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左傳?隱公四年】
兩人僅有一個交手的機會,後面的待公孫瓚換上馬匹,重整隊列撲殺過來時,張郃已經翻身上馬,帶著兵馬全速退卻。這段時間弩手們早已退後至第二道防線,用輜重車攔道,車牆後面防禦。
公孫瓚奔馳到這裡時已經聽見了另一側的閻柔大營的混亂嘈雜,他不用往回望就能想到定然是公孫續帶著劉虞援軍趕來了。此刻閻柔麾下胡兵定是慌然不已,以那些胡兵的軍紀,用不了多久就會跑到這裡來,兩相夾擊之下,衝潰袁氏大營,顛覆局勢,只在股掌之間!
就在這時,張郃拿過一張強弓,搭箭、瞄準、放手,一支羽箭則飛射而出,貫穿了公孫瓚身側一人坐騎的眼睛。
這支箭猶如一聲號令,緊跟著,剩余的弓弩手紛紛射擊。他們仿佛不知疲倦,快速的拔出羽箭,再次開弓,‘嘣’的一聲將箭射出,然後又從箭囊裡抽出一支箭來。射箭對這些精心訓練的弓兵來說簡直像呼吸那樣簡單,這時候的軍令已經不重要了,他們似乎有種默契,知道誰躲在黑暗裡、知道該把箭射到那一處。
公孫瓚的騎兵們引以為傲的是機動與速度,他們不需要防備箭雨,因為他們跑得足夠快、路線足夠曲折,但在冀州強弓勁弩的射程裡,正面對抗的幽州突騎幾乎沒有反擊的余地。
“衝過去!衝過去!衝過去!”公孫瓚咆哮道。
沒有別的選擇,他衝的越向前,身邊死的部下就越多,沒準等他重到張郃跟前時身邊將再無一人。適才張郃與他交手是故意讓他們的攻勢遲緩,要不是自己落馬造成了隊伍混亂,須得重新提速,這會早就鑿穿對方了。
五十步、四十步。對面的弩手已經開始慌亂了,高強度的射擊一定使他們的手臂開始發酸,現在只要衝過去,他們一定連刀都提不起來。
公孫瓚看著身邊的白馬義從所剩無幾,帶出來的步騎如被收割的麥子一樣成排的倒下。他們都死了,只剩下茫然無措的戰馬徘徊著離隊。公孫瓚沒有時間傷感,他就要破開車牆了,他就要贏了。
側方突然傳來一陣喧嘩的蹄聲,對面的弓弩手們在狂呼喝彩,一支養精蓄銳的騎兵從一旁衝殺過來,將疲憊的步騎瞬間衝散。像是落潮的海浪最後一次席卷沙灘,抹平了足跡、卷走了砂礫。
“閻柔!”
公孫瓚不可置信的看著閻柔帶著烏桓騎兵毫發無損的闖入陣中,身後還有人打著顏良的旗號,卻偏偏沒有見到任何劉虞派兵來過的痕跡。
他醒悟了,他滿臉是血,發髻散落,兜鍪早已在剛才被一支箭矢擊飛,他仰天慘笑著:“劉伯安,這才是你啊!”
“君侯!”一個白袍老卒猛然將手伸了過來,狠狠地抓住韁繩:“情況危急,你先撤回城!”
話還沒說完,那名白馬義從就被一支長矛貫穿了胸膛,隨著長矛抽出的動作,軟綿綿的倒在地下。
公孫瓚六神無主的四下顧盼,發現此時的戰場上,再也沒有一個人是身騎白馬、身穿白袍,再也沒有一個白馬義從了。
“你輸了。”張郃輕聲說著這句話,將手上長弓緩緩放下,放棄了這次一擊必中的機會。
英雄末路總是容易讓人產生共鳴,公孫瓚為什麽會輸,是輸在哪裡,作為戰勝者的張郃卻很難說得上來。
一直緊隨在公孫瓚身旁的關靖此時見大局無法挽回,好不容易拚湊出來的兵馬在烏桓騎兵的攻擊下分崩離析,心中又愧又恨。他想起當初若是沒有阻攔公孫瓚,附議讓他帶兵屯駐西山,與易京互為犄角,或許真能挽回一些局面,可惜現在說這些都晚了。
在對方殺得差不多,開始派人勸降納眾的時候,關靖猶在馬上,他挺直著腰杆,輕聲說道:“我聽說,君子陷人於危,就必要與其同難共死,今公孫不存,我又豈敢獨生!”
