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探花為王》第481章 義勇軍
第四百八十一章義勇軍

 戶部呈報上來的三千蘇松陸營新兵,一年的開支預算總金額是一百二十萬。雖然朱由檢早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是看到這個數字時,也免不了被嚇了一大跳。

 三千人一年的軍費開支預算就是一百二十萬,六千人可就是二百四十萬了!就算是半年,那也是一百二十萬兩的預算支出了!整個皇明近百萬兵丁在籍,要是全按照這種預算標準開支的話,那就算大明有十座八座金山銀山,也經不起這種消耗啊!

 這樣一支花錢如流水的軍隊,誰能夠供養得起?三千五千或許還能咬牙供應,可要是上了三萬五萬,全國一年的歲入全拿出來供養,也還遠遠不夠啊!

 瞧著遞上來的預算帳冊,朱由檢有些心虛的瞧了一眼剛剛升任戶部侍郎不久的劉承沅,有些心虛地說道:“劉卿,這預算會不會太大了些?”

 “啟稟聖上,微臣只是按照杜將軍所部三千禁軍去歲至今每日消耗統計之錢餉糧秣而做的統計預算,還並未加上杜將軍所部禁軍去歲一年操練消耗之硝石火藥,弓弩箭矢以及士卒甲胄衣帛之消耗,若加上這些,此預算開支還會倍增。”劉承沅朝朱由檢拱手躬身說道。

 “這……”朱由檢楞了一下,瞧著劉承沅說道:“劉卿,高麗國小民弱,能供應得起如此巨大的軍費開支麽?”

 “皇上,微臣只是遵照皇上旨意。做出開支預算,其余的事,不是微臣所能考慮的。”劉承沅拱手說道,停頓了一下,又說道:“只是皇上,微臣以為,跟國家的生死存亡比起來,區區銀錢,只不過是些身外之物,即便今年無法供養,還有明年,後年,大後年,總有一年是能夠還清的。皇上,又何必在意高麗能否供應得起呢?”

 朱由檢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束手立在書案一旁的內閣學士吳宗達又躬身朝朱由檢說道:“皇上,老臣以為,高麗如若供應不起大軍每日之需,我皇明亦可比照國家債券之例,發行高麗國債,以高麗國庫商稅農稅做為抵押,分數年償還大軍出征之軍資糧餉,直至償還完畢。”

 整個書房裡,除了朱由檢,就只有戶部侍郎劉承沅和內閣學士吳宗達兩個大臣了,其他的內閣諸臣,在上書房問對之後,便被朱由檢給趕了出去,隻留下了吳宗達,然後才讓王承恩召見的劉承沅。

 聽了吳宗達的話,朱由檢不由得又楞了一下,瞧著吳宗達說道:“吳卿,這能行嗎?先不說高麗國小民弱,能不能拿得出這麽多銀兩,要是逼之過急,高麗轉而投降韃子偽金,那豈不是得不償失了麽?”

 “皇上所言甚是,因此,老臣以為,這談判之事,可放在戰後,再派專人前往高麗,與高麗王室談判。而且在高麗未能償還清我大明債務之前,為了保證高麗能夠逐年償還債務,大軍萬萬不可撤出高麗。”吳宗達拱手說道。

 這個其實是杜斌在給吳宗達寫的心中提到的一條,吳宗達雖然不善於軍事,但看到這一條時,心中還是忍不住大為意動。

 如果能夠常年在高麗保持一支一定數量,而且戰鬥力強悍的駐軍,不僅可以對遼東韃子偽金保持一定的威懾力,也可保證高麗一直站在大明這邊,而不至於做牆頭草,左右搖擺不定。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再派大軍在高麗登陸,從遼東、高麗兩個方向夾擊後金韃子!

 吳宗達雖然是文官,不怎麽懂軍事,但這點眼力見還是有的,駐軍高麗,那可真真正正的稱得上是一步好棋啊!

 聽了吳宗達的話,朱由檢不由得又是一愣,戰後才去跟高麗商談軍費開支供應?這合適麽?這樣做,會不會讓高麗覺得大明跟遼東的偽金一樣,也是唯利是圖之小人?那皇明的臉面何在?天朝上國的臉面又何在?他朱由檢這個大明皇帝的臉面又放在何處?

