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唐詩劍訣》第二十章 武道之3境界
  當王九將這三層境界告訴鄭和後,鄭和猶如醍醐灌頂!鄭和確實缺少名師提點。王九言罷,那鄭和原本與王九相對而坐,他馬上離席要下拜。

  這下卻嚇到了王九。王九馬上起身攔住了鄭和。

  王九笑道:“鄭大哥,看得出來,這些告訴你亦無妨。看得出來,你亦為重情義之人,我們亦相談投機,不若我們結拜為異姓兄弟罷?”

  鄭和大喜,連連答應。

  王九擺香案,點燃三根香;兩人歃血為盟。拜天,拜地,兩人互拜。如今為永樂三年,鄭和為洪武四年生,現年三十六歲;王九為洪武十六年生,現年二十四歲,兩人相差十二歲。鄭和為兄,王九為弟。

  兩人相對而坐,幹了一杯酒,兩人相視而哈哈大笑……

  女人什麽都可以沒有,不可沒有閨蜜;男人什麽都可以沒有,唯獨不可沒有朋友、兄弟。男人之間,肝膽相照,“士為知己者死”,卻是道盡其中之義!

  王九談及武學三境界,是其父劍神王泊所總結而得。在王泊所悟,他認為武道必經過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為第一境。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為第三境。

  王泊所述,與老祖宗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再至“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三境,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王泊所述,是對武學之道之述。而武學之道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長期的探索和追求,經歷了失落與彷徨,最終憑借堅忍不拔、不屈不撓之意志方可成就。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指武道入門之前,心中茫然若失,不知從何著手。武學之道,千頭萬緒,門派、類別浩如煙海,彷徨、痛苦與渴求,用“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來形容,確實相當貼切!

  不執著,則無所成就。既然已入門,注定要為心中的“伊人”把此生消磨。所以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而在探究武學之道的路途之中,執著、悲憤、孤苦的心境,實非常人所能理解!這其中包含著多少的汗水與渴求……而武林大多數人便在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以勤為徑,很多人都能做到,但在攀上頂峰,並非普通人可以做得到。那種靈犀一點,參透真諦的大智慧、大喜悅,也只有少數人方可在漫長的努力求索後,才可能突然頓悟。一切的一切忽然間全部豁然開朗,以往在追尋過程中的種種艱辛與苦楚,在一瞬間都得到了千百倍的補償……

  此即為武學三境。

  鄭和以前從未聽過對武學有如此精辟的敘述,隱隱間,他似乎可尋找到自己的武學方向。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王九告訴他,不是何任武功都是可以學的,雜而不精,是謂武道大忌;而適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

  比如,有些人,原本非肌肉男,非要學橫煉之功;某些人,一身的力氣,卻去學騰挪弄巧之功;某些人原本便是不拘一格之人,卻一板一眼地練習招式……

  如此這般,再努力,方向錯了,那便是距離目標反而更遠!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如將那師傅喻為伯樂,

習武之才喻為千裡馬,可想而知,許多“千裡馬”已被自廢武功!  鄭和瞬間明白了許多。他忽然覺得這王九為他打開了武道的另一扇門,雖然王九沒有教他一招一式,但這種指點,足以影響他以後的武道之路。唯獨遺憾的是,如今他已三十多,如果早些認識這王九,估計自己武學方面應有另一番天地……

  鄭和沒有問這王九如今是哪一層次,但那王九卻言道,他的父親王泊,所修的武道是家國之道,在他離去之前,已經登堂入世;而那老祖宗修的是有情之劍……而自己,他笑笑而不言,卻借用了那老祖宗對的一番話:“你這小子,好好的‘劍訣’不用心去悟,卻成天悟這旁門左道的暗器,不然,你的‘劍訣’早已至大成之境……”

  王九有苦自知,在他未有自保能力之前,他不可能苦心修“唐詩劍訣”, 樹大招風;並且,相較於劍道,其實依他性子,他卻更為喜歡這暗器之道!

  劍道,易練難精;暗器之道,難練易精!

  這是兩種極端。

  而“唐詩劍訣”,其實並不如江湖中所傳言中那麽神秘而高深莫測。只是因為“劍神”的名堂太過響亮,而導致“唐詩劍訣”被神話而已。

  按劍神王泊之述,欲練“唐詩劍訣”,也必須歷經三個階段,說起來相當簡單。首先必須先牢記唐詩,將唐詩銘刻於心內。這是第一階段。這一階段很容易達到。如王九,在其幼時,他母親陳氏每日均教其誦讀唐詩。日積月累,那唐詩如同刻於其骨子裡……

  而第二階段,則是有些玄妙,這一階段需“相忘於江湖”;靈台需一片清明,而潔淨如洗……

  這一階段有些難,難得在於“靈台”的清明;難得在於心境的平和與清靜,更在於玄妙!

  靈台的清明,有首偈子說得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但如何又能做到?

  欲練“唐詩劍訣”,要先“相忘於江湖”,但又如何忘?到底是忘記“唐詩”還是“忘記江湖”?正如武道三境中,其實江湖中人,大部分都在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之中,為超越自我而苦苦掙扎。但如跨越第二境而至第三境“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中,所需的不僅是勤奮與刻苦,而是那種靈犀一點的豁然開朗……

  不然為何武林江湖中公認的頂尖高手也僅那麽幾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