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17 名將的起點(1)
☆基本功是很重要的

 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七歲的戚繼光準備出發了,他要去北京繼承父親的職位,雖說名義上已經接班,但無論如何,程序還是要走一遍的。

 辦完手續之後,戚繼光正式趕赴山東,辦理交接,就任登州衛指揮僉事,當時他剛滿十八歲。

 但等他到地方一看,才由衷地感歎,政府實在是太信任自己了,信任得過了頭。

 登州是山東沿海重鎮,光駐軍就有數千人,加上兼管的軍屯民政,加起來大致有上萬人,而且這幫人長期不打仗,都混成了兵油子,每天只是混吃等死,還喜歡搞。

 熱血青年戚繼光對此十分不滿,他大張旗鼓地進行了改革,嚴肅考勤制度,整頓軍紀,可謂是雷聲陣陣。

 遺憾的是,偏偏就不下雨,口號喊得震天響,卻無人理會,畢竟大家心裡都有數:你爺爺在的時候就這個樣,你小子胡子都沒長起來,就想跟前輩過招?

 這是戚繼光學到的第一課,他終於明白,在這個世界上,像他父親和老師那樣的人永遠只是少數派,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他還必須學會妥協。對於這一點,他比他未來的盟友張居正醒悟得更早。

 事情辦不下去,戚繼光卻並不氣餒,因為他已經找到了一個更有意義的目標。每天早上,他開始跑步鍛煉身體,操練武藝,進行高強度體能訓練,還懸梁刺股,用功苦讀。

 戚繼光正在備考,他準備參加武舉考試。

 雖說已經是四品武官,但戚繼光仍然打算去考試,這倒不是他吃飽飯沒事乾,跟自己過不去,而是因為在明代,考試成績實在太過重要,管你是皇親國戚、,如果不是進士出身,總會被人當作偽劣產品。

 此外參加這一考試還可以鍛煉體質,促進新陳代謝,順便學點武藝,加強基本功,實在是有益身心。

 事實證明,戚繼光的這一選擇十分英明,在十年之後的那片高地,他付出的努力,將得到最大的回報。

 嘉靖二十八年(1549)戚繼光參加武舉鄉試,一舉中第,成為了武舉人

 第二年,戚繼光打點行裝,前往北京參加會試,一般說來結果無非兩種,考中或考不中,可是戚繼光同學偏偏遇上了第三種

 雖然許多史籍對戚繼光參加會試的成績沒有提及,但據某些材料顯示,他的考試成績可能十分不理想,如果就此考下去,估計也只能是打包走人,改日再見。

 考試即將接近尾聲,就在戚繼光準備卷鋪蓋的時候,兵部侍郎楊守謙突然跑來,告訴大家:不管考得好還是考得差,統統都不要考了,同學們馬上集合,抄起家夥跟我上吧。

 俺答來了,“庚戌之變”爆發了。

 這自然是件麻煩事,但對戚繼光而言,卻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正是在這次事變中,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他寫的《備俺答策》也廣泛流傳,獲得了上級領導的高度評價。

 戚繼光的命運就此被徹底改變,“庚戍之變”後,朝廷為了加強邊境的防務,決定調集山東、山西等地部分軍隊輪流守邊界,之前出盡風頭的戚繼光自然難逃法眼,光榮中標。

 這是一個旁人避之不及的苦差,然而戚繼光高興地去了,他將在那裡開始自己傳奇的一生。

 在行進的路上,面對著險峻去路和茫茫前方,戚繼光再次堅定了他的理想:

 歧路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這將是他一生的選擇。

 然而這個選擇的開頭並不順利,戚將軍在邊境的日子過得實在不爽,因為他被分配駐守的地方是薊門。

 原先在山東的時候,雖說手下都是一幫兵油子,好歹自己還是個四品指揮,說話算數。而薊門為明朝四大防區之一(宣、大、薊、遼),高級軍官一抓一大把,什麽都輪不到戚繼光,他在這裡只能乾乾巡哨之類的活,很少有實踐操作、指揮軍隊的機會。

 於是,度過了看似平淡無奇的三年之後,他又回到了山東,在很多人看來,這位曾被兵部領導寄予厚望的年輕人毫無成就,只是白白混了三年。

 但事實並非如此。

 岑港之戰後,俞大猷對戚繼光的戰術十分欽佩,曾好奇地問過他一個問題:你的戰法由何處學來,源於何時?

