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明之帝國再起》第八十 真假太子(2)
  PS:前一章細節有所改動,第一時間看到更新的,可以再看一遍修改版。

  前後兩三波人都未能辨認出太子的真假,事件再次陷入了撲朔迷離之中。

  十一月初三日,兵科給事中戴英上奏:“南來太子真假未辨,請多官會審。”朱由樺表示同意盡快立案審理。

  第二天,朱由樺正式下旨會審太子於大明門外。在開審前朱由樺先召見了前左春坊左中允劉正宗和右春坊右中允李景濂入武英殿談話。

  一見面朱由樺就極其嚴肅地向二人道:“兩位愛卿雖是太子舊日的講官,確定能辨太子真假麽?”

  劉正宗當即表示:“太子若真還好,若假,臣定會將其問得啞口無言!”

  對於這個答覆朱由樺很滿意。

  群臣先後在馮可宗府邸見到了自稱太子的少年,其中一位朝臣拿出來一張紫禁城的地圖放在了少年面前然後開始問問題。

  “這是哪的圖?”

  “這是北都宮殿的地圖。”

  接著官員手指承華宮問這是哪裡?少年笑了笑:“這是本宮居住之所。”

  又指向坤寧宮,少年說:“這是母后的居所。”

  地圖辨認題問完,正確率百分之百。

  這時又一名朝臣走上前問:“公主(即有名的長平公主)現在在哪裡?”

  少年的臉上略帶憂傷,歎了一口氣:“不知道,想必是凶多吉少。”

  城破前夕,崇禎雖然砍了長平公主一劍,但公主並沒有死,而是被及時搶救了過來,後來便一直被安置在北京。所以對於公主保住了一條性命的事雖然普通士紳不清楚但不少南來的官員都清楚。

  有個南來官員見少年答錯了就站出來說:“公主和都人們(指宮女)一起逃到周國舅(周奎)家去了。”

  言外之意就是:連這個都不知道你就別裝了老實交代吧。

  哪知少年的回答卻讓這個官員手足無措:“當時同都人一起逃往周國舅門家的人,不是公主而是本宮。”

  再爭論下去也沒意思,反正當時兵荒馬亂的,什麽說法都有,但沒有一個是眾人可以公認的。所以這時劉正宗作為殺手鐧上場了。

  “我原是東宮講官,你可識得我?”

  “不認識。”

  “太子平日在哪聽課?”

  “文華殿。”

  “太子一般是怎樣練字的?”

  “詩句。”

  “一般寫幾行?”

  “寫十行。”

  “講讀先後都有什麽內容?”

  “忘了。”

  劉正宗正想接著問下去。卻發現少年不再回答了,只是衝著劉正宗笑。

  劉正宗被少年笑到發毛,就停止了問話。

  少年一臉嘲弄道:“你認為本宮是假的就是假的好了。本宮原本就沒有想過和皇叔爭皇位的。”

  有了這句話,在場的朝官們都不說話了,問答到了這一步再往下問也就沒有意義了,於是諸臣一合計決定收工複命。

  劉正宗回奏:“眉目全不相似。講所、仿書全說錯了,臣認為南來太子是假。”

  兵科給事中戴英也回奏:少年假冒太子,並沒有提到先帝曾經讓他在中左門旁聽庭審的事,而且問他嘉定伯的姓名他也不回答。因此戴英最後的結論也是太子為假!

  他同時也提出了一個重大疑問:小小年紀的少年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這個假太子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大奸大惡之人圖謀不軌。

所以戴英強烈建議一定要查出幕後的主使者,並且交給有司嚴厲懲處。  戴英提到的中左門庭審的事這裡有必要簡單提一下。當年崇禎曾在朝堂之上公開審訊一個叫做吳昌的罪臣,而與此同時為了讓太子能夠積累一些治國的經驗,從中得到學習,崇禎特地叫上太子跟著一起上朝,並讓他在中左門旁聽,所以那一次有很多的大臣得以見到太子一面。

  而且那件事是發生在崇禎十六年,距離現在只有一年左右,因而戴英認為如果眼下的人是真太子,他一定會對這事有印象的。然而在問話時戴英當眾向少年提出了這個問題。少年卻答不上,很明顯有問題。

  不過這依舊只是猜測,不算有力的證據,難以服眾。

  第二日,案件再次出現新的線索,有一個在東宮內當過差的內侍向朱由樺送上了一份密疏,稱真太子的小腿腿骨異常,每根骨都是雙骨,因此無人能夠假冒。

  於是朱由樺又結合前日劉正宗、李景濂提供的太子眉長於目的體貌特征和當時清廷幾乎在同時審理假太子案時崇禎的袁妃提供的有虎牙,足下有黑痣的三大典型特征,派人去少年居住處一一查看。

  不久朱由樺得到回復,通過仔細查驗,少年的體貌特征並不符合其中的任何一點。

  朱由樺很是欣慰,把這個結果告知群臣,並諭令明日再審。真相似乎就要水落石出了。

  第二天,太子案於午門開庭。為了充分體現審案過程中的公平公開公正,朱由樺特地將另外一個擔任過東宮講官的關鍵證人方拱乾找來參加辨認。

  方拱乾此前因為變節被牽連到“順案”中,下了監獄,因為情節不算嚴重,沒有被判斬決和流放等重刑。

  方拱乾與前面的劉正宗、李景濂不同,曾長期擔任過詹事府少詹事一職是太子的主講官,所以對太子的具體情況肯定是相當熟悉的。現在正值關鍵時刻,朱由樺也不得不把方拱乾放出來,好給南都諸臣和關心此事的士民百姓們一個交代。

  等到一切準備好了,官員們也都到齊了。

  主審官王鐸指著方拱乾道:“可知這位是誰?”

