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戰國風雲之韓國再起》第2章 燕趙之敗
公元前二五三年十月,如趙國所願,秦國出兵了,但可惜,秦國出兵不是為了攻打韓國,而是為了佔領雲中郡!與此同時,韓國也後發製人,出兵六十萬,攻打燕、趙兩國。

 韓國出兵的時候,趙括正率領十五萬趙國精銳大軍與燕國一道,攻打河間郡。一時不察之下,被李牧率領三十萬韓軍圍困在河間。之所以將兵的不是廉頗而是趙括,在於趙王認為廉頗太過保守,反對自己對韓國用兵。為了阻止趙國出兵,廉頗不惜以先王作為要挾,惹得趙王大為不快,最後被趙王發配到雁門郡戍守邊疆。

 燕趙聯軍亦有三十萬之眾,人數不下韓軍,因此在剛開始的時候,憑借著來自燕國的支援和攻克的河間城邑作為依托,雙方打了一個旗鼓相當。但緊接著,白起率領二十萬大軍加入戰局,徹底改變了形勢。

 十萬韓軍攻打代郡,讓趙國都城代縣一日三驚;十萬韓軍進攻易水北岸的武陽等地,威脅燕軍的退路。還有十萬大軍是由蒙驁指揮,攻打趙國的巨鹿郡,防止趙括突圍進入巨鹿郡。

 趙國原本想打韓國一個措手不及,結果卻中了韓國的詭計。趙國君臣這才意識到,秦國恐怕早就將自己圖謀韓國的消息告訴給了韓國,韓國卻佯作不知,引誘自己如期出兵。六十萬大軍如同一塊沉重的巨石,壓得趙國喘不過氣。

 在雁門、雲中,趙國還有五萬大軍,但隨著十萬秦軍的入侵,輕易調動不得!即使調這支大軍南下,支援趙括,也無異於抱薪救火。自取滅亡。求和,成為了趙國的唯一選擇。

 兩個月後,趙國收到了韓國的答覆。求和可以,但趙國必須將代郡、巨鹿郡割讓給韓國。而且,兩郡的百姓、士卒都要歸韓國!也就是說,趙括麾下的十數萬大軍跟趙國再無半分關系。

 趙國為此很是猶豫,不過,當白起率領大軍逼近代縣,先鋒距離代縣不過數十裡的時候,趙王望著城內的三萬大軍,選擇了屈服。

 公元前二五二年二月。趙王狩獵雁門,同月,韓國攻佔代郡、雁門郡。三月,被圍困在河間糧草耗盡的趙軍發起絕望的突圍,趙軍主將趙括被射殺,十萬趙軍投降!

 與趙國相比,燕國更加沒有反抗的資本。十五萬大軍已經是燕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精銳,被韓軍包圍後,韓軍完全可以長驅直入,兵臨薊城城下。就憑借剩下的幾萬老弱。燕國根本堅持不了一個與。燕國甚至已經做好了亡國或者逃亡遼東郡的準備,但不知道為什麽,韓國卻放了燕國一馬。

 三月。韓國的使者到達薊城,給了燕國一個選擇——獻出上谷、漁陽兩郡,山海關以西,盡屬韓國。作為回報,韓國願意交還八萬精銳。

 燕國欣喜若狂,猶如死裡逃生,忙不迭地答應下來。韓國的大臣們則是紛紛上書韓天子,對放過燕、趙兩國大為不解。要知道,在將燕趙兩國的主力圍困在河間郡以後。兩國剩下的精銳已經不多,完全可以畢其功於一役。一舉滅掉燕、趙兩國啊!但韓天子卻一意孤行!堅持自己的想法。

 只有張平、范睢、魏轍等少數人才知道,韓國統一天下的大局已定。等統一後,接下來就要對匈奴、東胡用兵。與其損耗大量的元氣來加快統一,不如穩扎穩打,讓燕趙兩國代替自己,頂在對抗胡族的第一線上,這樣,韓國可以安心消化佔領的土地。韓天子說過,這世界,要遠比所有人想象的要大!

 六月,燕國遷都遼西,下轄右北平、遼西、遼東三郡之地。趙國則在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後,保全了雁門、雲中兩郡。秦國,雖然尺寸之地未得,但在這場戰爭中,呂不韋利用手上的權勢,鏟除了不少異己,滿朝文武,大半是呂不韋一系。

 在失去了治下最富庶,人口最密集的土地後,燕、趙兩國不約而同地開始大力發展邊疆,吸引塞外的胡族定居,同時獎勵生育。獎勵的程度是韓國的十數倍,人口也幾乎成為郡縣長官考核的主要標準。

 對於燕趙的激勵政策,韓國視而不見,在新收的四郡上施行新法成為了韓國的頭等大事。

 公元前二五一年,韓國丞相張平去世,其子張良承襲其爵位——長信侯,並按照韓國新法,爵位降級,為二級侯爵。禦史大夫范睢接替張平成為丞相。

 公元前二五零年,燕王駕崩,諡曰孝,太子喜繼位為王。

 公元前二四九年,典客陳筮請求致仕,韓天子從之,以李斯為繼任典客。

 公元前二四八年,洛陽令病篤,不能理事,韓天子任命韓非為新任洛陽令,賜五色棒,以正不法。

 公元前二四七年, 韓天子下令,廢除征東、征西、征南、征北四將軍,設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大將軍位比三公,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在三公下、九卿上。前、後、左、右將軍,位在九卿下。文武百官各司其職,文官不能領兵,武將不能執政,由此開始。

 同年,韓天子拜白起為大將軍,李牧為驃騎將軍、蒙驁為車騎將軍、韓騰為衛將軍,王翦為前將軍,項燕為後將軍,樂乘為左將軍,衛雲為右將軍。

 蒙驁擔任的郎中令一職,由長信侯張良繼任。李牧擔任的衛尉一職,則由范增接任。

 如此,三公人選:丞相范睢,太尉魏轍,禦史大夫一職,空缺。九卿人選:衛尉范增、郎中令張良、典客李斯、治粟內史劉光、少府陳穗、太常王方、太仆黃勃、宗正韓澤、司寇景陽。

 雖然有人一直上書韓天子,要求盡快任命新的禦史大夫,但韓王卻是遲遲沒有下令,讓群臣猜測不已。

 公元前二四六年八月,韓天子突然召集群臣,商議用兵一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