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17 名將的起點(2)
軍隊訓練成型,戚繼光決定帶他們出去逛逛,其主要目的自然不是作戰,不過是鍛煉實戰技術,見見世面,而他們的第一個目的地是台州。

 不幸的是,就在台州附近的椒江,這幫新兵們第一次遇上了真正的敵人——倭寇,這是一件讓戚繼光始料未及的突發事件,畢竟都是新兵,指望他們打勝仗是不靠譜的。

 然而事情的發展遠遠地超出了他的預料,由於長期以來新兵們飽受戚老師的摧殘,累積了滿腔怒火,心態已經接近失控的邊緣。於是當敵人出現在面前的時候,他們突然意識到,發泄憤怒的時機到來了。

 後果是十分嚴重的,這三千新兵如同野獸一般,瞬間便擊潰了眼前的敵人,並窮追猛打,一直追出上百裡外,把倭寇們趕下了海,這才算了事。

 在此之後,這支新軍一發不可收拾,沿路高歌猛進,於台州、溫嶺等地連續四次遭遇倭寇,四戰而四勝。

 戚繼光心滿意足了,在他看來,自己的目標已經達到,他已擁有了一支足夠強大的軍隊。

 然而事實證明,他錯了。

 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繼光的美夢被無情地打破了。

 岑港,這個毫不起眼的彈丸之地,盤踞著缺兵少糧的倭寇——僅僅一千人而已。

 戚繼光帶著他的三千新軍,與盧鏜、俞大猷一同發動了猛攻,他相信自己勝券在握,然而結果卻並非如此。

 面對這一小撮頑抗的倭寇,上萬名明軍竟然毫無辦法,多次受挫而返,傷亡慘重。而之前威風無限的新軍,在這群有組織的敵人面前,也全然沒有了當初打散兵遊勇的威風。

 戚繼光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苦心鍛煉的新軍開始敗退,開始逃竄,開始喪失所有勇氣,而這一幕,是他絕對無法接受的。

 由於戰局不利,戚繼光被撤掉了參將的職務,眼看就要丟飯碗,戚繼光隻得豁出老命苦思冥想,終於絕地反擊,設計解決了這幫頑敵。

 但殘酷的現實仍然震醒了他,他終於意識到,要實現自己的夢想,要完成抗倭的大業,他還缺少極為重要的一環。

 ☆最後一個選擇

 在汪直被捕的那一天,戚繼光就作出了一個清醒的判斷:不久後,無數失去控制的倭寇將蜂擁而至,並發動瘋狂的攻擊,和平的僥幸與妥協將不複存在,要戰勝這群暴徒,平息戰亂,唯一的方法是:擁有更強的暴力,以暴製暴。

 一直以來,戚繼光都堅信,自己已經具備了勝利的所有要素:優良的武器裝備,合理的戰略戰術,優秀的指揮將領(他自己),嚴酷的訓練方法。

 然而他仍然失敗了,他苦心練就的新軍仍然不堪一擊,他隱約感覺到,自己似乎還忽略了一個關鍵的因素。

 經過幾天的反覆思索,他終於找到了這把最後的鑰匙——士兵。

 在戚繼光看來,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必須具備如下素質:

 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孫子兵法。

 這就是被無數軍事家奉為經典的“六如真言”,兵家有雲,達“六如”者,戰必克,攻必取,無往不勝!

 而在“六如”之中,最後兩如要靠將領,前面四如必須要靠小兵。

 對於自己的能力,戚繼光還是有信心的,但提起手下那幫人的素質,戚繼光就只能無語對蒼天了。

 關於這個問題,戚繼光曾與當時的台州知府,後來的舉世名將譚綸有過一段極為有趣的談話,談話內容經本人整理,大致如下:

 戚繼光(下簡稱戚):雖然我已盡全力操練,但經歷戰陣之後,我才發現,新軍有很大的問題。

 譚綸(下簡稱譚):什麽問題?

 戚:我所部三千新軍中,大部都是處州(今浙江麗水)兵和紹興兵,這兩地士兵各有特點,比如處州兵,作戰十分勇猛,聽命從不遲疑,衝鋒陷陣,非常積極,是戰鬥的主力。

 譚:有什麽問題嗎?

 戚:但他們每次打仗之前,都要和我談條件。

 譚:談條件?

 戚:作戰以前,他們要求必須知道作戰的對手和人數,然後自行內部商議,如果認為能打,就作戰,但要是他們認為不能打,即使費盡口舌,他們也絕不會賣力。

 譚:……

 這還沒完,頭疼的在後面。

 戚:相對而言,紹興兵更加聽從命令,無論打什麽仗,他們從來不會拒絕,完全服從,而且不怕辛苦,扎營修城之類的力氣活,安排他們乾,他們就會盡力去幹,且從無怨言。而在戰場上,如果敵人退卻,他們會主動追擊。

 譚:遵從軍令,作戰勇猛,這不是很好嗎?

