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衛門霍氏》第九章 霍郎露鋒芒,困局難解僵
  待諸儒退去,衛氏三人啟了屏風上前行禮。天子見了衛氏兄長,只見衛長君面色泛黃,身材瘦削,束發美髯,其形容比之其弟更為陰柔。而霍去病此時亦比之去年所見大有不同,長高了不少,眼中精光流轉,但氣質沉穩,形容更像衛長君。

  天子見霍去病如此便隨口問到:“霍家郎,今日所辯之文,你可讀過?”

  霍去病答曰:“讀過。”

  “那你對幾位宿儒得見解有何感悟?”天子又問。

  霍去病答:“兩位博士所言各有道理,先頭那位伏博士以禮論之,在他而言,不容天佑之人是為無禮,然而眾人皆知重耳乃叛父無禮之人,對無禮之人無禮豈非天道?鄭伯治下雖鄭國國力未及莊公,但亦未失宗廟,聯合秦公固然是權宜之計,然而卻也不算大過。國力強弱本非一人之力,若無百年蓄積,如何能一世稱雄?想那秦國自秦孝公用商鞅變法起何止百年,秦國諸公皆蓄力直待始皇帝一發。故此小子看來,伏博士固然旨在托此文激勵陛下養兵蓄力,然而橫加指責鄭伯卻也無益。”

  天子挑眉而視,霍去病又說,“至於後來那位博士所言鄭伯之為堪比信陵君,在下認為兩者頗有不同,信陵君所行不過所為自己,鄭伯之行關系宗廟社稷,為己者不拘小節無不可,關系宗廟者若不具禮而行,勢必為後人恥笑。況且當時燭之武勸諫秦公結盟,固然有理有據,須知人心難測,天恩更是難測,如若不成豈非拿宗廟社稷當兒戲?”

  天子大驚,此子不過六齡稚子,所言句句有理,轉眼又看衛家長兄,面色如水,沉凝不語。因問:“霍卿所言可是你自己想的?或是有人教的?”

  霍去病答曰:“舅父曾經講過此文,然而此文究其根本實則為了宣揚燭之武能言善辯,至於陛下所問乃是對兩位博士所言之感,實乃吾之愚見。如有錯失望陛下海涵。”

  天子聽聞此言愈發深覺此子有才,卻見衛家兄弟面色如常,並未顯出讚賞之意,更覺奇詭。待衛長君及霍去病退下後,天子留下衛青詢問緣由。

  衛青言道:“此子自小心思縝密,慧狤異常,擅辨眾人心機,兄長恐其性格驕矜,故無論何時,對其良言善行從不過譽,每遇事皆使其自思良策。便有行差踏錯,只要不違背天理,都任其自改。”

  天子若有所思:“如此看來令兄果然頗有智慧。也怪霍家小兒太過機敏,令兄想必也是不得已如此。”

  衛青苦笑道:“正是如此,此子精明至極,吾嘗教他騎馬,只不過教了兩次,他便上下自如,疾走如飛。射箭也是如此,弓弩都拉不滿,但卻知借力拉弓,雖不至於百步穿楊,但也從不落靶。依臣愚見,直待此子能拉滿弓,便可上陣殺敵了。”

  天子點頭言:“如此良才,切莫辜負了,朕見汝兄身體欠安,汝若得閑,便多教導他,五經博士若有些見解汝便帶他過來旁聽。”隨即略頓,思慮一翻道“如今太學早已荒廢多年,如若世間有如此之才,能得大儒巨匠講解豈非妙事?”

  及至轉年四月,竇太皇太后病重,皇帝、皇后、太后、太主、諸王皆隨侍左右。熬至五月丁亥,竇太皇太后崩,皇帝等人具禮服喪,太皇太后為皇帝祖母,因疼愛竇太主及陳皇后,去世之前留有遺詔命其所遺金玉均予以竇太主。竇太皇太后剛一離世,天子便命令丞相和禦史大夫主理喪事,並囑咐二人,太皇太后乃是國之至寶,與天子祖孫情深,定要加倍厚葬。

然而太皇太后祔太廟,諸事皆成之後,天子便指責丞相許昌和禦史大夫莊青翟因為喪事辦得不周到,將二人一起撤職。並對主張喪儀恢復三年孝期的竇嬰等人面斥。而後天子陸續又裁撤一批太皇太后安插在自己身邊與自己意見向左的臣子,或是宮中奴婢。這些人稍有行差踏錯,便早早被轟出宮牆。  王太后本欲效仿竇太皇太后把持朝政,此時見到皇帝如此雷厲風行,心中便止了擅權之心,安心休養身心,也不過問內外之事。等到天子所修得上林苑修葺完畢,王太后便長期移居此地,不再干涉天子。

  待天子清理完太皇太后所有安置的老臣舊部,並且瓦解了王太后的諸位外戚,已是建元六年八月有星孛於東方,長竟天,太卜言有大吉之象,因此確定改元元光,自元光元年始,天子正式接手了本就屬於他的權利。

  此時皇朝上下方才發現皇帝早就停止一切玩樂,悉心政務。此時閩越侵南粵,南粵因其勢弱又與漢有約,故請漢扶助。淮南王聽聞此時上書阻止天子發兵,但天子感念南粵依約不發兵的義舉,特下令遣大行令王恢出豫章,大農令韓安國出會稽,擊閩越。然而漢軍還沒越過陽山嶺,閩越王弟餘善殺死了郢,降漢,漢軍未損一兵一卒便大獲全勝。天子感念淮南王進諫的善意,特命淮南王親信嚴助前往南粵傳旨。

  嚴助到達南粵國傳旨,南粵王趙胡感激天子馳援之恩叩謝道:“天子乃為臣興兵討閩越,死無以報德!”又遣太子嬰齊入京,言道“太子雖為國之儲君,卻亦為天子之臣,今以太子戍衛天子,乃臣屬應盡之責,望中大夫轉達老臣之意。”助聽聞連連稱是,而後便將南粵王太子公子嬰齊帶入京城。

  南粵之事剛止,匈奴又有使者求和親,朝廷再掀起戰和之爭。此時大行令主戰,禦史大夫韓安國主和,兩人在朝堂上辯得不可開交。大行令言:“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歲,即複倍約;不如勿許,興兵擊之”。

  韓安國言:“匈奴遷徙鳥舉,難得而製,自上古不屬為人。今漢行數千裡與之爭利,則人馬罷乏;虜以全製其敝,此危道也。不如和親。”

  天子因問大行令:“興兵擊之可有良策?或有良將否?”

  大行令道:“臣乃武人,不知何謂良策,臣隻知若不戰和親,不啻於用漢之國帑養匈奴之兵。”

  韓安國又道:“匈奴並無國、城,不過逐水草而生,不足危慮,此時以和親換取休養生息,並無不可,來日漢軍勢壯在自興兵,豈非良策?今閩越止亂若非我漢軍壓境,聲勢壯大,安可不戰而降,他日漢軍之壯百倍於匈奴,安之不可屈人之兵?”

  群臣皆認韓安國所言,天子觀之,心下悶悶不樂,卻又無力反駁,此時主戰之人太少,冒然用兵絕非善策。遂下旨同意和親,責有司擇選宗室之女送嫁。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