 戚繼光回答,是當年在薊門巡邊時所學。

 俞大猷十分吃驚,一個巡邊的小官,又沒有打過大仗,何以如此精通兵法?

 戚繼光十分自豪地答覆了他的疑問——自學成才。

 他告訴俞大猷,在薊門的那三年中,無論在什麽地方,幹什麽差事,他總是帶著一本書,反覆翻閱,日夜苦讀,而他所領悟的軍法之秘訣大都來自此書。

 遺憾的是,這本書並不是俞大猷最喜歡的《易經》,它的名字叫孫子兵法。

 如果要搞個三千年來的世界暢銷書排行榜,《孫子兵法》至少可以排進前五十名,此書早已打入國際市場,行銷海外,這本書拿破侖買過,希特勒也買過,上到八十歲的老頭,下到四五歲的孩童,都是孫子的忠實讀者。

 但能從中看出名堂,且自創兵法者,恐怕就只有戚繼光先生了。因為他有著一種十分奇特的看書方法——一邊看一邊批,比如孫子曾經曰過:敵人氣焰囂張,就不要去打(勿擊堂堂之陣),戚將軍卻這樣曰:越是氣焰囂張,越是要打!(當以數萬之眾,堂堂正正,彼來我往,短兵相接)。

 孫子還曾經曰過:詐敗的敵人,你不要追(佯北勿從),戚將軍曰:保持隊形,注意警戒,放心去追(收軍整隊,留人搜瞭,擂鼓追逐)。

 類似之處數不勝數,用馬克思主義的話來說,戚繼光同志對孫子兵法進行了批判地吸收,所謂因地製宜,取其精華,終得兵家之精妙。

 嘉靖三十四年(1555),軍事理論家戚繼光調任浙江,任都司僉書,他的理論將在這裡接受嚴酷的考驗。

 明代的武將和文官沒什麽區別,也喜歡搞內部矛盾,爭權奪利,一門心思想往上爬,但戚繼光對此卻毫無興趣,他到任之後,便針對當前形勢,提出了許多條合理化建議,並上報領導,雖沒有得到任何回音,但他依然故我。

 不久之後,為加強防務,朝廷決定設置寧紹台參將一職,這個職位大致相當於寧波、紹興、台州三地分軍區司令員,位高權重,是個肥差。

 消息傳來,許多人開始積極活動,請客送禮,拉關系走後門,希望淘寶網女裝 天貓淘寶商城 淘寶網女裝冬裝外套 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 淘寶網女裝夏款 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裙子 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淘寶網夏裝新款裙子淘寶網女裝2012商城淘寶網女裝春裝連衣裙淘寶網女裝商城購物淘寶網女裝冬裝新款淘寶網女裝冬裝羽絨服淘寶網女裝天貓商城 淘寶網天貓商城淘寶網女裝秋裝購物 淘寶網女裝冬裝新款 淘寶網女裝冬款能混到這個差事,只有戚繼光無動於衷,繼續乾自己的工作。

 很快,任命結果公布,讓無數人大跌眼鏡的是,就任這個職務的人,竟然是不動聲色的戚繼光。

 這是個不折不扣的奇跡,而在奇跡的背後,是一個人的幫助。

 戚繼光的上書並沒有被扔進廢紙簍,文書上的每一個字,都牢牢地映入了胡宗憲的眼簾。

 他驚訝於此人的勇氣和才華,卻壓下了這些公文,沒有作出任何回復,因為在將大任托付給這個年輕人之前,還需要進行最後的考驗。

 經過很長時間的觀察,胡宗憲終於確定,戚繼光並不是個投機主義者,而是一個榮辱不驚,心懷天下的人。所以他毫不猶豫地將寧紹台參將的職位交給了這個人。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只有傻瓜才不要,戚繼光不是傻瓜,所以他沒有推辭,在這種問題上,他一向是個聰明人,至少比俞大猷聰明得多。

