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碼頭,陸勝首先找到了李文勝,令他將三百一十一名運糧兵按陣亡、重傷、輕傷和無傷分類統計,並交由姚山代為上報。
而後兩個人又命人將陣亡士兵們身上的箭矢取下,就近埋葬,並著石匠立碑。
至第三日,眾人才將此間繁瑣之事處理完畢。
第三日下午,陸勝決定帶運糧船隊返回鄂州,一些傷勢較重的運糧兵留在襄陽城休養,其余運糧兵一同返回。
陸勝之所以急著趕回鄂州,是因為他知道,在鄂州地區蒙宋之間即將發生一場交戰,這是立下戰功的好機會!
四日後,鄂州城外碼頭。
陸勝等一眾運糧官將輕舟交鄂州水軍,回鄂州城複命。
宋代官製施行官職分離,官員的官位和職位是區別開的,有些官員官位很高,但沒有實職,而實職又是臨時委任的,一旦朝廷下達的指令完成,當時委任的實職也就隨之撤銷,這樣就能有效防止官員權力過大。
陸勝等一眾運糧官也是屬於臨時委任,運糧結束,也就重新回編鄂州地方廂軍,但所部士兵依舊以後勤為主。
鄂州州衙所屬的一處糧庫庫府內,不久前升任副統領的李福正皺著眉翻閱著一本帳冊,帳冊記錄的是近三個月來的糧庫和輜重儲備。
此時一個衙兵走至門外道:“啟稟大人,前往襄陽府的運糧官陸勝求見!”
“哦?是嗎!陸勝那小子乾的不錯,讓他進來吧!”李福站起身來,輕輕點頭讚許。
衙兵應了一聲,轉身離去。
不多時,門外響起腳步聲,還沒等陸勝張口,李福已等不急了。
“臭小子,回來了啊,進來吧!”
陸勝嘴角勾勒起一個自認為優美的弧度:“小人陸勝,參見副統領大人!”
“好了好了,別大人小人的了,快進來吧!”李福嘴上不耐煩,但眉宇間卻帶著幾分笑意。
“多謝大人!”陸勝跨門而入,只是才一進門他就換了一張臉似的,滿臉都是憂愁與苦悶。
李福打量了他一眼,皺了皺問道:“怎麽?出了什麽事了!”
李福將帳冊丟到桌案上,一雙虎目盯著陸勝的眼睛,他太了解陸勝了。
每次只要是順順利利完成任務,這小子一定是眉開眼笑,然後跑來邀功請賞,可這一次陸勝讓他看到的卻是一張苦瓜臉。
陸勝偷偷抬眼看了李福一眼,低聲道:“大人,小的給您捅了一天大的簍子!還請您軍法處置吧!”
“什麽?天大的簍子,快說!”
李福雖然個頭不高,但身材壯碩,加上他常年在外作戰,曬得一身黝黑的膚色,一看就是身經百戰之人,說話間很自然流露出大將的威嚴。
陸勝裝出一副戰戰兢兢的模樣,道:“夏弘夏大人戰死了!”
“什麽?夏弘戰死了!你們運糧途中遇到戰事了?”李福臉色一變,眉頭緊皺。
陸勝點了點頭,單膝跪地答道:“此次運糧不利,途中遇到蒙古千人弓騎兵,夏弘夏大人身先士卒,戰死沙場,我運糧隊陣亡八十一人,受傷七十九人!還請大人軍法處置!”
李福聞言臉色再次大變,不由地倒吸了一口涼氣,連忙問道:“你們途中遭遇蒙古大軍了?那一批粗鹽可有送到襄陽城嗎?”
“啟稟大人!粗鹽都已送到襄陽城了,可就是……就是夏弘夏大人回不來了!”
陸勝說著又偷眼看了李福一眼,暗中察言觀色。
李福歎了口氣,手掌自然而然地重重按在桌案上,歎息一聲說道:“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死了也好,省的鬧騰!”
顯然這句話只是寬慰之語,夏弘畢竟是夏貴的孫輩。
而大將夏貴數月前才克複廣安軍,被朝廷封為寧武軍節度使,風頭一時無兩。
陸勝聞言,心中竊喜,想來自己這位頂頭上司對夏弘也早已不滿了,只是這種話不能亂說,一旦傳揚出去,夏貴追究起來,李福這個小小的鄂州城副統領恐怕就要玩完了!
陸勝乾咳了一聲,提醒道:“大人,您剛剛說夏弘大人死了什麽?”
李福經他這麽一提醒,恍然醒悟,連忙改口道:“夏弘大人死得其所!以死明志!雖死猶榮!”
李福一連串的褒獎聽得陸勝差點沒笑出聲,只是在將軍面前,他只能強忍著。
而李福眼中則流露出讚許之意,心道這小子怎麽這麽機靈。
陸勝知道,要想在軍隊中扎根,第一就是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上司交代下來的任務,打勝仗,累軍功!
第二就是要搞好上下級關系, 要獲得上司的賞識,同時也要獲得基層士兵們的認同和支持!
而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年代,第一點是基礎,但第二點更為重要,因為南宋朝廷早已腐朽不堪,所以人脈和關系顯得比軍功更為重要。
如今駐守襄陽的呂氏兄弟就是因為得到了權相賈似道的支持,才能保證其家族在軍中的地位,並且利用賈似道為自己鏟除了諸多異己!
多少有功將領被陷害,最後慘遭殺戮,有賽存孝之稱的南宋大將劉整就是因此投靠蒙元,也就是他一手為忽必烈策劃了南下滅宋的計劃!
可以說南宋王朝的滅亡跟腐朽的官場有極大的關系,而陸勝也想以此來迅速升遷,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不掌握一支軍隊,根本不可能扭轉歷史的格局!
陸勝也從不排斥巴結上司的這種行為,上司不是用來巴結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能巴結上司,巴結上司只是為了維持良好的關系,屬於錦上添花的行為!
很多人一味地排斥和反感這種錦上添花的行為,最終不僅自己落得慘淡收場,原本的大好局勢也會就此葬送!
“不對啊,前方若有戰事不可能不報啊!”片刻之後,李福喃喃嘀咕了一句,西北邊陲之地戰事頻繁,各戰區之間互為犄角,聯系緊密。
襄樊地區雖是一線戰區,但鄂州城扼守江漢,西可進蜀,東可援淮,入漢水則可持襄,歷代以來也都是軍事要地。
襄樊地區一旦戰事緊急,首先便會急報周邊城鎮,相互馳援,但此次襄樊戰報卻杳無音訊,著實令人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