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帝師》,這是一個不能不說的話題。
不僅僅因為,將領,是主角風司冥第一個立得起來的身份。
或許,說到朝廷、政治,就不能不提到軍隊,說到國家和統一,則更離不開戰爭和主持戰爭第一線的將領。所謂“槍杆子裡面出政權”,軍隊作為至高君主手中最堅強有力的一支力量,作用當然是無可忽視。在一個諸國林立列強爭霸的環境和時代,又以其中一國的朝堂作為最基本的舞台,想要不說軍事,不說將帥,實在是很不現實,也很不符合邏輯的。
即使對戰場廝殺的本身並不存在多少好感,甚至有排斥厭惡,但所謂“出將入相”,對於想要充分鋪展開描寫的朝堂,頭腦中其實早有這樣人們早已慣定了的次序,結果筆鋒不受感情本身的轉向,也是非常自然的。
又或許,說到將帥,大肆宣揚主角配角們各自的軍事才華,根本只在於,在這一部以塑造人物尤其是理想人物的虛構世界,對“文武兼資”的完美的人的理想和追求。
所以要寫,當然要寫——寫軍爭,寫戰略籌謀,寫將官兵士,尤其是寫主導戰場的最高統帥。
雖然,這些人物,將領,僅僅是他們多種身份中的一種。但除了柳青梵外,可以說,《帝師》裡面所有在戰場上出現的人物,軍人,始終是他們所有身份當中最重要的一種。
軍人——其實總覺得,那些應征入伍集結、構成一國大軍主體的普通士兵,並不適合稱之為真正的“軍人”。這與愛國、忠誠、勇敢、善戰等等無關,因為更願意將他們看成在國家有需要時接受了朝廷政府的召喚,肩負了重要而特殊的使命、為國家出力的普通百姓:他們想法應該最直接,戰場上的各種反應也最單純,他們肩負國家賦予的重任,承擔自己對於國家的義務,但絕不以殺戮、以征戰為職業。如果換一種更簡單一些的說法,至少在我的認識裡,軍人,絕不等同於軍隊裡面的士兵。軍人,應該有一種特殊的理想,有對自己之於國家的角色、對自己肩負的使命職責的清醒認識,對戰爭本質和國家命運前途理性的思考和把握。
從這個角度來說,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具有真正軍人的素質。而將帥,則應當是軍人當中的精英。
很愛看《三國演義》。很喜歡很喜歡,小說也好,電視劇也好,尤其是赤壁鏖兵的一段。其中“草船借箭”一回,雖是小說家言的虛構,但作為文字章節,實在精彩漂亮,而且關於將帥之道,說得極其透徹。小說中諸葛亮言:“為將者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這是對為將者好壞優劣的評價,但也點明了作為一個真正將領必須具備的素質。電視劇(央視八十三集版)裡演繹得更清楚——
孔明問魯肅:何為將帥?
魯肅答曰:統兵、陷陣、征討、封疆耳。
孔明道:此其一也。將帥乃道也,非勇悍之武夫所能通曉。平庸之將所著重者,乃兵力多寡勇猛如何,此類比比皆是不足掛齒。高明之統帥,不僅要知己知彼,善用兵將,還要觀天時,明地利,懂人生。料事如神,熟讀兵法,統帥萬軍,遊戲自如。然此亦未明將帥之道。
隨即孔明以“用兵”舉一例,言:這“兵”字就大有學問。兵有可見之兵,有不可見之兵。可見之兵,荷戟執戈,肉身之士;不可見之兵,日月星辰,風雲水火,山川之靈氣,萬物萬象無一不可為兵。比如《七十二候物象》,成圖於周公,將節氣周天三百六十日分類別之,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成時,四時成歲,將一年之中的節氣更替萬物衰榮一一道明:何時虹藏不現,何時雷始收聲,何時土潤溽暑,何時霧霾蒸騰……如此,只需諳熟於胸,融會於心,運用得當,便可勝於百萬雄兵。
這一段,固然配合著下面“草船借箭”的故事情節而來,但對“多智近乎妖”的諸葛亮來說,卻是他用兵的一貫準則,也是他看待將領是否真正名帥大將的基本標準。雖然,漸漸被奉為歷史上智將的第一人的諸葛亮很有被後世神話的成分,不過從兵家的始祖經典《孫子兵法》看,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等篇已經明白地說具體軍爭過程中將帥的謀略決斷,對於真正為將者的認識,何嘗不是這樣的一脈相承?當然,在“草船借箭”裡論述的為將之道,更偏近於戰術層面,《孫子》在計、作戰、謀攻幾篇裡面,則是完全的戰略層面。作為將帥,自然是要知道所有這些道理,才能夠盡可能地立於不敗,為國家謀得福利的。
《帝師》裡面的各國將領,大都是按照這樣的標準去衡量,去塑造的。北洛的主帥軒轅皓、風司冥,可以說是在戰術和戰略層面都非常傑出的人才:冥王的奇襲絕殺自然是要建立在對敵我軍情高度把握的基礎上,軒轅皓統領大軍做出分兵、會戰等重大戰略決策,沒有深沉的修養是絕對做不到的。
