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16 戰爭―最後的抉擇(2)
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戰鬥正式開始。

 此時的俞大猷已經升任都督僉事,手握軍權,身經百戰,連他也認為,打敗毛海峰易如反掌。

 但這個世界之所以豐富多彩,是因為它總能帶給人們驚喜,俞大猷集結大軍進攻,遭到頑強抵抗,被敵方擊退。

 所謂勝敗兵家常事,俞大猷並不以為意,但不久後他就發現,事情有點不對勁了。

 進攻從春天開始,一直打到了夏天,風景變了,天氣變了,每天的戰報卻從未改變,俞大猷拿出了看家本領,陸戰海戰,長矛火炮,挖坑耍詐,能用的都用了,岑港和毛海峰卻依然紋絲不動,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明軍的進攻。

 毛海峰拚命了,不但是為了求生,更是出於憤怒,在這場高水平的智力遊戲中,他曾無比信任胡宗憲,相信他的許諾,相信事情終究會有一個妥善的解決。

 但是當汪直被捕的消息傳來時,他的所有期冀都變成了怒火,他認為自己被欺騙了,在他眼中,胡宗憲和王本固都是朝廷的人,沒有任何區別。

 俗話說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這人要不怕死,也就沒啥怕的了,俞大俠雖然武功蓋世,也蓋不住這位玩命的哥們,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一通王八拳下來,橫掃少林的俞大俠也沒了辦法。

 仗就這麽打了下去,日日打夜夜打,春天走了,夏天來了,又是一個深秋。俞大猷急了,胡宗憲也急了,這麽打下去,大夥就得在岑港過年了。

 但他們終究沒有和毛海峰共慶新春,說起來這還要歸功於他們的一位共同領導——嘉靖。

 上萬人打上千人,打得春去秋來,竟然還沒有個結果,嘉靖氣得腦袋冒煙:你們都是飯桶不成?!

 他直接下達了命令:

 浙江總兵俞大猷,作戰不利,限期一月,必取岑港!如到期不取,自總兵以下,全數撤職查辦!

 這回俞大俠麻煩了,他去找胡宗憲,想請領導幫忙解決問題。

 然而胡宗憲卻連連擺手,愁眉苦臉地告訴他:打仗我是不行的,這個問題只有靠老兄你自己了,希望淘寶網女裝 天貓淘寶商城 淘寶網女裝冬裝外套 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 淘寶網女裝夏款 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裙子 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淘寶網夏裝新款裙子淘寶網女裝2012商城淘寶網女裝春裝連衣裙淘寶網女裝商城購物淘寶網女裝冬裝新款淘寶網女裝冬裝羽絨服淘寶網女裝天貓商城 淘寶網天貓商城淘寶網女裝秋裝購物 淘寶網女裝冬裝新款 淘寶網女裝冬款你早日建功,不然兄弟我遲早要跟著你一起下台。

 找組織也不行了,俞大猷一跺腳,咬著牙又回了前線,督促軍隊日夜攻打,但毛海峰這次是吃了秤砣鐵了心,發誓頑抗到底,攻了二十多天仍然沒有效果。

 眼看日期快到,俞大猷百般無奈,隻得用上了最後一招——開會。

 在會上,俞大猷再次鼓勵部下奮勇作戰,而且絲毫不怕丟臉,當眾宣讀了皇帝罵他的那封諭示,然後明白地告訴大家,皇帝發怒了,後果很嚴重,你們還有什麽本事,趕緊使出來,要不然等老子完蛋了,你們一個也跑不掉!都得陪我下去!

 這話是有來由的,嘉靖的旨意講明如不能按時殲敵,自總兵以下全數革職查問,總兵是俞大猷,下面還有好幾個級別,分別是副總兵、參將、遊擊將軍。俞大俠的意思是,這是個集體大黑鍋,我要背,你們也得要背!

 大家都慌了,為了保住飯碗,紛紛回營積極準備。就在這時,一個參將找到了俞大猷,自告奮勇地表示願意充當先鋒,剿滅毛海峰。

 看著這位毛遂自薦的參將,俞大猷發出了疑問:

 “你有把握嗎?”

 參將信心十足地回答道:

 “必盡全力,以獲全勝!”