 戚:但問題是,如果敵人進攻,他們就會主動撤退。

 譚:……

 戚:當然,如果敵人再退,他們還是會追,但若敵人回軍,他們會再次撤退,據我統計,但凡與敵相接三十步內,即將肉搏之時,他們一般會全軍退走。總而言之,關鍵時刻實在靠不住。

 譚:那你打算怎麽辦呢?

 沉默片刻後,戚繼光用一聲重重的歎息結束了這次談話:

 “我也沒有辦法。”

 其實在兩人的這次談話中,涉及到了一個十分重要的理論——地理決定論,一般說來,生活在艱苦山區的人性格比較強硬,而且民風彪悍,不怕死,而在經濟發達地區,混碗飯吃實在不難,不到萬不得已,鬼才願意拚命。

 處州地區多山,經濟條件差,是少數民族聚居區,當地人向來信奉腦袋掉了碗大個疤之類的玩命理論,紹興山清水秀,讀書人眾多,且主要從事腦力勞動(如徐渭),實在不行還可以搞點旅遊服務業,實在犯不著去拚死拚活。

 而對於這種地區差異性,單靠訓練是無法解決的,戚繼光確實沒有辦法。

 沒辦法就只能湊合著過了,但逢作戰,戚繼光只能安排紹興兵守營,然後去跟處州兵做思想工作,勸說他們奮力殺敵。此來彼往,疲於奔命,每次打完一仗,都得累得半死不活。

 為了讓自己不至於在戰死之前,就被活活累死。戚繼光決定去尋找一群勇猛強悍的人,來代替現有的士兵,組建一支真正戰無不勝的戚家軍。正如他跟胡宗憲所說的那句話——堂堂全浙,豈無材勇?他相信自己終究是會找到的。

 一年之後,他終於找到了合適的對象——因為一次偶遇。

 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繼光因事出公差,事情辦完後,他沒有原路返回,卻兜了個圈子,準備視察民情。

 然而當他偶然路過一個地方的時候,卻看到了一幕讓他觸目驚心的情景。

 他經過的地方,叫做義烏,他看到的場景,是打架鬥毆。

 作為一名見慣殺人放火、屍橫遍野的軍事將領,戚繼光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相當強的,但他依然被這次鬥毆震驚了,因為這並非一次尋常的街頭流氓打架,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次載入史冊的鬥毆,是一次改變了抗倭歷史的鬥毆,是一次光榮、成功、團結的鬥毆。

 事情是這樣的,義烏原本屬於經濟不發達地區,老百姓都很窮,偏偏老天爺夠意思,該地陸續發現許多礦藏,於是當地的農民紛紛離開耕地,改行當了礦工。

 礦自然比糧食值錢,慢慢地義烏人發家致富了,這下子旁邊的窮兄弟永康(今浙江永康)不幹了,希望淘寶網女裝 天貓淘寶商城 淘寶網女裝冬裝外套 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 淘寶網女裝夏款 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裙子 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淘寶網夏裝新款裙子淘寶網女裝2012商城淘寶網女裝春裝連衣裙淘寶網女裝商城購物淘寶網女裝冬裝新款淘寶網女裝冬裝羽絨服淘寶網女裝天貓商城 淘寶網天貓商城淘寶網女裝秋裝購物 淘寶網女裝冬裝新款 淘寶網女裝冬款義烏能拉兄弟一把,有錢大家一起賺,有礦大家一起挖。

 但義烏人不答應,俺們挨了那麽多年的苦,好不容易熬出點盼頭,現在你來吃現成的,你算老幾?

 然而永康的窮兄弟們依然出發了,帶著農具、鐵鏟和管制刀具,向著夢想中的致富地點奮勇前進,反正窮命一條,當今世上誰怕誰,吃定你了!

 義烏方面得到消息,立刻組織數千人前往攔截,雙方在義烏城外的八寶山(偏偏是這名字)相遇,就此開始了這場慘烈無比的鬥毆。

 戚繼光之所以有幸看到這幕盛況,絕不是人家上午開打,他下午就趕到。真正的原因在於,這是一場十分特別的鬥毆,義烏的百姓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個事實——原來鬥毆也是可以曠日持久的。

 自嘉靖三十七年(1558)六月起,義烏礦工、鄉民與從永康趕來的開礦者爆發械鬥,雙方參與毆鬥人數累計達三萬人左右,歷時四個月,直到十月秋收方告結束,死傷共計二千五百余人。

 那是讓戚繼光永生難忘的一幕,無數平凡的義烏百姓在那一刻變得如此不平凡,他們不論男女老幼,大家一同上陣,用所有能找到的武器打擊敵人,農民用鋤頭,礦工用钁頭,連家庭主婦也拿起了菜刀,眼中冒著凶光,狂叫著衝進敵陣,大砍大殺,生人勿近。

 他們不但砍人勇猛,還極具犧牲精神和優良的鬥爭傳統,父親傷了兒子替,哥哥殘了弟弟上,就連被人打到剩一口氣,抬到家就死的人,臨死前還要留下一句遺言:我死之後,你們接著打!

