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禧四年、遼開泰九年、受降城。
李德明斷然拒絕遼使妄圖染指河套平原的要求,放任一隻耳遼使活著走出西夏軍營。
遼帝耶律隆緒的震怒尚未平息,蕭材律僥幸之心剛剛落地,夏軍便開始悍然攻城。
剛剛製作完成的簡易拋石機,甩不動十斤石頭破城,卻可以將一斤重的石塊拋向遼軍輕騎。
城耶律隆緒臉都變綠了,西夏拋石機是為大遼輕騎準備的?
輕型拋石機改變不了戰局,卻能鼓舞士氣、昭告奪城決心。
同為遊牧民族,終究還是要在馬上決勝負,遼國輕騎的韌性在拉鋸戰中顯露無遺。
堅城守之、輕騎擾之,遼軍小勝一籌,初次攻城的李德明铩羽而歸。
耶律隆緒並無勝利的喜悅,遼軍依靠堅城勝之不武,將大小統軍臭罵一頓過後,決定再次分兵四萬越過白狼山擄掠黨項西北腹地。
李德明漸漸體會到不顧側翼和後方帶來的惡果,不斷的有小部落前來訴苦,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數代積累毀於一旦。但他不為所動,受降城失於耶律隆緒,黨項八部一輩子都得看遼國臉色行事,再無出頭之日。
受降城日見殘破,黨項八部漸漸疲累,契丹輕騎反而如魚得水,諸軍輪流守城之余四處擄掠,於軍心來說是莫大的鼓舞。
李德明逐步修正策略,每日一攻城改為兩日一攻城,四處劫殺在黨項腹地奸淫擄掠的契丹輕騎,同時故意暴露出中軍主帳引遼軍出城決戰。
耶律隆緒按捺住蠢蠢欲動,只有一個心思,讓李德明留著夏軍主力去和曹瑋拚命。
六月十六日蕭紹宗領三千左皮室軍火燒西夏腹地重鎮、三河交匯之地順化渡。
六月十九日蕭材律領三千右皮室軍火燒西夏腹地重鎮吉蘭泰鹽池。
左右皮室軍殘部沿黃河南下,一路燒殺擄掠報了戰敗之仇,而後蕭材律、蕭紹宗棄黃河沿岸避開夏軍追截主力,由沙漠、荒原北返,耶律隆緒群狼裂虎戰術終於奏效,李德明再次請和。
現如今的李德明很看不上耶律隆緒,遼軍不願正面決戰也就算了,打不過還跑不過?四處擄掠也不用說,反正契丹、黨項兩族都是這種戰法。
遼軍輕騎竟然跑到賀蘭山下李氏王族安息之地撒野,卻讓李德明忍無可忍。
受降城搖搖欲墜,李德明仿佛能看見生擒耶律隆緒的那一天。
但黨項黃河以西的腹地,北至狼山、南到賀蘭山卻陷入慌亂之中,就連在遠在靈州坐鎮的王長子李元昊也拋開嚴禁出城的軍令,率輕騎三千出賀蘭山劫殺遼軍流寇。
真不要臉!李德明恨不得將他的便宜後母、契丹義成公主耶律汀赤身裸體送還給耶律隆緒。
遼軍不是連死人都不放過嗎?那就把先王李繼遷的未亡人送還給你!
西夏諸軍監軍使、統軍、黨項八部族長齊齊跪地死勸,這才打消李德明的駭世念頭。
真這樣做的話,遼夏之爭只能不死不休、沒有絲毫退路,而且遼軍流寇只是在李繼遷陵園附近留下一地便溺,並無任何破壞之舉,算是耶律隆緒手下留情。
那就談吧,李德明遣使請和之時,不記傷亡攻城展示黨項八部誓死奪回受降城的決心。
受降城上下血肉橫飛,方圓二十裡內兩軍輕騎以死相搏,朗朗乾坤之中陣陣紅雲騰空而起,天地之間一片血色。
當日,遼夏兩國俱是咬定受降城不松口,各不相讓。
當夜,李德明在受降城以南二十裡處誓師樹旗,黨項以西北腹地幸存婦孺為主成立麻魁女軍,殺夫之恨、破家之仇不共戴天。
耶律隆緒勃然大怒。
次日,兩國再次議和之時,多出一項爭議,遼軍遠道而來難禁思鄉之情,請黨項八部出婦人兩千勞軍。
李德明大手一揮,給!
