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天上午,池非去到廚房把收在角落裡的幾個壇子拿出來。
為了幫助其自然揮發,池非並沒有把壇子密封,而是在上面蓋了一層油紙防止灰塵掉落,並留出了足夠的透氣口。
把其中一壇油紙掀開後,池非看到裡面有一半的空間已經布滿了黃色的凝固物,看上去已經乾透了。
他用小刀切出來一塊,然後蘸水搓了一下。
那種油滑溫膩的熟悉感頓時讓他心中大定。
他把泛起的泡沫反覆搓了一下手,再用水洗乾淨,兩隻手頓時變得乾淨起來。
池非有些興奮,這些肥皂真的讓他製作成功了。
為了驗證效果,他把其中已經開封的那壇肥皂拿給張小娥去用,洗衣服或洗手都行。
張小娥用過以後,大為驚奇。
她想不到這些黃色的塊狀物如此神奇,只要用力搓上幾下,就能產生大量的泡沫,並且把原本很難洗乾淨的汙漬去除。
如果是用來洗手的話,效果更加明顯。不管手上沾了多少油汙和髒東西,只要隨便搓幾下,就能洗得乾乾淨淨。
第一次用到這麽好用的東西,她十分興奮,連忙問池非這是什麽。
“這叫肥皂,跟澡豆一樣,既可以用來洗衣服,也可以用它來洗手和洗澡,而且比澡豆更好用也更便宜。除了肥皂,以後還會出現更好的東西。”
池非已經想到了如何把肥皂進行產品升級,讓升級後的產品變成有錢人的專用品。
其實說白了很簡單,就是在肥皂裡面加入香味,並且用模具把它定型,讓它變成高級香皂,把它跟普通肥皂區分開。
池非不知道模具是怎麽做的,隻想到一種最笨的辦法,那就是製作一種開合型的模具。
簡單來說,就是把一個可以左右兩邊打開的木頭裡挖出現代香皂的常見形狀,然後把還沒凝固好的皂液填充進去。等它幹了以後,把模具左右一打開就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香皂了。
當然,香皂的左右閉合處肯定會有粘合的痕跡,到時只要用刀子削一下就可以了。
說乾就乾,池非立刻繪製模具的圖紙,然後去找木匠試作。
他選了一個手藝較好、手下又有幾個徒弟的木匠,一口氣訂作了兩百個模具,半個月後交貨。
因為圓形的壇子不方便把做好的肥皂拿出來,所以他又另外找了一個缸瓦匠訂作了二十多個正方形的大陶罐。專門用於製作普通肥皂,同樣是半個月後交貨。
模具和方形陶罐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在肥皂裡面添加香味。
他知道現代香皂都是直接添加香精的,但問題是他不知道香精怎麽製作。
他只知道一種提煉植物精油的辦法,那就是蒸餾法。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斷蒸餾,把花香植物的精油提取出來。
池非雖然知道大概原理,但他畢竟沒有親自做過,完全就是紙上談兵。
而且他覺得這種方法太過麻煩,鬼知道要蒸多少遍才能把精油提取出來。
池非覺得鬱悶之余,也覺得有些奇怪。
在他那個世界,明明很早就出現蒸餾法了。為什麽這個跟明代很像的古代社會卻一直沒有出現這種提煉法。
不過這不是他該關心的問題,他要盡快想到另一種加香的辦法才行。
最後想了半天,他終於想出了一個笨辦法,那就是直接用香料泡水。
古代很早以前就有香料了,
所以池非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香料這玩意。 他的想法非常簡單粗暴,那就是用細密的麻布把香料包起來,然後放在鍋裡煮。煮完後,再讓它泡幾天,把香料裡面的香味徹底泡出來。
這樣泡過香料的水本身就會有香味,再用這些水跟純鹼混合,形成有香味的純鹼溶液。
接著用純鹼溶液和熟石灰發生反應,製出燒鹼溶液。
再用燒鹼溶液和豆油發生反應,製作皂液。
最後把黃油一樣的皂液填充到模具裡,等它乾透後就變成了香皂。大概的流程就是這樣。
池非先買了各種各樣不同種類的香料,然後帶著張小娥在廚房裡不斷做著加香實驗。
一開始的實驗結果並不理想,泡出來的香料水不是味道太淡,就是在跟純鹼發生反應後,味道容易發生改變,變成一種很古怪的氣味。
他們用不同的香料和不同的分量一樣一樣地嘗試,有時還會把幾種香料混合起來試。
經過不斷嘗試,他們終於選中了一種混合香料。這個由三種香料混合而成的配方,能夠讓香味穩定下來,不會因為化學反應而發生改變。
而且這三種香料本身不算貴,這點在控制成本方面是很重要的。
至此,他們的實驗已經算是成功了一半,接下來等模具做好後就可以開始試作香皂了。
張小娥對於這樣的實驗覺得很好玩,還想再試試其他香味。
池非看她這麽感興趣,於是又買了一批香料回來,讓她自己做實驗。
池非是這樣想的,如果她能製作新的配方最好,如果做不出來就當是練手也好。
因為池非已經決定以後把香皂的製作全部交給她。畢竟他每天都要寫稿,真沒時間弄這個。
為此,池非覺得有必要再買一個下人回來分擔張小娥的壓力。
一來可以為以後香皂的製作增加人手, 二來家裡還是人太少了,多個人做事也好。
於是第二天池非就去找趙婆子,表示想再買一個下人,要那種既有力氣又老實的年輕人,而且只要死契那種。
趙婆子於是帶了幾個人過來給他選。
那全都是十七、八歲到二十幾歲的年青人,很多一看就是做慣了農活的漢子。
只有一個長得又高又壯的大個子不像農民,池非一問才知道,原來他是一個獵戶家的孩子,從小跟著父親上山打獵。後來父母早亡,就一個人過著飽一頓饑一頓的生活。
他也是從北方逃難來的,來到京城後因為沒錢辦不起“白藉”,只能在城外做乞丐。跟蘇真的經歷十分相似。
原本想靠打獵的手藝生存,但京城一帶本來就沒多少山,而且自從大批流民過後,能吃的早就被吃光了,哪裡還打得到獵。
最後實在餓得不行了,隻好自賣其身。可是因為吃得太多,又被主人家嫌棄,最後幾經輾轉來到了趙婆子這裡。
看池非好像對這個大個子很感興趣,趙婆子連忙推薦道:“蘇小哥,這大牛雖然吃得多一點,但人是真老實,挑糞都不偷吃的那種,一身力氣也是這麽多人當中最大的。你不妨考慮一下。”
池非凝視著他,只見對方表情有些憨憨的,但眼神很正,給他的第一印象還是挺不錯的。
當然,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為人究竟怎麽樣,要相處過一段時間才知道,第一印象是靠不住的。池非也是觀察了張小娥足足兩個多月,才開始信任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