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世界爭霸之崛起》第897章 大廳中央
  就在不久之前,盟軍在北非登陸成功,但登陸之地為法國殖民地。法國人雖對英國抱有戒心,但對德國人恨之入骨,欲借盟軍之力,驅逐德寇,光複祖國。故不僅無意抵抗,反願做盟軍內應,這些條件在西西裡都不具備,盟軍必須在德意軍隊的抗擊下,強行登陸。

  丘吉爾知道,此番蘇聯人一定會引用北非的登陸作戰來擬比在法國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一事,那個狡猾的莫洛托夫令他萬分討厭,他憎恨共產主義的一切,如果不是德國人猖狂無際與大英帝國為敵,他能夠理所當然的坐看德國人肢解這個紅色帝國,而不是作為盟友,相反的還要提供給蘇聯軍備物資。

  這次由馬歇爾直接提案的關於組織一次大規模的強行登陸議案,丘吉爾就聯想起1915年的加利波裡和134年8月加拿大軍隊對法國城市第厄普的襲擊。

  134年8月,英國基地的人為向美國基地人特別是向蘇聯人證明登陸作戰的複雜困難,同時也是為了獲取登陸作戰經驗,於是命令一個師的加拿大部隊渡海攻佔法國城市第厄普,爾後根據情況堅守數日後安全撤回。

  實際上這個漏洞百出的計劃本身就過於理想和兒戲了,結果加軍剛一離港出航,就被德國飛機發現。

  德機一路跟蹤,第厄普附近岸上的德軍嚴陣以待。加軍登岸不久,德軍裝甲部隊就聞訊趕來,毫不費力地就將大批的加拿大士兵打死在海岸上,加軍死傷和被俘逾6000人,只有少數幸存者落荒而逃,這一戰更讓有過加利波裡切膚之痛的丘吉爾首相心驚膽顫,一提起登陸作戰,丘吉爾總是感覺後背發涼。

  事後丘吉爾詳細研究了過於渡海登陸作戰,照理說,作為進攻一方的登陸者享有防禦者所沒有的優勢,能自由選擇登陸的地點和時間。所以在1915年以前,登陸成功者遠遠超過了失敗者,而失敗者往往是海上突起風暴等自然客觀因素所致。

  然而,現代軍隊之所以登陸成功者極少,在於軍隊裝備有重武器,嚴重依賴港口進行補給。但港口都是守方重兵把守之地,難於直接攻取,若在不設防或設防薄弱的海灘登陸,則重武器難以上岸。

  排除這些因素外,登陸作戰的勝敗還決取了潮汐和天氣,晴空萬裡、海上風平浪靜才便於登陸。還須在大潮時分,登陸船隻可趁大潮迅速上岸。但這兩個因素都是公開的,守方可以估算攻方的登陸時間,做好準備。

  而在美軍的登陸計劃中,使用的空降兵超過了6個師,但是使用空降兵給登陸時間帶來了十分苛刻的要求,登陸時間除必須是大潮之時外,還要求是黑夜,但空降則要求有光亮。為了調和這個矛盾,盟軍參謀長會議的作戰參謀人員將登陸時間定於凌晨時分,而且這一天還必須是滿月大潮,空降兵則可以借月光著陸,登陸則可在黑暗中接近海岸,在黎明時搶灘上岸。

  諸多限制的因素表明,如果倉促發動對法國腹地的登陸作戰,一旦失敗,將會使盟軍喪失大量的優秀部隊,所以丘吉爾對於任何的登陸作戰都是持反對意見的。

  上午幾乎無所事事的馬歇爾將奧斯請到了他的辦公室,馬歇爾希望在法國腹地登陸一事上聯盟方面給予他全力的支持。

  奧斯這會才徹底明白美國基地為什麽要竭盡全力的拉聯盟進入CCS會議,而英國則拚死反對,此刻聯盟就等於美國基地的小弟,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原來CCS會議是兩方,

經常爭論起來沒完沒了,為了各自的利益英美雙方絲毫不讓。  一旦聯盟加入,美國基地人則可以隨時以二比一的優勢將英國基地的人否決掉!