說完這話,他便催馬上前,撞死在對方的槍矛之下。
夜已經很深了。
從高高的易京高樓上往下看去,數條火龍穿行在大小街道閭裡,城外兵馬忙亂,似乎要重新扎營,似乎是要趕著啟程離開。
公孫瓚直到最後都沒有再與袁紹這個宿敵見上一面。
或許今天這樣的戰事他根本犯不著親自過來,剛才窺見的旗幟,不就只有一個顏良麽?
這不重要了。
就如他恍然發現,自己的結拜兄弟劉緯台等人不知何時就潛逃出城一樣。
到這個時候一切都不重要了。
公孫瓚剛才殺了自己的妻兒姊妹,與其留下受辱,倒不如死了痛快。正如他現在提劍登頂,在人生的最後時刻所想的那樣。
炙熱的夜風中,耳邊似乎有熟悉的聲音在回響:“在最後的時辰,紂王就是站在朝歌的最高處,低頭看著自己的城池。”
“如果有史官流傳,他應該會高歌一曲吧?”
“紂王當時在想什麽呢?”公孫瓚的臉被火光映得通紅,他的須發被火焰燒成灰燼,此時他竟像是回到了年輕的時候,大大方方的跪坐在授業恩師的面前,回答著恩師昨夜讓他回去思索的問題:“我好像知道了。”
衝天的大火從高樓上燃起,像是一支巨大的火炬,照亮了一方天地。
在城外,袁紹見到毫發無損的袁熙之後,淡淡的點了點頭,隨口說了句:“不錯。”
然後回頭望向那支熾熱火炬,久久不發一言。張郃站在袁紹身邊,同樣感受著那支火炬最後散發出來的光與熱。他們彼此沉默著,唯有顏良不甘寂寞:
“主公。”顏良遺憾的說道:“公孫瓚下落不知,是否要派兵往西邊去搜?”
“這個時候了,你以為公孫瓚是會逃跑的人麽?”袁紹冷冷的回了句,頗為感慨的說道:“這才是公孫瓚的死法啊,可惜我到底是未能見他一面。”
袁紹是個浪漫主義的人,他慕風雅、尚浮華,年輕時也曾豔羨過勒石燕然、封狼居胥的故事。他始終覺得有些人理應獲得能匹配其身份的結局,所以他才不惜先讓大軍南下,自己偏來幽州一趟。他自認為這是給公孫瓚最後的體面,心底也在奢望有人也能給他這樣的體面,這是種不祥的想法,卻止不住的從心頭湧上來。
宿敵已去,他也該做些什麽了。
冀州,常山。
公孫瓚的死訊傳來時,已是三天后的事情了,劉虞知道這個消息後大為震驚,失手打翻了羹湯:“這是真的?”
“是真的,袁紹一路上並未遮掩。”趙該沉著的說道:“據說是袁紹以劉公來援的名義,將其詐出城,然後伏殲……明公。”趙該看到劉虞失魂落魄的臉色,一時慌了,連忙道:“明公,公孫瓚用計失措,罪不在你……”
劉虞一時沒工夫理會他,他隻覺得心裡慌得厲害,忽然後知後覺,自己仿佛的的確確做了一件愚蠢透頂的禍事:“公孫續呢?快去喚他進來,故吏遺孤,我要好生照……”
那個‘顧’字尚未說出口,便只聽帳外郝昭稟報道:“使君,公孫續適才拔劍要闖進來,被屬下攔住後,在轅門外自殺了。”
趙該大驚失色,看向劉虞煞白的臉色,顫聲道:“明公……”
“滾。”劉虞難得怒形於色,他低聲喝出一個字,似乎覺得胸中鬱氣泄得不夠快,又接著將案上杯盞碗盤掃羅在地,喝道:“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