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興漢室》第29章 避籍任官
“南人官北,北人官南。其後官製漸定,自學官外,不得官本省,亦不限南北

 也。”————————【明史·選舉志】

 雖然皇帝這話是在暗示賈詡身為平準監,卻對自己本職之外的選官任官一事妄

 加議論,有越俎代庖之嫌。但賈詡卻我行我素,繼續提出建議,要在河東選派官員

 的時候,嚴格遵循三互法的原則。

 ‘三互法’是最早的官員籍貫回避制度,其初衷是為了防止地方官員利用職權之

 便,為宗族徇情營私、在地方結黨自立。只是到後來回避范圍越來越大、禁忌也越

 加嚴密的情況,導致官員選用艱難。逐漸的便不再墨守這個規定,只是保持著本地

 人不得任本地官的基本要求。

 皇帝默然,如今朝中其實並沒有嚴格的貫徹執行三互法,最為明顯的就是本地

 人韓遂擔任涼州刺史、作為韓遂的幕僚、金城人成公英卻在做金城太守,當然,朝

 廷對於地處偏遠、羌漢雜居、又被豪強把控著的涼州實在是鞭長莫及,采取‘涼人

 治涼’的策略也是無奈之舉。

 賈詡重提三互法,不僅是針對河東,若是真的細究起來,首當其衝的涼州上至

 刺史、下至縣令等一系列官吏都將遭受撤換,連帶著關中各郡也要遭受波及。

 一下子要推翻現有的政治格局,破壞馬日磾等關西士人的根基,這就是賈文和

 的手筆麽?

 荀攸眉頭緊皺,上回算計河東豪強的時候也是這樣,賈詡似乎一向都喜歡采取

 激烈、狠辣的手段來對付豪強,全然不計後果。荀攸看向皇帝,發覺皇帝面露沉

 思,似乎在慎重考慮賈詡話語中隱藏的深意,他自覺要說些什麽了:“陛下,三互

 法交錯繁複,施行嚴密,昔日三府選舉,逾月不定,以至部分州郡長官久缺不補,

 不利於朝廷選官任事。”

 “荀君說的是,現在追究起來,朝野動蕩,終究是不好。”皇帝眼神從未在賈詡

 身上離開過,賈詡感受到皇帝審視的目光,微微低下了頭去。

 賈詡在打什麽主意,皇帝心裡大致明白一二,只是他並未與賈詡有過事先交

 流,重新提出‘三互法’來打壓愈加膨脹的關西士人的主意完全是賈詡一人的想法。

 荀攸似乎察覺到皇帝並不讚同賈詡這次過激的手段,趁熱打鐵道:“本郡人任

 職本郡,的確易有鄉黨包庇、徇私鑽營之嫌。回避之製確有可行之處,只是需稍作

 改動,至於現有郡守、縣令,則要顧念情勢,不可一概而論。”

 皇帝嘴唇微動,似乎想說些什麽,但話到嘴邊,又臨時改口道:“還是荀君老

 成,三互法今後只需回避籍貫、親屬即可,至於什麽甲州人為乙州官,乙州人為丙

 州官,而丙州人不得為甲州官這樣的條例未免太過苛刻,予以免除了吧。”

