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探花為王》第152章小碼頭
  第一百五十二章小碼頭

  冬日的大江,就好像畫上的風景一般,顯得越發的寧靜迷人。李文博站在小小的烏篷船船頭,迎風而立,望著靜謐的江面,心中竟然也升起了一股飄然欲仙,如在畫中的感覺。

  “大人,前面便是寶山,過了寶山,便是松江府境了。”方圓走到李文博身後,指著前面不遠處越來越近的一座小山對李文博說道。

  李文博微微點了點頭,那寶山乃是長江口的一個凸起部位,地理位置十分顯要,若在上面建上一座炮台,再在與之相對的崇明島上建上幾座炮台,便可控扼整個長江入海口,那可真真的算得上是戰略要衝之地了!

  烏篷船很快便經過了寶山,李文博抬頭望著寶山上鬱鬱蔥蔥的松柏,轉頭問方圓道:“方統領,我記得這寶山上有一衛所吧?”

  方圓躬身應道:“是,寶山上有一百戶所,屬於吳淞江千戶所管轄。在江對面的崇明沙島上,也有一個百戶所,這些衛所構成了大江入海口的防禦體系,乃是江南門戶鎖匙。”

  李文博微微點了點頭,又問道:“那為何大江之上,竟然沒有軍兵巡邏?”

  方圓遲疑了一下,這才說道:“大人,如今嚴冬時節,又臨近年關,守衛軍士難免有所松懈。”

  “正是因為年關將近,才更要加強巡邏!這個時候,如果有倭寇犯邊,那豈不是如入無人之境,任其燒殺搶擄了麽?”李文博正色說道。

  “大人說的是。”方圓急忙回了一句,但心中卻有些不以為然。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李文博只是蘇松商會局提舉,就算加上錦衣衛的千戶官職,也絕計管不到蘇松地方守禦上去的。地方的守禦職責,自有當地父母官以及總兵府、衛所軍兵負責。

  李文博自然也是知道這些的,他只不過是想起後世西方夷人仗著船堅炮利,從長江口強行直入南京,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舊事,心生感慨罷了。

  之前他一直待在吳縣,活動范圍也僅限於蘇州吳縣太湖那一片,如今終於有機會從長江出海,直達松江府。看見這大好河山卻無人防守,心中有些感慨罷了。

  既然自己來到了這個時代,那無論如何,自己也要利用蝴蝶效應,稍微扇動一下翅膀,改變未來歷史的走向,哪怕只是稍微有所改變,或許也能避免華夏歷史上那段黑暗屈辱不堪回首的歷史吧?

  烏篷船過了寶山,便算是正式進入了松江府的地界。松江府雖然名為府,但地盤其實不大,只有華亭、青浦、上海三縣之地。這個時候的松江府,最繁華的地方還不是上海縣,而是府衙駐地華亭縣。

  松江織造處衙門,也是設在松江府城之內的,也就是在華亭縣內。原本李文博要到松江府,走陸路比經水路要快得多。但因為後世的上海的緣故,李文博便想要來看一看後世那個世界聞名的繁華之都,因此才繞道走水路而來。

  這時的上海縣,遠不如後世那般繁華,後世的外灘、浦東新區等地,這個時候要麽還是一片汪洋大海,要麽便是一片荒涼的鹽鹼地。上海縣的縣衙,也在遠離海邊三四十裡地的內陸。

  李文博和方圓在大江入海口的一個小碼頭邊上了岸,李文博估摸著,大概便是後世陸家嘴那附近,然而現在卻只是一片荒涼少人的鹽鹼地。只有一條坑坑窪窪的土路,一頭連著小碼頭,一頭連著三十裡外的縣城。

  在距離碼頭百十米遠的土路旁邊,有一家小小的茶水鋪子,後面是兩間茅草屋,前面用竹竿撐著一大塊粗麻布,遮擋了一下雨露,下面擺著幾張小矮桌,這時也只有稀稀拉拉的幾個客人,在那喝著茶水吃著小點心。

  李文博帶著方圓走進茶水鋪子,隨便找了一張空桌坐了下來,一個五十多歲的小老兒便笑著迎了上來,說道:“客官,您來了。您要來點什麽?”
r />  “先給我們沏壺熱茶,暖暖身子,再隨便上幾個熱菜,一壺小酒,也就夠了。”

  “好嘞,客官您稍等。”小老頭笑容可掬地說著,轉身離去,不多時便送上來一壺熱茶,給李文博和方圓斟上茶,說道:“兩位客官請稍等,酒菜馬上就好。”

  李文博點了點頭,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熱茶入腹,身子也暖和了許多。又過了一會兒,小老兒便端著幾樣熱氣騰騰的小菜,一小壺酒,一一放在李文博和方圓面前,說道:“客官,請慢用。”

  “有勞老丈了。”李文博禮貌地說了一句。方圓提起酒壺,先給李文博倒了一杯,然後給自己也倒了一杯。

  李文博拿起筷子夾了一筷子菜,品嘗了一下,味道還不錯,不禁點頭說道:“嗯,味道還不錯,方兄弟,你也快嘗嘗。”

  “好。”方圓應了一聲,也拿起筷子夾了一筷子菜。

  兩人一邊吃著菜,一邊喝著酒。眼看著茶水鋪子裡的客人少了些,那小老頭也忙空了,李文博便朝他招了招手叫道:“老丈,您老請過來一下。”

  小老頭急忙走了過來,笑著對李文博說道:“客官,您有什麽吩咐?這飯菜可還合口?”

  李文博點了點頭,說道:“嗯,味道不錯。老丈您這生意應該很好吧?”

  “唉,好什麽好,只能勉強糊口罷了。”小老兒微微歎息了一聲說道,“我們這兒不比松江華亭那些地兒,地不肥,出產的東西不多,人自然也就少了。”

  李文博點了點頭,又問道:“老丈,您這鋪子開了多久了?”

  小老頭勾著手指算了一下,才說道:“算起來,已經有五六個年頭了咯。”

  “這麽久了?那老丈在這裡見過的人肯定很多吧?”

  “這倒是,每日裡這碼頭總有百十個人上岸吧。”小老頭點了點頭說道。

  “那老丈見識一定很廣吧?可有什麽趣事,說來給我們聽聽呀。”

  “不知客官想要聽什麽趣事呢?”

  “人吧!我聽說海外有跟我們完全不同膚色頭髮的夷人,老丈可曾見過?”

  上架了,求個首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