦,不耐煩說:“撫也好,剿也好,誰能平定秦賊?”
群臣瞬間靜默,朝議鬱鬱而終。
未幾,待罪檻車裡的楊鶴又遞來第二道奏折:“陝西之患,患在糧荒。臣撫陝西八府三邊,流賊旋撫旋叛皆因無糧可賑,耕者無牛,田者無糧。鄭逆之起也,劫抄豪紳積蓄以誘流民蜂起,根脈亦在糧也。逮鄭逆一人易,殺盡流賊難,賑濟三秦四百萬口饑民更難,臣無糧可賑,鄭逆必也無糧可賑,糧在賊在,糧盡賊逃,此必然之勢也。鄭義困於延安不得食,遂謠言屠秦以劫關中,待關中糧盡,或複將東竄寇侵山西、河南也。當今之迫,不在集兵關中擒殺鄭逆,而在於嚴防山西河南堵死鄭逆流竄中原之路,然後步步為營推進,邊剿邊撫邊賑。如此,陝西流賊易平也。”
進獻平秦之策同時,楊鶴又簡略描述太平軍軍容:“三秦流賊以百股計,大股如王嘉胤、神一魁等,小股十數百數,皆面黃肌瘦、衣衫襤褸,與饑民無異。唯獨鄭逆一夥最為特別,鮮衣怒馬、鳥銃火炮應有盡有,不知逆賊何處得來,至令臣至今費解,盼兵部急查大同、宣府、薊州等鎮有無走私火器等。另,近聞建虜圍攻大凌河亦佐用火炮,兩事恐有聯系,不可不防。”
京師朝臣概念裡,流賊禍亂三秦劫抄官府,鳥銃不缺沒甚奇怪的,可陝西本無火炮積蓄,流賊哪裡得來的?楊鶴信短附帶火炮諸事簡略,再加上晚明邊鎮眾所周知的混亂,京師朝臣下意識懷疑內奸走私,於是群臣彈劾奏章如雲,或劾山西或劾宣府,其中數道奏章更再次醒目指向首輔周延儒,說周延儒先後受賄流賊神一魁、鄭義等,火炮流失諸事與周延儒脫不了乾系。
崇禎皇帝朱由檢信任周延儒,更覺首輔受賄流賊說法荒唐,特意照拂周延儒令他從容自辯。周延儒曉得官場規矩,必須有人來背黑鍋才能平息流言,黑鍋推給誰呢?周延儒憶起去年八月罪殺的袁崇煥,遂以莫須有言辭將火炮受賄等事推給袁崇煥。死人背黑鍋對群臣都是好事,練國事、楊鶴、洪承疇等陝西督撫好友朋黨趁勢推波助瀾;大同、宣府等邊鎮害怕株連辦火炮大案,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聲援周延儒。
如此,周延儒險而又險熬過陝西失陷風波,繼續做他的首輔。
周延儒擊退非議流言站穩腳步,複又采取保守措施處置陝西督撫:楊鶴失土之罪不容寬恕,且逮下詔獄問審;洪承疇殺降殺俘,惡名傳遍陝西,宜撤離前線回山西清剿王嘉胤遺黨,戴罪立功;練國事剿撫並用,無殺降殺俘惡名, 熟悉陝西敵情又不姑息藏奸,可保留陝西巡撫之職。周延儒以中庸之策協調主剿派與主撫派矛盾,看似雙方各打板子其實都留有緩地,楊鶴下詔獄後未必不能起用;而洪承疇平息非議之後,也可調往遼東等地任用。
崇禎皇帝對周延儒處置有些不滿,覺得懲戒太輕不足以警告陝西督撫邊軍,但考慮急需用兵剿匪不宜沮喪人心,最終點頭同意擱置問審。
崇禎四年十一月下旬,探知建虜真的撤軍,京師兵部重新開始運轉,原定增援遼東者陸續轉向山西河南。
陝西、山西、河南、四川等處四省總督熊明遇,單騎馳援太原府發現太平軍改攻為守,暗中長舒口氣。熊明遇緊急征調五千衛所兵,自河南府方向試探進攻潼關,迎頭撞上鄭義借助超時空物資補給快速建起的雛形棱堡,意料之中獲得首敗。當然,聰明的熊明遇非但避而不談首敗,反而一封捷報送往京師:“流賊悍不畏死又多火銃,無怪能陷西安重城。臣率五千弱兵與之奮戰,一戰死傷無數,所幸已經擊退流賊先鋒,保住河南山西腹地。”
崇禎皇帝朱由檢和京師朝臣不懂太平軍戰略,下意識相信熊明遇初戰得捷。
熊明遇政治傾向東林黨而又與楊鶴有私情,楊鶴種種陝西關系盡數托付給熊明遇,與此同時雄霸士林輿論的東林黨異口同聲為熊明遇唱起讚歌,數十日間就把熊明遇打造成當世名將。
總之,熊明遇首戰潰敗卻不影響他榮譽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