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生小子,不知根柢,耳濡目染,目變而複還。”————————【吹劍四錄】
未央宮,宣室殿。
太尉劉虞正不停的叩首認罪,而坐於上首的皇帝卻不為所動:“時至如今,你還能再說什麽?你心裡也清楚,你犯的錯也不是一件兩件,早在多年前你就該退了,現在苦苦哀求,你還在指望什麽?”
“臣甘願領罪受罰,也自知深重,不敢再求陛下寬大。”劉虞哭著說道,突然出現的變故讓他也沒有做好準備,現在劉邈遷怒於他,不僅來不及應對,曹操的攻訐就接踵而至。但他也有他自己的辦法,此刻他像是溺水者試圖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懇切著說道:“只是曹操咄咄逼人,玩弄權術,陛下不可不防啊!”
“你說是他陷害你,可有證據?”皇帝冷漠的看著劉虞,開口說道:“我本以為你至少是個明白人,可你連朝局也看不清,毫無防人之心,標榜仁義,卻又做不到慎獨,你還是辭去吧。”
劉虞面色灰敗,一瞬間仿佛老了十歲,他默默的稽首退下,離開未央宮時候最後看了眼高大的宮闕,曾經他離那個位置如此之近,現在竟遙不可及。
劉虞被免,劉邈卻沒有開心多少,在常朝的時候他在宮門處意外的見到了曹操的車駕,想到當初為了搭救劉熙,在宮門口等曹操的車駕、就是為了與他說上幾句話。而到如今,卻是曹操反過來等他了,看到曹操的笑臉,劉邈心裡覺得有些不妙。
“琅邪王罪不至死,的確讓人惋惜,仲遠眼下且暫放傷痛,以後事要緊。”曹操安慰似的拍了拍劉邈的肩,很體貼的說道:“一個是追諡,一個是繼嗣,於公於私,你都要先有個條理才成。太常孔融的提議是‘厲’或是‘刺’,說是當年齊厲王也是畏罪自裁,可我以為有些過了,畢竟琅邪王是受‘巫詛’而薨的。”
劉邈反應過來,人已經死了,再不能還讓他背上一個引人非議的諡號,他立即說道:“曹公說得正是,即便無法得到好諡,此等惡諡,最好也是能避則避。”
曹操緩緩點頭道:“我以為,‘悼’這個諡號最善,所謂‘中年早夭曰悼;恐懼從處曰悼’,既貼合,也不為過了。”
有諡號總比沒有強,陳王劉寵死後連一個諡號都沒有得到,甚至國嗣轉移,能有現在這個結果,劉邈心裡也覺得安慰:“多謝曹公恩情,我實在無以為報。”
“你我是舊相識,不必說這些虛話。”曹操大度的笑道,眼見車駕就要到前殿,他便最後拍拍劉邈的肩,神秘的笑說:“何況我還有一份大禮要送與你呢。”
是什麽‘大禮’呢?劉邈不禁在心裡想到,難道是讓他繼任太尉?劉虞被罷,宗室一盤散沙,在接連因罪自裁了兩名藩王后,朝廷十分有必要采取措施進行撫慰。劉邈身份高貴、又是最早一批為皇帝效力的大臣,能力不能算拔尖,但也頗有政績,與劉繇、劉琬這些宗親關系也算尚可……他這樣狂想著,內心不由得怦然跳動,一時間竟忘卻了傷感。
曹操看在眼裡,心裡發笑,卻沒有多做解釋,而是邀他一同下車。
在常朝時,劉邈很意外的沒有聽到關於下一任太尉的討論,甚至連琅邪王的諡號都沒有定下來,也是,如今的常朝更多時候都變成了一個過場、最多用以督促公卿落實詔令,真正的大事往往都是由皇帝與承明殿的幾人商議就決定下來了,所謂的‘朝議’也已經成為了過去。
當小黃門穆順最後一次問公卿可還有事上奏時,劉邈忽然察覺到一絲目光注視著自己,他不敢抬頭,更不敢挪步出列。心裡有了期待的他再無彈劾劉虞那樣魚死網破的決心,斯人己矣,他現在有了更多的計較,當然不會再有那樣的勇氣繼續去追究臧霸乃至於其背後可能隱藏的人。
