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文學報上市的時候,搶購的人明顯少了一些。
因為上一期的最新一章《重生》結尾處,池非先生已經說過,第二卷《重生》整書即將上市。
因此第二天一早就有許多書迷在各書店門口排隊搶購新書。
既然書都已經買到了,報紙上接下來幾章要連載的劇情也知道了,因此搶購文學報的人就少一些。
雖然文學報上也連載著其他幾本新書,但跟《重生》相比,對讀者的吸引力還是差太多了。許多人就是為了看《重生》才會長期買文學報。
第二卷《重生》的總體劇情,就是描寫江銘和周海清參加童子試的整個經過。
童子試亦稱童試,一共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的考試。
縣試一般由知縣主持,本縣童生要有同考者五人互結,並且有本縣廩生作保,才能參加考試。試期多在二月,考四到五場,內容有八股文、詩賦、策論等,考試合格後才可應府試。
府試由知府或直隸州知州、直隸廳同知主持,考試內容和場次與縣試相同,試期多在四月。府試合格方可參加院試。
院試又叫道試,由主管一省諸儒生事務的學政主持。院試合格後稱秀才,方可正式參加科舉考試。
第一關縣試是最簡單的,江銘和周海清很順利就通過了。
第二關府試就要命了,因為最後一場考試抽到了臭號,也就是茅坑旁邊的號舍。
在經歷各種既惡心又搞笑的折磨後,原本江銘都以為自己鐵定考不上了。
結果他運氣好到爆,竟然剛好排在最後一名,非常驚險地通過了府試。
在得知長子成了童生後,江父大喜過望,恨不得立刻大擺宴席,但被江銘攔住了,說等他參加完院試再說。
看到江銘越來越有出息,繼母茶氏心裡越發焦急,於是又想出了一條毒計:她叫自己表哥去買通幾個見錢眼開的亡命之徒,然後讓他們冒充山賊,好在路上殺掉江銘。
還好江銘早就擔心路上可能不安全,於是乘坐自家的馬車帶著周海清跟隨一支商隊一起上路。
由於商隊人多勢眾,而且還有一批專門負責保護商隊安全的保鏢,那些冒充山賊的亡命之徒不敢輕舉妄動,只能眼睜睜地放他們溜走。
江家正好在省城也有房子,到了省城後,江銘和周海清在隨行管家的安排下,住進了自家的房子,開始作最後的準備。
茶氏的表哥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他先找來一個當地的小偷,然後指使他把一些寫有答案的試題找機會偷偷塞到江銘的考籃裡。
只要官兵檢查的時候從江銘身上發現這些東西,立刻就能讓江銘身敗名裂。
這招真是太毒了。讀者們看到這裡,都恨得牙癢癢。
果然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茶氏和她表哥真是一丘之貉,都是心思歹毒之人。
幸好江銘不是真正的無知孩童,而是活過一世的人,對陌生人充滿了警覺。
他在考場外面等待開門的時候,看到有個形跡可疑的男人正鬼鬼祟祟地靠過來,他立刻心生警惕。
就在對方剛準備將試題塞到江銘的考籃時,已經練武一年多的江銘立刻抓住對方的手腕不讓他得逞。
那小偷知道自己被人發現了,不敢再亂來,趕緊抽回被抓的那隻手調頭就跑。
因為考試要緊,江銘不想引起騷動,隻好就這樣放他走。
進入考場領到考題後,江銘和周海清分別開始考試。
池非知道像簡書棋這樣考過科舉的人,肯定會以過往的試題來進行練習作答。
就像現代的考生往往會以歷年真題來練習一樣。因此他特意請簡書棋挑出幾個他以前做過的,有代表性的真題,然後直接用這些真題作為文中的考題,並且用簡書棋所寫的答案作為江銘的答案。這就保證了答案的真實性和原創性。
能憑自己本事考上舉人的簡書棋還是有真材實料的,他的答題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
這一下果然是神來之筆。不僅那些普通讀者看到這些考題和答案的時候覺得精彩無比,就連那些有志於科舉的讀書人也不禁拍案叫絕,更加深信池非先生果然是考過科舉的前輩,對他更加推崇備至。
院試結束後,江銘和周海清開始心神恍惚地等待著結果。
能否通過院試成為秀才,對他們兩人都同樣重要。
周海清是為了改變窮困的生活,讓母親不再那麽辛苦,並且讓自己能有更好的前途。
而江銘則是為了不再重複上一世悲慘的結局,想通過科舉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因此能否考上秀才對他同樣重要。
還好皇天不負有心人,在經過緊張而漫長的等待後,官府終於貼榜了。
排在榜首第一名的正是周海清,他成了案首。
而江銘排在第六位,也順利上榜成為了一名新科秀才。
在看到紅榜上自己的名字時,不僅周海清哭了, 就連江銘也忍不住淚流滿面。
這一刻,江銘知道,這一世他的命運終於發生了改變,他不會再重蹈複轍了。
看到這一幕,許多讀者也覺得十分感動。
江銘確實不容易啊。
這就是《重生》第二卷的內容,讀者們對這卷讚不絕口,新書幾度賣斷貨。各地無數訂單紛紛湧向出版的聚雅齋,再度開啟了趕貨節奏。
隨著第二卷的出版,文學報的銷量按理來說應該會減少一些,畢竟接下來的內容也都知道了。
然而誰也沒想到,最新一期文學報卻突然出現了從未有過的斷貨。
不僅一萬七千份全部售磬,而且許多人想買也買不到。
造成這波銷量大爆發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池非先生在正文末尾所寫的幾行字。
只見在《重生》的正文下方,寫著這樣一段話:
最近池某做了件錯事,辜負了一個好朋友。
原本池某應該親自上門道歉的,但因為某些原因不方便登門,隻好借文學報向那位朋友致歉。
如果這些話對各位造成什麽不便的話,請各位見諒。
以下是我對那位朋友所說的話,希望對方能夠看到。
阿止,對不起,我不是有心瞞你的。
只是很多事不知怎麽開口,這才造成了今天的誤會。
在這裡我真誠向你道歉,希望你能夠原諒我。
如果你方便過來的話,我一定為你準備一桌好菜作為賠罪。
池非敬上。
………………………………
所有第一次看到這段話的讀者,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阿止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