 俞大猷點了點頭,但心裡實在沒譜,自己都打不了的仗,誰能打?不過火燒眉毛之際,也只能湊合了。

 但這位參將領命之後,卻沒有立即行動,反而減少了進攻次數,只是每天派幾個小兵到敵軍陣前叫陣,除此之外啥也不乾。俞大猷多次催促,卻依然故我,從不動兵。

 期限越來越近,皇帝也等不及了,還沒到一個月,就下令免去俞大猷等人的官職,末了還放了句話——暫不追究,戴罪立功。

 免了職還叫不追究?照這意思,如果再打不下來,大家就要手牽手進牢房了,就在俞大俠心急如焚,準備親自抄家夥出去拚命的時候,捷報傳來,岑港終於被攻克了。

 一直以來,俞大猷的這位部屬並沒有消極怠工,因為他使用的,是一種極為巧妙的心理戰術,先減緩進攻的節奏,麻痹對方緊繃的神經,同時仔細勘查地形,選擇合適的突破口,待時機成熟,再一舉發動總攻,殲滅敵軍。

 就這樣,歷時近半年的岑港之戰落下了帷幕,在此戰中,明軍傷亡近三千余人,殲敵不到千人,並有部分倭寇成功突圍逃竄,可謂是灰頭土面,丟盡了臉。

 但嘉靖同志還是很夠意思的,他兌現了承諾,沒有處罰俞大猷等人,並將他們官複原職。

 逃過一劫的俞大猷感慨萬千,專程找到他的那位得力部下,由衷地感歎道:

 “慚愧,慚愧,我不如你啊。”

 這話其實不新鮮,因為俞大俠一向是個謙虛的人,然而後世之人幾乎一致認定,他的這句話並非謙虛,而是事實。

 偉大的俞大猷終於遇到了一個比他更偉大的將領,因為這位參將的名字,叫做戚繼光。

 ☆生下來就是將軍

 洪武十四年(1381),名將傅友德、藍玉率軍遠征雲南,一路所向披靡,戰況十分順利,不久之後,元朝守將梁王自盡,雲南全境平定。

 戰爭結束之後,傅友德依照慣例,向朝廷送交了陣亡軍官名單,以供追認。

 而當朱元璋翻閱這份名單時,目光卻停留在了一個名字上——戚祥。

 這是個他所熟悉的名字,二十八年前(元至正十三年,1353),當他剛與郭子興決裂,進軍定遠之時,這個人趕來投奔他,並作為他的親兵跟隨他東征西討,立下了很多功勞。

 於是他下達了一道影響深遠的命令:

 “授戚祥之子戚斌為明威將軍,任職登州衛指揮僉事,世襲罔替!”

 所謂世襲罔替,就是說從今以後,這家人只要不死絕,能生兒子,這個將軍的位置就是他們戚家的,直到大明公司倒閉為止。

 於是自此之後,戚家一直揣著這張長期飯票,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歷代子孫才能實在有限,雖說勤勤懇懇,卻也沒出什麽了不得的人物,直到一百四十八年後的那個深夜。

 嘉靖七年(1528)十月初一,江南漕運把總戚景通在不安中等來了兒子的誕生,雖說出生時間是在子時,但等戚老爹忙完婦產科工作時,

 天已經亮了。

 東方破曉,太陽初起,陽光射透雲層,耀眼的光輝映照著世間萬物,戚景通放下了手中的尿布,看著窗外陰霾盡去,光照萬裡的一幕,給自己的兒子取下了名字:

 “就叫他繼光吧。”

 在日本的戰史書籍中,有一個用來形容戰爭結局的詞語,使用頻率極高,那就是玉碎。

 但這裡的所謂玉碎,並沒有我們所想的那樣豪壯,因為根據日本人的習慣,只要死在戰場上,無論你是戰死、病死、餓死、還是逃跑時不幸摔死,統統都叫玉碎。

 比如當年孫立人在緬甸大敗日軍,活埋上千名日本兵,日本國內的相關標題就是大日本帝國緬甸皇軍英勇玉碎——雖然一點也不英勇。

 如果把這個概念套用到戚繼光的身上,那他的外號就應該叫粉碎機,因為根據統計,在那幾年,但凡遇上他的日本倭寇,玉碎率一般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戚繼光歷十三戰,每戰橫掃敵軍,幾近全殲,最大傷亡僅六十九人,敵我傷亡平均比例為30:1,空前絕後,彪炳史冊。

