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是阿鬥,我不用人扶》第76章 東吳論戰
“這麽說,季漢一直在逼迫於我們,要我們退兵?”孫權坐在高位之上,用手摸著粗硬的紫色胡須說道。

 “正是。漢主劉禪三番五次威脅,若我國繼續進攻曹魏,就相當於進攻季漢,會引起兩國交戰。”闞澤點頭道。

 “陛下,季漢與曹魏已成聯盟之勢,我軍眼下所獲不少,不如就此收兵,也算不錯了。”說自豪感的是謀士虞翻,虞翻也算東吳出色的謀臣,但近年來膽子越來越小,這與他在荊州勸降糜竺時被擒險些送命不無關系,他有一句話,那就是“季漢國中,有時再無能的一個人也可能給人造成巨大傷害。”也因為這句話,二殿下孫慮曾當面暗諷他是烏龜,說他:“你一次摔倒,總也翻不過來。也不知是什麽變的。”

 果然,虞翻話未說完,旁邊孫虞立即應聲道:“是啊,你虞大人之見,我軍只在東吳便了,何必北上?可憐,我看你叫虞翻,這一世卻是翻不過來了。”

 呂范與虞翻交情甚好,又是孫登一系,立時不悅道:“二殿下此言差矣,殿下與虞大人就算有心結在,也不該當面汙辱朝臣,更何況,眼下我東吳雖然強大,卻也未必強得過季漢與曹魏的聯盟,此時退兵,正當其時。”

 話猶未了,旁邊大將朱桓已打斷了他道:“一群膽小的腐儒,若依你等,進不敢攻,退不能守,我大吳當年何須赤壁之戰,何有今日之威動天下?前方將士備戰重來疆土。你們卻想要拱手送出不成?眼下曹魏正衰,我軍安能不乘機攻之。待其緩過力氣,我軍又落苦戰之中,此所謂打虎不死,反受其害!”

 話音一落,殿中諸武將紛紛怒喝,為朱桓壯聲勢。

 在東吳,自赤壁之戰後,武將士氣總是高過文臣,此時更紛紛揭露當年曹軍壓境之時,文臣們的投降行徑,把諸文臣說得面紅耳赤,孫慮得意的望向一旁的孫登,孫登低頭不語,不以一言。

 孫權用袖子一拂:“夠了!”他自登極以來,威權日重,已不複當年那個勇於納諫的少主形象,他一發言,大殿中立時鴉雀無聲,孫權深碧地眼睛在殿中凜然轉了一下,把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孫登,孫權沉吟了一下,叫道:“太子,你地意思呢?”

 孫登似乎沒有想到父親問上自己,愣了一下,這才顫聲答道:“父皇,兒臣以為,此乃國家大事,當遍詢眾臣,張昭,顧雍,陸遜,諸葛瑾,此皆國家重臣,父皇保不去信詢之?”

 張照是東吳文臣領袖,顧雍是東吳丞相,陸遜,諸葛瑾更是東吳第一流的人才,孫登如此說,其實也無不可,但孫慮立即發作了,他冷笑道:“前線戰勢如火,時機稍縱即逝,陛下親自在此。文武百官俱在,你卻要千裡傳書,詢問遠在天邊的眾大臣,未免太過……太子,皇兄,上面四位大臣,有三位皆是你伴讀的親人長輩,太子就算在朝中位幫結派,也不要太過明顯了吧。”

 這話說出,孫登就算是泥人也有土性,當時回譏道:“二弟,眼下父皇議政,事關東吳安危興衰,為人子者,自當該言則言,言無不盡。為兄所言四人,皆大吳柱石之臣,父皇膀臂,何時成了為兄幫派,為兄身為太子,國之儲君,又何而幫派生?”

 孫登此語句句在理,孫慮此時也自悔失言,當下他立即轉環:“父皇問計於你,你卻扯出旁人來,自己沒主意,何必拿旁人當擋箭牌。父皇,兒臣以為,眼下我軍正有一位絕世的謀臣在,何不問計於他?”

 孫權見二子當面相爭,有些不快,冷然道:“你們兩個,當殿相爭,豈是皇家風范?一旁退下,司馬先生,你多年來身在曹魏,又與季漢多年相爭,熟知兩國之情,當今之計,你以為該攻還是該守?”

 司馬懿在殿下施禮,恭謹道:“懿自歸大吳,無尺寸之功。眼前有諸大臣在,豈有懿說話的道理。”

 孫權不悅道:“先生歸吳,便是吳臣,朕來問你,便有當問之處,你何須自外於群臣?”

 司馬懿又複施禮,沉聲道:“臣當年為曹魏偽朝之臣,深知曹魏主力,皆在冀州,冀州之戰後,偽朝兵力大減,又中陛下神算,與季漢相攻殺,眼下兵力已衰,而我大吳兵強馬壯,帶甲數十萬,名將如雲,謀士如雨,區區曹魏,實不足慮,可懼者,唯季漢而已,季漢諸葛亮,精於權謀,好於弄計,臣早年常自詡為天下英才,但自問對陣諸葛葛,還無法勝之,眼下季漢咄咄逼人,不令我軍北上,顯然其國決心已下。雖然大吳實力極強,但比之季漢,尚難以取勝,依臣之見,不若從之。陛下畢竟是劉禪的舅父,想來就算大吳實力不及季漢,季漢也不會對大吳趕盡殺絕的。”

