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國江山》第386章軍銜與封爵
確定都督的人選倒是不難,不過在都督之下,還有各層將領的人選需要確定。

 新設立三個軍,這就意味著許多的新的職務空出來,這些職務因為層級相對較低,牽扯到的關系相對少些,所以楊渥在都指揮使和指揮使的人選上,大力使用新人,尤其是像李承鼎、何敬洙、柴克宏、劉崇景、周鄴等已經在戰場上有優異表現的年輕將領,這一次更是得到了大力提拔。

 事實上,楊渥早就可以擴充兵力了,之所以等到現在才施行,就是為了給這些年輕將領機會,所以在之前出征濟州島,出征江西,以及北伐之戰中,楊渥都盡量給那些年輕人立功的機會,好讓他們積累足夠的功績。

 除了擴軍以外,楊渥還對軍隊做了另外一項改革,這就是武將的軍銜製。

 不過與後世西方的那套制度不同的是,楊渥的軍銜製與漢朝的制度有些類似。

 按照楊渥的規定,都督的職務將被授予鎮北將軍、鎮東將軍等稱號,類似的稱號還有四征、四平、四安等將軍稱號,相當於後世的中將級別。

 而都督中資歷威望較高,功勞較多,有資格成為大都督,統領幾個軍兵力的將領,則被授予車騎將軍,驃騎將軍,前將軍,後將軍,衛將軍等稱號,相當於後世的上將軍銜。

 而作為最高層級的大將軍稱號,楊渥並不打算輕易冊封出去,這個稱號類似於後世的元帥,沒有足夠的功勞和威望等都別想獲得此稱號。

 就目前來說,最有希望獲得大將軍稱號的應該是李神福,不過如今楊渥還不想冊封他為大將軍,或許等將來李神福致仕之後或者病逝後再追封吧。

 在都督之下的都指揮使,負責統領一師萬人兵力,對應的軍銜則是破虜將軍,討逆將軍等雜號將軍,相當於後世的少將軍銜。

 都指揮使之下的指揮使,負責指揮一衛五千人,對應的軍銜則統一為中郎將,相當於後世的準將。

 至於再往下的職務中,都頭指揮一千人,軍銜為都尉;營指揮統領五百人,軍銜為騎尉;廂指揮統領二百五十人,軍銜為校尉;隊長統領五十人,軍銜副尉。

 再往下便是統領十人的什長,軍銜為上士、中士等。

 到了這個層級,就已經不能算軍官了,只能算士官。

 當然,為了防止戰時某些功勞較大的人升遷太快,楊渥特意規定每個職務都要求必須有相應的服役時間。

 這就是說,即便你功勞足夠了,但若是你的資歷還不夠,那麽除非有楊渥下特旨,否則你也只能慢慢熬資歷才能夠升遷。

 這或許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那些有才能的人的晉升之途,但在如今淮南已經逐漸穩定下來的年代,一切都必須逐漸走上正軌,再想像過去那樣迅速升遷職務顯然是不可取的。

 此外,楊渥也不是沒有留下一些操作的空間,若是他真的發現了值得大力培養的年輕苗子,也可以通過下特旨的方式進行快速提拔。

 所以當楊渥將他制定的這套軍銜制度公布之後,在武將之中引起了極大的爭論,尤其是這套晉升制度,更是讓許多人覺得不公。

 持這種反對態度的,多數還是那些低層武將,他們或許心中有著雄心壯志,想要在未來一顯身手,然後一飛衝天,但如今的這套制度一出來,就使得他們中大部分人的夢想成為泡影。

 不過在有許多人反對這套晉升制度的同時,卻有更多的人極力支持這套制度。

 畢竟有了這套制度,將領的升遷就不再是雜亂無章的隨意進行了。

 支持這種制度的,多數都是已經身居高位的人,他們很多都是楊行密時代的老將領,一個個資歷深厚,並不擔心這個晉升制度的製約,反而可以用這個制度來防止其他人迅速取代自己。

 便是李承鼎等年輕將領同樣不反對這個制度,畢竟他們的職務目前已經足夠高了,再往上升就不是他們這個年紀所能承受的,至少也要再熬一熬資歷才行。

 在這種反對與支持並存的情況下,最終還是通過了這套晉升制度。

 除此之外,楊渥還下令以後武將不再論品級,隻論軍銜,只有文官才論品級。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將文武徹底分割開,使他們互不干擾。

 規則制定之後,接下來自然便是授予軍銜的時候。

 最高層級的大將軍被暫時空缺了,次一等的軍銜中,自然是以李神福的驃騎將軍為首,接著便是老將張訓的車騎將軍,李承嗣的衛將軍,周本的前將軍,朱瑾的左將軍,王茂章的右將軍,剩下一個後將軍暫時沒有授予。

