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中華大帝國》第17節 第8大工業奇跡
福爾尚布德鋼廠共有六家工廠,可年生產鋼16萬噸,鐵12萬噸,在歐洲也算得上是一流的大鋼鐵廠,設備原值達3400萬法郎,折舊後仍然價值九百萬法郎。

 這六座工廠從燒結到出型材實際是一套完整的流水線,雖然近幾年停工一些設備生鏽,但是關鍵的50噸高爐,封閉煉焦廠,連鑄、連軋機等主要設備都運行良好,趙剛有信心讓這套流水線運轉起來。而最終,趙剛隻為這套二手設備付出了八萬法郎。

 愉快的購買結束了,接踵而至的是艱巨的拆遷工作。

 英國《金融時報》在報道中如此描述當時的拆遷場景:

 “安裝在60米高廠房內的50噸純氧平爐,加工卷板長度超過一公裡的熱鋼機,一部燒結機,一座120噸重鼓風爐,還有許多其它部件,所有設備都用木條箱包裝,塞進集裝箱,裝船啟運,然後在旅順口附近被拆箱。在東北的平坦衝積平原上,又嚴格按照在法國的樣子,一個螺絲也不差地把設備重新組裝。運走的設備總重達4.5萬噸,外加40噸詳盡解釋重新組裝過程的文件。整項工程十分繁複。”

 “歐洲歷史上史無前例的的工業搬遷。”美國《企業家》說。

 “開創了工業時代的第八大奇跡”德國《法蘭克福大眾報》

 而法國的報紙則鋪天蓋地的報道這一壯舉,法國最有名的報紙《費加羅報》更是用頭版整個版面報導了趙剛這一偉大的拆遷過程。

 當時,福爾尚布德市的中國面孔一時間多了至少二十倍,大部分是吉林製造局的工人。每天考核拆遷進度,根據每天拆遷情況進行總結。

 趙剛的成本控制理念在這次拆遷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福爾尚布德方面最初拒絕由中方拆卸,趙剛發了狠:不讓中方施工設備我就不要了。1892年12月1號,趙剛帶著1000名中國工人住進了“福爾尚布德”,其中有200人來自吉林製造局。

 1892年12月2日清晨,鋼廠拆下了第一根螺絲。在當天的慶祝儀式上,中國人用踩氣球的方式慶祝開工,而法國人卻頗為傷感,在福爾尚布德的赫爾斯特法倫區,數代人都靠鋼廠謀生,近60年來,工廠一直在煉鐵。現在,工廠即將遠赴東方。約法爾在演講中熱淚盈眶,幾度失聲,台下的法國工人也十分黯然。

 在拆卸過程中,由法方的30名技術人員全程陪同,而那些法文的牌子如“請勿吸煙”,“火警報警器,請在失火時使用”都注上了中文。中國的工人和工程師們的住處是這家工廠原來的辦公樓,每個辦公室裡放著十五、六張床。

 這些清朝人似乎每個都是工作狂,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即使周末也不休息。這一度讓福爾尚布德勞工部門傷透腦筋。最初勞工部門強製拆遷隊必須每周休息兩天,但根本不可能做到,最終達成協議,周六可以加一天班,周日必須休息半天。但是這點通常不能得到有效的執行。

 為了防止中國人偷偷加班,赫爾斯特法倫區在街道處安排了兩百名固定巡查、五十名流動巡查,但依然無濟於事,清朝人周日加班的花樣層出不窮:並不從最高的地方拆起,偷偷躲在車間裡裝箱、包裝,在室內拆較小的設備……。勞工部門屢次‘教育’趙剛,但是直到最後也沒有改正趙剛這種壞習慣。

 這也是一個艱苦的博弈過程。為了節約運輸成本,趙剛希望集裝箱能夠在許可的重量體積下,盡可能利用縫隙空間,多裝一些零件。但約法爾異常強硬,並不通融。他堅持一件東西只能一個包裝。幾番激烈爭吵之後,趙剛下了最後通牒。三天以後,約法爾最終作出讓步,按照製造局的方案裝箱。

 吉林製造局本來計劃用半年時間拆完這座工廠,而福爾尚布德方面則認為至少需要五年,但最終中國工人隻用四個月就帶著4.5萬噸設備離開了,又用了兩個月時間清常

 在本溪確定好的廠址處,拆解回來的“福爾尚布德”鋼廠被重新組建。趙剛聘請世界最著名的工程設計和冶金公司,重新對“福爾尚布德”做了整體的設計、評估、改造。包括設備購買、運輸費用,以及後續的技術改造、建廠費用,吉林製造局合計投入近40萬兩白銀,用3個月時間最終建成了一個年產15萬噸的煉鐵、煉鋼、連鑄、連軋的煤-鐵聯合體。而通常從購買新的設備,到建成出爐,一條相近規模的鋼材生產線建設周期為3年,總投資更要高達2300萬兩白銀。

 奧鋼聯機械設計和工藝項目經理奧德福在接受美國《企業家》采訪時說, “奧鋼聯還沒有承擔過比這個更大的工業設計項目,到目前來說也是最成功的一次,這對所有參與各方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1893年6月18日,在第一塊厚鋼板生產出來的前夜,趙剛搬了個凳子坐在改造後的“福爾尚布德”軋機旁邊,神情專注、緊張,“就像個等待聖誕禮物的孩子”(奧德福語)。1893年6月19日,工廠一次性聯動調試成功,生產出了製造局歷史上首批板卷產品。

 “那個時刻,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成了冠軍。”在場親歷這一幕的奧鋼聯自動化項目經理羅蘭德說自己職業生涯中第一次有這樣強烈的成就感。他在世界各地做過各種不同的工程項目,還沒見過像製造局這樣,最高首腦親臨現常

 同樣令他和他的團隊印象深刻的是,“歐洲鋼鐵企業裡有很多經驗豐富的職工,能生產很高品質的鋼鐵,但也受到了自己經驗的限制。製造局的鋼鐵工人盡管經驗沒有歐洲人豐富,腦子裡卻沒有框框,會付出自己的一切把夢想中的工藝變成現實。”

 製造局在練出第一批厚鋼板之後,更名為本溪煤-鋼聯合公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