 這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戚繼光由衷地發出了感歎。

 關於自己的所見所感,後來戚繼光曾對俞大猷講過這樣一番話:

 “我自幼隨父從軍,轉歷四方,二十二歲參加會試,正遇俺答進犯,擔任警戒,後駐守薊門,曾親眼目睹韃靼鐵騎,來無影去無蹤,動如驚雷,堪稱迅猛。而後奉調入浙,與倭寇作戰,此類人善用刀劍,武藝高強,且性情暴戾,確為難得一見之強敵。”

 然而頓一口氣後,戚繼光終於說出了心中的恐懼:

 “征戰半生,天下強橫之徒,我大都曾見過,卻也從無畏懼。但如義烏人之彪勇橫霸,善戰無畏,實為我前所未見,讓人聞風喪膽,可怕!可怕!”

 而對於這場長達數個月的械鬥,當地政府也沒有絲毫行動,既不理也不管,只是每天派幾個人去觀戰,對這種行政不作為的行為,戚繼光卻沒有絲毫怪罪——畢竟大家都是混飯吃,還想多活幾年,可以理解。

 他只是急忙趕了回去,並連夜求見胡宗憲,說了這樣一句話:若準我在義烏征兵四千,倭寇之亂必平!

 胡宗憲略加思索,便同意了他的提議。

 對於義烏人的戰鬥精神,戚繼光已經有了充分的信心,但為確保萬無一失,他決定提高招兵標準條件,只有最為精銳、最為勇敢的義烏人,才能成為這支強大軍隊中的一員。

 那麽要想加入戚家軍,必須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大致可以給出一個簡單的類比答案:即使你能通過層層海選,進軍選秀節目總決賽,也未必能考得上戚家軍。

 絕非聳人聽聞,在胡宗憲的幕僚鄭若曾所著的《江南經略》中,有著這樣一份詳細的招生簡章,如果不服氣,大可以去對照一下:

 凡選入軍中之人,以下幾等人不可用,在市井裡混過的人不能用,喜歡花拳繡腿的人不能用,年紀過四十的人不能用,在政府機關乾過的人不能用。

 以上尚在其次,更神奇的要求還在下面:

 喜歡吹牛、高談闊論的人不能用,膽子小的人不能用,長得白的人不能用,為保證隊伍的心理健康,性格偏激(偏見執拗)的人也不能用。

 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即使打虎英雄武松先生前來應征,也是會落選的,因為他不但曾任公職(都頭),而且性格也不太好(殺人之後用血留名)。

 而被錄取者,還必須具備如下特征:臂膀強壯,肌肉結實,眼睛比較有神,看上去比較老實,手腳比較長,比較害怕官府。

 概括起來,戚繼光要找的是這樣一群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為人老實,遵紀守法服從政府,敢打硬仗,敢衝鋒不怕死,具備二愣子性格的肌肉男。

 事實證明,義烏確實人才輩出,雖然招聘要求如此之高,但經過海選,依然有四千多人光榮入選,可見當地群眾除了極具商業潛質外,還有著相當高的政治覺悟。

 新兵入伍之後,根據慣例,戚指導員又要訓話了,只要聽完他訓話的內容,你就會徹底明白,這位仁兄為什麽要搞出那份征兵標準:

 “諸位都聽了,凡你們當兵之日,是要拿餉銀的,刮風下雨,袖手高坐,也少不得你一日三分,但你要記得,這銀兩都是官府從百姓身上納來的,你在家種地辛苦,現在不用你勞動,白養你幾年,不過望你一二陣殺敵,你不肯殺敵,養你何用!?”

 其實戚指導員的意思很明白, 要放到今天,用一句話就能概括:不要浪費納稅人的錢!

 但問題在於,這種拿錢辦事的傳統職業道德教育,在我國向來就沒有市場,當兵吃糧,天經地義已經成為了諸多兵油子飯桶們的人生信條。

 所以戚繼光設置了重重規定,隻吸收不投機取巧、不怕死的老實人當兵,因為事實已經無數次證明,在戰場上是絕不能投機取巧的,怕死的會先死,而老實人終究不吃虧。

 戚繼光終於找到了合適的訓練對象,但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失去控制的倭寇即將發動一次規模空前的進攻,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然而戚繼光並不知道,就在他招募訓練的同時,一場更大的危機已經猛撲過來,它遠比任何倭寇進犯都更為可怕,一旦稍有不慎,數十年的努力將毀於一旦,他的人生也將被徹底改變。

 這是一場殊死的搏鬥,但在這場爭鬥中,戚繼光只不過是一顆無力的棋子,他的命運將取決於另一個人的努力。

 這件事的起因發生在半年前,惹麻煩的人是趙文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