 至於其他的都督們,包括史儼、侯瓚這兩個功勞較大的騎兵將領,相對來說資歷功績有些不足,所以暫時都被授予鎮北將軍、征北將軍等稱號。

 倒是都指揮使這個層級的將領,因為人數較多的緣故,需要的雜號將軍稱號卻是著實為難了兵部的相關人員,讓他們絞盡腦汁才想出了足夠的稱號,不至於出現重複的。

 而指揮使這個層級的將領,反而因為統一為中郎將的軍銜,反而非常省事。

 至於更低一個層級的都頭的軍銜,更是不用費心。

 不過在授予軍銜後,楊渥卻是又最加了一個命令,那就是自此之後,只有中郎將及以上的軍銜獲得者,才有資格被稱為將軍,至於這以下的副尉等軍銜獲得者,都不能稱將軍,只能稱其職務或者軍銜。

 這一點的目的是為了使將軍的身份變得更加顯赫,不至於像以前那樣,隨便一個營指揮都敢自稱本將。

 總的來說,軍銜製的實行,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進一步規范軍隊,改變以前藩鎮軍隊時遺留下的種種不良習慣。

 授予軍銜之後,接下來便是最重要的部分:分封爵位!

 按理來說,如今天下未定,楊渥也僅僅是稱王,還沒有直接稱帝,要分封爵位還有些過早,但楊渥等得起,許多人卻等不起。

 像李神福、張訓這種老將,如今已經五十多歲了,在這個時代已經是標準的老將,他們是很難保證活到將來楊渥一統天下,登基稱帝的時候,所以對於這些人,也只能現在就給他們冊封爵位。

 相對於軍職不能直接傳承給後人,爵位卻能直接傳承下去,所以李神福等老將如今反而更加希望獲得爵位,以傳於後人。

 楊渥自然明白他們的想法,所以對於這些上了年紀的老將們一般都不會吝嗇於爵位。

 不過對於那些年紀相對還年輕,將來還有大量立功機會的將領,楊渥自然不會給太高的爵位,不然將來就會出現賞無可賞的情況,到時候屠戮功臣的事情往往就不可避免了。

 最後經過綜合考慮,楊渥決定吳國的爵位仿照後世明朝的,暫時隻設定為公,侯,伯三個等級來冊封功臣,並且世襲罔替。

 其中公爵又分為國公和郡公兩個等級,乃是非宗室功臣能獲得的最高爵位。

 至於更低的子爵和男爵這兩個爵位,將作為臨時賜予的非世襲爵位存在,用來加封那些有些功績,卻又不夠獲得世襲爵位的人;或者類似皇帝的丈人、內兄等。

 國公作為非宗室功臣的最高爵位,其冊封自然需要十分慎重,目前楊渥決定隻冊封李神福、張訓、劉威、陶雅、高勖這五人。

 其中李神福、劉威和陶雅三人基本上不會再領兵出征了,所以他們的爵位可以冊封為最高層級。

 而張訓雖然還有領兵出征的機會,不過也不算多。

 在這些將領之中,張訓的年紀乃是最大的,如今已經六十多歲了,所以給他這個爵位也足夠了。

 至於高勖,他本來就是最早追隨楊行密的文士,如今又是首輔大學士,自然也要給他國公的爵位才行。

 另外,袁襲、台濛這兩個已經過世的重臣也被追封為國公,並且由他們的後人繼承郡公的爵位。

 至於周本、王茂章、李承嗣等人,雖然功勞和資歷差不多都足夠了,但因為年紀相對還輕的緣故,將來應該還有機會立功,所以暫時只是被封為郡公。

 此外還有李遇、李濤等已經轉為文官,但功勞已經足夠的同樣被加封為郡公。

 而已經過世的劉金也被加封為郡公,並且由其子劉仁規繼承侯爵爵位。

 諸多都督中,剩下的李簡,秦裴,劉存等人,得到的爵位相對就更低,暫時只是侯爵。

 這些人在功績和資歷方面與前面那些人的確差了不少,再加上他們將來還有立功的機會,所以才隻封為侯爵。

 另外還有不少功勳將領被封為世襲的伯爵,也算對他們的功績的一種肯定。

 相對來說,楊渥給予這些人的爵位,不僅考慮到了他們過往的功績,同時還考慮到了將來的提升空間,所以使得同樣是都督的職務下,幾人得到的爵位卻相差甚遠。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楊渥畢竟不是從一無所有開始創業,而是繼承他父親的基業,所以那些為他父親打下基業的老臣他就必須給予豐厚的爵位獎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