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萬歷外史》第78章 技術儲備(上)
張全順被打一案判結之後,楊錚便動身返回楊家坪。後續之事已無多少再需要他的地方,回到家裡讀書健身才是正經。

 他這一趟到城裡呆了三天,其實大半時間都閑著。因而到街上轉了幾圈,凡是覺得能用上的物事便即買了下來。聽家裡人說,往年這個時候頭一場雪已經落下來了。今年入秋後有些旱,不僅雨水少,雪也落得遲,但誰也說不準什麽時候會降下雪來,到時候再想出門就不方便了。

 古記鐵鋪已將楊錚所需的鐵爐打製好了,四個爐子加上兩千斤石炭,裝了兩個車與楊錚一同出發。古成冶差了四個店中夥計跟著同行,楊錚原說家裡有人無需幫手,古成冶卻一力堅持,楊錚也隻得作罷。

 其實他知道,這一趟因未定歸時,沒讓栓子和黑娃過來接他。古成冶知道他被打劫過,這是不放心他的安全。多幾個漢子跟著,至少一兩個歹人還不敢動歪念。

 楊錚從城裡出來時,已經過了正午。此時白晝已然很短,申時剛過酉時方至太陽便落山了。因怕趕不及,到了楊家坪,楊錚請父親帶著一輛車去張吳莊外婆家,自帶著一輛車先至老族長家安好了鐵爐,再去了楊根發那裡。

 這一日楊根發給栓子、石頭等人放了假,隻他一個人在屋裡。見楊錚送來鐵爐子和石炭,知道這些東西是要銀子的,便一再推辭不受。

 楊錚道:“根伯,你就不要推讓了。你腿腳不好,屋裡暖和些人能好受點。再者你調試油墨,屋裡太冷恐怕也會受些影響。”

 身有殘疾之人,往往會忌諱別人說這個。族中之人在楊根性面前,也從不提瘸子之類的字眼。但楊錚所說的話,卻讓楊根發聽起來覺得很受用,心中並無半分反感。於是便不再推辭,說道:“既然這樣,那我就收下了。”

 待到爐子安好,兩個夥計又生火點了起來,見到煙筒上有漏煙的地方,便補上些黃泥。

 楊錚道:“根伯,你平時用這爐子,若見到漏煙,就用泥封堵一下。這煙筒不僅用來排煙,還能排出炭毒,比火盆安全得多。”

 楊根發點了點頭,問道:“這煙筒為何做得這般長呢,若是將爐子擺得靠門一點,不是很省很多鐵料麽?”

 楊錚道:“煙筒也是用來取暖的。若是太短,許多熱氣就直接跑到屋外去了,那豈不是浪費?”

 楊根發雙手虛攏在煙筒外圍,感受到上面的熱度,點頭道:“原來是這樣。”

 兩個夥計又幫著將石炭堆在柴棚裡,便即告辭。楊錚見時候不早了,也就不留他們吃飯了。

 楊根發拿了兩個凳子,和楊錚坐在爐邊說話。感覺到爐火散發出的熱度,覺得腿上傷處極是熨帖。

 每個鐵爐子都配有鉤子、鏟子、鐵圈、鐵蓋等物,還有一個做蜂窩煤的鐵模子。這些東西楊錚稍一介紹,楊根發也就知道怎麽用了。

 聊了會爐子的事,楊根發又說起了近幾天的進展。又道:“剩下的桐油,再調試上幾次就沒了。”

 楊錚寫給二姐夫的信,到城裡的次日便送了出去。捎信的是返回三原的商人,送過去估計用不了多久。可什麽時候能把所需要的東西捎過來,就不好說了。萬一這幾天下了雪,那就不用指望了。

 楊錚道:“材料用光了就先停下,咱們還可以做些別的東西。”

 楊根發道:“說起這個,我倒尋摸了一樣東西,你看合用不合用。”說著拄著拐杖走到屋角,取了一張弓將給楊錚。

 楊錚接過來,試著拉了一下,感覺稍有些吃力,不過這樣的弓勁應當剛合用。說道:“很合適,根伯從哪淘來的?”看弓身顏色有些深,上面握手的地方透著光亮,顯然不是新弓。

 楊根發道:“這是別人不要的,我修了一下,重新絞了弦。你先拿這個練手,等明年我找到合適的材料,你力氣也大一些了,再重新給你做一把。”

 楊錚笑道:“那就多謝根伯了。”

 他曾在楊根發面前念叨過一回,要跟父親學射箭,想是那時候楊根發就留了心。這把弓雖然是別人淘汰下來的,做工卻還不錯,估計不會是白扔的。楊根發既然不願意說花了多少錢,楊錚也就不問了,領了族伯的這份心意。

 楊根發見楊錚喜歡,不由很是高興,又取了十支羽箭出來,正是配這張弓的。

 楊錚擺弄了一會弓,放下來說道:“根伯,你這裡木料還多麽?”