八百麻魁女軍在五萬黨項八部精銳護衛下,於午後開始攻城。
倍感屈辱的黨項兒女爆發出超強戰力,兩次屹立於受降城南城之上。
遼軍輕騎鋪天蓋地的由四面八方而來,直撲李德明中軍大營,儼然一副決戰的陣勢。
夏軍主動脫離攻城之戰回撤,拱衛中軍,遼軍輕騎隨即四處散去,顯然只是為解破城之危。
兩軍再度偃旗息鼓,天色黃昏前,遼軍輕騎四處喊話黨項諸部,遼帝耶律隆緒欲封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房當氏、米擒氏七部族長為王。
夏軍再度後撤二十裡,於日落前駐守涼甸,李德明連夜命令諸部全力以赴建城。
是夜,黨項七部族長赴中軍主帳拜見李德明,為表決心紛紛主動請戰誓言拚至最後一人。
李德明溫言相慰逐個勸解,言道黨項兒女絕不會因為一紙空文就互相猜疑。
眾人退去後,李德明獨自陷入沉思,這就是未能稱帝的悲哀,耶律隆緒不要臉之下,他竟然找不出任何辦法來應對。
拓跋氏數十代人的心血,竟然不抵一紙詔書?難道黨項八部即將迎來八王之亂?
李德明徹夜難眠,隻為思索應對之道,終於在拂曉時分決定追封黨項七部前任族長為王。
李繼遷既然被追諡為應運法天神智仁聖至道廣德孝光皇帝,也不能讓一國之主在黃泉之下太過孤單,有七王侍奉方顯大夏國威!
李德明苦中作樂之時,遼國輕騎再度騷擾黨項諸部,四處喊話,黨項七部將得到遼宋兩國共同冊封,有詔書、敕令、王印、金袍、玉帶為證,世襲罔替。
黨項七部已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暈了,李德明再度請和,並以罷兵顯示誠意。
受降城,遼帝行營中軍主帳。
耶律隆緒怒不可遏對著蕭材律拳打腳踢。
“讓你藏拙、讓你不思進取、讓你混天度日,你怎麽不等皮室軍都死光了再來獻策?”
蕭材律緊抱耶律隆緒的雙腿,寧受拳苦不受腳痛,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無血戰封王,不僅我大遼將士難以信服,黨項八部也會看輕陛下。若是不戰而降即能封王,大遼豈不是遍地烽煙?”
耶律隆緒仍是嘭、嘭兩拳砸在蕭材律身上,“你只是獻策,用不用、怎麽用是朕的事,不用你操心!”
“臣錯了!臣一定悔改、絕不再犯。”
耶律隆緒下定決心和談, 宋軍奪兩城之後仍在橫山滯留,難道等遼夏兩軍精銳拚光後,再出來撿便宜?
當日蕭孝穆受邀在受降城南去十裡處與李德明和談,爭論焦點還是在受降城的歸屬之上。
耶律隆緒的底線是受降城不可退讓,遼夏兩軍以所控地域為準,重新畫定國界。
當日未能談攏,雙方約好明晨再議,各自回營重新劃定戰略訴求,以期盡早達成協議。
確定雙方都有誠意後,次日再見之時遼夏各出百余名屬臣,開始逐字修訂誓約。
黃昏時分塵埃近乎落地,卡在最後一點,李德明要求和耶律隆緒親自會盟,受降城既已歸遼,沒有耶律隆緒的金口玉言,遼軍隨時都能南下河套平原。
耶律隆緒斷然拒絕,黨項八部是趙宋蕃屬,宋遼本為兄弟之國,他不可能自降身份好好的兄弟不做,去和李德明這個子侄會盟,這樣的話受降城不要也罷。
再度陷入僵局之時,蕭材律主動獻計、封梁王耶律宗真為皇太子,以皇太子的名義同李德明歃血為盟。
李德明雖然看不上耶律隆緒,但宋遼兩國的澶淵之盟卻讓人信服。
當日遼夏兩國盟誓,受降城南去十裡之外為遼夏邊界。
遼國居中調停宋夏之爭並書面保證靈武之地為黨項固有、保證靈武不受趙宋威脅。
必要時耶律隆緒行營需入駐遼國南京路,巡視宋遼邊界。
隔日,黨項八部集三十萬人力於涼甸築成周長十六裡的堅城一座取名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