 司馬懿的話說到中途,包括孫慮在內地武將面色就鐵青起來,孫慮一句對司馬懿視為腹心,數月來依司馬之計,簡直是戰無不勝,攻無……哪知此時自己推他出來,他卻說出這等不利於自己的話,不由怒氣上湧。

 他猶未發作,孫權已經猛的一拍桌案,沉下臉來:“司馬懿,朕看你是被諸葛亮嚇破了膽子,季漢眼下實力若當真強悍,豈會顧念什麽甥舅之情,只怕早就攻過來了,以朕看,季漢所以未曾進攻,不過是因為其才經冀州大戰,又被衛溫攻擊,且北邊不靖,異族紛起,這才未曾出動。此次闞大人西去,他們故意示之以強,分明是欲蓋彌張,眼下我軍天下二分,我軍若不攻曹魏,曹魏必為季漢所殺,二州之地,數十萬生靈,得之則國興,失之則國弱,朕意已決,大吳受命於天,不可以居於人下!”

 司馬懿面色如土,低下頭連連後退,卻悄悄看了孫慮一眼,嘴角一動,孫慮恍然大悟,原來司馬懿卻是用的激將之法,果釘父親不想放棄成為天下第一強國的機會,不相作一個被人視為國甥舅關系而保全國土的君王。

 這時群臣皆口呼萬歲,司馬懿把目光看向眾武將之首的徐盛,徐盛自來以勇聞名,但勇中有知,當年曹丕南征,他一連夜以草築連城面裡,讓曹丕不敢直目東吳,又用火攻。使曹丕大敗,連車駕都被東吳搶了去,此一戰乃曹丕渭南遇趙雲後遇到地最危險地一仗,那時司馬懿雖然未曾南下,但卻久知徐盛之名,不知他會有何說法。

 一時群臣散去,果然看到徐盛猶自立於原地,未曾動轉,司馬懿也隨眾人下殿,才行幾步,卻聽徐盛道:“司馬大人留步。”

 司馬懿回頭,問道:“大人有何吩咐?”

 徐盛笑道:“大人殿上妙論,著實令徐盛佩服,只是這等情形,徐盛卻似在哪裡見過一般。”

 司馬懿不知徐盛之意,抬頭號看他,徐盛拍拍自己的頭:“對了,當年諸葛亮出使江東,可不就是曾經用激將法讓陛下動怒,絕意抗曹地麽。”

 司馬懿卻是不知此事,聞聽此語。不由問道:“大人取笑了,司馬懿直言罷了,豈敢在陛下面前弄計?不過,諸葛亮曾結陛下用過激將之計?”

 徐盛點頭:“當年情景,徐盛猶記心中,當時曹操統數十萬大軍南下,破荊州劉琮束手,攻長阪劉備奔逃,曹孟德雄霸天下,虎視江東,要與陛下會獵,當時江東英才,大都心中凜然,文人謀土,各打算盤,準備投敵,當時孔明過江,卻勸陛下歸順,陛下當時言道,如此,劉備如何不降,孔明道,田橫三千士,尚不降秦,何況劉皇叔漢室宗親,安能侍賊,陛下受激不過,怒道,孤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製於人!於是決意破曹,今日之事,與當年何其相似乃爾,只是攻守逆勢,所論者卻是該不該消滅曹魏了。”

 司馬懿亦歎道:“世事變遷,白雲蒼狗,實非人所能料。”

 徐盛道:“以大人之見,大吳攻曹,會不會有什麽閃失?”

 司馬懿道:“大人何出此言?”

 徐盛搖頭:“若以水戰,徐盛不懼當世任何一人,若行陸戰,卻還要依重司馬大人,若司馬大人為季漢之主,當如何用兵?有沒有可能令我東吳受到巨大損傷呢?”

 司馬懿想了想,說道:“若我為季漢之主,當盡集兵馬,與大吳交戰於青徐之地,以已之長,攻東吳之短,若可破東吳於江北,則天下可定。”

 徐盛動容道:“此舉正是盛所慮者,但不知先生可有解決之道?”

 司馬懿道:“懿有什麽解決之道,其實也不過是一個字罷了,那就是快!”

 “快?”

 “不錯, 眼下季漢雖收降曹魏,但亦不過是權宜之計,曹魏與季漢互相滅國之恨,豈是輕易能夠化解的?季漢收魏,意在從大吳口中壓食,曹魏依漢,亦不過借漢之力以圖自保,再圖復國,兩國之間,不過互相利用罷了,眼下季漢各地,兵力分散,一時之間無法集中,更上一層樓無法對大吳形成真正的威脅,所以,北攻曹魏,眼下是我軍唯一的機會,過了這段時間,待曹魏亂局已定,或是季漢兵力部署完成,我軍縱有天大本事,也無法吞下曹魏了,我軍若能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機會,吞下曹魏之後,我軍實力大增,進退自如,進可倚水軍之力,沿河上溯,進攻雒陽諸城,則天下可定,退可縱橫於淮水和富陵諸湖之間,足與季漢爭一日之短長。”

 徐盛向司馬懿深施一禮,誠懇道:“盛受教了,今日方知先生大名從何而來,果然是剖析清楚,字字珠璣。但既然如此,先生何不對陛下言明?”

 “不在其位,不言其事,懿並非言此之人。”

 “那麽,誰才是這個人?”

 “自然非將軍莫屬。”

 徐盛正要開口,只怕殿門宮來喚:“徐將軍,陛下有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