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宋起航》第359章 建築名家
植樹種花,只是管樓村大建設的冰山一角,整整二十余萬貫,相當於二個上州一年賦稅的海量錢財,投在了管樓村這個彈丸之地,立刻就彰顯出了資本的魔力。

只要有了資本,沙漠都能建起綠洲,更何況管樓村臨近黃河這一重要水利交通樞紐。

整船整船的木材,自黃河解凍之後,便從上遊的呂梁山區沿河而下,一路抵達管樓村左近,為了更好的裝卸木材,雖然管樓村此處並非黃河渡口,但還是建造了一個簡易的船塢,以供卸貨之用。

準備了整個冬日的石料,需要匠人們用鐵鑿一點點打造出需要的樣式。

百十幢三層小樓,依鄭捕頭此前的房屋為藍本,正在深挖地基,雖然外觀設計有所區別,但整體配置卻是一樣的。

春回大地,萬物複蘇,現在正是春耕之前,最為悠閑的一段時光,附近許多閑散的百姓,紛紛前來管樓村尋些活計,賺些外快。

有一技之長的,工錢就會優厚一些。即便什麽都不會,只要有一膀子力氣,也可以找到一份差事,只是錢就少了許多。

攤子鋪的有些開,聞起航自然不能事無巨細的進行過問,他現在最關心的只有‘德仁堂’與一座被命名為‘鳳凰大劇院’的建築。

這兩座建築,對於現在的建築技術而言,可謂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尤其是‘鳳凰大劇院’的建設,按照聞起航的要求,長五十五米,寬七十七米的大廳,不允許用一根柱子作為支撐。

為此這座劇院,現在基本處於停工狀態,除了一些雜役在清理地面之外,還完全沒有要動工的跡象。

“給聞兄拜年了。”

一大群紈絝嘻嘻哈哈的站在聞起航面前,向他拱手做賀。

“你們沒有隨諸位將軍一道赴任?”

自從宮宴一別之後,聞起航就再也沒有見過這群紈絝,他們的父輩如今都已經前往地方任職,卻留下了這些害群之馬繼續禍害京師,聞起航就不由的搖了搖頭。

“聞兄有所不知,兄弟們要留在京師看守家業。”高處俊歎氣道。

聞起航笑道:“不錯呀,這下你們可自由了,想做什麽,就做什麽,再也沒有人管束你們了。”

“那就全仗聞兄了。”潘懷正抱拳道。

“什麽意思?”聞起航一愣道。

“諸位叔伯離京之時,已經交代兄弟我等,前來聞兄此處聽用。”曹璨拿出一個信封遞給聞起航道。

“........”

聞起航看完曹彬留下的信件,整張臉都黑了。

那群混蛋,跑到地方上去逍遙,當山大王,卻將眼前這群紈絝的管束之責,委托了給自己。

就依這群家夥的本性,今天打個架,明天鬥個毆,後天搶個民女的,這些黑鍋豈不是都要讓自己來背。

“這恐怕不合適?”聞起航拒絕道。

“家父就知道聞兄可能會拒絕,這是家父給聞兄的信。”石保吉拿著信件上前道。

聞起航狐疑的接過信件,打開看完,瞬間一張臉就變得黑如鍋底。

“到了地方,你們就是太子爺,想做什麽,就做什麽,所有的官員都要賣你們些面子。可是在京師呢?你們算那跟蔥呀!怎麽就如此想不開?”聞起航拉著臉道。

“聞兄以為兄弟們想留在京師呀!”潘淮正苦笑一聲道:“可是家裡總是要留人的。”

“........”

怪不得這群家夥臉色如此難看,原來是又被當做棄子給扔了出來。這就是被當成質子了呀!

畢竟長子做質子,單獨一人留在京師這個花花世界,不但容易學壞,

萬一要是被政敵利用,想搭救都來不及。更關鍵的是將來長子們是要繼承家業的,自然要留在身邊悉心教導。至於這些作為人質的庶子們,若是真到了萬不得已的地步,舍棄了也就舍棄了。但不管怎麽說,畢竟也是自己的孩子,為他們安排一個後路,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要看看這群紈絝,就能發現,曹璨是他們當中唯一的長子,就可以知道那些號稱忠貞不二的將軍們,是怎樣的陽奉陰違,各懷鬼胎。

難怪趙老二在天下未穩之際,就要剝奪他們的兵權,這是怕前事重演,這些將領也反叛稱帝。

曹氏一門,後來能榮華富貴,出了幾位皇后,看來也不是沒有原因的。趙老二就曾在史書上留下一句:不欺其主者,獨曹彬耳。

至少在趙老二眼中,這些隨他打江山的將領們, 就唯有曹彬這一個忠臣。

“行吧,既然諸位家中拜托了,我也就不推辭了。不過醜話說在前面,我們兄弟歸兄弟,但是我的原則,就是不能吃閑飯。

從明日起,你們就各負責一個項目,尤其是眼前的這個劇院,一定要尋一位能接下來的高明工匠。

你們整日混跡京師,想必應該有些門路吧?”

有免費的壯丁,不用白不用,雖然這些紈絝們本事差勁,可是架不住他們識字呀!這年頭,只要識字,那就是高端人才。

“高明的工匠?兄弟倒是聽說一位,不過此人可不太好請。”潘懷正思慮道。

“哦,那位?”

“此人名喻浩,在建築一途,破有建樹。只是他大多數時間都在外地建造塔樓,不好尋覓。”潘懷正介紹道。

“........就他了!”聞起航一錘定音道。喻浩這個名字,也許有些陌生,可是提起他建造的開封斜塔,那可就大大的有名了。

關於開封斜塔,甚至留下了一個著名的傳說。當時人們問喻浩,為何要將塔建成斜塔,喻浩便說:京師此地平坦無山,多吹西北風,一百年後,便會將塔吹正。

果不其然,百年之後,塔是正了,正當人們擔心,下一個百年,塔要歪掉時,塔卻莫名失火,燒掉了。

只可惜他所著的建築著作《木經》三卷,失傳了。不過宋代最重要的建築著作《營造法式》就深受其影響。

這樣一位工匠,就是這個時代的國家工程院院士,若他都沒有辦法搞定劇院的跨度問題,那就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