 聰明的戚繼光接任了寧紹台參將的職務,這一年他剛剛二十八歲,躊躇滿志,意氣風發,時刻盼望著大乾一番事業。

 機會說到就到,戚繼光剛剛上任一個月,倭寇就來了。這一次他們搶掠的目標是浙江慈溪。

 接到消息後,戚繼光十分高興,他決定借此機會與倭寇大戰一場。根據情報,倭寇只有上千人,為確保安全,他召集了上萬名士兵,準備以多打少,用勝利慶祝開門大吉。

 戚繼光親自帶隊出發了,然而他並不知道,開門不一定會見喜,有時也會碰釘子的。

 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開到了慈溪東南的龍山,在這裡,他們遇到了倭寇的主力。著名的龍山之戰就此拉開序幕。

 這場戰役之所以著名,並非有著什麽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只是因為它實在過於莫名其妙,莫名其妙地開始,又莫名其妙地結束。

 終於遇到敵人了,戚繼光十分興奮,他立刻觀察地形,布置謀劃,安排攻擊隊形,但等他忙活完了,卻驚奇地發現,沒有人執行他的命令——他們都跑光了。

 威風凜凜的明軍果然不同凡響,遇到人數遠少於自己的倭寇,竟然一觸即潰,別說攻擊,連逃命都顧不上。

 前鋒潰敗,中軍也動搖了,連戚繼光的副將也拉著他的衣袖,讓他趕緊逃跑,再不跑就來不及了。

 然而驚愕的戚繼光很快恢復了平靜,他掙脫副將的拉扯,取出了他隨身攜帶的弓箭,從容地命令部下:

 “此處哪裡有高地,帶我去。”

 站在高地上的戚繼光審視著眼前滑稽的一幕,人數眾多的明軍四散奔逃,幾百個倭寇在後面窮追不舍,肆無忌憚,看來敗局已定了。

 然而他決定挽救危局——憑借他一個人的力量。

 戚繼光拈弓搭箭,拉滿了弓弦,瞄準帶頭衝鋒的倭寇頭領,射出了致命的一箭,十年前的苦練終於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戚繼光的箭法實在不是吹的,倭寇頭目應聲倒地,但這並不是結束,他把手伸進了箭筒裡,抽出了第二支箭。

 隨著一道凌厲的風聲,第二個頭目倒地而亡,就在倭寇們被這位狙擊手搞得人心惶惶之時,又一道風聲伴隨著慘叫傳到了他們的耳朵裡——第三個人被射死了。

 這種狙擊戰法徹底打垮了倭寇們的心理防線,他們放棄了追趕,停了下來。

 要說前面的明軍也確實是耳聰目明,看見人家不追了,頓時鼓起勇氣振作精神,在奔跑之中,完成了難度很大的一百八十度大回轉動作,

 開始追擊倭寇。

 戚繼光這才松了口氣,他馬上找來部下,命令他們全力追擊。

 可是讓他更加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士兵們追出一段之後,卻開始陸續自動返回,戚繼光納悶到了極點,便順手攔住一個士兵,問他為什麽不追了。這位軍爺毫不見外,落落大方地告訴他:這都是老傳統,把他們趕遠一點就行了,反正他們還要來的,犯不著去拚命。

 戚繼光呆住了,他一動不動地站在原地,半晌回不過神來,原來如此!

