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國江山》第385章封官與擴軍
天佑五年正月初一這一天,對於淮南的百姓和文武眾臣來說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日子。

 就在這一天,淮南之主,吳王楊渥在金陵城中正式建國稱王。

 作為六朝古都的金陵城,在經過了隋唐兩朝三百多年的打壓之後,再一次有一個新的王朝在這裡建都。

 就在正月初一這一天的上午,楊渥在眾臣的簇擁之下,登上了金陵城內王宮中的正殿中極殿的主位上面,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

 而楊渥則當眾正式宣布大吳國即日起正式成立,國號為吳,並改年號為武義。

 關於年號的問題,一開始還有人提出既然繼續奉大唐為正統,那麽就應該繼續使用大唐天佑的年號。

 不過這個觀點同樣有不少人反對,畢竟大唐如今早就滅亡了,而天佑的年號使用者唐昭宗更是死去多年,在這種情況下沒必要繼續使用天佑的年號,不如趁著新國建立之時,將年號也一並改變。

 楊渥自然是更加傾向於後一種觀點,他雖然打著複興大唐的旗號,不過在心中卻巴不得盡量削減大唐的影響力,同時逐漸斬斷與大唐的聯系,所以改元的事情就成為定局。

 在擇定年號一事上,眾臣之間的爭論也非常多,提出的年號更是五花八門,總共不下數十個之多。

 但是楊渥最終卻是選定了“武義”作為他的年號。

 之所以這麽選擇,一來是這個年號本身寓意就不錯,楊渥比較喜歡;二來楊渥記得歷史上吳國開國似乎也是用的這個年號,楊渥使用起來,更可以提醒他自己創業艱難,守業更難。

 登極之後,自然便是分封百官的時候。

 關於吳國中樞部門的設定,在立國之前便已經向眾臣宣布了,如今楊渥需要做的不過是宣布眾臣的人選而已。

 首先是內閣三個大學士的人選,以高勖為首輔華蓋殿大學士,為百官之首;李神福為武英殿大學士,兼樞密使;周隱為文華殿大學士,兼督察禦史。

 這三個人選是早就確定的,眾臣也沒有任何意見。

 而六部尚書的人選則是,吏部尚書陶雅,戶部尚書駱知祥,刑部尚書盧樞,工部尚書陳彥謙,兵部尚書劉威,禮部尚書殷文圭。

 這些人中,駱知祥擅長理財,在此之前便是淮南的鹽鐵使,負責淮南的財物收支等,如今進一步擔任戶部尚書自然沒人反對。

 刑部尚書盧樞乃是當初軍政分離時第一批出任文官刺史的人,此人在擔任刺史之前曾經在節度使府任職多年,一直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擔任刺史之後更是將當地治理得井井有條,如今他得到刑部尚書這個職於倒也應該。

 殷文圭博學多才,文采斐然,作為大唐的進士出身,又精通各種禮儀典製,讓他擔任禮部尚書是沒有問題的。

 而陳彥謙更不用說,這人雖然一直被放在金陵擔任刺史,在中樞中更是沒什麽存在感,除了近些年修築金陵城的事外,一般人都不會注意到他;不過大家都知道他其實就是楊渥的人,不僅是楊渥親自發掘出來的,更是楊渥一手提拔起來的,加上他在金陵的政績斐然,又在刺史的職務上熬了這麽多年的資歷,如今出任工部尚書也算合適。

 倒是劉威和陶雅二人的任命讓人有些驚訝。

 劉威和陶雅二人乃是標準的功勳老臣,在淮南的地位十分尊崇,威望十分深厚,在如今的淮南也只有李神福、張訓等寥寥數人能與之相比,便是剛剛立下大功的周本都有所不如,楊渥更是對他們有些忌憚之意。

 當初實行軍政分離時,在廣陵便有傳言說,楊渥將兩人一個任命為淮北巡撫,一個為漣水巡撫,都是受到多方掣肘,有名無實的職務,這是在用明升暗降的手段來剝奪他們的權利。

 這種說法雖然談論的人很少,而且隻敢在暗中進行,不過很多人卻覺得這就是事實。

 直到今年年初,劉威二人被改封為江西和浙江兩地的巡撫,再次得到重用,之前的傳言才漸漸平息。

 不過前段時間隨著吳國開國在即,廣陵城中卻是突然有傳言說,這次吳國建立之後二人都將進入中樞擔任六部中的刑部和工部的尚書,有人覺得這或許又是楊渥在用明升暗降的手段來剝奪二人的權利。

 畢竟二人在地方上手握大權,執掌一方,而到了中樞做工部和刑部尚書的話,不僅沒多少實權,而且地位在三個大學士之下,這自然還比不上之前的巡撫之位。

 這種傳言雖然傳的人很少,不過還是有一些人信以為真。

 如今楊渥突然任命二人為兵部尚書和吏部尚書,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與傳言相同,不過眾人卻不會再覺得這是明升暗降了。

