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黨軍榮譽》第二百五十一章:報國疆場上(5)
東北的局勢,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但是國內的情況,仍然是四分五裂,每個人都在打自己的算盤。  1931年十月三日,蔣校長一面全力調節廣州方面矛盾,同時見東北軍不戰而逃丟失大片國土以後,準備遷都洛陽用中央對東北日軍開戰。其發表申明:決定以西北為政府之第二根據地,而以洛陽與西安為陪都。

  在發表申明之後,蔣校長針對東北的日後作戰,專門成立了參謀組,以軍政部長何應欽為組長,甘肅省主席孫興華為副組長,商討東北作戰的一切事宜。

  十月五日,國民黨南京廣州兩政府商討和平,蔣校長請粵方到上海參加統一會議。

  廣州方面絲毫不肯讓步,要求以釋放胡漢民、蔣校長立即下野及第19路軍調寧,任陳銘樞為京滬衛戍司令為條件,粵方代表方能北上。

  廣州方面的條件十分苛刻,放掉胡漢民是縱虎歸山,至於蔣校長下野和19路軍調寧是更是完全想要謀權篡位。

  到了現在這種地步,這些喊著救國救民的革命者,所想的不過是自己的利益,或許對他們而言,九一八事變,成為他們爭取地位的籌碼。

  南京,軍政部。

  現在的局勢已經十分清楚了,在軍政部成立的參謀組,日夜忙碌著,著手策劃在東北開戰後的一切事宜。

  孫興華提出的十五個精銳師,成為參謀組最難以完成的任務,因為在全國根本就無法抽調這麽多的精銳部隊,何應欽在和孫興華仔細的核算之後,最多只能夠抽調五個精銳師先期投入作戰之中,這五個精銳師裡麵包含孫興華的黨軍第一師,還有兩個中央軍師,兩個地方師。

  由於國內的情況限制,參謀組擬定了先期防禦,後期反攻的作戰計劃。

  不過孫興華在得知廣州的事情之後,突然覺得,東北根本就保不住了,一個國家,在面對侵略的時候,內部的掌權者想的不是抵抗,而是爭權奪利,這樣的國家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希望。

  “輔國,校長已經著手擬定對日開戰時之宣戰大旨,並要求各國元首應共負公約上之責任,以共同保持世界和平。現在政府的主要事情,就是調合廣州方面,組織抗日部隊,和擴大外交政策。如果不出我所料,恐怕三個月之內,先期抗日的部隊就可以趕到東北了。”何應欽一臉興奮的從外面走了進來,看著站在窗戶面前的孫興華說。

  這次東北的戰局,似乎讓何應欽看到了希望,一個重新掌握兵權的希望,從蔣校長任命他為參謀組組長的時候,何應欽就已經意識到了什麽。

  不過何應欽卻清楚,如果中日之間真在東北舉行大規模的會戰,恐怕蔣校長一定會來一個禦駕親征,而自己面前的這個副組長,一個前敵總指揮肯定是跑不了的。

  不過對於孫興華來說,事情恐怕不會發展這樣的順利,他可以預料到的事情,那就是國民政府的抗日行動,不會付之行動,廣東方面抓住了南京國民政府的軟肋,他們自然是不會輕易放手的。

  在國民政府展開行動的同時,日軍也開始展開了行動,他們消化已經佔領的區域,對於黑龍江省,則是以張海鵬的部為主要兵力,對黑龍江省實施攻擊。

  不過張海鵬的部隊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日本人想要依靠他們拿下黑龍江省,根本就是癡心妄想,在第一次攻擊之無效後,日本人開始大規模的武裝投奔自己的東北軍部隊,並且向這些部隊派遣了軍事教官。

  日本人的想法很簡單,國聯不是不讓日本人繼續展開行動嗎,那他們就讓中國人去打中國人,這樣國聯的干涉就沒有任何的理由了。

  對於中國部隊來說,此刻出擊東北,是最佳的時刻,但是蔣校長的中央軍,不是應付。。。(大家懂的),就是被廣東那夥人牽製住了,根本就無法抽調任何的部隊,至於抽調地方部隊支援東北作戰,恐怕這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即便南京國民政府對各省軍閥下達命令,他們也不會派遣任何部隊參加東北的作戰的,因為東北是張學良的地盤,張學良的手上還有幾十萬的東北軍,這樣的軍事實力,根本就不是各地軍閥相比的,張學良都不想保住東北,這些軍閥為什麽派遣部隊去保護別人的地盤?

  張少帥仍然以保護實力為主,部隊全部收縮在關內。錦州作為關內外的戰略要地,應該派遣重兵把守,至少以張少帥部隊現在的實力,想要守住錦州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但是張少帥的心思,並不是保住錦州,他把錦州當成一個潰兵收容所,經過這裡把東北戰場上潰逃的東北軍官兵撤往關內。

  這樣的事情可以在內心裡面想,但是卻不能夠說出來。

  張學良的地位,不是孫興華能夠捍衛的,恐怕就連南京國民政府,都拿這位張少帥沒有任何的辦法,別說丟失東北三省,就算是把他節製的八省全部丟失了,只要張少帥握住了手上幾十萬東北軍的兵權,就沒有人敢哪他怎麽樣。

  看著一臉興奮的何應欽,孫興華並沒有在說什麽,坐在椅子上面,看著東北的地圖發呆,他知道保護東北,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現在孫興華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命令梁浩的抗日先遣隊,協助黑龍江省守軍作戰,給與日軍最大的傷亡。

