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探花為王》第435章 奉旨進京
第四百三十五章奉旨進京

一場有可能抄家滅族的巨大危機,在李文博以死明志的情況下,終於煙消雲散,雖然還不能稱得上是完全安然度過危機,但至少李文博避免了當場被錦衣衛鎖拿進京的下場。

雖然如此,但孫承宗依然以為李文博療傷為由,將李文博安排在行轅中,並派了兩名錦衣衛,兩個親兵隨身護衛,算是將李文博暫時軟禁了起來。同時,孫承宗又讓趙文秀親自捉筆,將此事的來龍去脈,詳詳細細的寫成了奏報,快馬加鞭,送往京師。

而且孫承宗相信,同樣的密報,在他親兵營中的錦衣衛應該也已經快馬加鞭送往京師了,一切,就看身在禁城之中的皇帝陛下要如何裁決了。

京師紫金城,大明帝國的心臟。

大明帝國皇帝朱由檢幾乎在同一時間,收到了從山海關來的兩份奏報,一份是薊遼軍政全權總理大臣孫承宗的,另一份就是派到孫承宗軍中錦衣衛千戶回來的。

兩份奏報內容大同小異,都是說的同一件事,那就是跟正在山海關外海面上遊蕩的欽差水師行營有關,自然也都跟提舉蘇松商會局事,江浙閩廣沿海諸府靖邊巡閱欽差李文博有關。

早在之前十幾天,李文博就已經將欽差水師行營連複兩城,大戰三場,斬殺女真韃子數千之眾的報捷奏書,送到了朱由檢的禦案前,朱由檢一直壓著,跟內閣諸臣討論了好幾次,卻一直沒能拿出妥善的獎賞方案。

在江南蘇松兵沒到京師之前,大明軍隊跟遼東女真韃子的交手之中,斬獲數十級,就已經是了不起的大勝仗了。蘇松總兵府總兵杜斌帶著蘇松6營進京之後,接連幾次大戰,一下子將對女真韃子的斬捷報,提升到了以百為單位,甚至是以千為單位。

到後來,朝廷諸公甚至都視之如常,一戰斬獲數百數千級斬功,也無法引起太大的轟動。李文博連下兩城(後來還要加上一座山海關),斬獲數千斬功,有了杜斌蘇松6營的戰功在前面擺著,這些功勞也就不那麽太顯眼了。

但要獎賞這些功勞,朝廷卻依然有些捉襟見肘,讓朱由檢和朝廷諸公為之頭疼不已。

連著討論了幾天,朝廷諸公還沒拿出對欽差水師行營的獎賞方案,孫承宗和錦衣衛的密報又送到了。

從密報中看,李文博的欽差水師行營只是為了響應朱由檢勤王號召,通過民間助餉募集的方式,臨時召集起來的,如今京城危機已解,李文博也正打算解散欽差水師行營。

不管李文博是真心還是假意,想要解散欽差水師行營,但至少這是一種態度,表明李文博並不是想要擁兵自重,或者是募兵謀反,而起,從他不惜以死明志來看,李文博對朝廷,對朱由檢也還算是忠心。這一點,從孫承宗和錦衣衛的奏報中都可以看得出來。

朱由檢身居九重之內,要了解臣下內心的想法,也只能通過散布全國的錦衣衛密探和朝中大臣的奏報來了解,他能看到的,也只是錦衣衛密探或朝中閣老大臣想讓他看到的。

從李文博的這些表現來看,朱由檢有完全的理由相信,他對自己還算是忠心,甚至可以說有些愚忠,以死明志這種事,朝中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得到?

然而,李文博卻真做到了,從孫承宗和錦衣衛的奏報中,朱由檢完全可以看得出,若不是杜斌救援及時,李文博就真的自刎而死了!即便如此,李文博還是身受重傷,現在還在孫承宗行轅裡將養呢!

而且,從兩份奏報中,朱由檢還現了一個十分顯眼的事情,那就是跟蘇松6營和欽差水師行營戰力有關的東西。

從兩份奏報中,朱由檢現,不管是蘇松6營也好,還是欽差水師行營也罷,他們之所以戰鬥力驚人,在戰陣中悍不畏死,全都是用銀錢給堆出來的!每個月光每個士兵的膳食費用支出,就在五六兩銀子之間,還沒算薪餉!