常朝結束後,劉邈忐忑不安的回到了家,似乎在期待著什麽,甚至連劉琬的拜訪都回絕了,可有一個人的拜訪他卻不敢怠慢,此人正是司空長史諸葛瑾。
諸葛氏世代居住於琅邪國陽都縣,算起來正是陽都侯劉邈的國中之民,當年劉邈奉詔回琅邪處理其兄琅邪順王的喪事,返程時便順手將家道中落的諸葛一家帶到長安。之後諸葛玄、諸葛瑾等兄弟便在長安落地生根,各自獲得重用,可以說劉邈算是諸葛氏的恩人。
劉邈對諸葛瑾兄弟也頗為熟悉,眼下諸葛瑾已是司空長史,秩千石;諸葛亮久在秘書,身為皇帝親信,又被調為尚書左丞,主掌吏民章報。雖然彼此之間很少見面,逢年過節兩家都有往來,只是任劉邈如何示好,對方都是止乎於禮,謹慎不逾矩,這也讓劉邈最開始的結好之心涼了下來,彼此也稍有親密之舉了。
如今諸葛瑾在琅邪王被人指責有反跡時不見登門,偏偏在這時候拜訪,劉邈心裡嘀咕,卻也想得到必是司空趙溫的授意。
他命人將諸葛瑾迎了進來,雖說是知道對方此行不簡單,但一想到對方與他有意疏離的態度,語氣便不如何愉快了:“世侄難得登門,可有何賜教?”
“劉公面前,小子哪裡敢言‘賜教’二字。”諸葛瑾敦仁弘雅,在朝中名聲尚佳,與尊者應答也不卑不亢:“只是前來告慰戾王之靈,請劉公莫要過於悲戚,以免傷神少思,做事……”
“什麽?戾王?”劉邈愣了一下,打斷道。
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
‘戾’這個字比‘悼’這個預想的諡號可要差多了,它甚至還隱晦的點出了劉熙是畏何罪而自殺。劉邈驚訝了一瞬,不等對方回答,也顧不得繼續端架子,徑直問道:“這是什麽時候的事?承明殿已經有決議了麽?”
“是趙公透露的,說是今日劉公若無高言,便就是這個‘戾’字了。倘若另有所論,譬如未與車騎將軍同車入宮,或許會是‘頃’等諡號也未可知。”諸葛瑾坦率的說道,其實從本心上來說,在劉邈陷入困境的時候他就有出手相援的念頭,然而那時二弟諸葛亮攔住了他,說來這麽些年與劉邈等宗親保持距離也是這個二弟的主見。即便是趙溫也認可諸葛兄弟的做法,但諸葛瑾看見劉邈張皇的模樣,心裡有些不忍,竟不知這樣做是否合乎道義。
劉邈與曹操同乘一車,在常朝之前有很多人都親眼見到了,便是諸葛瑾也覺得此事不妥,劉邈這樣做,豈不是昭示了他與曹操非同一般的關系?那麽劉虞的退場又何嘗不會是劉邈的不義背刺、而不單純是遷怒。
“我不明白。”劉邈回過神來,低聲說道:“我只是與車騎將軍路上相遇,他載我一程罷了。”他徒勞的解釋道,就連自己也認為這個理由站不住腳:“怎麽就影響到琅邪王的諡號了?難不成, 國家想見我彈劾車騎將軍?就如彈劾太尉一樣?”
諸葛瑾輕輕頷首,沒有直面回答他的問題:“車騎將軍始終將太尉視為勁敵,而太尉卻視其為盟,這兩次藩王獲罪,皆由於此。”
劉邈猛地從席榻上站了起來,在對方的點撥下,他很快就想明白了前因後果,當初琅邪王被臧霸舊事重提的時候他就對劉虞說過,此事蹊蹺、背後或許是有人謀劃,可隨著他將禍水東引到陳王身上後,原以為事情就此轉移,誰知又緊接著發生了琅邪王恐懼自殺,真的不是有人在他身邊說了什麽做了什麽?
起初他以為是趙該的赴任才導致劉熙多想、最終崩潰,如今看來,使其絕望的應該還有同去的曹丕。
“既然知道此事,為何不早告訴我!”劉邈怒喝道,目光不善的看向對方。
諸葛瑾正襟端坐著:“我也是這樣說,但趙公說此事應該由劉公自己先知道,不然以後談何立足?只是眼下……”
劉邈頹然的坐下,原來從頭至尾,所有人都在利用他、試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