但是,仔細地看,《帝師》裡面肯以濃墨重彩去描寫的將帥,其實,又並不特別著重於天時地利之類因素的把握。本身高超的戰鬥力、面對各種情況變化的應對、自信勇武給所率士兵部將軍心的穩定和士氣的激勵,可以說,為將者素質的表現基本依據了常規。而戰略的眼光、整體的布局、對戰爭與國家利益的認識和權衡,等等等等,這些當然也都不能排斥在軍事才能的范圍之外。從風司冥、軒轅皓到賀藍·考斯岱爾,都非常樂意去寫戰場當中的表現,寫他們的謀略思考,寫他們對於周圍將士的影響反應。這三人都被稱為西雲大陸的“名將”,賦予這樣的榮譽,更多的,我想是在軍事才能之外,還有作為將帥的人的本身。前面說,文中所有的將帥,軍人都只是他們諸多身份的一種,是將領與其他身份的結合,塑造出值得讚歎的統帥。
首先是風司冥。皇子、親王,使他在軍隊中的身份地位極其特殊,不僅是軍中的一般將領,也是王族的代表,一言一行無不聯系到王族和朝廷對於軍隊、對於普通士卒的態度,同時自然地要考慮到這一特殊身份的政治意義和附帶職責,所以才有絕龍谷一戰明知危險卻不得不為的慘烈。雖然,風司冥的一切舉動都得到了應有的回報,但是平心而論,這樣的要求對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實在太過嚴苛,責任也太過沉重。
軒轅皓,他作為一朝上將、北洛軍中統帥的身份,或許是相當單純的。但,這樣一名能夠得到胤軒帝全心信任的大將,決不會是普通的角色。處在軍隊與朝廷中間,並且處理好軍中諸將以及自己本身與冥王的關系,這便不是簡單的事情。因為軒轅皓同時兼具了風司冥導師、統帥、同袍、僚屬等數重身份,可以說,威震大陸的冥王正是他一手打造——戰場,是帝師的柳青梵唯一沒有親自為風司冥啟蒙、教導、指引的所在,在直接面對面戰場上的成功,是冥王自己的功績,也是軒轅皓等北洛將士支持的結果。作為將領,軒轅皓有責任保護好皇帝的兒子;作為主帥,他必須對風司冥委派適當的職任,協調軍營中的關系;作為導師,他應當不斷教導、磨練風司冥實戰的能力水平,並對他的每一次出戰給予絕對有利的支持;而到冥王聲威打響,他由主帥而任副將,又要妥善地處理好變化了的身份關系,為謀求全盤的勝利而與風司冥做最好的配合——軒轅皓對於風司冥的意義,在文中第四卷有詳細的說明。而他在朝廷上作為胤軒帝心腹和柳青梵至交的身份也非同一般,但除非身當主帥,運籌帷幄和與敵交兵,始終是一個很安靜、很不引人注目的角色。或者,這才是真正大將的為臣、為人之道,或者,這才是為將者真正的大智慧?
賀藍·考斯岱爾。這是最無奈的將軍,我想,因為他努力保持著一個將領、軍中統帥身份的單純,卻因為與皇帝絕對親密的關系,反而無法徹底實踐他作為一員戰將更作為一名國之志士的抱負和心願。對於東炎的朝政、鴻逵帝的國策,他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國家、國際的局勢變化也都有自己的思考,但“遵循皇帝的旨意,絕不違抗他的意志”是他行事的絕對準則。這是在賀藍這個人物塑造過程中,非常注意和突出的一點。他的一切行動都是跟隨著鴻逵帝的,軍事布防、整體謀略、軍隊與朝廷的關系,等等等等,都是與禦華焰的決策相適應,為他的意志服務的。也許,鴻逵帝的某些做法會引起他的反感,但賀藍·考斯岱爾從來沒有真正反對過禦華焰,更沒有試圖去勸諫、去扭轉禦華焰的任何心思想法——軍人的天職是服從,無疑地,考斯岱爾是最強烈反應這一點的人物形象。因為他想要做一個純粹的戰將,一個享有了“軍神”威名、在東炎軍中有絕對聲望、在強者為尊的草原具有絕對影響力量的純粹的武將。 www.uukanshu.net 雖然禦華焰從頭到尾都是絕對信任著他的,不管是因為兩人總角相交的情誼,還是因為後來多年君臣齊心的經歷,賀藍·考斯岱爾的謹慎小心和以君主為第一都是相輔相成,保全了他一生忠名和戰神榮譽的關鍵。只是,這樣的第一將軍,和真正與國君心心相照、信賴倚靠,真正可以自由自在說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風司冥和軒轅皓,心境上無疑是有著巨大差異的。
但,這就是將帥的現實:戰場上的極盡智慧,萬馬千軍揮斥自若,必然有其種種的牽絆和旁人難解的悲哀;背負千軍萬馬戰場勝敗乃至國家命運的同時,還要面對自己個人的艱難和無奈。
然而,在我自己落筆感慨時,其實,焉能真正知曉他們心中的快樂或者不快?子非魚,不知魚之樂。正如每每見名利場上的爭鬥、權力界中的傾軋,自己隻覺頭痛腦裂,萬不能理解為何總有前赴後繼樂此不疲一般,不處身在最高處,又哪裡可以妄自揣測最高處的冷暖甘苦。男兒本自重橫行,若能用一己微軀築護國之長城,便有再多艱辛,想來,人生也必無窮快慰。
“青山處處埋忠骨,不必馬革裹屍還”,也許這一句,才是成就了將帥們真正的志願與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