這麽高的費用支出,讓本就捉襟見肘的朱由檢,不由得為之瞠目結舌。目前大明的國庫年入也才三千萬不到。

以蘇松6營或者是李文博的欽差水師行營這種高薪養兵的法子,將這三千萬的歲入全部拿出來養兵,也不夠全國百萬之兵的吃喝拉撒了!更何況全國還有那麽多官員臣僚,后宮之中還有那麽多的妃嬪宮人,哪一樣不要錢?

朱由檢登基之後,已經一再節儉,節儉得沒法再節儉了,國庫中的銀子依然像是流水一樣,眨個眼睛就沒了,很多時候,各地押解進京的稅銀,甚至只是在朱由檢面前亮了一下相,朱由檢連銀子都沒見著,就全都又花出去了。

不當家不知油鹽貴,做了大明國的皇帝之後,朱由檢才現,這個皇帝真的不好當,這麽大一個江山,黃河鬧水患了,甘陝鬧饑荒了,延邊流民四起了,遼東韃子犯邊了……

事無巨細,每一樣送到朱由檢禦案上的奏章公文,都需要他這個皇帝去頭痛,每天,他都需要花費十幾個時辰,去處理這些已經經過朝中大臣閣老篩選了一遍,最後才送到自己面前的公文奏章,每一個都讓他這個大明帝國的皇帝如坐針氈。

無數次深夜,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躺在床上時,朱由檢甚至連身邊侍寢的妃嬪都沒力氣動一下,躺在床上,就像是一具行屍走肉一般,每當這個時候,朱由檢甚至覺得,這個皇帝做起來真的很沒意思,甚至還趕不上自己做親王的時候,那麽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有錢能使鬼推磨,雖然只是一句民間俚語,但朱由檢卻真真的覺著,這句話說得真是太對了,從蘇松6營和欽差水師行營這兩支總人數不足七千人的戰鬥力,朱由檢就可以看出,這句話真多說得十分在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用在這種幾乎是用金錢堆積起來的軍隊身上,是再貼切不過了。而且從這一點上來考慮,朱由檢覺著,自己對杜斌和李文博,也沒有什麽好顧忌的了。

以全國舉國之力,想要供養這樣的一支軍隊,都會捉襟見肘更何況是杜斌和李文博這種通過助餉,向商賈巨富化緣的方式,組織起來的軍隊了!商戶巨賈再有錢,還能比整個朝廷有錢麽?縱觀華夏歷史,富可敵國的商賈,又有幾個?

供養這三千欽差水師行營,恐怕也已經是李文博的極限了吧?而且這種助餉募兵的方式,也隻可能是飲鴆止渴,時間絕對長不了,從孫承宗和錦衣衛的奏報上,就可以看得出,給李文博助餉的三個江南富商,現在已經跟李文博鬧翻,追著李文博討要欠款呢!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最後結果到底如何,李文博和江南商戶之家,就已經生了間隙,永遠不可能再是鐵板一塊!這樣一來,即便李文博不解散欽差水師行營這三千水師,他也變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最終也只有解散水師行營這一條道可走!

只不過李文博欠的這幾百萬兩銀子,打的卻是朝廷官員的名義,這才是讓朱由檢最為惱火的事。現在蘇松這幾家商戶還只是到孫承宗面前告李文博,要是一個處理不好,跑京城來找自己告禦狀了,到那時卻又該如何是好?

殺不殺李文博,無關緊要,可問題是殺了李文博,自己也沒法子變出幾百萬,賠給蘇松這些商戶啊!這才是朱由檢最鬧心的事情!

