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探花為王》第352章 通州
第三百五十二章通州

回想了一遍在李文博水師行營的經過,李邦華精神反而越發的振奮,最後直接坐到書桌後面,拿起筆,在空白的宣紙上寫下:“臣督理遼餉兼巡撫天津等處地方備兵防海、讚理征東軍務李,三拜陛下,謹奏以聞……”

李邦華幾乎文不加點,才思狂湧,一篇洋洋灑灑數千字的超長奏章,直到天色大亮之後,才堪堪寫就。放下筆,揉了一下脹痛的手腕,又晃動了一下肩膀,再抬手揉了揉太陽穴,李邦華這才長長的籲了一口氣。

希望這篇奏章能夠讓危機四伏的大明有所起色吧。李邦華暗自想到,拿起剛剛草就的奏章,從頭到尾檢查起來。給皇帝的奏章中,不能有錯別字,也不能有引用不當的典故,任何不恰當的語句,都可能引起皇帝心中不悅,從而將一份好好的奏章棄之不看。

在李邦華看來,這份奏章關乎著大明未來國運,若不能引起皇帝的重視,自己熬了一個通宵寫成的奏章,豈不白白浪費了?

寫幾千字的長篇大論需要時間,從頭再來檢查奏章,同樣需要時間。熬了一個晚上的通宵,李邦華實在是有些熬不住了,隻得高聲叫道:“來人。”

“老爺,您熬了一個晚上通宵了,還是歇歇吧,有什麽事能比您自個兒的身子骨更重要呢?”老仆人李四推門進來,走到李邦華身邊,苦口婆心地勸說道。

李邦華瞧了李四一眼,說道:“李四啊,有些事情你不懂,大明朝如今危機四伏,若再沒有一兩個有所擔當的重臣能臣出現,這大明朝的未來,可就越發的渺茫了。老夫身為朝廷封疆大吏,為國選賢用能,乃是分內之事。然而老夫能做的,也就這些了,用與不用,全在朝堂中樞諸公和皇上的聖意之內,老夫也只是略微盡盡人事罷了。”

“老爺您說的這些,李四不懂,可老爺的身子也得愛惜呀。”

李邦華輕輕地點了點頭,說道:“嗯,老夫的身子骨老夫心裡有數,不礙事的。”說著,停頓了一下,又對李四說道:“李四,去請文房的王先生來,讓他再仔細檢查一下這篇奏章,老夫著實有些困了,得去小憩片刻,一個時辰之後,叫醒我。”

李四楞了一下,這才應道:“是。”轉身去請文房師爺王睦去了,李邦華則合衣上床躺下了。

……

在天津衛城外的碼頭空地上修整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杜斌再次領著蘇松總兵府的陸營,往通州趕去。而李文博則帶著水師行營繼續北上,他的最終目的地是山海關。山海關一面依山,一面連海,是後金韃子進出關內最主要的途徑。

歷史上的這次己巳之變,後金韃子在崇禎三年初,大掠灤州、永平、遷安等地,然後在山海關附近越過長城北返,俘掠人口財產不計其數。財產什麽的,在李文博看來,還是次要的,最重要的還是被掠走的那數萬人口,那才是後金日益壯大的根本!

行了兩日,欽差水師行營的艦隊終於抵達山海關,艦隊停泊在了山海關港口,而船上的水兵則在各級軍官的帶領下,在山海關外構築防禦工事,負責偵查的探子,卻遠出到了灤州、永平、遷安等地,以隨時打探後金韃子的動靜。

隨著後金韃子加緊了對大明京師的攻勢,駐扎在山海關的兵部尚書、右副都禦使兼督師薊、遼、津、登、萊諸地軍務,也就是俗稱的薊遼督師袁崇煥率領的關寧鐵騎已經率領大軍馳援京師,已經到了京師,並在崇禎皇帝的命令下,負責指揮各地馳援京師的勤王軍隊。

袁崇煥進京之後,

山海關等地的防務頓時薄弱了許多,李文博他們的到來,正好可以填補這一薄弱環節。就在李文博帶領的水師行營艦隊抵達山海關的同時,杜斌率領的蘇松總兵府的陸營,也趕到了通州。北上進京勤王的各路兵馬幾乎都擁擠在了小小的通州,通州城內外,頓時變成了軍營的海洋,到處都是連綿起伏的營帳,到處都是運送軍資糧秣的車輛,以及押送物資的民壯。

而這時,正在通州督理兵馬糧草的是閣老、兵部尚書孫承宗。聽說又一支兵馬趕到通州前來勤王,不禁有些愁眉不展, 隨著崇禎勤王命令的下達,京師附近已經聚集了超過十萬兵馬,而且所有兵馬都是就糧於地,也就是說,這十幾萬大軍的糧草,全部落在了京郊通州等地的頭上。

再加之上肆虐橫行,燒殺搶擄的遼東韃子入寇的號稱十萬之兵,通州等地的兵,感覺上比老百姓都要多,幾乎每天都有燒殺搶擄的事件發生,不僅是後金韃子的兵在搶,各地前來救援的客軍,也在搶。

如今又增加三千陸營兵,本就薄弱的後勤補給,頓時又加重了幾分。而且孫承宗得到的報告是,這次如今勤王的兵卒,竟然是來自於江南,心中就更是失望了,那些來自江南的少爺兵,能打得了什麽仗!

少爺兵,就是孫承宗對杜斌帶領的江南兵丁的評價。不僅孫承宗如此看待來自江南的兵丁,北方絕大多數的人,也如此看待。

江南經濟發達,而且普遍比北方人要矮上一頭,也不像北方人那樣人高馬大,正常情況下,一個北人,打翻兩三個南方人是輕而易舉的事。也正因為如此,在絕大多數人眼中,江南的兵,戰鬥力都比不上北方的兵。

瞧了一眼通州等地的駐防圖,孫承宗對前來稟告的校尉說道:“告訴蘇松總兵杜斌,請他的兵在通州河南面駐防,負責保護糧草輜重。”

前來報告的校尉聽了孫承宗的話後,楞了一下,疑惑地說道:“閣老,不召見杜大人嗎?”

孫承宗瞧了一眼這個不長眼的校尉,然後說道:“本官事務繁忙,要協調通州諸鎮兵馬,無暇分身,請杜總兵多多擔待,等打退韃子大軍,解了京師之圍後,再與杜大人相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