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春天真美啊,就像畫中仙境一般。”
同坐著品茶的何守信深深地吸了口氣,感歎道。
“春色美不美,取決於人的心境,等全國都拿下了,沒有了殺戮,處處都是安居樂業、悠哉悠哉的人,那才算是人間仙境。”
一旁的段正宏放下茶碗,眸色不定的接話道,他的家鄉遠在北方,不知啥時候才能光複。
“那一天很快會到來的,你的家鄉不是號稱塞上小江南嗎?很快,你就能殺回去了,到那時,一定也有這麽美。”心思細膩的張晨楓安慰道。
“等著吧,等戰爭遠去,我們的工業發展起來,我們所有人,每一天都會生活在童話般的春天裡……”
林嘯眼望遠山,慢悠悠的說道。
今天他的心情相當好,就在昨夜,失去聯系很久的“龍升號”終於聯系上了。
按盧華所言,能通過這種無線電呼叫上,說明距離已經在一千公裡以內了。
果不其然,老陳和李濤都和他說了幾句,他們滿懷興奮地告訴林嘯,雖說歷經波折,他們此行還算圓滿地達成了目標。
現在,滿載橡膠樹苗的貨輪,已經確認穿過了宮古海峽回到東海,即將進入台灣海峽,預計以現有的航速,最多兩天后就可以抵達澳門。
在澳門短暫停靠,放下臨時招聘的葡萄牙雇員和一些貨物,補充一些蔬菜和淡水後,再過一天就可以回到防城港了。
謝天謝地,老陳他們終於平安歸來,老周和老曹他們盼望已久的橡膠樹就可以趕在這個春天種植了,同時帶回來的不少生膠,一定會樂得老周合不攏嘴了吧。
按老曹的說法,有了橡膠,別說蒸汽機,就算是小功率的柴油機,他都能給弄出來……
林嘯微微眯起了雙眼,他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座座輝煌的不夜城,正迎接著各種膚色的遠來客商;一列列高速飛馳的列車,正馳騁在南北大地;一艘艘貨輪,正拉著嘹亮的汽笛,忙碌穿梭在茫茫大洋,而一支支掛著龍旗的鐵甲艦隊,正遊弋在各海峽要道保護著它們,什麽海盜,什麽西洋人,全部都將臣服在這支無敵艦隊的巨炮之下,瑟瑟發抖……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我們這個民族,就是那隻大鵬,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中國,必將再次成為世界的中心……”
……
此刻,剛剛按照新編的教材,重新核對了一遍昨夜準備好的講義的盧華,離開自己的那座小院,正精神抖擻地往教室方向走去。
今天下午,她要給中級班學生去上第一節科學課。
欽州學館,坐落於欽江東岸一座小山腳下,結構布局與防城鎮的學館大同小異,但由於招收了許多住校的學童,因而額外修建了一個宿舍區,佔地總面積要比防城鎮的大上一倍不止,可以同時容納一千名以上的學童在此住宿求學。
不過由於山勢的問題,依山而建的欽州學館,學生住宿區地勢較高,先生們的住宿區更是處在最後面最高的地方。
自一月底來到欽州後,盧華就一刻不停,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甚至覺得自己都很少想起林嘯了。
有時候想起這事,她都會自責,要是林嘯知道了,會不會很生氣?
萬事開頭難,除了文化課先生的招聘、雜役的安排、教學用具和生活用品的采買、招生宣傳、課程設定、以及教材的編寫外,其它雜七雜八的瑣事還有一大堆。
好在許多事情有莫原煒、何老掌櫃的幫襯,以及南宮嫣然那幫人的傾力相助,盧華得以還有剩余的精力放在“算學”和“科學”兩本教材的編寫上,這兩本教材的第一冊,日前已經順利定稿付印。
大明的印刷業很發達,不少衙門都有自己的刻板、排字和印刷師傅,各地也大多開有民間的印書館,因此在知府苗和光的賣力督促下,印書館正日夜開工,預計不出一個月,采用活字印刷的第一批五千本教材將會送來。
由於當初林嘯拍板一律免費入學,因而欽州以及周邊百姓聽聞後俱奔走相告,報名入學的適齡學童非常多,目前已經招收了從七八歲直至十六七歲不等的學生六七百名,三月初正式開學後,經過幾天的入學動員、禮儀教育後,正課已經開始。
這個年代讀書人很少,不是百姓不想讓孩子讀書,而是成本實在太大,絕大多數家庭都負擔不起,現在聽說官府要開設免費學堂,百姓自然歡呼踴躍。
這年頭為什麽讀書難?
一是學費貴,很多農夫家庭甚至付不起先生的束脩;二是家中相當於少了一個勞力,反而多了一個吃白飯的;而最重要的,就是科舉的成功率太低了,全國那麽多的讀書人,可光是一個秀才就能讓大部分讀書人一輩子都考不中,更別說舉人、進士了。
而考不中的結果,就是家裡的前期投資都打了水漂,而這些投資幾乎能讓一個普通人家,全家都勒緊褲腰帶,就等著考中後跟著享福。
“大明的未來需要無數識字的人,哪怕他只是一個農夫,只要一代代的學下去,百姓的能力素質肯定會越來越高,到了那時……”
這就是當初林嘯決定免費辦學的初衷,就算再難,他也要實行類似於後世的義務教育。
想到以後不能再給西方人的奴役的機會,大明必須在他們手中崛起為東方帝國, 林嘯覺得首先需要擁有無數識字的百姓,否則一切都是空中樓閣、曇花一現。
由於招收來的學童,既有男童又有女童,隻得按目前的習俗把男女分開施教,且識字不識字的都有,因此盧華也把他們分成了初級班和中級班兩個年級。
其中初級班佔了絕大多數,以識字誦詩為主,而有文化基礎的中級班則只有不滿百人且全是男童,算學和科學課程將在中級班開設。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最需要時間和耐心的,否則就會拔苗助長,那些年齡還小的人,就讓他們慢慢成長吧。
而中級班這些人年齡都不小了,文學基礎、甚至倫理哲學基礎已經很扎實,要不是戰亂,有些人早已參加鄉試了。
盧華把他們單獨篩選出來,對他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說不定,大明的第一批科學巨匠,將會在這些人中誕生。
(提問:瞿式耜和鄭成功,都曾拜錢謙益為師,但他倆年齡相差很大,請問他倆拜師時間大約相差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