  黑龍江省有三個省防步兵旅,兩個省防騎兵旅,還有一個炮兵團,一個衛隊團,總兵力在兩萬七千人左右,加上梁浩的抗日先遣隊,總兵力達到了三萬多人。

  東北軍的編制之中,國防旅是用來打野戰的,下轄三個步兵團,相當於中央軍的師級編制,至於所謂的省防旅,下轄兩個步兵團,相當於各地的保安部隊性質,部隊裝備不如國防旅。

  在日本侵佔遼寧和吉林省之後,黑龍江省省主席萬福麟早就撤到了北京,至於留下的人物,幾乎沒有管事的,關鍵這幾個不管事的,在對待日軍的問題上面,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整個九一八的過程之中,黑龍江省的表現,要比遼寧和吉林兩省要好的很多,駐守在黑龍江省的省防旅部隊,要比國防旅表現強很多。

  軍人是支持和日軍作戰的,但是張少帥雖然遠在北平,仍然控制著黑龍江省的主要事情,張少帥和黑龍江省的萬福麟主席,早就給黑龍江省發來了指示電文:張逆海鵬來黑省,堅決討伐之。若是日軍來了,應當做相當避讓,避免衝突。。

  以萬福麟的兒子萬國賓為首的黑龍江省文人們,堅決擁護張少帥和萬主席的命令,認為張海鵬可以打,日本人不能打。

  兩夥人爭論不下,遲遲也沒有做出任何決定。

  張學良對東北的局勢,似乎還沒有清醒的認識,似乎以為不招惹日本人,就能夠保住黑龍江省了,但是日本人可不是這樣好滿足的,尤其是看到東北軍根本就沒有作戰的信念,他們自然不會放棄黑龍江省這塊肥肉了。

  日本人一方面加緊訓練張海鵬的部隊,一方面則是加緊對黑龍江省軍政高級官員的誘降工作,不過黑龍江省軍政官員總體表現不錯,至少沒有選擇投靠日本人。

  1931年十月十二日,國民政府委任馬佔山代理黑龍江省政府主席,兼東北邊防軍駐黑副司令,並命令其固守黑龍江,組織抵抗日軍可能開始的第二階段進攻。

  1931年十月十六日,張學良再次任命馬佔山為黑龍江省代理主席、軍事總指揮職務,馬佔山在得到張學良的命令之後,這才從黑河晝夜兼程前往省城,於19日經哈爾濱到達齊齊哈爾,20日上午就任黑龍江省代主席,並宣布成立黑龍江軍臨時總指揮部,以便統一指揮。馬佔山任總指揮,以副司令公署參謀長謝珂任副指揮。

  南京國民政府的任命,早在12日就已經下達了,但是馬佔山不敢就任黑龍江省代理主席,因為東北地盤的事情是張少帥說了算,南京政府的命令在東北三省根本就行不通。

  在到達齊齊哈爾之後,馬佔山開始召集在黑龍江省的主要將領參加會議,商討對江橋的守備任務。

  在十月十六日的時候,被日軍武裝的張海鵬部,派遣了三個步兵團,抵達到江橋,與駐守該地的衛隊團徐寶珍部展開激戰,其後徐寶珍衛隊團在梁浩抗日先遣隊的增援下,對張海鵬叛軍進行了反擊,進犯黑龍江省的張海鵬部損失慘重,一齊潰退,在江橋以南地區與守軍對峙。

  為了防止日軍的增援,守軍遂將江橋破壞3孔,並且調集重兵守備江橋北端,防止日軍進犯。

  著名的江橋抗戰由此拉開序幕,只不過歷史上面的江橋守軍一萬多人的部隊,有了梁浩抗日先遣隊的加入,已經變成了兩萬多人,在武器裝備上面也有所好轉。

  南京, 國民政府主席辦公室。

  黑龍江省的戰局,是蔣校長最為關心的事情,在十月二十二日,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長兼駐國聯代表施肇基向國聯提出四項基本要求:㈠日軍撤兵;㈡中立委員會監視;㈢賠償損失;㈣設中日調和公斷之永久機構。

  次日國聯表示認可中國方面得要求,並且作出決議,督促日本於11月16日完成撤兵,由中國接收日軍所佔領之地方,並設調和公斷之永久機關。

  實際上面,國聯已經做出了表態,他們是站在中國這一邊的,可是他們的力度不大,以至於日本人對於國聯的表態根本就不在意。

  蔣校長指望的國際調停,已經成為了泡影,現在蔣校長能夠做的,就是調整和廣東方面的關系,調集全國部隊與日軍在東北進行決戰,除了這一條路外,蔣校長沒有任何選擇,否則丟失東北三省的髒水,就要潑在他身上了。

  “事情怎麽樣了,日軍大概什麽時候會對黑龍江省展開攻擊,如果日軍對黑龍江省展開攻擊,那裡的部隊能夠堅持多久?”蔣校長看著面前的孫興華,何應欽,平靜的說著。

  (本來是打算放棄的,但是還是寫了一章。更新可能不穩定,但是會堅持到完本的,情節進展會快一些。至於女朋友那裡,失而復得,好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唉,家庭的力量有些可怕。只能努力爭取一下,人盡其力,而後看天意。。。另外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安慰,經過這一次,我發現成長了很多,再次鞠躬感謝。為了你們,為了我,把這本書寫下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