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宋之榮耀》第25章 意外情況
  “曉初兄,將吳敏和孫傅殺了,是不是有點不合適?”

  王晨的府中,知道了這次事件前因後果的虞允文,猶豫著還是說出了自己心裡的擔心。

  他只是王晨手下的一名參謀官,沒機會參加朝會,一切事都是聽王晨說的。

  王晨是在朝會上決定了對這兩人的處置後,想回府清靜一下,理理思路時與虞允文說這些話的。對虞允文的才學,此人對許多人獨到的見解,不同尋常的思維方式,王晨是非常驚歎的,許多事他都想到與虞允文交流一下,聽聽對方的意見。

  不過今日虞允文說了這樣的意見,讓他有點驚異,不解地問道:“彬甫,你為何這麽想?”

  “曉初兄,我並不是說他們罪不至死,而是認可他們的罪行應該被殺頭。但他們是第一批北歸的大臣,意義非同一般。即使朝廷公布了他們的罪狀,但消息傳出去,許多事會被人自動無視掉的。許多人只會記著,朝廷不能容被放歸的先皇時候的大臣,回來就將他們殺了。要是金人將這些消息再深潤色一下,那被俘的那些大臣們會認為現在的皇帝、現在的大宋朝廷是不歡迎那些人歸來的,即使他們歸來,也要被殺頭的,那還有什麽人敢回來?許多原本還有氣節的大臣,聽到這消息後,很可能心涼了,再也沒意志堅持,在金人的威嚇利誘下變節,那將是件非常不好的事!”

  說到這裡,虞允文歎了口氣後再說道:“曉初兄,正是因為想到了這些,因此我覺得即使他們有天大的罪,也不要將他們殺了,只要將他們遠流,永不起用就行了。如此既可表示對他們的懲誡,也可表示如今天子的大度。朝廷在赦免這些人死罪的時候,再下份詔文,告誡被俘虜的那些大宋臣民,讓他們不要被金人利誘威逼,要保持氣節,大宋不會放棄他們,不會忘記他們,一定會將他們迎歸的!”

  聽了虞允文所說,王晨陷入了沉思。他當然覺得虞允文說的非常有道理,這樣的事處置起來並不是出於處人私憤方面了,而是要多國家大義出發。當初王晨和宗澤不是在初進開封時候,沒治張邦昌、范瓊、徐秉哲那些人的罪嗎?目的也是這樣,為了大局,為了不出現大的動蕩而采取的權宜之策。直到後來李綱進京了,在這位剛烈宰相的強烈要求下,這些人先後被處死。

  不過這次將這兩人殺了,是王晨一力要求的,宗澤是強力支持,但李綱還是抱著猶豫的心裡。想必李綱也是出自與虞允文相似的顧慮而想,所以沒像上次一樣,強烈要求處死孫傅和吳敏。而王晨覺得,將這兩位賣國求榮,投降變節的高官殺了,可以起到震懾的作用,讓金人有所顧忌,讓那些有可能被放歸的宋朝大臣不敢再接受金人授以他們的使命,但卻沒想到虞允文所說的這些。

  見王晨陷入沉思,虞允文也沒再說什麽,只是靜靜地等著王晨自己做出決定。

  “彬甫兄說的挺是在理!”王晨最終點點頭,“孫傅與吳敏的處斬日期離現在還有一些時間,待我將這事好生與陛下,還有李相公、宗相公他們說一下,看看他們的主意會不會有改變。”

  見王晨聽了他的勸,心思變了,虞允文也松了口氣。他還真怕王晨一意孤行,不聽任何人的勸,執意堅持自己的決定。

  能聽邊上人善意的相勸,這是一個成大事者最基本的素養,虞允文覺得王晨在這方面做的挺好。

  “曉初兄,你不怪我在朝事上發一些個人見解,還真的讓我有些意外!”虞允文到底年輕,最終還是忍不住將他心裡所想說了出來。

  王晨看著虞允文,略帶點無奈地說道:“彬甫老弟,其實我只是一介武人,對如今的朝事可是知道甚少,但卻身居高位,許多事只是憑著一時頭腦發熱而做出決定,許多事想不長遠,所以想聽到更多人的意見。你我一見如故,你天智又大異於常人,在這些事上經常有不錯的見解,所以許多事我都想與你說說,問詢你的意見。今日回來,也是想和你討論一下這件事,因為終是感覺有點不妥當。”

