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全職穿越者》第731章 放衛星
和楊豐推測的一樣,完顏希尹在得知燕京被宋軍拿下後,立刻就放棄了太原撤往大同。

 他再守太原已經沒有意義。

 奪取燕京的宋軍完全可以出飛狐峪抄他的後路,或者乾脆出居庸關向他們的西京大同,那裡才是他必須守衛的地方,太原去年才到他們手,而且還是經過血戰奪取,若宋軍包圍太原不用想也知道城裡的漢人會對他們闔城喊打的。

 他撤得很乾脆。

 不但太原放棄,整個雁門關以南全部放棄,完全撤回到舊遼境內。

 不過即便如此,留在南線的一萬契丹和漢軍仍舊被折可求所部堵在了靈石,當王彥部從威勝軍殺入晉中以後這部分金軍乾脆選擇了投降,而從真定向西的苗傅所部最先到達太原並搶過了光複太原的頭功。就在差不多同時韓世忠所部奪取冀東三州,然後在榆關和一支南下的小股金軍遭遇,但後者不但沒撞開前鋒高師旦的陣型,而且還被宋軍騎兵橫擊,最終丟下一千多具死屍潰逃。高師旦部乘勝追擊一舉奪取了至關重要的榆關,至此大宋不但盡複舊境,完全奪得從趙大開始一百多年間夢寐以求的幽州,而且使中原政權的北方界線重新回到當年後梁時代周德威丟失榆關以前。

 這一點很重要。

 當然,河北的戰事依舊沒結束。

 一來韓世忠還得奪回居庸關以及飛狐路上的各處關隘,二來他還得準備迎戰金軍可能的南下。

 奪取幽州只是第一步。

 打敗金軍的反攻才是最重要……

 呃,沒有金軍的反擊了!

 就在完顏希尹撤退到朔州時候,耶律余睹半夜突襲了他,這個契丹版吳三桂很顯然沒辜負歷史上給他的外號,可憐完顏希尹盡管怒發衝冠,但仍舊不得不逃往奉化州也就是宣化。耶律余睹沒有追擊他,而是率領部下的契丹軍緊接著殺回大同,將城內所有女真官員統統剁了,在幾個契丹軍閥推舉下自稱代王,然後派使者以最快速度跑到太原聯系上大宋朝廷。

 他要向大宋稱藩。

 既然如此楊豐就愉快地滿足了他要求。

 然後這貨變成了大宋的代王。

 而完顏宗輔和完顏希尹會合後,還控制著宣化一代,原本還想集結一支軍隊南下反攻的完顏吳乞買立刻放棄了這個念頭,在遼西一帶傾盡全力拚湊的五萬金軍不得不先去收拾耶律余睹。

 然而這時候的大宋統治者已經不是過去那些腦殘了。

 在楊豐命令下韓世忠部騎兵出榆關,趁著金國在這一帶的防禦空虛一舉攻破潤,遷,來三州,也就是秦皇島海陽鎮,山海關,綏中前所,然後一直向北逼近錦州,遼河一帶契丹和漢人全都蠢蠢欲動。剛剛到宣化準備向大同進攻的金軍不得不回撤,但當他們撤回的時候,韓世忠又毫不猶豫地撤回榆關,氣急敗壞的完顏吳乞買下令強攻榆關卻再一次兵敗。不過他也明白自己已經由攻勢變成守勢,很顯然以後他做什麽得看楊豐的臉色了,尤其是宋軍登州水軍的刀魚船隊浩浩蕩蕩出現在梁房口耀武揚威之後,他終於做出了最理智的選擇,派出使者南下找楊豐和談。

 “不談,這種事情有什麽好談?”

 楊豐冷笑道。

 “東北之地我們終究要取的,什麽時候不好說,但總歸要打的,那簽個盟約有何用?以後再被人指責一次背盟嗎?去告訴金國使者,宋金之戰不死不休,除非完顏家投降否則就一直打下去!至於什麽時候打他們,這個得看我們什麽時候有這興趣了!”