 龍山之戰就這樣結束了,雖說很不體面,很丟臉,但戚繼光並非毫無收獲,從此戰中,他認識到了重要的一點:單靠手下這幫兵油子,即使把常遇春從墳裡挖出來,也是打不了勝仗的。

 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然而這一次,戚繼光實在開了眼界,他遇見了傳說中的“熊”兵集團,不是一個,也不是兩個,而是一個“光榮”的集體。

 如果說是偶然為之也就罷了,偏偏這幫熊兵竟然是職業的,且從不雄起,在不久之後的雁門嶺之戰中,他們十分仗義地不顧戚繼光的死活,再次帶頭逃跑。戚繼光同志瞬間成了光杆司令,幸好當年練過跑步,拚死拚活才逃了回來。

 這樣下去,不被累死,也會被連累死。戚繼光決定上書,要求重新練兵。

 文書送了上去,胡宗憲看過之後,冷笑一聲,給了他一個十分經典的回答:(鄭重聲明,以下發言為胡宗憲同志原話,絕不代表本人立場)

 “浙江人要是能訓練出來,我早就去練了,還用等你來?!”

 手下這幫人的戰鬥力,胡宗憲比戚繼光更為清楚,對這幫兵油子,他已經傷透了心。

 但戚繼光思考片刻,說出了一句話,正是這句話讓胡宗憲改變了主意: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堂堂全浙,豈無材勇!”

 胡宗憲被他的誠意所打動,便給了他三千士兵,讓他去訓練。

 在明代的優秀將領中,論作戰勇猛,運籌帷幄,戚繼光的整體素質應該能排在前五名,而他之所以能夠在軍事史上佔據極為重要的作用,卻是因為他有著一項無人可及的專長——訓練。

 三千名新兵蛋子懷揣著混飯吃的夢想來到了軍營,但他們做夢也沒想到,在前方等待著他們的,將是地獄般的生活。

 根據《紀效新書》記載,但凡新兵入伍,戚繼光總要訓一段話,鼓勵大家學武,此段話實為奇文,可供各單位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參考,故摘錄如下:

 “諸位都聽了,練武不是你答應官家的公事,是你來當兵,殺賊救命的勾當,你武藝高,殺了賊,賊殺不了你,你武藝不如他,他便殺了你。若不學武藝,是不要性命的呆子!”

 當然,作為一名新兵,這些話你大可當是耳旁風,但戚指導員壓根也沒指望你能自覺執行,他已經預備了許多驚喜,以保證你充實地度過這段難忘的軍營生活。

 思想教育之後,接下來就是站隊列了,包括隊伍行進轉向等等,具體形式和今天差不多,但如果你轉錯了方向,走錯了隊列,就不僅僅是拉出去罰站了,那是要打板子的,打完了也不會讓你去醫務室,還得接著練。

 練完隊列後,戚教官將教大家學習號令,包括擂鼓是前進,鳴金是收兵、以及旗幟揮舞的各種意義,如果你不識字,不要緊,戚教官會教你,但如果教完了你又還給了戚老師,那就不好了,為保證你下次記住,戚教官會打你板子,直到你哭爹喊娘,發誓一定記住為止。

 在完成既定課程之後,下面該學習武藝了,教官都是從各地選來的武林高手,全部都是練實戰的,套路選手一般不在聘請之類。

 考慮到大家文化程度不同,以及智商的差異性,為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 戚教官把學習成績分成九等,定期考核,考核的方式是實戰。

 規則如下:雙方對打,你打贏了,就升級,升一級賞銀一分,如果你打輸了,就降級,降一級打五棍。

 該規則簡單概括為:你不打我,我就打你,反正打不過戰友,就要被戚老師打,橫豎都是被打,還不如拚命打戰友,順便還能掙點零用錢。

 於是,在這種幾近慘無人道的訓練方法下,新兵同志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每天都遍體鱗傷,然而正是在這個殘酷的環境下,他們練就了非凡的武藝,成就了非凡的事業。

 而對於這支特殊的部隊,後世的人們有一個通俗的稱謂——戚家軍。

 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無數支精銳的特種軍隊,比如漢代的虎賁軍、三國時魏國的虎豹騎、唐代的玄甲軍等等,其戰鬥力之強罕有匹敵,但縱觀古今,能名聞天下,且以將領的名字命名的軍隊只有兩支:除去戚繼光外,就惟有嶽飛能夠獲此殊榮了。(俞大猷的軍隊也叫俞家軍,但名氣不大)。

 對於戚繼光和他的軍隊而言,這是一個當之無愧的評價。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