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宋之榮耀》第8章 非常之人定有非常之見
  “一代名將種師中竟然因為朝中宰執們的瞎指揮而陣亡沙場,幾十萬禁軍因此潰敗,太讓人氣憤了!”王晨聽了也是怒火中燒,憤憤不已。

  虞允文在那裡大哭,他沒勸阻,男兒有淚不輕撣,只是未到傷心處。虞允文是個愛國的熱血青年,我大宋軍隊兵敗,名將陣亡沙場,因感而泣,此乃真漢子也,性情中人。

  要不是他在特種部隊中練成了鐵石心腸,說不定也會跟著落淚。

  也就在虞允文不理會他的古怪眼神注視而嚎啕大哭之際,王晨察覺到了隔壁房中有動靜,聲音雖然很輕微,但逃不過他的耳朵。他馬上想到了會是什麽人,也沒喝破,等虞允文平靜下來。

  在虞允文講述解救太原之戰中,王晨也進一步清楚了大宋軍隊的戰鬥力。

  無論哪支人馬,與金軍相比,都差的非常遠。從太原救援戰的作戰過程看,種師中軍應該是幾路宋軍中戰鬥力最強的。第二次接近太原時,在金軍主力達到之前,尚能五戰三勝,但是一旦金國鐵騎衝鋒,就潰不成軍了。姚古部先是不敢進兵,之後在盤陀被一戰擊潰。張灝所部有陝西兵,也有河東兵和義軍,但其十幾萬兵力擋不住金國三千鐵騎一衝,也被金軍輕而易舉擊潰。

  他也明白,除了宋朝軍事制度和指揮機制非常落後,嚴重製約了武將的臨場發揮後,失敗的原因還與各軍隊的戰鬥力低下有非常大的關系。種師中、姚古所領的是宋軍中戰鬥力最出眾的西軍,都如此不堪一擊,其他宋軍在面對金軍時候的境況可想而知,難怪會一觸即潰,望風而逃。

  他也對大宋朝堂上,上至皇帝下至朝臣的呆板迂腐,不思進取而痛心疾首。

  與金人作戰失敗,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金人的戰鬥力有多少強,而是自己把自己的軍隊弄的太沒戰鬥力了。要知道,這幾次戰事中,被金軍徹底消滅的人馬並不多,大多只是擊潰,如果統兵方式加以改進,即使宋軍戰鬥力低下,也不會有後面的“靖康之難”發生的。

  在這兩次太原救援戰中,宋朝的西軍與金國騎兵在野戰的較量中明顯分出了高下,宋金雙方從此都應該算是“知己知彼”了。如果說第一次救援太原是由於對這些問題還認識不足,對“將從中禦”的弊端和危害還沒有切身體會,那麽第二次就應該吸取教訓,加以改變了。

  針對軍隊戰鬥力不如金人這一弱點,也必須加以彌補和策略上的改進,避其之長,攻其之短。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皇帝趙桓及他麾下的大臣仍然完全沒有意識到形勢太危急,“將從中禦”這條家法一定要革除,必須任命前方軍事統帥,授權其全權指揮、協調各路大軍,而是依然沒有任何改變。更有甚者,趙桓、耿南仲居然把政治鬥爭和這場關系國家命運的救援戰攪和在了一起,選任主帥還要兼顧排擠重臣的目的,最終第一次開封保衛戰中立下大功的李綱被排斥出朝堂,令其再救太原,但又不給兵馬,這種“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的理政方式真是讓人欲哭無淚!

  在王晨心裡起感慨的時候,虞允文已經收住了淚,整整心思,繼續講述他的觀點了。

  “王殿帥,其實如今我大宋國力依然遠比金國強,而且強的不只一點兩點,強的非常多,如果真的做到君臣一心,一力主戰,那金人還是佔不了便宜的!”虞允文下了這個定論後,又以黯然的神色說道:“只不過如今朝中實在沒有能堪大任的武將,想要與金人決戰於北方,現在不是時候。要是朝有多一些如王殿帥這般神勇的將領,那何懼金人?”

  虞允文一句由衷的稱讚讓王晨羞愧的汗流滿面,自己只不過以火器打了完顏宗弼一個措手不及,讓他真的去領軍征戰北方,與金人死拚,估計不會比其他任何一個統兵將領強。

  “想必王殿帥也是知道,如今我大宋嚴重缺乏能征善戰的武將。靖康之難發生之前,不僅朝廷的宰執大臣幾乎全是沒有打過仗的文人,武將中有才能的也寥寥無幾。有勇無謀如姚平仲,畏敵怯戰如姚古,此類難當大任之輩比比皆是。而尚堪一戰的將帥,如種師道已是七十六歲高齡,種師中也有六十八歲。即便是他們這樣出身於名將世家、戎馬一生的老將,其用兵謀略也還是比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略遜一籌。”虞允文以挺悲憤的語調說道:“朝中無可戰之將,金人的攻勢難以抵擋,朝廷一力主和的大臣佔多數,官家也一直抱著這心思。如此情況下,太原之圍不能解,最終連我大宋的東京都被金人攻破,二帝被擄,千年不曾遇到的奇恥大辱降臨在我大宋百姓身上。悲矣!”

