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養生小餐廳》第571章:教育觀
  杜清和一本正經地說道:“肯定餓不死。”
  “額……”
  司機大哥有點語結了,他知道杜清和是一語雙關。做廚師的,是一門手藝,只要還有人,就得要吃飯,餓是肯定餓不死的。但工資呢,可能沒有大家想的那麽高,也掙不來多少錢。最關鍵的是,辛苦。
  要承受高溫高壓的廚師,就跟化工原料一樣,被揉圓搓扁,連怨言都沒時間吐露。
  這種辛苦,沒乾過的人是不知道的。也就杜清和,有著神通能任性一點。其他廚師,哪一個不是因為久站而有一身病痛的?
  李子堯就納悶了:“大哥,這讀書是最輕松的事,為什麽不讀了?”
  司機大哥也一臉苦悶:“能讀得進去才行啊,根本就無心向學了。現在的手機,害人不淺啊!”
  杜清和毫不留情地揭示:“小孩子沒有自製力,大人也縱容,那自然就是這個結果了。”很多人都說西方的教育很好,對孩子都是放養式的。那就大錯特錯了,杜清和所知道的,很多西方精英家庭,一律嚴禁孩子過早接觸電子設備。至於上學,一點不比中國學生輕松,甚至更加辛苦。就拿米國私立高中來說,學生的學業壓力非常大,而且學校的管理非常嚴格,作業、論文到凌晨都寫不完,學生幾乎每天也只能睡四五個小時,在許多地方甚至比中國的重點中學還要殘酷。
  這些私立高中的所有學生在放學了之後,都背著書包、扛著樂器、抱著練習冊,一個個地趕場上補習班。據統計,米國私立高中90%以上的家長都給孩子請了家教。
  只有體驗了米國精英高中教育才知道,西方的“快樂教育”都是騙人的。這麽說吧,西方國家早就通過“快樂教育”,實現了階級的固化和分層了。
  在中國不一樣,只要你有天賦,肯努力,高考就是相對公平的,能讓人生從此改變的一條路。而在西方國家,不去私立中學、不去輔導班補課、不花大價錢去學習才藝、參加社會活動、豐富自己履歷的孩子,很難進入頂尖大學,更難躋身精英階級。因為在西方國家,早就通過所謂的“素質教育”,篩選出了階級。
  為什麽?
  還是拿米國舉例,頂尖的大學,幾乎全是私立的,而且苛刻的入學條件背後,看似“素質教育”,實質上都是有錢人家孩子的專利:米國高考SAT成績,想要拔尖必須請家教,公立學校可沒這個待遇啊。要有州長、教授、CEO、參議員之類“名人”
  的推薦信。還要在體育、藝術有特長,最後還得證明你對所選的專業有基情——不好意思,是激情。不管是出書,開個人藝術展、演奏會,做科研,去華爾街的投行實習,創業……哪個是窮人家玩得起的?
  可見,很多中國家長不明就裡,一直縱容孩子,給孩子所謂的“快樂教育”。要知道,大部分孩子是沒有自製力的,一旦沉迷在電子產品的世界中,被娛樂綁架了,那這個孩子幾乎是半廢了。單單是潘州,已經發生了不止一起學生被老師沒收手機後跳樓的事件了。
  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學校的事,家長不用教。
  大錯特錯,家庭教育,才是決定一個人前途的關鍵因素,佔比起碼去到80%。而學校,隻佔20%甚至更低。
  一個學生,一旦被家長寵慣了,電子產品想玩就玩,不想學習,哪怕這個老師再厲害,都挽救不回來的。
  也許是被杜清和直白地揭開了自己的掩飾,司機大哥一陣沉默。
  良久,司機大哥菜苦笑道:“這位靚仔說得一點沒錯,孩子到今天這地步,我這做老爸的,難辭其咎。我在外面工作,很少能顧及到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媽媽也很心軟,家裡大人也太寵孩子,要什麽給什麽。小時候,不吃飯,非要鬧著看電視。那就養成了吃飯必須看電視的習慣。長大了,要求買手機,也買了。到現在不願意學習,也是打那起的。”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杜清和又說了一句,交淺言深這是大忌,反正他也不想多說。
  “唉,那還是讓孩子自己選擇吧……很多路,我不能替他走。”
  司機大哥深深地歎了口氣,也不知道他又有了什麽打算。
  談起教育,永遠是一個熱門的話題。
  教育和金錢,其實是脫不開關系的。你教育人到了最後,也要落實到怎麽賺錢上面來。說白了,教育的好壞,就是你以後能賺多少錢的一個下限。你舍得投資教育,方法得當,孩子以後的下限都會被別人的上限高。 你疏於管教,又不舍得花錢給孩子,任由其發展,不是說孩子不能成才,而是幾率太小,很可能以後就淪為社會底層。
  杜清和沒想過太遙遠的事,因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是按照道教的教育方法,就得“道法自然”了。
  這個“自然”,不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而是遵循孩子的生長規律,什麽年紀要教他什麽。
  說白了,就是尊重規律,以身施教和以生為本
  。注重規律、以身施教都好理解,以生為本,其實就是以興趣為本。但不得不說道教的思想境界有點超然,不是一般人能懂的。所以,道教不被大多數人理解,也是正常的。
  杜清和也能理解國家的用心良苦,這些年大學生多了,工人卻少了。所以國家開始重視技術教育,讓一部分學生進入技術學校學習,比如提升考高中的分數,高中縮減招生等等措施,都是讓資源向技校之類的基礎技能學校傾斜。但是呢,技校的學風不是一時半會能扭轉的,政策是好的,但實施起來,十年八年都未必看得到成效。
  只是苦了這些屆的學生,高不成低不就的。
  不過也是好事,技校裡面也有教廚藝的,杜清和也不愁招不到幫廚了。
  要是踏實肯學,培養成為一個大廚也不是不可以的。
  有時候,你能通過社會上一些變化,大致推斷出以後的經濟走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