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見嶽飛新上的奏折,估計火候也差不多了,七月中旬,召右諫議大夫萬俟卨和禦史中丞何鑄、殿中侍禦史羅汝楫過府議事。
“三位大人深體上意,為國分憂,此番雖然隻彈劾嶽飛一人,卻於大宋萬載江山實有莫大好處,不過坊間或有歧議,卻需諸位大人善自處之,如此則不勞老夫憂心矣!”秦檜娓娓而談,似是交待國政大事一般,諸臣也頻頻點頭稱是。
萬俟卨卻似意猶未足,問秦檜道:“言諸大將起行伍,知利不知義,畏死不畏法,高官大職,子女玉帛,已極其欲,嶽飛之罪如此昭彰,盍不以逗遛之罰、敗亡之誅、不用命之戮,使知所懼?”
秦檜舉茶輕啜:“姑待其時。”
眾臣凜然而退。
※※※※※※※※※※※※※※※※※※※※※※※※※※※※※※※※※※
七月下旬,萬俟卨、何鑄、羅汝楫三人輪番進折彈劾嶽飛,罪名不一,其時張俊也返回行在,共同羅織罪名,以確保嶽飛此番辭相位之舉成功。
罪名一,“不避嫌疑,而妄貪非常之功;不量彼己,而幾敗國之大事”。這是指當年嶽飛要求趙構立儲君之事,作為武將,實是大犯諱之事,怪不得當年趙構對嶽飛主說:“卿雖忠,然握兵於外,此事非卿所專預。”,另一件事則是反對和議了,這等國家大事,自然由趙構說了算,你嶽飛算哪根蔥?居然敢肆意胡說什麽“金人不可信,和議不可恃”!
罪名二,“竊見樞密副使嶽飛頃由簡拔,委以節製,慨然似有功名之志,人亦以此稱之。數年之間,寵數頻仍,官兼兩鎮,秩視二府,乃始安於榮利,不複為國遠圖矣。飛自登樞管,鬱鬱不樂,日謀引去,以就安閑,每對士大夫但言山林之適。其誠與偽固不得而知,然以陛下眷待之隆,委任之峻,不思報稱,遽為是計,亦憂國愛君者所不忍為也。”
罪名三、“茲者銜命出使,則堅執偏見,欲棄山陽(楚州)而不守。以飛平昔不應至是,豈其忠衰於君,誠如古人之謂耶?”這簡直就是張俊的原話了!只不過出面上奏的是萬俟卨、何鑄、羅汝楫而已。
本來還有應該有援淮不及時的罪名,卻因楊峻之計已經消除了。
趙構連得奏折,雖然心中竊喜,卻一時不便出手,反而壓住這些折子,偶爾透露一點給嶽飛。只是嶽飛一時間轉不過彎來,總覺得聖眷尚渥,不過是一些臣子搬弄是非而已,也沒有往心裡去。韓世忠聞訊大急,憊夜過府,責嶽飛道:“楚州之事,如此明辯爾,當日秦檜以胡紡之力,曲意羅織某家罪名,也在聖上面前辯明,老弟若入大內,只求與張俊廷辯,看那老賊如何自圓其說?!”
嶽飛黯然道:“韓兄之意,嶽某心領,只是吾所無愧者,此心耳,何必辨。本自求去職,聖上不肯放爾,如此臣子進言於聖上,不是與嶽某方便麽?辯又何益!”
韓世忠知事不可為,喟歎而去。
隨後萬俟卨再奏曰:“臣比論列樞密副使嶽飛之罪,章已三上。陛下尊寵樞臣,眷眷然惟恐傷之,姑示優容,未加譴斥。臣謬當言責,安可但已。”趙構得之,仍不允,只是在垂拱殿召見諸文臣時,偶爾提到此事,為張俊辯護道:“飛於眾中倡言:楚州不可守,城安用修。蓋將士戍山陽(楚州)厭久,欲棄而之他,飛意在附下以要譽,故其言如此,朕何賴焉!”
秦檜趕緊附和:“飛對人之言乃至是,中外或未知也。”
※※※※※※※※※※※※※※※※※※※※※※※※※※※※※※※※※※※※※
嶽飛仍未自辯,而是立即再次上奏折請辭道:“臣性識疏暗,昧於事機,立功無毫發之微,論罪有丘山之積,豈惟曠職之可虞,抑亦妨賢之是懼,冀保全於終始,宜遠引於山林。”
趙構仍未出手,反而是在八月初,召嶽飛入垂拱殿,說是有要事相商。
“前日裡兀術放回韓恕等人,且致書予朕,將欲和議,依嶽卿之意,此事便否?”
嶽飛心中氣苦,卻不便當面發作,隻得道:“陛下,此國家大計,臣恐不能倉卒間分說明白,且容臣稍退,必上奏以明此事利害!”
趙構也不多言,揮手讓嶽飛回府。
是夜,嶽飛才打聽得消息,說是兀術放韓恕、莫將二人回來,並送達一書致趙構,上有“爰念昔者,國家推不世之恩,興滅繼絕,畀以河外,使專綏治,本朝偃息民兵,以求圖康。”“比來愈聞妄作,罔革前非,至於分遣不逞之徒,冒越河海,陰遣寇賊,剽攘城邑,考之載籍,蓋亦未有執迷怙亂至於此者,今茲薦將天威問罪江表,已會諸道大軍,水陸並進,師行之期,近在朝夕,義當先事以告,因遣莫將等回,惟閣下熟慮而善圖之!”
嶽飛聞說,大怒,連夜草奏,天明上奏:“金虜無故約和,必探我國之虛實。如從前正約和間,並兵盡舉,張浚不能迎遏,其軍大潰,失陷川、陝。兀術、韓常重兵攻淮西,是時韓世忠在楚州,亦無所措,遂求救於朝廷。後無旬日,盡失淮、楚,退兵回住鎮江,以拒江為險,更無前進之意。大概行軍無方略,料敵無智勝,賞罰不明,信令不行,兵無鬥志,是以戰之不克,攻之不拔,則敗之由也。如臣提兵深入虜境,穎昌之戰,我兵大捷,虜眾奔潰,潛入汴京。當時若得戮力齊心,上下相副,並兵一舉,大事可成。今日兀術見我班師,有何懼而來約和?豈不偽詐。據臣所見,見為害,不見為利。”
趙構見奏大怒:“嶽蠻子如此直拗!”
八月九日,趙構終於下詔,罷了嶽飛的樞密副使,同時還複其武勝、定**兩鎮節度使之職,並充任提舉醴泉觀使,且保留了其“少保”的虛銜!
同時派遣光州觀察使、武功縣開國子劉光遠及成州團練使、武功縣開國子曹勳二人為使,致書兀術,其中有“下國恐懼,莫知所措,夫貪生畏死,乃人之常情,將士臨危,致失常度,雖加誅戮,有不能罪之師,先事以告,仰見愛念盈厚,未忍棄絕下國君臣”“懇望太保左丞相侍中都元帥領省國公,特為敷奏,曲加寬宥,許遣使人請命門下,生靈之幸,下國之願,非所敢忘也。惟祈留神加察幸甚。”等語。
這天楊峻還在柔福府上,胡天胡地,哪裡曉得發生偌大變故,待入夜時返家,才聽老秦說起,連門也不進了,勒馬就奔嶽府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