  “虞公子所說不錯,如今朝中真的無可戰之將,如今統卸軍事的李相公、宗相公都是文臣,大宋最危難的時候,竟然要靠文臣統兵救國,真乃千古奇談!”王晨說著,露出一副憤憤的神色,感慨了兩句後,又非常堅毅地說道:“不過某相信以後不會這樣的,官家遭此大難後,肯定會拔高武將在朝中的地位,再有戰事發生時候,不會自己和宰執們指揮戰事,而是放手讓統兵將領自己決定!”

  聽王晨如此說,而且說的非常自信,虞允文相信了,因為他從王晨得小皇帝厚待這事上看到了這一切,並馬上再稱讚了王晨一句:“我大宋得王殿帥這樣的英雄人物,實是天大的幸事啊!”

  “呵呵,今日聽虞公子所言,可是讓人茅塞頓開,某相信虞公子的軍事謀略遠在我之上!”王晨呵呵笑了兩句後,小聲問道:“只是不知道虞公子有沒想過從軍報國?”

  “當然想過,我這次千裡迢迢來開封,就是想入勤王之師從軍報國的,”虞允文正色地說道:“要是能在王殿帥手下當差,那是在下的幸運。”

  “你既然有這般心思,那我定不會將你這樣文武之道皆出色的人拒之門外,定會為你在殿前司謀個合適的職位!”王晨心裡有些沾沾自喜,想不到這麽容易就可以將虞允文這樣的歷史名人招入麾下。

  “多謝王殿帥垂愛!”虞允文也是非常高興。

  “你必所有戰事你都關注過,某還想再聽聽你關於這一兩年我大宋與金人之間戰爭的論述!”

  “好,既然王殿帥有興趣聽,那我就再胡說一番!”虞允文馬上答應了。

  王晨笑笑,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後示意虞允文繼續。

  “王殿帥,其實在下認為,這兩次解太原之圍只要指揮得當,是完全有可能成功的。西軍的戰鬥力不及金國騎兵,但由於其在數量上佔據了很大優勢,在下覺得可以采取誘敵主力南下的方法,讓姚古、張灝先采取行動,以重兵據南北關和陽涼北關守險,派輕兵前出進入太原盆地,大張聲勢,讓金軍認為宋軍的重兵將從這兩路北上,合擊太原城下的金兵,誘使金兵集中兵力奔襲其中一路。”

  說到這裡,虞允文忍不住露出些得意,為自己的見解而自傲:“如此,不論金軍先奔襲哪一路,我宋軍前出的輕兵立即後撤,據關與金軍相持, 只要能避免被金兵擊破,將金軍主力纏在太原盆地南部即可。此時,以種師中部出其不意地西出井陘,乘太原城下金兵兵力空虛,打他個措手不及。”

  “如此,不但太原之圍可解,並且位於太原盆地南部的金軍主力還將處以三面受敵的境地。雖然未必能將其殲滅於太原以南,但逼得金軍奪路而逃是很容易的。”說到這裡,虞允文露出了滿臉遺憾,“可惜,救援太原的幾部根本沒有協同作戰,而且朝廷給予的旨意也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打算,最終各部都是各自為戰,被金軍各個擊破,太原終被金人攻佔,這個北方軍事重鎮落到其手!”

  看著虞允文一臉遺憾,滿是悵然,王晨被驚住了。雖然說他對虞允文所說的這些沒辦法做到完全認同,因為這一切需要對著地圖而說才能直觀明了,但他相信,對這些戰事,虞允文都去好生研究過的。要是沒有研究過,絕不可能說出這麽多見解來。而且此子也明顯感覺到了如今大宋的軍事制度太過於呆板陳舊,需要進行大的改動。就從虞允文能看出這些,明言提出來這一點上,王晨就可以認定虞允文所說救太原之策是應該有可能成功的。

  這個才十八歲的少年人,竟然有如此心智,有這般心思去考慮、琢磨這些,並得出這個結論,其能力絕非泛泛。看來其有自有奇象,古時候的天才真的很多,他這個穿越人也沒辦法和他們比才智。

  王晨對虞允文的感覺越來越好,並下定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將這個人好生招攬!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