 吳宗達或許是看出來了朱由檢的憂慮,又拱手說道:“皇上,老臣還有一事想要啟奏皇上。”

 “吳卿有何事啟奏,快快奏來。”朱由檢有些詫異地瞧了吳宗達一眼說道。

 “是,皇上。”吳宗達拱手說道,停頓了一下,又說道:“我天朝上國,仁義立國,救危濟難,亦是仁義之舉,若是與高麗談軍資供養,恐有失大明顏面。故而,老臣懇請陛下下旨,從地方流民之中,招募義勇之軍,擇一二將帥,統領入朝,以救高麗之危。”

 “義勇軍?”朱由檢楞了一下,瞧著吳宗達說道:“吳卿,倉促之間,義勇軍如何能夠成軍,即便成軍,其戰力又如何能與韃子虎狼之軍爭鋒?”

 吳宗達朝朱由檢拱手說道:“陛下只需如此下一道旨意,剩下的事,交給兵部處理即可,陛下又何須操心呢。”

 “交給兵部?”朱由檢楞了一下,旋即明白過來,瞧著吳宗達說道:“吳卿之意是……以蘇松新鎮之兵,充任義勇軍?”

 “陛下英明。”吳宗達躬身行禮說道。所謂陛下英明,陛下聖明之類的話,意思就是你說得對,就是這個意思,只是沒有明確地表達出來,而是用英明、聖明這樣的讚美的語言,不動聲色的拍了一下陛下的馬屁而已。

 “劉卿,你以為如何呢?”朱由檢轉頭瞥了劉承沅一眼說道。

 “陛下,軍國重事,微臣不敢妄言,想來吳大人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劉承沅拱手說道。

 朱由檢微微點了點頭,對吳宗達說道:“吳卿,便照卿之所言,此事,便交由愛卿全權處置了。”

 “是,皇上,老臣必定竭盡所能,以為聖上分憂解難。”吳宗達跪下磕頭說道。

 ……

 第二天早上,下朝之後,吳宗達便懷揣著朱由檢的聖旨,來到了禮部。在禮部驛館中請求大明朝廷出兵救援高麗的高麗使臣李英東,在驛館中已經待了將近一個月了,從高麗國內傳來的消息,一天緊過一天,高麗戰局也一天危險過一天。

 然而大明朝廷上下,卻依然還在為出兵與否而爭論不休。為此,李英東幾乎天天都在承天殿外跪哭著請求大明皇上出兵。如果可以的話,他甚至願意將大明京畿之中所有達官貴臣之家全部拜訪上一遍。

 但是李英東是外藩屬臣,而大明天子最忌諱的就是朝中大臣勾連外臣。所以剛來大明京畿的時候,李英東還在驛館之中待不住,天天往京畿之中各個大臣的府衙私邸上跑,但卻無一例外的,全都吃了閉門羹。

 多撞了幾次南牆之後,李英東終於明白過來,如果沒有大明天子的旨意,是絕對不可能有任何一個大臣會願意冒著抄家滅族的危險接見自己的。所以之後,李英東便一日三哭,長跪在承天殿外,不停地哭訴著請求大明天子的接見,請求大明速速出兵,救援高麗。

 但是李英東發現,這樣的哭訴好像也沒多大效果,之前大明天子還接見過自己幾次,讓自己可以在大殿禦階之下,哭訴陳情,但是後來,連大明天子都不願意再多見自己一面了,就把自己給晾在禮部驛館之中,不管不問。

 而早上的時候,驛館的驛丞卻突然告訴李英東,等下會有一個朝廷輔政大臣,帶著大明皇帝陛下的旨意前來,至於能不能打動這位輔政大臣,求到大明援軍,就得看李英東的表現了。

 聽到這個消息,李英東不由得大喜過望,急忙洗臉淨面,身上的高麗官服也脫下來重新熨燙了一遍,然後才又穿戴整齊,心情卻有些激動忐忑甚至不安地在驛館之中,等待著輔政大臣吳宗達的到來。

 “內閣大學士吳大人到!~”驛館大門外傳來了驛卒大聲呼叫的聲音,李英東急忙整理了一下衣冠,快步朝大門走去,還沒走到門口,便看見一個穿著紅色官袍的五六十歲的官員健步走了進來,身後還跟著驛館驛丞和幾個帶甲護衛。