 緊接著他說道。

 “這樣也好,如今我強金弱,的確無需再和談,免得以後留人話柄。”

 張叔夜說道。

 話說此時大宋官員也是很有些唏噓的,畢竟去年剛剛被人家打得主動求和,現在僅僅一年就把人家打得主動求和,這轉折也有些挺大,不過拒絕和談倒是朝野上下共識,哪怕暫時不打了,也不能簽書面和約再給人留一次話柄。

 “傳令給韓世忠和郭永,讓他們做好準備,明年開春後就立刻向關外進攻再奪潤遷兩州,榆關那地方不夠保險,必須把防線推進到遷州,然後在遷州另建一座更大更完善的關城,並向兩側延伸建一道可以橫斷這條通道的長城!”

 楊豐說道。

 榆關不是山海關。

 雖然理論上兩者意義相同,但實際上榆關在撫寧。

 當然,楊豐也不是建山海關。

 要塞防禦是沒用的,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他就是真建一座山海關也沒什麽卵用,那是整個長城防禦體系的一環,他總不能也修長城吧?話說國師縱橫那麽多時空,還真就沒乾過這座事情,他實際上就是以這種方式告訴完顏吳乞買,和談肯定不談,和約也肯定不簽,但這仗我也沒有興趣再打了,以後這座要塞就是咱們分界線。完顏吳乞買會懂的,阿骨打的這個弟弟也是個聰明人,頭腦並不比他哥哥差多少,比如阿骨打就不想揍大畫家,而他堅持要揍結果一下子賺了個頭彩。

 另外楊豐也是告訴國內那些官員和士紳,他也不會繼續戰爭,他的目標就是推進到遷州,建立一道更加保險的防線。

 這樣後者也放心了。

 實際朝廷大宋內部見好就收的聲音也挺高,畢竟他們都胸無大志慣了,如今不但保住了國土,而且實現了追求一百多年的理想,那麽完全已經可以說滿足了,再向前進攻萬一有點意外就不好,更何況向前進攻是要花錢,這大宋財政可是越來越緊張。

 這樣就可以了,打到這個程度然後停下基本上皆大歡喜。

 “國師,大同聯絡處電報。”

 吳革突然走進來說道。

 現在這些參謀們已經有點真正參謀的樣子了,尤其是吳革和後來才加入的楊沂中表現突出。

 吳革在原本歷史上金軍攻破汴梁後,不但試圖武力護衛趙諶突圍,而且還暗中收集義勇準備反擊,當時金軍雖然攻破汴梁,但被這座城市那近兩百萬人口的龐大規模,嚇得始終就沒敢下城牆,話說汴梁人口超過了他們女真闔族的男女老幼加起來,這也由不得他們不害怕,萬一來個闔城喊打他們會被淹死的。但可惜汴梁城內的官員並不是都像吳革這樣有種,他們害怕吳革動手不成功反而激怒金軍牽連他們,然後設計把吳革騙去亂刀齊下替金國大爺解決了這個膽敢抗拒民族ronghe的家夥。

 他是勳貴,周宋兩朝開國元勳吳廷祚之後。

 楊豐接過電報立刻笑了。

 “哈,我們那位代王要完了!”

 他笑著說。

 耶律大石南下了。

 但不是進攻金國,而是先對著耶律余睹下手,這份電報是大同的聯絡處發出,楊豐強行向所有目前向大宋稱藩的屬國都派出聯絡官,這些聯絡官實際上都兼職情報官,統統都配有電台,這種東西在這個時代的作用甚至超過大炮,而且還沒有被仿造的危險。

 話說大炮火槍可都容易被仿造。

 這時候南方很多地方官都已經打著辦預備役的旗號,開始製造碗口銃和三眼銃了,據說連火箭都有人開始仿造,為了能夠在未來對抗國師,這些家夥也算拚盡全力,搞得大宋科技正有著爆炸式發展的意思。

 國師對他們的成長很欣慰。

 但電台這東西是無論如何都仿造不了的。

 “那麽咱們出兵?”

 張叔夜試探著問道。

 “當然要出兵,好歹代王也已經向我大宋稱藩,那麽我大宋就不能見死不救,不過現在冬天眼看到了,咱們的士兵不奈嚴寒,更何況他那裡有兵有將城池堅固,守到明年沒問題,明年再派兵救他好了!”