  奧斯記得在,丘吉爾曾經在134年10月給艾登寫信說,“我必須承認,我的思想主要在歐洲恢復作為現代國家和文明之母的歐洲的光榮。假如俄國的野蠻主義蹂躪了歐洲古老國家的文化和獨立,那將是一場無可估量的災難。”

  奧斯清楚的意識到,丘吉爾要與蘇聯爭奪歐洲的野心躍然紙上,但是爭奪的野心是一回事,客觀的實力又是一回事。此時此刻,日不落的大英帝國已是今非昔比,成了自己過去殖民地美國基地的小夥伴。丘吉爾等人主張打巴爾乾而不主張登陸法國,便是地位沒落的反映。英國這時關心的實際上主要並不是恢復歐洲的光榮,而是希望在打進巴爾乾後可以跟南、希、土、中東和北非連成一氣,保住英國在東南歐的勢力范圍和東地中海以及中東地區的傳統利益,把從直布羅陀經地中海、蘇伊士通往遠東的大英帝國生命線緊緊掌握在手裡。它已經沒有那麽大的氣魄和能力來跟蘇聯在西歐聯盟上一爭雌雄了。

  奧斯能夠感覺得到,英國基地的人的雄心已經熄滅了,在,英國基地的人長期以來反對開辟第二戰場,直到最後也是不積極的。

  而現在的歷史已經發生了變化,英國基地的人133年下半年不肯開辟第二戰場的原因是,兵力確實有限,對敦刻爾克大撤退心中有余悸,到了134年答應開辟第二戰場是做口頭文章,以鼓勵蘇聯頂住希特勒的進攻。

  135年不開辟第二戰場的主要原因不在於缺乏登陸艇、運輸船只和製空權等等,而在於要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和不肯為援救蘇聯而作出犧牲。

  聯盟軍,英國仍拖延開辟第二戰場,反而鼓動美國基地派遣遠征軍在北非開辟戰場策應蒙哥馬利,到了現在的136年7月,蘇聯人與德國人在庫爾斯克發動了最大規模的機械化兵團大決戰,在英國基地的人看來,無論哪方面贏,都將贏得十分慘烈,如果德國人被擊敗的話,那麽英國就可以趁勢出兵巴爾乾搶奪先機了,但是對於登陸法國,英國基地的人的態度還是沒有改變, 仿佛登陸戰已經成為了英國基地的人不擇不扣的噩夢。英國基地的人的噩夢對於奧斯來說卻令他激動不已,奧斯十分清楚此刻馬歇爾所言的法國腹地登陸開辟第二戰場的計劃非常可能就是著名的諾曼底大登陸。

  不過這種大規模的登陸與缺乏縱深的島嶼登陸戰不同,一個微小的疏忽很可能就會斷送幾十萬的盟軍登陸部隊。

  136年7月24日下午13時,聯盟代表團正式加入英美參謀長會議,布魯克元帥雖然千百個不情願,但是還是走下了主席台與奧斯這個與他並不在同一級別上,不是對手的對手友好的握了握手,中、美、營三方的氣氛顯得非常的融洽,大批的記者的不斷地拍照,鎂光燈頓時間閃得眾人可謂是天昏地暗。

  結束了拍照後,頭暈目眩的馬歇爾和布魯克發現奧斯似乎一點沒受到鎂光燈的干擾,健步如飛的直奔特意為中方所設的席位走去,兩人在大歎還是年輕人之後,卻突然發現不知道何時奧斯竟然帶上了一副飛行員專用的太陽眼鏡?

  奧斯帶太陽眼睛拍照的舉動讓二人徹底無語了,在原本的英美參謀長會議的二樓大廳內,英美雙方的56席一直都是相互面對面擺放的,由於加入了聯盟這個新成員,所以變成了三角型,位於會場中間主席台上的兩把高背椅子也變成了三把。

  讓奧斯想不明白的是英國基地的人為什麽喜歡將主席台設在會場的中央?難道是英國基地的人打仗的時候經常被包圍殲滅,所以為了牢記這些教訓,所以才將主席台設在大廳中央?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