內閣諸臣還在為此爭吵個不停,有人主張殺了李文博,也有人想要保下他,認為他立有大功,京師危機剛解,便殺戮功臣,於國不祥,也會失去軍心民心,下次若再有京畿之危,天下恐無人再肯奉詔。

兩方閣臣爭執不休,朱由檢被吵得厭煩了,索性連聽都不聽了,轉頭對身邊的內官王承恩說道:“承恩,擬旨,詔蘇州府同知、提舉蘇松商會局事,江浙閩廣沿海諸邊巡閱欽差李文博火進京見駕。”

說完,朱由檢便徑直走出了禦書房。王承恩微微一愣,然後躬身應道:“奴才遵旨。”直起身後,王承恩這才又對禦書房中的一眾閣老大臣說道:‘諸位大人,請回吧。’

朱由檢的旨意,五天后就送到了山海關內孫承宗的行轅內。被軟禁之中的李文博接到聖旨後,沒有任何遲疑,當即表示奉詔進京。

至於在山海關外的三千水師行營的官兵,朱由檢沒說要如何處置,孫承宗自然也就不願越殂代皰。現在這個三千水師可是個燙手山芋,每個月光是夥食費消耗,就是一二十萬兩白花花的銀子,孫承宗自然不肯接手了。

不僅是孫承宗,換成別的任何一個人,也都不敢接手,誰接手誰倒霉,再多的錢,也經不住流水似的大手大腳的花銷啊!

水師行營的地位頓時就變得有些尷尬起來,人是李文博帶來北方的,現如今李文博奉詔進京,其他人又全都不肯接手這個燙手山芋,最後也只能任由他們繼續待在山海關外,好在這支隊伍的戰鬥力不錯,待在北方,至少還能對女真韃子保持一定的威懾力,孫承宗也只希望他們能夠安安心心的待在那,不要給他惹是生非就行。

從山海關出的時候,張進,沈君山他們還有些擔心李文博的安危,害怕李文博進了京師,會有生命危險,甚至沈君山還大膽地提出了兵變,從孫承宗行轅之中,搶回李文博的提議。這一提議甚至還得到了群起響應,甚至馬上就要執行了!

最後關頭,還是顧絳勸住了他們,跟他們說,皇帝在聖旨之中,加上了李大人的官職,因此,李文博奉詔進京,只會有驚無險。

而沈君山他們如果動兵變的話,不管最後兵變成功與否,李文博都將背上叛亂之名,如此一來,崇禎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再容得下李文博,也再容不下他們這三千水師!

所以,最後,沈君山他們才沒有選擇動兵變,不過為了保險起見,顧絳作為參謀長,最後還是下令水師行營的哨探隊沿途秘密護送李文博進京,必要時也可解救李文博。同時,李文博的一個排的親兵,也跟隨李文博一同進京。

李文博的蘇松商會局中,有一百護衛隊的編制,李文博作為商會局提舉,帶三十個護衛隊隊員在身邊,也不無不可,傳旨的內官和錦衣衛也沒表示反對, 孫承宗也就默認了這三十個護衛隊跟隨李文博一同進京。

為了照顧“受傷”的李文博,進京的隊伍一直用了七天時間,直到第七天晚上華燈初上時,才終於踏進了京師東直門的大門。

從年前韃子圍困京師開始,京師的各個大門一直都是緊閉著,斷絕了城內城外的一切聯系,當時連袁崇煥想要讓救援京師的官兵進城修整一下,京師的城門都沒打開過。直到韃子退卻,京師之圍解除後,又過了十幾天,朱由檢才下令重新開啟京師九門,恢復了京城內外的通道。

將李文博他們安頓在京中靠近皇城的一座驛館中住下後,傳旨的內官這才進了皇城複命。

從王承恩那聽到傳旨的內官已經回宮,朱由檢當即在禦書房召見了內官,仔仔細細地詢問了內官傳旨時的情形,包括李文博接旨時的反應,欽差水師行營官兵的反應,以及進京途中有沒有什麽異常舉動等等,都問了個遍。

傳旨的內官也詳詳細細的向朱由檢進行了匯報,聽內官說李文博幾乎沒有任何遲疑,便奉旨進京後,朱由檢總算是又松了一口氣。

傳旨的內官離開後,朱由檢在禦書房內來回踱著步,思考良久,這才又轉頭對王承恩說道:“承恩,你馬上去太醫院傳旨,帶上太醫令,去驛館替李提舉瞧病。”

王承恩楞了一下,急忙應道:“是,老奴遵旨,老奴這就去辦。”說完,王承恩便馬不停蹄的去了太醫院,帶上太醫令,又直接出宮,去了驛館。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