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無賴帝師》第656章 孝字營
就在劉赫思索對策之時,卻聽關羽突然放聲大笑起來。

“我關羽隻盼能多幾個像樣的對手,何來意外之說?”

劉赫驚訝的望著關羽,許久之後,卻又釋然一笑。

他替關羽懸著的那顆心,終於放了下來。

一個武癡,一輩子都在尋找可以放手一戰的對手,他並不在意那個人是誰,長什麽樣子,多大年紀,只要能跟他痛痛快快的打上一場,足矣。

劉赫似乎開始有些明白,自己為什麽總是覺得關羽性情高傲,不好相處。

其實關羽和陳默沒什麽兩樣,越是純粹的人,越是讓人無法理解,正是因為這份不理解,所以才讓大部分的人,對關羽敬而遠之。

久而久之,就會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中軍帳外,激戰正酣。

劉赫已經不再替那個手持大刀的武癡擔心,或許這場酣暢淋漓的對決,才是他真正期盼已久的。

現在真正要做的,就是立刻奪回荊州大營的控制權。

劉赫轉身再次殺入敵陣,然而戰況的慘烈,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

之前關羽帶去東線邊境與東吳隔江對峙的兵馬,還不到荊州主力的三成,荊州大部分的兵力,常年駐守在北線,相比曾經的盟友,荊州主要的防禦目標,其實是時刻準備伺機南下的曹魏大軍。

大營中留守的,幾乎都是傷兵和生病的士卒,這也是關羽一時大意的地方,才給了呂蒙可乘之機,以極小的代價,就拿下了這座關羽鎮守了數年的重地。

劉赫本以為,呂蒙白衣渡江,扮作商旅,帶來的兵馬必定人數不多,就算眼下只有三成的兵力,可能會付出慘烈的代價,但奪回大營,還是十拿九穩的。

然而呂蒙帶來的,顯然不是一般的兵馬。

荊州五萬守軍,三成就是一萬五千人,卻在呂蒙手下的這區區幾千人面前,顯得那樣的不堪一擊。

劉赫手中的軍刀,已經換了一把又一把,卻依然無法替荊州守軍挽回劣勢。

雙方的士卒混戰在一起,又無法像當初定軍山一役那樣,一劍破敵,劉赫唯有穿梭在戰場之中,將所有看到的東吳精銳全部斬殺。

幾千個人的腦袋,就算跪在地上排成一排等著劉赫去砍,也要費些功夫,更何況這些東吳士卒也不可能坐以待斃,見到劉赫衝入敵陣,雖說大部分的士卒並不認識這個一身書生打扮的年輕人,但親眼看到劉赫殺人的手段,頓時如潮水般向劉赫湧來。

這並不是為了替袍澤報仇,而是出於一種本能的反應。

軍中的那些少了條胳臂或是瞎了隻眼的老卒,經常會蹲在營帳門口,砸吧著嘴,聲情並茂的給那些後輩們講述自己當年是如何英勇的撲向敵方主將的。

剛入伍還沒來得及上戰場的新兵們,總是圍成一團,聽得入迷,心中暗自敬佩,等自己上過了戰場之後才知道,人都是這樣,殺紅了眼,就忘了自己幾斤幾兩了,專門挑對面最能打的那個,奔著他去。

劉赫越是手起刀落,圍聚上來的東吳士卒就越多,劉赫本想著借此替荊州守軍減少一點壓力,卻在幾次衝殺之後才發現,自己已經吸引了這麽一大批敵軍,外圍的荊州守軍,還是沒佔到絲毫的便宜。

身為東吳的大都督,呂蒙身邊的兵馬,自然也是東吳軍中的精銳,只是劉赫並不知曉,他眼前的數千人並不僅僅是普通東吳精銳那麽簡單。

這些人的父輩,全都是當年追隨在孫堅身邊的老卒,孫家兩代人的兩次權力更迭,到了孫權這裡,轉眼已有十余年,這些人的父輩都已從普通士卒爬到了軍中的高位上,

軍職最小的也是個校尉。他們從小受父輩的熏陶,自幼習武,長大後便投身軍伍,繼續為孫家效力。

這支軍馬,早在孫策還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雛形,當年孫策親手為其命名,孝字營。

誰說忠孝兩難全,孝字營中盡忠賢,這就是江東百姓對這支孝字營的評價。

雖說這句評語除了押上些韻之外,毫無文采可言,但足以看出這支孝字營在東吳軍中的地位。

要知道當年與劉備軍聯合抗曹,一把火讓曹操八十幾萬大軍灰飛煙滅的乘風營,也沒有過這麽高的評價。

孝字營與其他軍營不同,他們的父輩就是軍人,到了他們這裡,當兵已經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作為東吳年輕一代的代表,每逢惡戰,孝字營總是首當其衝,戰功彪炳自不必說,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從孝字營成立那天起,就沒出過一個逃兵。

這可是其他軍營都沒法比的,聽說就連曹操的虎豹騎,當年在趙子龍的一陣衝殺之下都撥馬而逃,其他軍營就更不用說了,一場仗贏了還好,只要是輸了,至少也會有幾人自此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大半是做了逃兵。

除了名聲和品行之外,孝字營的戰力,也是在東吳軍中首屈一指。

俗話說得好,窮文富武,父輩都是東吳軍中大佬,從小沒受過窮,沒挨過餓的,每日除了吃飯睡覺,就是舞槍弄棒,自然練就了一身驚人的武藝,再加上家中本來就有高人從旁指點,武功底子當然不會弱。

就是這樣一群原本在百姓眼中,只是不愁吃喝,本該每日玩鷹鬥狗的二世祖們,竟然搖身一變,成了一支戰力驚人的部隊。

這讓那些當年跟著孫堅,一起參與過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江東老卒們,也不禁一個個嘖嘖稱奇,同時又很欣慰,江東總算是後繼有人了。

呂蒙之所以會派人在江邊扎下大營,並且遲遲不肯開戰,就是為了爭取時間,從北線將這支精銳中的精銳調來荊州。

而事實證明,呂蒙的判斷是正確的,也只有這支孝字營,才能以區區數千的兵力,抵擋關羽麾下一萬五千人的全力衝殺。

若是劉赫知曉這支孝字營的來歷,或許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全力廝殺了。

孝字營每一顆人頭落地,就如同在那些東吳軍中大佬們的心頭,狠狠的剜下了一塊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