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明末之偉大舵手》第五百八十章大典
  這獻俘大典是百年盛事,京城提前進入了狂歡模式,這裡是京城不假,但離邊關也近,天子守國門,也意味著隨時會被攻擊,現在先挫建奴,再滅蒙古,大明進入了太平盛世,京師人民是歡欣鼓舞,就盼從此鑄劍為犁、放馬南山、安享太平盛世。
  這一日早朝,朝廷和皇宮鍾鼓齊鳴,皇帝在皇極殿登極,接受百官朝拜,勳貴諸候,文武百官上表具賀。
  及至天亮吉時,率文武百官至太廟祭拜,太廟設於天安門內禦路東側,稱太廟街門,是皇帝祭祀太廟時所走之門,該門與承天門內禦路西側社稷壇門相對稱。
  太廟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佔地二百余畝,是根據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禮製建造的。
  天花板及廊柱皆貼赤金花,製作精細,裝飾豪華。太廟是皇帝舉行祭祖典禮的地方,大殿兩側各有配殿十五間,東配殿供奉著歷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異姓功臣神位。
  大殿之後的中殿和後殿都是黃琉璃瓦廡殿頂的九間大殿,中殿稱寢殿,後殿稱祧廟,此外還有神廚、神庫、宰牲亭、治牲房等建築。太廟以古柏著稱,樹齡多高達數百年,千姿百態,蒼勁古拙。
  太廟的主體建築為三大殿,大殿對面是大戟門,大戟門外是玉帶河與金水橋,橋北面東、西各有一座六角井亭,橋南面為神廚與神庫,再往南是五彩琉璃門,門外的東南有宰牲房、治牲房和井亭等。
  太廟就是朱氏皇族的家廟,也是他們的祖先靈位所在。
  按照宗廟制度天子立七廟,諸侯立五廟,大夫立三廟,士立一廟,庶人無廟,其中昭穆制度規定了神主的具體擺放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為昭,子居右為穆。
  所以說太廟中擺放太祖廟及三昭廟﹑三穆廟共七位神主。王莽時期又增祖廟五﹑親廟四,共為九廟。
  在正德朝以前是七廟,正德以後為九廟,也就是說太廟主殿能夠供奉九位皇帝,而朱厚熜是本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他前面共有十位皇帝,除去建文帝和景泰帝,太廟實際已經供奉了八位神主。
  歷代王朝的宗法制度是親盡則祧,就是超出了與現任皇帝的親緣關系的皇帝牌位,可以放到太廟後面的偏殿中單獨供奉,那麽誰和嘉靖帝的關系最遠就移除誰的牌位。
  首先太祖朱元璋肯定是不敢移出去的,人家是開國皇帝,是大明朝的根基,他的地位誰敢動搖?這叫萬世不祧。
  永樂皇帝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也是正兒八經的接班人,而且朱棣繼位也是走的非正規程序,和自己機會的情況非常相似,如果把朱棣弄出去,之後的皇帝都屬於朱棣的子孫,那就等於說後面的幾位皇帝都是名不正言不順的,那自己也名不正言不順了,所以朱棣肯定不能弄出去的,不僅不能出去,還必須得鞏固他的地位,於是朱厚熜把朱棣由太宗改封為明成祖。
  成祖是嘉靖後的叫法,以前是叫太宗,他叫太宗的日子可是長於叫成祖,在死後一百多年,硬是讓朱厚熜這能折騰的孫子折騰成祖,一朝二祖,在歷代而言,也是異數。
  那到底把誰弄出去呢?經過再三思考,朱厚熜決定把仁宗朱高熾挪出去,畢竟這個家夥當皇帝一年都不到,也沒有什麽大的貢獻,出去問題應該不大吧!結果嘉靖皇帝剛把這想法一說出去,就遭到了大臣的反對。
  大臣們再強勢反對,也比不過人家大明一把手的權力大,嘉靖皇帝暴走了:老子已經是皇帝了,這點事情還能說了不算,來招殺雞敬候,直接讓首輔楊廷和回家抱孫子了,眾大臣看到皇帝這個架勢,也就識相了。
  於是大禮議之後的第二輪較量,嘉靖皇帝又完勝了。嘉靖尊他的父親為獻皇帝,母親為興國皇太后,順利地把他父親的牌位放到了太廟,仁宗朱高熾的排位就只能受委屈,含淚被移到偏殿了。