 吏部和兵部與傳言中的工部、刑部不同,其實際掌握的權利可是非同小可,尤其是吏部尚書,更是六部之首,僅次於三個大學士的職務。

 楊渥任命二人擔任這兩個要職,顯然之前所謂傳言就是無稽之談了。

 至於二人的巡撫職務,則分別由李遇和李濤二人出任。

 中樞之中,除了六部之外,還有其他幾個與六部並列的機構,比如權利被大幅度提升的大理寺,其寺卿由楊廷式出任。

 楊廷式雖然年紀較輕,而且之前不顯山不露水,不過他做事雷厲風行,又兼性格耿直,更是在審理張崇一案中大出風頭,如今被任命為大理寺請倒也相稱。

 樞密院的兩個副使依舊是由朱瑾和嚴可求二人擔任。

 而都察禦史一職務暫時則由周隱兼任。

 至於六部下面的各部侍郎,則從文武官員中選擇資歷、功績等都不錯的人來充任。

 總之一點,在如今的這第一屆內閣之中,大體上還是以之前的淮南老臣出任,楊渥並沒有大肆選用他自己的親信之人,所用之人更是選擇的那些能力、資歷較高的人,這讓眾臣不由得歡心鼓舞,齊呼萬歲。

 除了構建新的中樞機構之外,楊渥同時還對軍隊系統進行了重大調整。

 首先便是改控鶴軍為羽林軍。

 控鶴軍的名字雖然也是天子親軍的一支,不過相比於羽林軍這個正統的天子親軍自然要差了一籌。

 之前楊渥還會顧及大唐尚在,所以沒有用羽林軍的名字,如今自然不需要有那些顧忌。

 除了改變名字外,楊渥又下令增加羽林軍的兵力,從如今的五千人增加到一萬人,主要負責守衛王宮以及在楊渥親征時負責貼身護衛。

 同時,因為兵力的增加,以前由五個指揮使負責統領控鶴軍的情況自然不適合了。

 楊渥將羽林軍改為左中右三個部分,每部分都是三個都三千人,分別由一個羽林中郎將統領,具體人選則是刁彥能、李禪、鍾離三人。

 至於剩下的一千人,他們實際上便是軍校生。

 按照楊渥的想法,軍校的學員必須接受兩年的訓練才能畢業,並且按照他們的表現進入軍隊後擔任隊長、副隊長或者什長的職務,同時每年招收五百學員,兩年期的話便是一千人。

 這樣只要將軍校堅持開辦下去,每年都會有五百名經過訓練的學員進入軍隊,從長期來看,即便吳國進入相對穩定的太平時期,也不會讓軍隊因為沒有經歷戰火淬煉而迅速腐化墮落。

 除了改變羽林軍外,以前的外鎮兵和牙外軍如今一並統稱為禁軍,而各地州兵則改名為廂軍。

 禁軍負責鎮守中樞以及征伐各地,而廂軍則負責鎮守各州以及擔任一些相對較輕的次要任務。

 除了改名外,禁軍的人數同樣大幅增加。

 如今的禁軍一共是七個軍共十四萬人,這一次楊渥直接下令將人數增加到十個軍二十萬人。

 一次性擴充三個軍六萬人,這可是淮南歷史上第一次這麽大規模的擴軍。

 不過在吞並了江西之後,再加上浙江如今已經被完全消化,吳國的實力有了極大的提升,要擴充兵力已經沒有任何問題了。

 至於軍官將領的來源, 這些年隨著年輕一輩將領的不斷湧現,再加上軍校的學員已經開始不斷畢業,在人選方面倒是不用擔心。

 這三個新建立的軍被命名為右鎮武軍,右鎮國軍,以及右天武軍,至於之前的三個稱號之上自然會加上一個“左”字。

 這樣一來,吳國的禁軍人數則從之前的十四萬人擴充到二十萬人,軍號分別是左右武驤軍,左右騰驤軍,左右鎮國軍,左右鎮武軍,以及左右天武軍。

 而在駐地方面,楊渥決定將五個軍駐扎在金陵附近,以鎮守中樞,五個軍駐守邊疆。

 這其中,左右騰翔軍繼續負責鎮守北方淮河防線不動,左右武驤軍則分別駐守鄂州和江西,右天武軍負責鎮守浙江;剩下的左天武軍,左右鎮國軍,左右鎮武軍,都留守金陵。

 新建立三個軍,自然少不得任命三個都督,這也是一件無比重要的事情。

 楊渥毫不客氣的直接任命朱思勍為右鎮武軍都督,命劉信和王綰二人為右天武軍和右鎮武軍的都督。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