 戚繼光,這個名字將成為倭寇們最可怕的噩夢。

 自古以來,爵位可以世襲,但天才是不世出的,作為天才的父親,戚景通實在是個能力很一般的人,但他也有著兩個不可多得的優點:老實、肯乾。

 所以雖然他沒有什麽特殊的才能,官運卻也不錯,從登州指揮僉事升任大寧都指揮使,最後還榮調進京,擔任神機營副將,成為明軍中的高級將領。

 一般說來,老爹是高乾,家裡自然差不了,然而戚繼光卻是個例外,從小他的生活條件就很一般,這都要歸功於他的父親。

 戚景通是個老實人,而且為人正直,從不搞灰色收入,曾幾次主動上交工作對象送來的紅包,屢次獲得上級表揚,幾十年如一日,只靠工資過日子,而在明代,這種行為的唯一結果就是清貧。

 但戚景通並不以為意,相反,他還反覆教導兒子要學習自己的好榜樣,要為官清廉,建功立業。

 事實證明,戚繼光成功地達到了父親的要求——僅限於第二點。

 和眾多讀書人一樣,戚繼光自幼苦讀私塾,由於他家境一般,且衣著樸素,許多富家子弟都瞧不起他。

 然而在他讀到十歲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教書先生走進學堂,沒有講課,卻鄭重其事地告訴所有同學,從今以後,和戚繼光同學玩耍的時候要千萬當心,不要有危險動作,如果有個三長兩短,是會有大麻煩的,因為戚同學已經是四品將軍了。

 戚繼光出生的時候,戚景通已經五十多歲了,到了嘉靖十七年(1538),他估摸著自己年紀大了,就退休回了家,按照朝廷規定和個人意願,他的職位將由十歲的戚繼光繼承,雖說手續還沒有辦,但戚繼光已經是名義上的將軍了。

 一般人讀幾十年書,考中個進士,最多也就混個六七品官,還要苦巴巴熬資歷,戚繼光同學年僅十歲,已然官居四品。所謂的就是這樣煉成的。

 但這對於戚繼光來說,卻並不是一件好事,很快,一個難題就將擺在他的面前。

 因為根據朝廷規定,象戚繼光這樣的中高級別幹部,出門必須要坐馬車,可是戚繼光家條件有限,買不起車,坐11路車又太丟面子,無奈之下,隻好改成家裡蹲了。

 於是十歲的戚將軍被迫輟學,呆在家裡苦讀。此時,一位老師聽說了這件事,便主動表示願意上門教戚繼光讀書。

 戚繼光自然十分高興,卻又擔心收費問題,那年頭,請個家庭教師比買輛車也便宜不了多少。

 但是過了很久,這位老師卻從沒有提過錢的事情,每天自費來往,教完走人,連飯都不吃。

 戚繼光十分納悶,也感到非常愧疚,一天,他花了點錢,準備了非常豐盛的飯菜,想請老師吃頓飯。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老師看見滿桌飯菜,竟然勃然大怒,不但不吃,還大聲訓斥道:

 “你家境清貧,卻如此奢費,難道我到你這裡是為了吃飯嗎?”

 戚繼光一語不發,立刻撤走了飯菜,老師的面孔才好看了些,他語重心長地對戚繼光說道:

 “你雖是世襲將軍,卻如此勤奮好學,實在難得,我上門教你, 隻願你日後堅持不懈,早日成才,報效國家,便已不負我所望了。”

 面對這位無私的導師,戚繼光無言以對,只能眼含淚水,鄭重地向老師行禮。

 日子依然繼續著,家境依然清貧,老師依然來訪,依然分文不收,而戚繼光也依然苦讀不輟,但改變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

 清苦卻堅持操守,嚴謹而不計得失,從父親和老師那裡,戚繼光確立了他一生的處事準則——以天下為己任,豈計個人榮辱!

 於是,在不久後的一個夜晚,秉燭苦讀之時,少年戚繼光揮筆寫下了一首千古名作,以及他一生的理想:

 小築暫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麈坐談兵。

 雲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在此後的四十年中,他一直虔誠地堅持著這個偉大的信念。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