  王晨所說是大實話,在一力要求小皇帝下旨處斬孫傅和吳敏後,他心裡總是覺得有些異樣,與虞允文一說後,也大概明白了症結所在。孫傅與吳敏賣國求榮的行為雖然說被人不恥,將他們千刀萬剮也不為過,但相信他們也肯定是受到金人的脅迫,做出決定是身不由己的。

  他們也吃了許多苦,聽聞有北歸的機會後,許多事都不去考慮更多了,只希望能盡快離開北地回來,再又有趙佶和趙桓的手詔,他們終於做出了糊塗的選擇。可能許多原本沒有叛國投降打下的人,在經歷了這些事後,意志同樣會不堅定,求生的本能讓他們做出變節的決定。

  要知道孫傅在被金人掠去時候,是挺有氣節的,讓他們這些被俘的大臣迅速做出立場的改變的,肯定主要是因為金人的脅迫之故。依然留在北地的那些大臣,許多人也依然受到那樣的待遇,如果說孫傅和吳敏被殺的事傳到北邊去了,金人又加工一下,那一些意志不堅定,原本就有些動搖的大臣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投入金人的懷抱,不再寄希望南歸。因為即使有機會南歸,他們遭遇到的處境很可能不如呆在金國。從這一點上看,也不能對好不容易南歸的大臣趕盡殺絕,不然會寒了太多人的心。

  聽王晨如此說,虞允文也有些得意。

  看來自己的見解還真的挺不錯,得到了王晨的認可,王晨也沒把他當外人看待,以後有機會,要與王晨討論更多這方面的事,以自己的見解換取王晨及其他大臣的刮目相看。

  但虞允文的如意算盤還沒開始打,就被一件意外的事打亂了。也就在他與王晨再討論朝堂上發生的一些事時候,有人給他送來了一封急信。

  打開信一看,虞允文臉色一下子難看了。

  “彬甫老弟,怎麽了?”王晨當然一下子看出來虞允文神情的變化,趕緊問詢。

  虞允文想讓自己神態恢復正常,但到底年輕,不可能遇事不驚,最終略帶尷尬和擔心說道:“曉初兄,這是家父的來信,他說在來開封的途中,病倒在了途中,病情還挺重,恐怕一時半會不能繼續再行進了。曉初兄,我準備去往父親暫歇的康州,照料一下他老人家。”

  “那是應該的,你馬上就動身去吧,你的職事,我會幫你保留著的,待你再回開封時候,補上就是!”王晨自然馬上答應。

  他可從來不認同後世時候那幾乎“變*態”的某一種價值觀念,那就是有許多人,以工作煩惱及許多原因,父母家人生病甚至喪亡都不回去探望或者奔喪,美其名曰舍“小家為大家”,各種媒體還廣為宣傳。這種扭曲的所謂“社會榮辱觀”讓傳承了數千年的“百善孝為先”的優秀觀念完全被踐踏。但王晨完全不認同這種所謂的“大局觀念”,他的觀點是,這個世界離是誰都照樣轉,你離開了某個位置,馬上就會有人頂上,但特定的時候,你對於你的家人來說,就是全部,他們有難的時候,你必須歸去,就像現在的虞允文一樣。父母生病,說不定有生命危險,怎麽可以不去照應的呢?

  即使現在他覺得虞允文在他身邊非常有作用, 能幫他的大忙,甚至在接下來的與金人作戰中這個非常優秀的年輕人會想出一些非常有效的禦敵之招,但他不能奪了人家的孝心,如果這個時候虞允文不馬上決定去照料並迎接自己的父親,那這種行為肯定會受這個時代所有人的鄙視的。

  “多謝曉初兄的體諒!”虞允文馬上站了起來,準備去收拾行李出發了,不過走了兩步,又停了下來,轉身對王晨作禮說道:“曉初兄,我有一些事拜托於你,希望能你幫忙!”

  “彬甫老弟有什麽要我幫忙的,請盡管說就是了,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幫你!”

  “我妹妹若然這些天身體有些不舒服,不能長途跋涉,我就不讓她去了,令她留在開封等著消息就是了,我過去,肯定能照應好父親。若然在開封,沒有其他親人了,希望你能幫忙照應一樣!”虞允文說著,又對王晨作了一禮,“還請曉初兄答應,不然我還真放心不下!”

  “沒問題,你放心去就是了,待你與你父親到開封之時,我一定還你一個安然無恙的虞若然!”

  “那好,我去準備一下,今天下午就啟程!”虞允文猶豫了一下,再小聲地要求王晨道:“曉初兄,家父染病的事,就先不要告訴若然了,省得她擔心。要是她知道,肯定一定要隨我去的,還是不要和她說了!”

  “也好!”王晨再次答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