 李英東見狀,急忙迎了上去,跪伏在地上,說道:“高麗使臣李英東拜見大人。”

 “李大人無須多禮,快快請起。”吳宗達上前幾步,彎腰扶起李英東說道。

 “多謝大人。”李英東站起來後,又朝吳宗達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說道:“吳大人,請上座。”

 吳宗達在客廳上首位置坐下之後,又對李英東說道:“李大人,你也坐吧。”

 李英東卻並沒有坐下,而是幾步走到吳宗達跟前,跪下磕頭說道:“吳大人,求您看在高麗百萬民眾的份上,請求皇帝陛下發兵救救高麗吧大人!”

 “李大人無須如此,快起來,起來說。”吳宗達急忙扶起李英東說道。

 “吳大人若是不答應外官的請求,外官便寧願長跪不起!”李英東固執地說道。

 “李大人,你這又是何苦呢?”吳宗達微微歎息了一聲,說道:“李大人,你的赤膽忠誠,皇上和朝中大臣全都看在眼中,韃子無故興兵,侵犯高麗,這是對大明的公然挑釁,高麗身為大明藩屬,皇上是絕對不會坐視不理的。”

 “可是大人,皇帝陛下這麽久都沒有答應外臣的請求,皇帝陛下和大明拖得起,可是高麗和外臣拖不起啊!如今遼東韃虜已經兵臨高麗王都,皇帝陛下若再不肯發兵相救,我高麗王室危矣,高麗數百萬民眾亦危矣!天朝上國皇帝陛下,難道就要眼睜睜看著我高麗王室臣民,盡落偽金韃虜之手麽?”說著,李英東忍不住哭泣了起來。

 抽泣了一下,李英東又說道:“吳大人,我們高麗國小民弱,侍奉大國忠勉殷勤,不敢有任何異心,若天朝上國皇帝陛下見死不救,我們高麗王室大臣,隻得為高麗數百萬子民,另謀出路,難道天朝上國皇帝陛下就真的如此狠心,要把我高麗數百萬子民推向韃虜之手?”

 “李大人,皇上不是不肯發兵救援高麗,否則今天我也就不會來這了!”吳宗達有些發怒地說道。

 李英東楞了一下,旋即反應過來,驚喜地抬頭望著吳宗達說道:“如此說來,天朝皇帝陛下肯發兵救援高麗了?”說著,李英東又不停地磕頭作揖說道:“謝謝天朝皇帝,謝謝天朝皇帝,謝謝大人,李英東代高麗王室及高麗國內數百萬民眾,謝謝天朝皇帝陛下的厚恩,謝謝您,吳大人。”

 吳宗達伸手說道:“李大人暫且別忙著謝恩,皇上雖然答應出兵了,但卻不是以皇明的名義出兵。”

 李英東楞了一下,疑惑地抬頭望著吳宗達,說道:“吳大人,您的意思,外官沒有聽明白。您能不能說得詳細一點?”

 “李大人,想必你也知道,如今我大明正在遼東前線與韃虜對峙,雙方僵持不下,一直相安無事。 如果我皇明在這個時候出兵高麗,勢必會引起韃虜的反彈。而如果我們將國中的兵力抽調到高麗,為高麗王室征戰,抵抗韃虜,遼東前線兵力勢必會因此而削弱。萬一被遼東韃虜尋著機會,趁機反攻進我大明國界之內,我大明難免不會被韃虜打個措手不及,猝不及防。李大人,你想想,是不是這個理兒?”

 聽了吳宗達的意思,李英東不由得一怔,瞧著吳宗達,滿眼疑惑地說道:“吳大人,您的意思是?”

 “出兵救援高麗,這是可定的,皇上也已經下了旨意,有了明確的決斷,但是卻不能使用大明朝廷和軍隊的名義。”

 “不使用大明朝廷和軍隊的名義?吳大人,外官不是很明白,您能說得具體一些嗎?”

 吳宗達瞥了李英東一眼,說道:“我們皇帝陛下的意思是,組建援朝義勇軍,以義勇軍的名義入朝,救援高麗。”

 “援朝義勇軍?”李英東楞了一下,瞧著吳宗達說道:“吳大人,現在組建義勇軍,來得及麽?”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