 賈詡對此沒有意見,反而表示支持,像是根本沒打算掀起朝野震蕩似得。

 在皇帝與荀攸、賈詡三人商議之下,新的‘三互法’也就是官員回避制度被大致

 敲定了出來;今後無論是刺史、郡守、還是縣令,甚至是他們屬下的從事、曹掾等

 部門官吏都要遵循籍貫回避制度。雖然范圍擴大了,但回避的細則較以往卻寬松了

 許多,縣令一級的官員除了本縣人以外,可以由本郡人擔任;郡守一級的官員也是

 一樣,其中依然嚴格禁止跟當地有親屬關系的官員任職。

 為了避免三互法推行之初會出現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所以暫定只在河東郡施

 行,等河東郡培養出經驗了之後,再逐一推廣。

 這樣一來,河東郡守王邑肩頭的擔子就更大了。

 “河東如今可以說是一片白地,王文都在河東既要修養生民,又要布施新政,

 實在是任重而道遠。”皇帝說道:“我等既有定計,以後但有所新政,皆先施與河

 東,以觀成效,而後再推行四方。是故河東必是朝廷首重之地,依我看,不如給河

 東郡守增秩中二千石,以向世人表示河東與弘農等他郡之與眾不同,以及朝廷之重

 視。”

 除了京兆尹與河南尹情況特殊以外,其他郡守基本上都是兩千石的品秩,按照

 皇帝從後世角度的理解,給予河東郡守跟京兆尹、河南尹同樣的比同九卿的中二千

 石待遇,不僅是對王邑的嘉賞,更是提高了河東的政治待遇,將其拔高到直轄郡的

 地位。

 “王文都治下不嚴,本是戴罪之身,受如此嘉賞,若還不能為陛下辦好事,那

 就真要嚴懲治罪了。”賈詡淡淡說道。

 “我這不是給他一個人的,今後所有的河東太守,皆為中二千石,他若惶恐,

 那就愈該勤勉為政。”皇帝輕笑一聲,說道:“不要讓我失望。”

 賈詡默然不語,好像這話不是說給他聽的。

 三人就王邑的封事商議完了之後,皇帝打算再說說劃清、設置地方職能部門的

 事情,卻被賈詡一時攔下:“曹掾屬吏乃地方制度,沿襲數百載,一旦更易,是不

 是要先詔司徒等諸公,一並議事?”

 “不用,馬公等人雖然德高,但太過墨守成規,不會變通。到時候各執一詞,

 爭執起來愈發難斷,還不如由我等先議定,再發給中台商榷擬詔就是了。”皇帝輕

 描淡寫的說著,想了想,又補充道:“我等以往不也是如此商議要事的麽?像是河

 東新政、或是對關東的籌劃,哪樣不是我等商議好了,再另行頒詔的?不必多慮了。”

 賈詡若是真有異議,早在開始的時候就提出來了,何必等到這時候?聽了皇帝

 的話,他很快便不再糾結於這麽做合不合乎流程,也不再擔心自己身為一個六百石

 的平準令、以微末之官參與國策的越權行為。

 荀攸在一旁安靜的看著這一切,什麽話也沒有說。他知道皇帝一直以來都有分

 尚書台權勢的意圖,有意重新設立決策機構,將尚書台當做純粹的執行機構,分權

 與集權,是每個合格的皇帝都會做的事情,這是帝王製衡的手段。不管以後是尚書

 台獨攬大權、還是變成侍中決策、尚書實行的模式,只要荀攸保證自己的權力不被

 分走就是了,哪裡還會顧忌到別的。

 由平尚書事、侍中荀攸與平準令賈詡議定的事很快就通過口諭的形式傳到尚書台。

 除了三互法、策試三署郎、太學生入河東等政策以外, 更有皇帝對河東郡縣改

 製的內容;從今往後的定製,郡府官署稱為‘曹’,縣府官署稱為‘掾’,按照職能各

 分為主司法刑罰的決曹掾、負責基層官員策試選派的五官曹掾、負責各級學校的文

 學曹掾,以及負責掌管驛站道路以及巡視諸縣的督郵等等。

 與他郡不同的是,這些曹掾部門與中央九卿等官對接,就如決曹掾歸屬廷尉,

 五官曹掾歸屬五官中郎將,文學曹掾歸屬太常等等,幾乎中央各官每一個都在地方

 上有相應的職能掾屬,變相加強了中央的權力。

 這些政策本來是件好事,但對於司徒、錄尚書事馬日磾來說,讓他不能接受,

 卻不是這個新政本身。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