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與秦始皇做哥們兒》第177章 崔氏
  隊伍到達濟水時,天尚早,衛君便迫不及待的入住了崔邑。一路而過,秦夢明顯感覺到,齊國城邑富庶非魏邑可比,民風淳樸,恭敬禮讓。

  “崔邑,是齊太公呂尚嫡子齊丁公呂伋的嫡長子季子的封地。本應嫡子季子乘襲齊地公爵,但他卻辭而不受,讓位於叔乙。叔乙繼位後,故封季子於此地。”

  周術發現秦夢很喜歡聽這些枯燥無用的歷史淵源,接著介紹道:“我們常說家國天下,一方諸侯朝堂之上濟濟一堂的諸卿大夫,雖姓氏各有不同,但細數下來他們都是一個祖先,來自一個姓氏。崔氏雖不姓呂,但卻是齊太公重要的一支。我們熟知的崔杼是就是呂季子的十三世孫,此人的事跡你大概也了解一二吧!”

  秦夢搖搖頭,怎能不知道崔杼在史記中有濃墨重彩的一篇。關於崔杼,又是一個紅顏禍水的故事,這個亂局也是春秋歷史的一個縮影。之所以搖頭,就想從周術口中比對一下歷史又何詫異,不過失望的是故事經過一樣,大概都是出自《左傳》的緣故吧!

  這個紅顏名叫東郭薑,是齊國棠公的妻子,棠公短命而不能和美人長守。崔杼去吊唁棠公時,碰上了東郭薑,驚鴻一瞥,淫心大起,回來的路上念念不忘。

  崔杼便將心裡的想法告知的家臣東郭偃,事情巧的是,東郭薑正是東郭偃的姐姐。家臣東郭偃告誡崔杼,崔氏來自伋公,而東郭來自桓公,按照周代的禮儀,同姓不可結婚。崔杼被愛情衝昏了頭腦,執意娶了過來。

  不知怎麽齊國國君莊公和東郭薑勾搭上了,兩人私通。齊莊公數次侮辱崔杼,崔杼心生怨恨,便托病不上朝,莊公也是有意思的國君,竟借著探望崔杼的名義,其實想接著調戲東郭薑。東郭薑入室,與崔杼一起把門關上不出,齊莊公抱柱唱歌。崔杼也是一個男人,而且還是一個很有權勢的男人,對於此事,是男人都忍不了。

  崔杼見莊公身邊並無甲士,便領著家臣執兵器一擁而上。莊公請求和解,崔杼不答應,莊公又請求盟誓定約,崔杼也不答應,莊公於是請求到宗廟自殺,崔杼仍不答應。“君之臣杼疾病,不能聽命。近於公宮。陪臣爭趣有淫者,不知二命。”莊公跳牆想逃跑,被射中大腿,反墜牆裡,被殺。

  在齊國歷史上有名的齊相晏嬰,來到崔杼家門口哭喊說:“君主為社稷而死,我也為君主而死;君主為社稷而逃亡,我也為君主而逃亡。如果他是為了自己的錯誤而死而逃亡,又不是他的親寵之臣,誰願意這樣去作?”門開後,晏嬰進去,枕在屍首上大哭。又起來跳了三次後,出去。家臣對崔杼說:“一定要殺晏嬰。”崔杼並不昏聵,知道晏嬰的影響力,故而沒有殺他,對手下說:“民眾對他有期許,放過他可以得到民心。”

  接下來故事更亂了,齊大史得知此事,秉筆直書,崔杼弑君。崔杼怒道:“你也不記載前因後果,讓我獨背罵名,可惡至極,”太史便被殺了。太史一職都是世襲更替,齊太史弟弟接替太史,還是如此直書,結果又被殺死。太史的第二個弟弟,接著記載,結果又被殺。

  崔杼告訴太史第三個弟弟太史季說“你三個哥哥都死了啊,你難道不怕死嗎?你還是按我的要求:把莊公之死寫成得暴病而死吧”,太史這種寧死直書的職業操守確實令人敬佩。季正色回答“據事直書,是史官的職責,失職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這件事,遲早會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寫,

也掩蓋不了你的罪責,反而成為千古笑柄”。太史全家真狠!崔杼心裡發慌,如此下來只能激起更多的反對。太史也就這點要求崔杼自信掌控了全局,便放了他。太史季走出來,正遇到南史氏執簡而來,南史氏以為他也被殺了,是來繼續實寫這事的。  崔杼立柞臼為君,即齊景公,自己為右相。兩年後,與其子崔成等互相爭權,家族發生內訌,左相慶封乘機攻滅崔氏,崔杼上吊自殺。

  崔杼身死,嫡子跑到魯國避難去了。崔氏雖位子齊國朝堂,但沉澱十幾世的人脈,卻無人能撼動,影響力一直延續至今,子南真之所以要停留崔邑,那是要拜訪一下崔杼的十七世孫,崔季子三十世孫:崔意如。也是崔邑的真正主人,隻從田齊合並了齊魯之後,崔氏的影響力便左右了齊國朝堂。

  崔氏是隱形的諸侯,說他是第二個齊王一點不為過。崔氏在這個時代的到底有如何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秦夢並不知曉,但依稀知道崔氏在後世上千年中一直是乃名門望族,世襲門閥。

  從東漢起,世稱天下五大姓:崔盧李鄭王。崔氏派第一位。唐初,按士族門第排姓氏, 稱“崔、盧、李、鄭、王”均為一流士族。唐初官員修訂《氏族志》時,依習慣把崔氏列為第一大姓,唐太宗知道後大怒,說:崔氏既無顯官,又無人才,憑什麽列為第一?難道我李氏貴為天子,還比不上崔氏嗎?後來唐政府下令改皇室李姓為第一,皇戚族長孫氏列第二,崔姓及其他山東士族列第三。盡管如此,崔氏的勢力也沒有絲毫受損,唐朝裡三百年,崔氏出了二十三位宰相。

  萬事萬物都是有根基,有後世之事也可知前世之事,崔氏勢力到底如何,有此可見一斑。後世之事周術並不知曉,但當今之事周術卻能如數家珍,崔氏和秦國走得很近,秦王庶女多嫁與崔氏之孫做妻妾。

  在上古時代,殷商和秦都有玄鳥墮卵,而有其祖的傳說。事實殷商和秦的祖先都是東夷之族,他們來自東方。呂齊都臨淄那時因為,周武王死後,成王即位,周公旦輔國。按照殷商傳統本應武王弟弟管叔接登大位,結果武王傳為給了幼子成王。

  文王十子中的老三管叔很是不滿,便起兵造反。殷商帝辛之子武庚,東夷的奄地的蜚廉相呼應,齊太公便來到奄國平叛,追叛軍蜚廉到了海邊才將他殺死,將蜚廉一族遷西戎。至此呂尚被封在奄地,監視東夷之族,奄地就在歷山一帶,舜曾經躬耕於歷山。

  這裡的蜚廉就是嬴秦的祖先,齊地現在依然還有嬴姓命名的村莊鄉邑。秦國處西戎之地,自然被戎狄同化,但歷代國君始終不忘自己的根,常會派大臣祭奠先祖故土,秦國特使必經崔邑,一來二去便和崔氏一族有了親密的交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