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1906鐵血新華》第80章 迎敵戰略(2)
  張澤華當然也明白19世紀後期以來的西洋各國的軍事戰略逐漸都傾向於進攻。恩格斯談起義的時候同樣也主張起事之後就立即向周圍暫時還處於分散狀態的敵軍四處攻擊。因為防守上的優勢在新的時代總是敵不過兵力上平方律一般的消耗戰優勢的。更別說士氣和心理方面的影響。

  不過從內心角度講,張澤華還是對剛剛完成擴軍的隊伍,哪怕是新擴充的教導旅本身的官兵也信心有些不足。二連一排的官兵在防禦老湘營進攻的時候固然是第一次感覺到了過去體會不到的巨大戰場壓力和恐懼,可是城關鎮的一戰又何嘗不讓人深思?

  誰都希望自己是靈活機動擅出奇兵、進攻的時候分兵合擊、防守的時候針對敵軍各個擊破的名將、就像書裡的主角一樣。可是城關鎮的事情卻告訴張澤華:並不是只有自己才會伏擊、敵軍也會。就算是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軍隊,也不是沒有遭遇過清軍的伏擊。只不過往往能憑借對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優勢即便遇到埋伏也能破局罷了。李自成在轉戰的時候、同樣也遇到過不少埋伏,自己也最終死於並不怎麽有名的地主武裝。

  如果自己率領的是一支戰鬥力可靠、組織與訓練完善的隊伍、那當然應該主動迎敵、四面出擊。可巡視過隊伍也看過很多軍內報告的張澤華卻並不認為剛剛完成擴充不久的教導旅就有效的完成了對新兵的消化。

  在自己了解的戰史上,1931年師長趙冠英當年防守黃安縣城的時候,就抵擋了優勢之敵至少一個月的時間,因為意想不到的飛機才倉皇逃出,很多縣城可以防守更長的時間。在隊伍並不可靠、還需要臨戰訓練來鞏固的時候,張澤華在內心中是傾向於以黃安為防禦核心爭取一段“修煉時間”的。更重要的判斷還在於:自己的隊伍並不是像很多剛剛起事不久的農民軍那樣相比朝廷的主力一樣處於絕對劣勢,不走不行,不走只能是死路一條。

  張澤華相信:只要通過積極的備戰這三千人最終有和原來營主力相去不太遠的平均戰鬥力、那麽清軍就是調動可以動用的力量來鎮壓,只要不是甲午戰爭那麽個陣勢,自己也一定能夠通過防守反擊來翻盤。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恐怕就是自己最終造反成功也沒有什麽前途了。因為當面臨更強的日本軍隊有可能的干涉的時候,就是六七個師團也能讓自己吃不了兜著走。不能創造奇跡的軍隊,實際上就很難在近代改寫歷史了。

  一直跟隨在張澤華身邊負責參謀工作的張小石在知識的了解上卻比其他幾個人更多,雖然張澤華沒有名說,但也從將軍的態度中看出了大致的意思:“二連一排的傷亡報告我看了。很多官兵都是在野戰倉促防禦的情況下傷亡於敵人的炮火散彈、甚至還有很多槍傷。如果是在準備好的有被覆完善塹壕防禦體系裡、大家認為敵人的炮火對於我們早成威脅的能力還有多大?在敵人炮擊的時候,我的官兵有效躲避在藏兵洞內,可能就只有那些洋炮發射的榴彈或者獨頭重散彈般的火力才能造成一些威脅了。如果敵軍掘壕作業、相信我們的散彈槍和相應的布置也能給進攻之敵以相應的殺傷。更重要的在於:我們與可能來敵人力量的對比如果到了太過懸殊的地步、突圍應該也是有勝算的。黃安縣城數百丈的外圍,敵軍上萬兵力執行包圍其實也並非密不透風。。。”

  就這樣,“最終防禦、相機應變”的最後策略就這樣大致確定下來。

  當然,

這只是面對敵軍主力大兵壓境的情況下可以采取的策略、就是張澤華自己也並不願意單純的死守、在此之前的一段時間,通過積極的外出作戰讓對手有對己方主力所在位置的錯誤判斷也是很重要的。同時,開辟一定規模的根據地做為掌握敵軍臨近動向時的警戒也很重要。  更不要說,此時的張澤華也覺得自己手頭上的匠人、資財、彈藥材料等方面的物資準備相對於新一輪的消化需求來說還並不豐富。解決一下臨縣、建立更大范圍內的根據地還是很重要的。

  按照張澤華的印象與到了此時代的初步了解相結合的判斷:此時還沒有大傷元氣的黃安縣應該有四十萬左右的人口、面積更大麻城縣范圍內的人口應該有五十萬左右。如果再加上臨近武漢三鎮的黃陂、新城等地一共四個縣, 則比較鞏固的人口控制范圍至少在一百五十萬人左右。如果再考慮繳獲及短期內的存糧,就算這一帶還並不算富裕,維持三萬規模左右的常備軍也應該足夠了。

  此時,一直比較沉默寡言的陳安發言了,問題也很簡短:“將軍,我們是否在本縣及麻城、黃陂、新城幾地展開吃大戶、分田的活動?也就是將軍所說的土地改革?”

  張澤華沉思了片刻回答道:“黃安縣的情況還算簡單一些,志願參加常備軍隊的官兵裡家裡分田沒有什麽問題。其他縣的情況就要複雜不少。在清軍可能的圍剿被打垮之前,我們還沒有展開分田工作的精力。這些問題,冬閑的時候我們在仔細考慮。當然,以後怎麽樣是一回事,臨縣的大戶,我們必須凌晨的時候出發展開行動,不能讓大多數人跑掉。控制了臨縣的大戶,就算是控制了錢袋子了,也許還有很多可用於戰備的工匠本身。”

  這時候,董大勇忽然提議道:“要不要打更遠地方的一些大城?襄陽確實有點兒遠,還在上遊,要耽誤不少時間。可是漢口就在我們眼下二百裡外啊,還是順流。從那裡一定能獲得不少資財。”

  聽到這裡,張澤華自己也有些猶豫起來。如果在太平天國那個年代,自己是不會有什麽猶豫的。可是按此時自己所了解到還有回想起來的情況: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外國殖民勢力的介入進一步加深。漢口附近是有英租借的存在的,外國人在那裡的勢力也非其它地方可比,這也是張之洞選擇在漢口做事的原因之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