  少年回頭一見是方拱乾,馬上激動的道:“方先生原來在這兒。”

  此時的方拱乾卻沒有說話,在看到少年的人後,他如見了鬼魅一般,一臉的驚恐不安之色,然後什麽話也不說,人也不肯再向前走一步,反而轉身玩命地向人群裡鑽。一溜煙就跑沒影了。

  目睹了這一幕的在場眾人全部懵了。

  侍禦史張孫振一邊跑去截突然發瘋般跑走的方拱乾,一邊衝著蹲在堂下的少年道:“方詹事如此反應,你必是假太子!”

  少年回答:“我到南方來,是李繼周持皇伯諭帖來招我,不是我自己主動來的。你等不認也罷,何必汙蔑我?你張孫振不也曾經在皇考(崇禎)朝做過官嗎!為什麽一下就變成了這個德行?”

  少年的話一出,全場頓時議論紛紛。

  眼見方拱乾一時之間找不回來,案子再也無法審下去了,王鐸走上前謝幕:“千假萬假,總是一假。是本官一人承任,不必再審!”再次派人送少年回到馮可宗府中。

  本來把南京的大小官員全部招來就是為了當眾證明這個太子是假的,並以此平息全城的不利的輿論壓力,但沒想到方拱乾臨場發瘋,王鐸相當之鬱悶,於是隻好主動發言承諾願背黑鍋,這才勉強把局勢給穩定住。

  廷審失敗,阮大铖總結案情的經過後,敏銳的意識到了其中存在的貓膩,於是連夜向皇帝提出了三點疑問:第一,方拱乾臨場發瘋,必是了解到了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或是確實認識這個少年,但因為其中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所以才致使方拱乾裝瘋逃離廷審,不敢把真相公之於眾。

  第二,聽聞太子為人凝重,話不多,但為什麽這個少年卻極為善於機辯?

  第三,北京也出了一個太子,而且對宮中的事情了解得很清楚應當是真的。

  基於這三點阮大铖得出了結論,南來的這個太子肯定是假冒的。

  因此阮大铖當即請求將少年和臨場發瘋的方拱乾全部下中城兵馬司的獄中,進行審訊。

  朱由樺同意了,於是下旨逮捕了方拱乾,並趁少年喝醉時在晚上暗中將其抬入了中城的監獄中。

  幾經審訊,方拱乾供認少年是駙馬都尉王昺之侄孫,名字叫王之明,不是太子,然而無論再怎麽用刑,方拱乾死不供認幕後真正的主謀是誰,少年也承認自己是王之明,不是太子。

  在此期間,外間己物議紛紛,南京士民都認為太子是真的,並認為皇帝是害怕太子奪位故意整成假的,大家並不相信審訊的結論,審訊只是走走過場,最終將會處死這個太子。而“王之明”這個名字反過來是“明之王”,這婉轉地證明了此人就是太子。

  真假太子案不僅在南京引起了巨大的物議,連江北諸鎮都卷入了其中,靖南侯黃得功對審訊過程的公平表示憂慮,他認為“各官逢迎”皇帝,才不敢說真話,“東宮未必假冒”,因此他上書請求在審訊過程中不要對太子使用刑罰,更不能將其處死。

  朱由樺得到奏報後一陣苦笑,暗歎東林黨人搞出的這個陰謀之高明。

  絕對完美的心理戰術!

  朝廷越說太子是假的,士民們反而越發相信太子是真的,越發同情那個少年。同情弱者是人類共性。

  偏偏朝廷還不能動刑,一旦動刑,就成了屈打成招!反而更加表明太子是真的。

  如果不動刑,方拱乾等人又不配合,更沒法確認太子是假!

  歷史上的弘光君臣就在不知覺之間落入了東林設置的圈套之內, 弘光知道太子是假的,也拚命想要給眾人證明太子是假的,百姓就越發相信太子是真的,然後在東林黨的暗中推波助瀾,煽風點火之下,群情洶湧,南京內外要求弘光下台,太子即位的呼聲卻一天比一天高,弘光不知不覺佔到了士民百姓的對立面,給了東林引藩鎮入京奪權的口實。

  朱由樺現在也面臨和弘光一樣的處境。

  不想重演弘光的悲劇,太子案就不能再審下去了,短時間內想破案也基本不可能了。

  朱由樺深思之後,決定對太子案進行冷處理。

  不再說太子是假,也不說太子是真。

  先把這個案子擱置了下來。

  同時他也向南京諸臣和士民百姓表示:不管那個少年是不是太子,他都會以宗室親王的身份,好生優待,保證其榮華富貴,衣食無憂。”

  布告出來後,城內士民百姓的洶洶輿論這才漸漸平息。

  雖然目前的形勢對朱由樺依舊頗為不利,但朱由樺並不是很擔心,只要能從別的地方找到突破口,拿到東林謀反的證據,到時候所有的髒水都可以潑給東林,到時候“太子案”正好可以成為東林謀反的另一個有力佐證。

  想到這,朱由樺召來馮可宗,叫他加派得力人手,務必全力盯住侯方域一家和南京城內外各個關卡,萬萬不得有失。

  預知是穿越者最大的福利,朱由樺能不能扳回不利的局面就看這個預知準不準了,如果侯家果真勾結左鎮謀反,到時候一切麻煩都能迎刃而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