 楊豐說道。

 好吧,張叔夜秒懂了。

 這家夥不準備管耶律余睹死活。

 當然,換他也不會管,左右是契丹人內部的事情,耶律余睹對大宋的意義僅僅在於給金國增加一個敵對勢力,但就算耶律大石滅了余睹,也一樣不會和金國和平,甚至耶律大石比耶律余睹更適合大宋,因為後者隻滿足於做個代王,但前者頭上還頂著遼國皇帝頭銜,也就是說他是要恢復遼國疆域的,他會整合這些契丹人向東奪回金國控制的舊遼土地,那麽大宋正好看熱鬧。

 無論最後耶律家和完顏家打出什麽結果,都是大宋漁翁得利。

 既然這樣那看熱鬧就好了。

 “還有,折可求怎麽還不把西夏搶去的地方收回?給他和張俊發報,年底前必須把丟失的土地全奪回!”

 楊豐緊接著說道。

 吳革趕緊跑去給冬天不奈寒冷的宋軍指揮官發報,讓他們在這個冬天裡向大同西邊的河外進攻,不過折可求的表現的確不夠積極,要知道這時候秦鳳等四路置製使劉光世都已經快把西夏軍徹底趕出去了。得到國師青睞,連面都沒見,隔著幾千裡就提拔到涇源路總管的曲端,帶領他部下原本歷史上堪稱南宋西北柱石的吳玠吳璘楊政三大金剛奮勇爭先,一舉奪回失陷的懷德軍,並且與王德所部在野戰中擊敗西夏騎兵。

 後者的冷鍛甲終究是頂不住斧槍的。

 更何況王德所部還有數以千計的三眼銃,那東西糊臉的聲勢,對於第一次遭遇的西夏人來說完全可以用恐怖來形容。

 這東西雖然打不死人但嚇人啊!

 總之劉光世正在成為一代冉冉升起的將星,劉家的光輝也正在將折家姚家種家這些西北世家掩蓋,他們家族的成功,正在讓原本死氣沉沉的西軍系統一片蠢蠢欲動,畢竟誰都知道劉家是個什麽貨色,連劉家都能憑軍功如此受青睞,那其他各家難道還不如他們?這時候整個陝西各路的軍頭們都跟打了ji血般,還有上書要求殺進西夏教訓這些敢趁火打劫的家夥。

 至於這個……

 這個還是以後再說。

 國師暫時已經對外沒興趣了。

 他接下來的主要精力得放在對內上。

 他得搞經濟建設了。

 “這是我大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楊豐隨後拿出一大摞文件說道。

 “第一,鋼鐵大yuejin。

 改組利國監,以新式焦炭爐冶煉生鐵,使用新式水力鼓風機,以新式炒鋼爐冶煉熟鐵,並使用新式水力鍛錘,使利國監的鋼鐵產量在五年內提高到三千萬斤。”

 楊豐說道。

 那些大臣們倒吸一口冷氣。

 “國師,那裡最多不過年產一百五十萬斤,五年二十倍是不是太多了?”

 唐恪小心翼翼地說。

 “不多,一年不產一萬萬斤算什麽鋼鐵廠?無非就是多建高爐,多挖礦石,多采煤炭而已,那裡就不缺這些東西,至於如何管理你們就不用操心了,老夫有一整套管理模式!”

 楊豐說道。

 他的確有一整套管理模式,而且是用過很多次,解決了很多哪怕幾十年後才出現的隱患的。

 “第二,紡織業大yuejin。

 閩廣一帶木棉已大量種植,引其種北上,河北河東一帶為戰火殘破人口銳減,尤其是燕山路為戰火荼毒十余年,真定,太原等地遭金軍屠戮十室九空,存在大量空閑土地,這些土地納為官田種植木棉,老夫有新式紡織技術可大幅增加棉布產量,正好可以在那裡試用。”

 緊接著他又說道。

 這時候木棉就是棉花,在福建廣東都有種植,後來紹興和約裡面給金國進貢的東西裡面就包括棉布,既然這樣那當然要加速其傳播,說到底這東西比麻布強,尤其棉花的禦寒能力遠超麻布,有了大量棉襖就可以保證遼東的作戰了,要不然連南宋官員都評價這東西虜尤喜之呢!不要小看這點禦寒能力的提高,這代表著漢人控制區從南向北的實質性擴展,以唐朝之強盛也不過在朝陽一帶住了幾千戶漢人,但到明朝就已經可以跑到開原搞武裝移民了。

 這就是禦寒能力提高帶來的。

 話說皮草雖然更好,但不能指望老百姓人人穿得上啊!

 看著那些虛心記錄的大臣,楊豐繼續放他的衛星:“第三,鹽業改革,老夫有新式製鹽技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