 楊根發道:“還有不少,只是沒有好木頭。”

 楊錚道:“不用多好的木頭,咱們先做些小樣,調試合適了,等到要用的時候再做大的。這兩天你們還是先弄油墨,我回去細想想,先畫出圖樣來,到時候咱們一起琢磨。”

 楊根發道:“成。”

 楊錚又與楊根發說了會話,便即告辭。

 他回到家中,將弓箭在自己屋中放好。到了正屋,見母親和月盈正在歸攏他買來的那一堆雜七雜八的東西。

 方才楊錚進屋說了幾句話便走了,張氏還未來得及問張全順的情況,這時便將楊錚叫到跟前細問一番。

 楊錚未講其它,隻將告官一事細節說了。

 張氏一聽那馮管事竟然陪了二十兩銀子,不禁又憂心起來,說道:“還說你三舅沒什麽,若不是傷得極重,那馮管事怎麽會陪那麽些銀子?”

 楊錚道:“娘,你放心吧,三舅真沒大事。那二十兩銀子裡,五兩誤工費,五兩湯藥費,五兩營養費,還有護理費、車馬費等等,也算作五兩。合計二十兩銀子,不多不少。”

 張氏怔道:“這都是怎麽算的?”

 楊錚道:“三舅在車行趕車,一個月一兩多銀子,這一回傷了胳膊,得有四個多月趕不了車,這誤工費他該掏吧?焦郎中給開的方子,按上面的藥價計,五兩可一點都不多。三舅養傷,總得吃些雞鴨魚肉吧,四個月吃下來,五兩怕還不夠啊!舅母照顧三舅的傷,她便做不了活,同時還要吃用,又要到處跑著抓藥,五兩的護理費、車馬費合情合理吧?”

 張氏心想,這怎麽聽著有點像訛人呢?不過講出這話的是她兒子,挨打的是她家小兄弟,這念想也只是一閃而過。又問:“那馮管事就認了?”

 楊錚道:“他倒是不想認呢,官老爺板子舉起來,他還敢不認?你不用操心三舅,他獲賠這麽些銀子,大堂上差點沒樂得跳起來,傷怕是已經好了一大半了。要不是臉上的傷一時消不掉,這會都回了外婆家了。”

 張氏笑道:“你這孩子,這般說你三舅。”不過想想自家兄弟的秉性,怕也與楊錚所說相去不遠了。

 楊錚說得是有些誇張,不過他覺得三舅要不是兩頓飯沒吃,實在沒力氣,當堂跳起來也不是沒有可能。可見知夫莫若妻,舅母讓三舅餓著還是大有先見之明的。

 張氏高興了一會,又憂心起來,問道:“那馮管事吃了這虧,再去報復你三舅可怎麽辦?”

 楊錚道:“諒他也沒這個膽子。賠完了三舅,那馮管事的事情可不算完。他支使混子行凶,可是觸犯律令的。官老爺當堂判了他杖刑,他吃了十棍子,實在挨不住了,便要以罰錢代刑。最後又交了三十兩罰銀才算了事。我看沒有十天半個月,他是下不了床了。”

 張氏點了點頭,聽著頗覺解恨,說道:“報應啊。”

 三人將東西歸攏好,張氏和月盈開始準備晚飯。楊錚將買給自己的東西拿回西廂房,然後點起支蠟燭,鋪開張紙,用石墨筆畫起圖樣來。

 這回到城裡與三舅聊了幾次,倒也有些收獲。對於此時的陸路運輸情況,算是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

 此際的馬車,大多都是兩輪的。裝貨的車比載人的車要大一些,但也大得不多,因為只有一根軸,所以車不能造得太長。

 “大運”車馬行從華亭拉石炭的馬車,一車差不多能載重兩千斤,已然是相當大的車了。這種車需要兩頭騾子來拉,如果遇到較陡的坡,還要加一兩頭牲口。故而他們走華亭時,至少都是兩車同行,以便調換牲口。

 四輪的馬車也是有的,載重能力自然更強,但兩軸均在同一車架上,因而不能自由轉向,遇到彎路時, 全靠牲口硬拽。

 楊錚模糊記得,雙車架四輪車似乎在宋時便有了,只是不知為何並未普及。他問了三舅,竟說從沒見過,也沒聽說過。

 且不管這裡面的原因,楊錚決定自己來設計一款四輪車。

 四輪車要想很方便地轉向,雙車架是個關鍵。對於當下的材料及工藝來說,這並不是問題。

 此外還有一個要點,那便是同軸雙輪的轉速。

 在轉彎時,由於兩輪的轉彎半徑不同,其轉速應當是不一樣的。而此際的車,同軸的兩個輪子與車軸是固定死的,所以轉彎時兩輪同速,雖不影響使用,卻會產生更多的摩擦力,並且很傷輪子。如果在輪與軸之間加上個滾動軸承,便可解決這個問題。

 雖然楊錚暫時還沒有搞物流的打算,古記鐵鋪的滾動軸承也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但先把這個東西做出來卻並不多余,待到用時便能即刻轉化成實物,總比臨時再去打製改良要強得多。
 ( =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