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1906鐵血新華》第20章 未雨綢繆
  在孩子們節後回鄉之前,張澤華就料到可能會有一些事情發生。特別是親兵哨裡董大勇等幾個硬氣些的孩子,因此假也並沒有放太久。說是兩天,實際上排除往返的路程也就一天多的時間,剛剛夠給家裡報個平安。

  可是城關鎮那件事,張澤華卻在第一時間聽說了。為了避免事情擴大,親自率領留守親兵哨中的十二名孩子還有徐進徐東等哨長等營務處的數人親自來到了城關鎮李家寨附近。在聽說並沒有初什麽人命之後才把心稍稍放了下來。

  李山的父親在城關鎮鎮口的時候領著人見到張澤華一行的時候終究沒有像李山那樣囂張。畢竟營官的身份同幾個孩子般的新兵終究是有些不同的,不過自持自己有不少官場上的關系,說話也算不上有多客氣:“畢竟這縣裡械鬥的事情並不算少,沒有鬧出人命我也就不計較了,但是這次被弄殘的六個人我覺得多少得有點兒交代。這樣吧,我也不多要。每人二十兩安撫家屬的錢一共一百二十兩,你看怎麽樣?”

  “既然你知道這縣裡面的械鬥不少,有多少為對方的死傷賠錢的?真是笑話。是你們違反大清律令印子錢盤剝百姓、還有其他種種盤剝攤牌之事我就不舉了。不為民除害清理城關鎮裡乃至全縣像你這種人已是客氣,你還敢來要錢?一個字‘滾’”說罷,見到對方帶來的三十多號人似乎有動武打算似的。張澤華舉起了讓很多人似乎都有些眼生的火器:全長約摸一尺半左右,似是手銃,但銃身又可以抵在肩上的一件火器。密密麻麻的一共有十六個銅皮卷成的細小身管。發射裝置也很簡陋,本質上不過是以火繩代替點燃物的一種聯裝火門槍而已。

  如果再早上個幾百年,戰場上還流行重甲重盾的時候這種火器不過是一種玩具似的東西。隻能把一錢重左右的彈丸以兵丁鳥槍不到一半的速度和不到四分之一的能量發射出去,就是劣製的棉甲都不一定能夠打穿。

  不過:它至少比後世的大部分氣槍威力大,能夠直徑接近三分的一錢鉛彈面對尋常的衣服入肉見血,在非戰場級別的械鬥方面殺傷力卻是足夠的。

  因為槍彈的能量低,並且在那火藥備製方面稍微精良一些,因此在開槍的時候煙火往往隻有尋常鳥槍的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不需要因為畏懼炸膛或漏氣等原因而無法瞄準。

  見到對方似乎沒有妥協的打算,張澤華毫不猶豫的舉起這十六聯裝的三斤“卡賓火器”瞄準要射的目標,之後迅速用右手將其中一根銃管尾部的火繩塞按了下去。

  火藥的威力不猛、槍銃聲並不算大,因此在一開始沒有被認為是開槍。可直到彈丸飛速掠過近十丈的距離在李山父親的腳邊一尺遠的距離上飛濺起土花的時候才讓人意識到這精準的示威一射。

  當年張澤華最初來到這個世上的時候盡管懂一些現代武學理論,但並不熟悉武藝。自保除了那“三丈一線牽”,就是自製火器了。有清一代,雖然紙面上火器是禁器,但天理教以來尤其是太平天國時代以來這種禁令基本形同虛設。做為權力者靈活操作之權的意義都沒有了。

  張澤華不是專門的火器工匠,根本不會加工鐵器也不懂得如何加工火繩槍的螺栓。因此銅皮製成的火繩塞模式的火門銃管就成為江湖中防身的法寶。在以此立下威名之後,遇到的各種麻煩也就少了起來。後來為了盡可能的發揮效能,最終花費不少時間在請人分包任務和幫忙的情況下試製出了多件這樣的十六聯裝防身“明器”,

身邊的徐進、徐東等人手裡也發了這種專門用於低層次械鬥的聯裝火器。  短時間內的接連兩發彈丸的示威終於讓前來的人明白了這種新火器的可怖之處。見到張澤華等人三個骨乾手中的銃管至少有四五十根填裝好彈藥的銃管隨時可以發射。以這樣的距離、這樣的射術一旦開火己方為數不多的十名鳥槍兵就有可能當場被壓製。

  見到身邊人的氣勢似乎有些萎靡,同對面差距懸殊。李山的長輩也知道這仗沒法幹了。但場面上也不打算輸的太過就冷笑道:“行,算你有能耐!不過打開天窗說亮話吧:你別覺著你有新上任的總督撐腰就可以為所欲為。 這黃安縣城關鎮一代手眼通天的人物有的事!你就走著瞧吧!”

  這句話倒是讓張澤華有些意外,也陷入了沉思。

  從城關鎮到七裡坪北的路上,董大勇見到管帶有些憂心的樣子就打氣道:“管帶放心吧!我同他們李家打交道不是一天兩天了。他們這也就是說個硬話挽回點兒面子罷了。。。”張澤華在仔細思考後就卻覺得不然。董大勇等孩子不過是佃戶中的幾個硬茬而已,榨也榨不出幾個錢,不過是裝裝強勢的樣子打雞駭猴而已。而自己為整個營所有的新兵們撐腰的做法必然會觸犯這時代的某些規矩了。何況,從那人的口氣,恐怕也擁有手眼通天的人物撐腰。

  按照在張澤華原本的想法:新營建立的第一年主要是以文化補課兼政治培養為主,第二年才以軍事科目和戰備勞動為主。可是回想起自己過去的所做所說,凡事必須從最壞的可能性來打算了。那就是說:在新火器發下來之前,自己就必須開始搞一些應急性的戰備準備了,一些事情也不得不提前。

  當然,張澤華也沒有表現出過大的壓力。自從了解到這時代黃安縣的一些實際情況後張澤華就已經確信:此地盡管離歷史上的大革命時代有幾十年的時間,但也已經絕對是乾柴烈火之地。自己隻要在路線上不犯錯誤,就是走實戰練兵的另一條路應該也是可行的。

  “你說的這些我們也知道。但是我們營從今天回營聚集開始,就要做好應變的準備了,這叫未雨綢繆。”張澤華沒有隱瞞太多,對身邊的董大勇等孩子直言不諱的說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