  朱棣很幸運,躲過了被移除太廟的命運,而他兒子仁宗朱高熾就沒這麽幸運了,居然被後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灰孫子的不是皇帝的父親所取代,嘉靖能折騰,萬歷同樣能折騰,為了讓自己也能呆在九大主殿中,到萬歷朝的時候,嘉靖皇帝的父親又被移除了太廟,去到了他該去的地方。
  米柱作為皇帝陪同人員之一,也來到了太廟,想起這些太廟往事,這皇帝是真心不容易做,不但生前勾心鬥角,死後也要勾心鬥角,這可不可容易。
  按照九廟原則太廟實際上還有位置,興獻王入太廟也不存在將誰祧出一說,米柱之前也錯誤的認為將朱棣廟號由太宗改為成祖,是為了防止興獻王入廟而將朱棣祧出。
  實際上將朱棣的法統升級,以成萬世不祧確實是為了防止朱棣被祧出,但是有可能導致朱棣被祧出的並不是興獻王附廟,而是世宗朱厚熜本人。
  朱厚熜死後附廟,必會導致一人被祧出,而朱棣法統升級後,自己附廟後被祧出只能是明仁宗朱高熾,朱棣則安全了,這其實又是嘉靖在大禮議之後與大臣們的另一次鬥法,鬥了這麽多次,他是鬥上癮了,也是為了豎立自己的法統。
  天子九廟,九廟才是核心,天子祭拜,也只是拜祭九大廟,對於偏殿中的其它廟宇,則是由勳貴大臣代為祭拜,至於那些配享的更是如此,在配享太祖朱元璋廟庭,正殿有:中山武寧王徐達、開平忠武王常遇春、岐陽武靖王李文忠、寧河武順王鄧愈、東甌襄武王湯和黔寧昭靖王沐英;配享成祖朱棣廟庭
  :河間王張玉、東平王朱能、榮國公姚廣孝、誠意伯劉基、營國公郭英。這些名臣良將,生前追隨皇帝打天下,死後則將神主供奉於此,享受國家祭拜,這是身為人臣的最高榮譽了。
  今日的典禮,皇帝在皇城接受大臣風光大拜之時,京城北直門大開,以一萬名騎兵為前導,一萬名皇家衛隊士兵護著歸降的蒙古帝國三十五代大汗林丹汗為首的投降團隊及其代表六千多人,徑往太廟,這一萬名皇家衛隊士兵,由米禮義領導,大軍押著戰俘們,雄糾糾,氣昂昂,穿過了天街,直入皇城太廟。
  沿途百姓人山人海,擠得大街水泄不通,如不是錦衣衛、五城兵馬司兵役齊出彈壓,場面只怕要失控。
  大軍所過之處,百姓們齊聲喝彩,掌聲不絕於耳,不少百姓手裡拿著酒水、雞蛋、果子等吃食,就希望可以往百戰歸來的將士們手裡塞一些,禮物很是微薄,但是代表了百姓們的心意,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正是因為有英勇的將士在邊關浴血奮戰,始有今日之威。
  一萬名騎兵,驃悍強壯,高頭大馬,馬兒裝飾用具整齊統一,冰寒冷森的武器顯示出強大的殺氣,領軍大將孔德興,以兩千重甲騎兵為前導,如同移動的鋼鐵森林,這排山倒海的氣勢,所向披靡,看著這猶如鋼鐵怪獸一般的移動大軍,百姓讚歎:“有如此鐵軍鎮國,何愁韃虜不滅!”
  其後押陣的是名震世界的米禮義總司令的馬隊。
  當年橫掃亞歐的蒙古帝國己經積弱多年,但余威猶在,盤踞在草原上的蒙古騎兵依然是一支強大的武力,依然有可能對中亞各國造成巨大的威脅,可以說是怪獸己死, 但幽靈不滅,依然在這大陸上空飄蕩。
  但是現在,終於讓人徹底剿滅了,首都被攻破,皇帝讓人俘虜,徹底的滅亡了。
  這如同拜佔庭帝國,一日君士坦丁堡末下,這東羅馬帝國的最後榮光猶在,一旦淪陷,這千年不滅的聖火終是熄滅了,米禮義作為這帝國的終結者,有資格名震世界。
  當一身重甲的米禮義,騎著戰馬馳過,贏得了震天的歡呼聲,米禮義端坐於戰馬之上,向歡呼的百姓揮手致意,這一刻的風光和榮耀,只有極少數將領可以體會到。
  林丹大汗他們是坐著馬車行進,車邊有低眉順眼的蒙古人伺候著,但是他們所到之處,百姓處處喝倒彩。
  危害大明幾百年的蒙古帝國,這一刻是消停了,終於跪伏在大明的腳下,百姓們歡欣鼓舞,這一刻充滿了驕傲和自豪。
  自豪的不單止是看熱鬧的大明百姓們,就是隊伍中的蒙古人也沒有俘虜的垂頭喪氣,靡頹不振,而是興高釆烈,不停的揮手致意,他們現在不是俘虜,而是大明民族人,而他們也是蒙古行省的官員之一,京城的百姓不禮遇,但是改變不了這事實,咱們是官員,不是俘虜。
  而他們也沒有五花大綁,帶上腳鐐伽鎖,前往太廟,除了不能攜帶武器之外,他們身穿官服,與大明官兵無異,他們將在太廟之外,向大明皇帝陛下投降,然後獲得大明皇帝恩賜,成為大明一員。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